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了上古神话传说、先秦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与诗词歌赋等文体一经问世便迅速占据正统文学地位不同,小说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始终作为街谈巷语的记录而被排挤在主流文学体系之外,直到明清之际才异军突起,完成了从“俗俚小道”到“民族秘史”的华丽蜕变,获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比肩的历史地位。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说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中,原文为“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眼中的“小说”指的是琐碎的言论,并不是大道之所在,因其立意不高,故称作“小说”。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诸侯,经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故事道理浅显、通俗易懂,故也常被称为“小道”。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东汉班固在著述《汉书•艺文志》时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认为小说家不过是街头巷语的记录者,而且其中虚构内容颇多,所以将小说家列为“九流十家”之末,视为不入流者。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小说一直被视为“小道”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小说的历史远比文字更加悠久,小说的影响和作用也绝不是先哲所述那般浅显。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颂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盘古开天的神话传说,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浸润这中国人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华民族刚毅、勇敢、善良、无畏的性格。一代代的传颂中,这些神话故事很早就具备了小说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的基本特征,也拥有了故事逻辑和情感主线的基本雏形。</p> <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在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时,喜欢用一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故事中对人物的刻画、虚实的平衡、情节的铺设已经有了相当巧妙的安排,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传记中也经常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用“春秋笔法”将褒贬隐含在平淡的叙事之中,使得人物丰满传神,故事扣人心弦,读后发人深思,对于小说的创作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多民族文化融合,加上佛家思想的盛行和迷信观念的传播,历史、神话、传说、志怪、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元素相互交织,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并存的风貌。不仅涌现出《博物志》、《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也出现了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散文小说,这些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塑造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摆脱了以神话传说为主的文学传统,走向了以真实人物为主的现实主义创作。</p> <p class="ql-block"> 小说发展到唐代,已经走出了寓言和笔记的最初形态,出现了精心雕琢、构思精巧、文采斐然的传奇小说。唐传奇的题材丰富多样,不再是简单地记述故事,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虚构和丰富的想象,展开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如《南柯太守传》就巧妙地将现实和梦境融合在一起,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又能超脱事外有所感触。唐代中后期,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一批诗人先后投入传奇小说的创作,在这些饱学之士的笔下唐传奇佳作如百花争艳,既写出了中国人重义诺、轻生死,照耀天地的侠骨丹心,也呈现出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唐代社会百态,更有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名篇。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都是传奇小说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专供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肆,为说书艺人提供了演出场所,艺人们讲述的各种故事的文字记录统称为“话本”。相较于唐传奇而言,这些话本更加贴近口语,更加细致生动、曲折有趣,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社会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宋代话本主要有以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为主的《张生彩鸾灯传》、《风月瑞仙亭》、《碾玉观音》和《错斩崔宁》、《宣和遗事》等;也有史传文学和民间故事相结合的讲史话本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等;还有宣讲佛经佛理的说经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不乏以说唱形式为主的诸宫调如《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终于打破了诗文和词曲的垄断,以旺盛生命力呈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出现,标准着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发展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三国演艺》是罗贯中参酌正史又广采民间传说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手法创作出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巨著,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语言简洁生动,既有对历史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是施耐庵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小说曲折的情节、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内涵更加厚重深沉,表现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彩,对白话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的近一百年里,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印刷技术的提高和社会氛围的宽松,使得积蓄了上千年的小说呈现出井喷的局面。万历年间成书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创作而成,通过孙悟空等一系列神魔形象的塑造,将奇幻美妙富丽堂皇的天宫、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各路神仙、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鬼怪、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师徒四人用超凡的想象、极致的夸张呈现出来,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三界,不仅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巅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浪漫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作。除《西游记》以外,明朝中后期还涌现出一大批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学巨著,如世情小说《金瓶梅》、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白话小说《三言二拍》、文言小说《剪灯新话》、拟话本小说《玉堂春落难寻夫》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p> <p class="ql-block"> 小说发展到明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也是因为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难以逾越,以至于在其后的百余年里小说的创作都显得相对沉寂。直到晚清时期,随着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的问世,小说创作才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峰。</p> <p class="ql-block"> 小说非浅显,包罗万象,大道在其中,自有乾坤。</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小说从萌芽到成熟,从繁荣到高峰,在新的时代里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机。从神话传说到诸子散文,从史家传记到志怪传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总是不动声色地将教化、启示、引导的功能藏匿于生动的文字之中,构筑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也润物无声地浸润着中国人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