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白岩,山势蜿蜒,林木蓊郁,悬崖峭壁间绿意层叠,如一列天然画屏拱卫万州城区。站立太白岩山顶,放眼俯瞰,在风景绮丽,草木苍翠的山脚下,有一个大院格外醒目,这里就是儿时记忆中的万县军分区,清代万州著名的白岩书院。</p> (一) <p class="ql-block">万县军分区于我是神秘的。孩提时代,这里不但是寻常百姓难以企及的高墙大院,更是戒备森严的军事机关。我对军分区虽充满敬畏,而更多的是一份天然的亲近和好感,这种情感源于我对解放军的热爱。至今,我也因为人生阅历中缺失军旅生活而觉遗憾。</p><p class="ql-block">解放军给我们家三兄弟的影响,不仅来自电影和小说,更主要是因为我家亲戚中,有两名穿四个兜的军人,他们走进我们的家庭,带给我们正能量。</p><p class="ql-block">我母亲一外侄女婿,在大连的一个海岛上当兵,是侦查连长。他英俊开朗,机智果敢,眼光犀利,作为神枪手,多次在部队受到嘉奖。春节前夕,他回家探亲,总要到我家。他带回的黄鱼、带鱼等海产品,经过母亲精心烹饪,成为至今不忘的美味佳肴。他和父亲谈政治、聊形势,讲述军旅生活,我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对部队军旅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好奇。</p> <p class="ql-block">给我母亲叫“姑奶”的一名侄孙,是陆军参谋。虽然辈分比我还低,但我们对他却像大哥哥一样亲切。每次来我家,军服口袋里鼓鼓啷啷装着水果糖。他性格内敛,诚实本分,话语不多,身体壮实。本来他是考上了空军飞行员的,最后因为突发感冒没有如愿,而转为陆军。我们在为他惋惜的同时,始终把这件事作为一个传奇来看待。为了向他看齐把身体锻炼好,我们每天参加体育晨练的劲头更足了。</p><p class="ql-block">菖蒲溪横街,有一家和我家走得很近。因为子女较多,排行老四的四哥抱寄给在万县军分区后勤部工作的幺姨家。夏日的一天傍晚,我们家三兄弟从太白岩下山回家,相约去军分区大院看望四哥,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军分区大院。暮色降临的军分区大院,迎面而立的是两层一底的楼栋,右侧有两排青砖长形楼房。楼下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大大的金鱼缸,在闪烁出不同光亮的金鱼缸里,可以看见不同种类的各色金鱼在缸里游弋。左侧小路深处,两株紧挨着的百年黄葛老树盘根错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翠色葱茏,粗壮</span>的树干<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天挺立,</span>茂密的树枝在上空交叉生长。这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军分区大院,一个神秘陌生而又亲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1世纪初,万州区委、区政府实施城市发展过江推进战略,2005-2007年,万县军分区大院作为过度用房,成为区委的办公地。我在这里进出一年多时间,增加了对军分区的了解。2012年后,我到区文旅委工作,对万州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才把白岩书院与军分区大院联系在了一起。原来,军分区大院就是清末川东著名学府白岩书院。于我而言,真有“养在闺中人未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万州,人们对于白岩书院的认识,更多停留在街区地名层面,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带街区为什么叫白岩书院,也不知道历史上的白岩书院身在何方。2018年开始,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组织实施从乡村到城镇的万州历史文化挖掘工程,在对高笋塘街道的历史文化梳理中,课题组专家探寻白岩书院的来由和历史,研究成果基本还原了白岩书院的本来面目,再现了白岩书院的文化价值。</p> (二) <p class="ql-block">白岩书院由万州本地绅士游鑑洋捐资购地修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建成于1891年。书院选址借景于山水,修身于自然,依山傍水,为山林胜地。清代万州籍名士杜焕章《白岩书院记》对其选址和名号来历都有记载,“乃度西山之麓,秀峦北倚,丽江前横,遥跂万川,隐然若衡宇相望也。当太白读书崖下,因拟其额曰:白崖书院。”在山地平坝之上建设的白岩书院为土木石结构复合式四合院式建筑群,围墙及内部建筑多为白墙黛瓦,建筑两端的风火山墙非常耀眼,总面积约26000多平方米。书院占地面积宽广,建筑群规模宏大,巧妙地融川东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和寺庙建筑风格为一体,显得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白岩书院四周以围墙环绕,内部建筑由大门,斋舍,藏书楼,讲堂,祭堂以及景观建筑如水池、亭子,仪式建筑如照壁、碑楼等组成。书院建筑布局以讲堂为中心,沿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讲堂、祭堂、藏书楼等重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斋舍及其他功能用房位于轴线两侧,或前或后,与主要功能空间围合成院落,突出了书院讲学、祭祀、藏书的中心功能。核心部分的讲堂设在上厅天井的正中,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六柱五开间,硬山出前檐顶,穿斗砖木结构,雕花门窗。院内广植树木花草,亭台楼阁、池馆水榭点缀其间。讲堂前有一庭院,面积约2000平方米,通道两侧有八株百年树龄的丹桂。</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一年(1905),白岩书院遵诏停科举办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农业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高小学堂,著名诗人何其芳、方敬等都曾在这里读过书。