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知行合一 </p><p class="ql-block">图: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贾樟柯的新片《风流一代》是现在正热映的电影,但却是从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开始拍摄,一直拍到后疫情时代的2022年,时间跨度长达22年,男女主人公也从青年拍到中年,这在电影界是很罕见的。不说22年的时间,只说电影本身,我认为这算是一部史记,表现这22年的社会变迁,人间悲喜。而这22年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时代,再加上与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有相似之处,所以我对她有深切的感知和共鸣。</p> <p class="ql-block"> 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动人心魄的瞬间,甚至没有连贯曲折的情节,女主人公连对白都没有,只是简单地<b>以女主人公巧巧和男主人公斌哥的爱情为主线,选取他们从故乡到异乡再回到故乡的几个爱情片断,同时纪录了同一时期的社会生活</b>:2001年的大同,2006年的奉节以及2022年的珠海和大同。电影演绎了每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流行元素和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并伴随着同一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插曲,将刚刚过去的这22年生动再现。导演自己说很多镜头都是真实纪录,那些街头采风都是即兴,所以更耐看,更有一种纪念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b>时间线与生活变化</b></p><p class="ql-block"> 电影始于千禧年的第一声电视播报,洋溢着新世纪的欢腾气氛,人们载歌载舞到后来的北京申奥成功,再到06年的奉节,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终于2022的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伴随科技进步不断变化:从街头的IC卡电话亭,BP机到互联网和机器人,从电视到现在的手机直播;娱乐从练歌厅、迪厅到按摩房;经济从房地产热到疫情时代等等……</p><p class="ql-block"> 21世纪之初给人的感觉是那样令人激动,那样火热,那样蓬勃。经济高速发展,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火红的梦想,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刚刚开始新兴的娱乐行业曾让人觉得是新事物,比如练歌厅,当年我们那个不大的小城出现第一家练歌房的时候路人都侧目猜不透,但是只有一些“有钱人”才可以出入,仿佛是身份的象征。电影中那些最初的通讯设备我也都一一使用过,它的发展愈来愈高效新奇,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b>那些火热的历程是我们共同的回忆,那些科技的变化是我们共同的体会,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我们共同的见证,那些挫折困境也是我们共同的经历……</b></p> <p class="ql-block">新世纪</p> <p class="ql-block">网吧</p> <p class="ql-block">疫情时期</p> <p class="ql-block"> <b>地域人文和人物情感</b></p><p class="ql-block"> 电影的镜头语言很朴素,刻画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那一闪而过的表情和面孔。开篇是<b>山西大同</b>县城,一群过“三·八”妇女节的普通女性即兴唱歌,她们脸上洋溢着质朴和热情,都是现实纪录,很真实。后来影片又以动感长镜头拍摄大同街头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众生相,到处都能听到那别有一番风味的山西话。这一桥段非常动感,甚至看得让人眩晕,分不清是人在画中还是在画外,分不清此刻身在何方。我曾去过大同,这个<b>古老而朴素的城市,被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观众面前,让人倍感亲切,与现实无异。</b></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公巧巧此时正与朋友在迪厅热舞,招蜂引蝶,惹来社会混混的关注。<b>她意气风发,青春年少,爱情不错,生活幸福</b>,正如当年的我,奔向这个精彩世界,被它拥抱,人生似乎有一万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大同</p> <p class="ql-block">大同</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地方<b>四川奉节</b>县,三峡大坝移民工程开始,大批人离开故土家园前往他乡定居,大面积的房屋被拆,遗留下大片废墟,只剩下瓦砾堆里被丢弃的一些小物件依稀可见:烟盒、日记本、照片……坐在码头准备上船的男女老少依依不舍,回望那片曾让他们挥洒汗水的故土,眼中闪着泪花……<b>三峡移民工程,千千万万人都离开故乡,从此告别故土,那份故土难离的感情一定是许多人都刻骨铭心的。</b></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斌哥正混在奉节一处房地产公司,并和女老板拍拖,巧巧来找他,他玩起人间蒸发,断联了。巧巧徘徊于瓦砾堆中,风餐露宿般地寻找,时隔多日竟换来一个分手的结局。她平静地走了,又回到了老家大同。<b>她的感情没有波澜,没有爱恨情仇,只有淡淡的哀伤,不缠绵,不依恋,更不惊心,但却有一种大悲无泪的情绪一直压抑胸中。</b></p> <p class="ql-block">奉节</p> <p class="ql-block">寻找斌哥</p> <p class="ql-block">三峡移民</p> <p class="ql-block">在废墟里漫无目的地穿梭</p> <p class="ql-block">见面又分手</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地方<b>珠海和大同</b>。多年后,斌哥离开奉节打算去珠海谋生,此时正在疫情时期,这时的他已中风拄拐,在珠海无路可寻,最后只好又回到故乡大同。在故乡大同他意外与巧巧邂逅再次相遇,两人对望,无言。一个男人,为了梦想,从故乡到异乡,失望归来人已老,由向往和希望到失落惆怅,这是这个平凡男人的情感历程。<b>别后悲欢,人生逆旅,他已如行人,此时他方才醒悟那个站在原地的女人是多么珍贵。而她也已人到中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b></p><p class="ql-block"> 作为同代人,我有着与女主高度相似的情感经历,每一个时期都能与她同频共振,由心而发想对她说: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p><p class="ql-block"> 而对男主来说,就是</p><p class="ql-block">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p><p class="ql-block">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p><p class="ql-block">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p><p class="ql-block">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出自陆游《秋思》)</p><p class="ql-block"> 影片最后,巧巧低头帮斌哥把鞋带系好,之后加入了跑步的人群中,由心发出 “啊——”的一声呐喊,仿佛是她积压内心多年的感情彻底爆发,最后她渐渐融入那人海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再见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b>音乐插曲</b></p><p class="ql-block"> 片中音乐很丰富,全片共有19首音乐插曲,<b>每一首都对电影中的氛围作了绝好的烘托。</b>除了贾导一直御用的林强作品也加入了其它音乐:开片是巧巧和斌哥火红的青春,用了脑浊的《野火》,他们的生命力就像野火一样旺盛;后来的生活就像万青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一样;男主孤独徘徊异乡,是怀旧金曲《港都夜雨》;人经历一些事,就是五条人的《一模一样》;最后当一切又回到原点,唯时间改变,这时又是崔健的《继续》“仅仅是站立,在出生的土地”正契合男主的心境。<b>每当音乐响起,立刻就带你穿越回那个时代,当时的一切又历历在目,熟悉又有点遥远,沉浸其中,重温记忆,久久不愿离去。</b></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恢宏的全景式纪录电影,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时代影像博物馆”一点不为过。“俱往矣,不回头”,时代大潮褪去,留下一些珍珠,被贾导拾起,它的风流再次被我们这一代人记起。电影落幕,一个时代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