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欢迎你!今天是11月25日农历甲辰龙年十月廿五日星期一 今天与你分享的是:

硕虎

<p class="ql-block">再读《生命的礼物》顿悟:一个人怎么活,就怎么死</p><p class="ql-block">原创 陆小懿 小懿心理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一个人的死,可以死得像鸿毛一样那样轻,也可以像泰山那样沉重。如果死亡的车轮滚到你面前,你有没有想过,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你的生命?在美国,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的名字叫欧文·亚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与维克多·弗兰克和罗洛·梅齐名,是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妻子的名字叫玛丽莲·亚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法国文学教授。</p> <p class="ql-block">他们10岁的时候相识,整整相守相爱了65年。然而,在玛丽莲85岁的时候,查出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两个人决定在临终之际共著一本书帮助彼此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便是《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这是他们送给彼此生命的最后一份珍贵礼物,也是送给我们的一份生命大礼。</p><p class="ql-block">什么才是真正刻骨铭心的相爱?怎样从容地面对死亡?</p><p class="ql-block">人要怎样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刻骨铭心的相爱</p><p class="ql-block">从15岁开始,欧文·亚隆就视玛丽莲为生命中最挚爱的人。在成功的追求下,玛丽莲成为他的妻子。</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65年时间里,他们生儿育女,行走四方,著书立说,彼此相互扶持和成就。直到玛丽莲在85岁的时候检查出来多发性骨髓瘤,哪怕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们依然还不忘携手一起写书彼此记录各自的生活。他们从青梅竹马爱到了白发暮年,整整相爱、相守了65年,这样的爱情、婚姻真的很难不令人心生羡慕。</p><p class="ql-block">也许你会问:欧文·亚隆经营亲密关系有什么样的秘诀吗?究竟是什么在其中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的婚姻之路走得如此顺畅?</p><p class="ql-block">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他们不仅是彼此的生活伴侣,更是双方的灵魂伴侣。</p> <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精神高度和知识丰富程度,会不断跟对方分享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成为彼此人生的对话者、灵感的激发者。</p><p class="ql-block">正如欧文·亚隆所说:“我生命中任何微小的成功都是她的功劳,是玛丽莲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创作世界的窗,让他触摸到最高形式的文学。</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玛丽莲,自己会和医学院里的老伙伴们做一模一样的事,何其荣幸,能够遇到玛丽莲,并与她携手相伴一生。”</p> <p class="ql-block">要想长期的经营一段关系,那么双方在精神、经济上势必要做到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分享欲。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爱情的保鲜期。</p><p class="ql-block">有了如此高度的契合度,纵使再琐碎的柴米油盐生活,也很难将感情冲得支离破碎。</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充分活过,才不惧死亡</p><p class="ql-block">玛丽莲在看完欧文的著作《直视骄阳》后,对自己的死亡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些许害怕。她坦言道:“死亡焦虑和你生命中有多少未尽事宜存在着相关,你越是未曾好好地活过,你对死亡的焦虑就会越严重。”在玛丽莲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学者,长期专注于性别研究,许多著作翻译成了中文。她没有浪费上帝赋予她的生命,而是将自己在人间生活的每一天都认真的度过。</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人生,又何来遗憾之说呢?哲学家马丁·亚隆海德格尔曾提出过“向死而生”的概念,大致意思是说当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慢慢向死亡靠近。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开始无限接近死亡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及活着的意义,才会真正的觉醒,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在值得的人和值得的事上。是啊,这个世界上最确定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知道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里有提到,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那就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想象一下去世后,要在墓碑上刻下最简练的话,来概括你的人生。那么,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现哪些字眼呢?无独有偶。乔布斯有个工作习惯,每天都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自己在世上度过的最后一天,手头这件事是自己想要做的吗? 如果哪天对迟疑了,他就果断放弃手头做的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所以,乔布斯每一天都活在自己的热爱里。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如果你此刻正处于迷茫的时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可以试着暂停下来,追问自己的内心,余生要怎样度过?大多时候,我们都是以一副着急忙慌的姿态在赶路,却不曾让自己的心片刻停留。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这样的人生才算充分地活,死的时候相信也会更加从容一些。</p> <p class="ql-block">如何走出哀伤,重建生活?</p><p class="ql-block">“ 听说社区里我们40多年来常去的药店刚刚关张了,还有我们两个年长的儿子,多年来一直拒绝跟对方下棋,而今年圣诞他们一团和气地下棋了。我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想要和玛丽莲分享,可是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她已经不在了......”在玛丽莲去世后,88岁的欧文开始一个人自言自语。他所到之处,所见之人,所做之事全部都是玛丽莲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他很想把自己的生活跟玛丽莲分享,可是他当看向大厅摆放玛丽莲的照片时,他不得不承认,他爱的玛丽莲已经永远地离开他了。欧文淡淡讲述着独自生活的小细节,字字句句不提想念,但是每句话都饱含深情表达了对玛丽莲的深刻思念。和一个人形影不离生活了将近70年,突然之间要面对一个人的生活,这种落差感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面临着一段关系的丧失,至亲的离世,那么我们要怎样面对丧失、哀伤,重建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1. 允许自己悲伤、难过。</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面对一段关系的丧失,第一反应会本能的抗拒、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以为这样可以更快走出悲伤。当我们真实的接纳当下痛苦和悲伤,接受自己在失去之后表现的脆弱、无力。让这些情绪都顺其自然流淌出来。反而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允许自己陪伴悲伤,带着悲伤一起工作,生活。2,找个人聊聊之所以陷在失去的悲伤里无法自拔,是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那件事、那个人上。</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位信得过的朋友,将自己的难过、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聊着聊着,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痛苦,也不是想象中那样的轰然崩塌,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体验。站在生命长河的尽头看,它就像一叶扁舟,仅仅是拓展了你生命的厚度和宽度。</p> <p class="ql-block">3 与外界建立新的联结</p><p class="ql-block">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限制被试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其在缺乏外部刺激的环境中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呆上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几小时后,被试者开始感到恐慌并产生幻觉,连续三四天后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及紧张、焦虑等现象。这个实验表明:人的成熟与发展,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不断地走出去,接触新鲜事物,我们的生命能量才会持续地回归。</p> <p class="ql-block">比如参加自己之前很想学习到一直没有报名的课程,比如去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或者是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外出旅游。 人才能在这个宽阔广泛的世界里认清自己当下的困惑,只是沧海一粟。</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最终,欧文·亚隆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失去玛丽莲一蹶不振的数月之后,他慢慢地找回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玛丽莲以另一种生命的延续跟他生活在一起,她存在于他的记忆里、书本里、无时无刻里。犹如欧文·亚隆和玛丽莲共同笃定的信念那样: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那么,要怎么样才算活得充实呢?我想,就是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保持觉察的过好每一天。假如在生命的尽头,你去到上帝那里,他若问你:“你有没有辜负我给你的生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