夜读散文《心间一隅桃源》之三 文/余宗林

新月

<p class="ql-block"><b>朗诵 新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b></p><p class="ql-block"><b>我们的今天,我看到很多身边的人,抱着手机玩游戏,每次跟他们吃饭,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在游戏里纵享欢情。诗与远方,青灯古刹,远不如一把游戏畅快淋漓。桃源无限好,只是太冷太清太沉重。人要是没有一俗愿,生活就没有了热情,失去了情趣,更别提桃源山水之乐,领会不得。</b></p><p class="ql-block"><b>隐是身与心的自由。康德说,自由即自律,我倒是更喜欢丘吉尔说的,自律即自由。先有心的自律,才有生活的自由。心若没有桃源,即遁迹桃源亦无趣。我更愿把“桃源”比作一个人想做一件事,一辈子就潜心围绕一件事而展开奋斗,追求。大多数人的生命就是祭算上消遣娱乐为生命的贡品,以悲喜为挽歌楹联,唱响到岁月的向晚,才幡然醒悟,白白走一遭人间。多数的我们,想把自由留到晚年。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兴致盎然的中年,抵达不了一个欢快的晚年</b></p><p class="ql-block"><b>我去一位交易员的朋友家里,地处市区窗明几净,盆栽几许,书桌摆了笔砚,纸张,书架摆满各类书籍,墙上挂着书法家的作品。他跟我说他最近练习颜真卿楷书字帖,字迹颇有“屋漏痕”之风,欲其无起止之迹,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他将古人翩翩塑在闹市之中,在交易之余把时间都花在笔墨丹青,几案生香,盎然的古韵气息浓郁,真的是一位懂得如何美化自己生活的人。</b></p><p class="ql-block"><b>如此看来,只有心真正的隐,才能造就方寸灵台。陶渊明不隐,就没有《归去来兮》田园诗风;姜子牙,诸葛亮不隐,就难以看清天下大势,一展抱负;李忱的隐是压抑躲避,没有把心间的尘埃清扫干净,所以他注定是一场悲剧。隐是把我们心间的“桃源”营造成一方宁静,是把心间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隐,绝不是逃遁万家灯火,是格物致知;隐,要拒绝被内卷同化。其实,“桃源”就是我们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b>人有桃源,天地自宽,心自安定。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