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50后,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正值青春年华,对于美的追求是挡不住的,除了样板戏,几乎没有什么电影,书籍可看,偶尔找到一本名著还得悄悄地的看,精神食粮与物质同样匮乏。</p> <p class="ql-block">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们的最爱,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学校都会跳上一段,记的那时某中学就排过,我还在一天晚上去看过她们的排练。</p> <p class="ql-block"> 女儿今年9月下旬去北京出差,正好赶上了中芭在北京天桥剧场的首演。</p><p class="ql-block"> 也是两个多月前就买了票,第二排中间,第一排有攝像录整场。所以她排的比我更清楚,前面就是乐池了。</p><p class="ql-block"> 仅仅谢幕就有近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北京高规格,台前有乐池,有交响乐团演奏,两边有合唱团体伴唱。</p> <p class="ql-block"> 女儿回来后,兴奋地述说着。我只说了一句话:“我也要看!”</p><p class="ql-block"> 当时网上订票,也是提前了近两个月。</p> <p class="ql-block">追自己的“情结”,我是认真的,提前订票,提前两天到上海。</p> <p class="ql-block">中芭上海巡演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顺便参观了一下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凭票入场!</p><p class="ql-block">可是“规矩”还是挺多的,</p><p class="ql-block">一,不可以拍照片,谢幕时可以拍,但不能站起来。</p><p class="ql-block">二。手机调静音。</p><p class="ql-block">三,不可以讲话。</p><p class="ql-block">四,矿泉水不可以带进,中场休息可以来喝。</p> <p class="ql-block">全部进场,座无虚席,当字幕打出本场演出名单是“双首席”时,没有人讲话却全场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双首席”如同开盲盒一样,好运气!</p> <p class="ql-block">因不能用手机,无法拍片。</p><p class="ql-block">共六场,第三场结束后中场休息二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结束后,我离出口最远,女儿一直在咖啡厅等我,给我发消息,她说她在签名处排第一个。</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原以为我看了那么多年各种形式的演出,应该不会再被感动了,但还是被震撼了。</p><p class="ql-block">不是剧情,不是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也不是斗笠舞,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的记忆,青春的记忆,已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抹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时已暮秋,时光依然。</p><p class="ql-block">我依然追寻着我的“情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