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泽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闽赣边界,与江西省4个县市接壤,在长达280余公里的省界中,分布着九个关和13个隘口,其中马铃关是保留较好的关隘之一。虽然我多次到过马铃关,但都没有对马铃关人文历史进行过深入的考察,2024年10月31日,县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文史研究员再次来到地处光泽县北部司前乡的云际关和马铃关,探寻光泽县的关隘文化。这天上午在探寻云际关后,下午我们一行人又去寻访马铃关。马铃关位于司前乡的司前村,由司前村向北溯溪而上,经二逢、三逢、四逢、马铃关下等村庄,即可到达,路程约8公里。现有公路通往马铃关,其中司前村至三蓬自然村为水泥公路,三蓬至马铃关为泥土路,如乘坐越野车可直达关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马铃关不但是一个军事要塞,也是一处优美的风景胜地。原来通往关口的古道,由司前村经山口、二蓬、三蓬、马铃关下至马铃关,路程约17华里。现通往马铃关的公路,基本上也是沿着原来的古道,只是经过加宽降坡才改建为公路。通往马铃关的公路十分的狭窄(3.5米),刚好通一部车,自二蓬开始,道路更加崎岖,两山夹峙,竹翠林立,古树参天,“苍穹浮云如飘带,涧水下滩如卷雪”。进入到三蓬,溪流从乱石丛中穿过,珠滚玉流,飘然而泻。三蓬原是一个有20余户人家的自然村,有10余幢纯木结构房子,因交通不便,村民全部搬迁至司前村新村,三蓬自然村荒废,后被村庄被垦复为耕地。汽车继续沿着溪边山路前行,来到关门岭(也称马铃关)自然村,水泥公路到此结束,因泥土路坑坑洼洼,乘坐的车辆难以行进,我们只得步行前往马铃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关门岭自然村去马铃关,还有3公路的山路。据同行的罗福日老师介绍,原来这个地方叫狗爬岭,古道是沿着陡峭山岭,走起来十分艰难,象登天似的石阶路,下急坡抵达四蓬。再往前行,忽然形胜夺目。一眼望去,四周山体形态各异:狮山脱群峰而昂首于东;麒麟山怪石相叠而峥嵘于南;象山伸出长鼻而饮泉于西;这麒麟、狮、象,耸立互望,而潺潺溪水蛇形绕其壑而坠。这个村庄就是远近闻名的“马铃关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过了关门岭村,山渐落而天愈开朗,地势逐渐平坦起来。只见不远处,一个几千平方米的“盆地”平稳地躺在绿油油的山林怀抱之中。再往前行,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四周峰峦迭抱,密似箍匝,唯西北角有一垭口,成钳形之势,宽约十余米。阵阵清风从垭口吹进来,在那“盆地”里旋转几圈后,无处散去,就沿着这道峡谷长廊一直吹来。过往行人无不赞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古人将“马铃关”建在这里,还真是印证那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公路转弯处,形成一个三叉路口,往右前往云际村的珠稠岭自然村,往左为马铃关。在路口进去50米处,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光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铃关遗址”文字,再往前走50米,就到达马铃关关口。马铃关方圆一千米方公里内,都是地势比较平坦的田地和山林,有多处水源,是一个适合囤兵的地方。再后退五里地,还有一座叫“关门岭”的横卧高山,似乎是为“马铃关”特设的第二道关口,与其形成前锋后盾之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马铃关坐东朝西,背靠闽西大地,俯瞰赣东群山,其西侧属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地,东侧为福建省光泽县。现保留下来的关口、关墙呈南北走向,关墙长约160米。关门为拱形门洞,由条石垒砌,保存较为完好。门洞宽1.7米,高2.9米,进深3.5米,靠江西方向门洞略矮一些,福建一侧的门洞则稍高稍宽,观其结构是因为关门安装在福建一侧,故福建一侧门洞需要加宽加高。江西一侧关门上方石匾刻有“马铃关”3个大字。关墙条石上“马铃关”3个字依稀可辨,右上角还刻有一行竖写的“咸丰年”等小字。穿过门洞即进入江西境内,有古道通往江西省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在关口处,除公路,其它基本保留原来模样,涧水在路边淙淙流淌,大片的梯田任杂草生长,在田边、路边开满各种野花,太阳从峰顶露出万道金光,整个高山盆地安然静谧,像是还沉睡在千年以前的梦境里。我们一行人在关前拍摄了这么多照片,并认真察看马铃关的关墙、关门及周边山势地形后,原路返回停车处,后乘车返回光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到光泽,我又查寻了相关史料,才对马铃关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历史上,马铃关不仅是闽赣边界的交通“咽喉”,更是军事攻防的边关要塞。据《铅山乡土志》这样记载,“闽省出入,咽喉属铅;七关扼守,八寨备边”。《光泽县志》也记载,清咸丰七年太平军从江西进军福建时,千军万马突破马铃关,清兵退守至关门岭,与太平军鏖战撕杀,尸横遍野,血染草木,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马铃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说起清军守关,不得不说邵武督军吴连陞(升)守马铃关与修建泰安蓬桥的故事。根据《邵武府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吴连陞(升)以邵武协镇都督府防守光泽云际关、马岭关,期间主持修造了光泽司前“泰安桥”的蓬厝(廊屋)。泰安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85),初为木桥,无蓬,为了兵勇往来方便,吴连陞在咸丰十一年加盖廊屋。吴连陞(升),字捷三,邵武市张厝乡灯擎村人。初业儒,后改习武籍,学为武生。因战绩显赫,赏六品顶戴,寻以千总补用。奉旨以参将尽先补用,并换戴花翎。同治三年,署参将事,防守杉关,军政严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吴连陞为保护司前蓬桥,在桥头立碑石一块,碑高一米,宽57厘米,厚17厘米。吴连陞为石碑题写铭文。其铭文如下(译文):特授邵武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周,为给示严禁,以杜索扰而安民业事。案据光泽县耆民田恩禄、监生褚英恒、伍昌贵、连首陈钟连等呈称,光邑云际关之上下左右,山径崎岖之地,各村耕田种山,往返买卖,近有无赖棍徒,勾串雇帮税关生疏之人,借查客漏出入境货,捉风射影,遇事生端,叩府迅赐示禁,以安乡闾等情一案。当经中前府提讯札县出示严禁,并经本府叠扎严催在案。嗣复据褚英恒、陈钟连、田恩禄等,以关胥聂茂充光邑户书,经承包揽本案,从中滋弊抗延半载,并不出示禁止,更敢朦口多差越至郡城,反将田恩禄赚控锁拿、肘扭、滥责等情具呈前来。查该耆民等屡次具控,无论是否属实,唯各关征纳税口倒有定章,有商民固不许偷漏,而关胥亦须防讹诈,据呈前情,除嗣批示外,合行由府给示论禁此示,仰各处关口胥差人知悉,嗣后有遇过关货物,自应盘诘查照向章纳税,倘系本地所产竹丝树木等物,由本地售卖此,不得借关名目混行索诈,如系各口实有私由小路搬运出境偷漏关税者,一经发觉,仍由县按例惩办,均不得抗违致干重咎,其各凛遵毋违特示。大清咸丰辛酉十一年秋月榖旦。落款:统领军务署福建邵武协镇都督府吴连陞建立。</p> <p class="ql-block"> 马铃关,在战争年代。曾阻挡过千军万马,血洒山林。而今,马铃关早已失去原来的军事防务作用,只是作为一处历史遗址,为考证闽赣边界军事防务和两地群众民间交往和商贸往来提供佐证。(杭川小鱼图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