1911年3月,熊克武蜀军来万县,在此设办速成军官养习所。1920年至1924年,改设为女子实业学校。1926年11月,军阀杨森驻防万县时,在朱德的建议下,创办了第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军官班设于白岩书院,专门训练排长至旅长无学历的军官,4个月一期。1929年,军阀王陵基改做第三师司令部。1936年,驻独立第二旅司令部。1950年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县军分区成立,至1997年,在这里驻扎长达48年。199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万县军分区改为万州区军事部,隶属重庆警备区。2001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决定和成都军区命令,重庆警备区将万州区军事部改编为万州区人民武装部,营区所有权归重庆警备区。</p> (三) <p class="ql-block">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白岩书院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然而,记载白岩书院的清代石刻碑历经沧桑却得到留存。长期以来,白岩书院石刻碑先后散失在太白岩周边无人过问。2005年4月13日,三峡都市报社将这些碑刻文物移入“见证三峡文化街”修葺保存,计有清代名儒杜焕章、包弼臣、杜翰潘、胡元直等撰写的6块。从内容和撰书时间大体可以推断这些碑刻是应创办者游鑑洋的要求而作。这些碑刻高1.8-2.8 米、宽1.2米、厚0.16米,楷书阴刻,字径约0.06米。2012年6月13日,我见证了三峡都市报社把6块碑刻移交给区博物馆的过程。从这些碑文中,可以了解万州教育文化的变革,窥见白岩书院的文化魅力和办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万州的书院文化,最早发端于明嘉靖年间的集贤书院。从乾隆初年开始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万州陆续建立了15家书院,位于县衙及附近就有 5 家书院。然而,像白岩书院这种集自然、文化、名人为一体的书院是比较少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透过白岩书院现存碑刻和《白岩书院规则》,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白岩书院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岩书院对山长(主讲)的条件,斋长的职责,生童的招收、缺出、升补、考试,课程的设置,藏书的管理,费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span>创建初衷是“崇实学、育英才”,强调覃精学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敬重先贤、</span>礼重儒臣,<span style="font-size:18px;">聘请名师,讲求实学、</span>广储藏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变易风俗,革正人心</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岩书院生童“专课经史词章之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达到“挹太白余韵”“以文章鸣世”的目的。山长</span>选聘必须“品优行粹瞻学渊闻”,德行与才学是为首要标准。白岩书院从1891建成到1904年改为学堂,期间有三任山长如长沙胡元直、武昌吴光耀、桂林况周颐皆著名学者。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润物细无声”地浸润这片土地。白岩书院的平民色彩为那些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所,无论是官府子弟、乡绅儒生,还是山林布衣、普通百姓,只要向善好德、追求上进,就可以在书院求学。</p> <p class="ql-block">白岩书院伴随万州从旧式教育走向新式教育,无疑成为万州近代教育的开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万州文化的传播、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白岩书院的人文背景、建筑特色和历史文脉,反映了万州地方文化与地域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深秋的一天,我带上相机,移步太白岩下白岩书院遗址,晨曦中的军分区大院已没有往昔的森严。我来到后院寻找传说中的古丹桂树。后院深处,一股古朴、恬淡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在树丛中果见百年树龄的古丹桂树共存三株,其中一株已有190多年历史。古丹桂枝繁叶茂,树干苍劲,细碎的桂花点缀枝头,散发出清秀淡雅的香味,它们孤寂无言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过往。</p><p class="ql-block">白岩书院随着时代变迁已成历史。然而,作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街区地名,更以万州城市重要的文化、地理标识而深入人心。在白岩书院遗址不远处,我的母校万州二中,弘扬传承白岩书院文化思想,复建白岩书院文化景观,树立“为诗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正心修身、立己达人、厚德博学、崇文尚德,追求培养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在这里怀揣希望,梦想启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