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韩愈碑”撷翠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喜欢碑刻的朋友,只要到过河南的汝南县,大都知道这里有一通唐代大文豪韩愈撰文并书丹的《平淮西碑》。可围绕着这通碑所发生的故事,并不是每一个参观者都能熟知的。其一,这通碑有两个版本,即韩愈版的和段文昌版的。其二,即便是韩愈版的,也不是原刻,而是宋代人补刻的。对此,连宋代的苏轼都不无感慨的说:淮西功德冠吾唐,吏部(指韩愈)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其实,这何尝映照不是现存“韩愈碑”的现状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死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韩愈生活在唐朝中期,一个盛世之后逐渐显露颓势的时代。当时,文坛上弥漫着浮华之风,文章追求形式美而缺乏实质内容。而韩愈却逆流而上,他高举“文以载道”的大旗,主张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要有补于天下。他的这一主张,不仅是对当时文坛的深刻批判,更是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正因为如此,韩愈身后留下了众多由其亲自书丹或由他人书写其诗文的碑刻。从唐代至今,世间先后刻立过多少这样的碑刻?我们已无法统计。但现存的碑刻有多少?借助互联网的威力,作为韩愈的乡党,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搜索和查询,现已有了一个基本的结论。在此,我们愿向广大读者公布。也衷心的希望读者们能拾遗补缺,使相关资料更加完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韩愈碑”,其实是由两个方面内容组成的。其一是由其撰文,他人书丹的碑刻,其二是由其本人撰文并书丹的碑刻。上述碑刻具体曾刻制过多少?我们已无从查证。截至目前已知的现存与韩愈有关的碑刻,则寥寥无几。宁可说,现存的与韩愈有关的碑刻,与其文名是极不成比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韩愈撰文的碑刻,最著名的莫过于《平淮西碑》了。现存的《平淮西碑》又分为唐碑和清碑。前者由几十块刻石组成,已知的现存地为河南省汝南县文史馆。后者则立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是由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的。共刻四石,并排耸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此之外,著名的当数有“三绝碑”之称的《荔子碑》。位于广西柳州柳侯祠内的《荔子碑》,共有两通。右边的是宋代原碑,左边的则是清朝复刻的。由于其上刻有韩愈的诗篇,由苏东坡书丹,内容多是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故称“三绝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在湖南永州的浯溪碑林,也有一通《荔子碑》。据其上的跋文可知,宋代的碑存于广西柳州罗池庙,零陵的这块是明代摹刻的。后来字迹剥落难辨,清顺治年间,永州知府魏绍芳重刻。其后碑被推倒,同治五年永州知府廷桂得碑文拓本,令人将整版碑文分刻在4方青石上,并把《荔子碑》的经历写成跋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处韩愈撰文碑也不得不提,即由韩愈撰文的《处州孔子庙碑》。唐元和十五年(820),韩愈正在袁州(今江西宜春)任刺史,好友李繁特邀请其为处州孔庙作记。韩愈虽没有到过处州,然而对李繁则“重其学问”,又念及以前交往“颇为拳拳”,于是就欣然命笔,写下了传世名作《处州孔子庙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韩愈写就《处州孔子庙碑》碑文后,并未勒石。直到唐文宗太和三年(829),才由新任刺史敬僚立石孔庙,是由司马任迪书写并篆额的。处州孔庙也因韩愈的《处州孔子庙碑》而名声大振。后来唐碑不知何时失落?怎么失落?志书没有记载。现珍藏于丽水博物馆的《处州重刻孔子庙碑》,则是宋嘉定十七年(1224),由书法家陈孔硕重书,王梦龙重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州南海神庙内保存最早的一块碑,就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碑文由韩愈撰之。这块碑的除了提额是篆书,其它都是楷书,由陈谏所书,李叔齐雕刻,也被称为三绝碑。 韩愈书法见于记载的计有《华岳题名》《嵩山天封宫石柱题名》和《洛阳福先寺塔题名》等。遗憾的是,这些东西至今均已失传。现存已知由韩愈撰文并书丹的碑刻,计有《李观墓志》《白鹦鹉赋碑》《独孤郁墓志铭》《阳山石刻》等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下图所示,即颇有争议的《李观墓碑》。全称《太子校书李观墓志》的《李观墓碑》,亦称《李观墓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元宾的墓志。据称是由韩愈撰文并书丹的。李观(公元766年—794年),字元宾,陇西人,后居江东。唐代著名诗人。李观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与韩愈一同登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代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屡遭贬谪的韩愈来到广东连州,恰逢其好友新亭落成,韩愈取五经之中的“鲁侯燕喜者颂也”之意,将其命名为“燕喜亭”,并当场挥笔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燕喜亭记》。此图即《燕喜亭记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连州市隔壁的阳山县贤令山,还有一块“鸢飞鱼跃”碑刻。据传是韩愈第一次被贬、任阳山县令时留下的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更多的是由韩愈撰文,他人书丹的。这样的唐碑存世量虽然不多,但分量却是很重的。除上述所讲之外,还包括《胡良公碑》《窦牟墓志铭》《衢州徐偃王庙碑》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后,出于对韩愈的仰慕,亲手书丹的韩文碑刻更多。比如宋代的范仲淹书《伯夷颂》、苏轼书《荔子碑》、黄庭坚书《郁孤台法帖刻石》、岳飞书《洗马赋刻石》、朱熹书《鸢飞鱼跃碑》(福建长乐当阳寺遗址)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宋以后书家书丹的碑帖刻石。著名的计有:金代任询书秋怀诗碑 。赵孟頫楷书韩愈三叙即:送何坚叙、赠张童子叙、送陈密叙,赵孟頫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赵孟頫书韩愈《马说》。鲜于枢书《石鼓歌》。 董其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代祁隽藻书平淮西碑(山西)、 歌盘合契碑(河南济源)、成亲王书《韩愈进学解碑》、冯士翘《纯阳祠集韩昌黎字碑》(山西长子)、翁方纲书《白鹦鹉赋碑》、张照书《石鼓歌》(北京国子监)、 王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碑》等。需要特别申明的是,建国之后刻立的众多“韩愈碑”,我们在这里没有予以统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