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真觉寺-俗称五塔寺

archer84

<p class="ql-block">  真觉寺,又称大正觉寺,俗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路24号,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今年北京突然间各个小众的寺就火了,而且带火他们的是各个寺的文创产品,随后就是各寺的百年银杏,而五塔寺的这颗银树有600多年了,真的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  真觉寺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建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藏经阁等建筑,主要建筑的两侧各建有体量较小的附属建筑,左右对称。真觉寺内的金刚宝座是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也是现存的同类型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28日,真觉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真觉寺内的真觉寺金刚宝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是金刚宝座由宝座和石塔两部分组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通高15.7米</p> <p class="ql-block">石塔位于琉璃罩亭左右偏后和北面,共五座,密檐式。石塔平面呈方形。中央的一座高8米,13层密檐,塔顶是铜质的覆钵式塔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塔高7米,11层密檐。五座塔的塔身雕饰以五方佛坐像为主要内容,佛像共计1561尊。在佛塔的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有五方佛的坐骑以及法器图案,佛龛内均有佛像。另外,佛塔还雕刻了大量梵文、藏文,更加突出了藏传佛教的建筑文化。中央石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p> <p class="ql-block">PS:我是11月15号去的,那时候的银杏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我喜欢早晨一早坐地铁去,因为其实在北京开车,尤其是在景点旁边特别难找停车位,而且停车费巨贵,地铁4、9、16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前往。如果想去拍照的话,最好是在11月初过去,可能那时候的银杏是最美的时候。因为他很小,也不能烧香什么的,所以很快就赚完了过去,大家是都拍拍照片,只是为了拍那个五塔的倒影,基本加拍照一个小时也结束了。所以其他时间不太建议去这个地方没什么可转的。</p> <p class="ql-block">宝座宝座高7.7米。宝座内部用砖砌筑,外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外部遍饰宗教题材雕刻,做法仿照印度模式,内容源自藏传佛教教义。雕刻技法采用中国传统雕刻手法,同时也吸收了古印度佛塔外表的繁缛雕饰,运用凹凸深浅的控制,使主题更加生动,并有一定的立体感。宝座最下面是须弥座式石基座,基座外表匝刻有梵文、佛像和法器等纹饰,基座上面为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短石檐,檐头刻出筒瓦、滴水等建筑构件。工匠利用每层规律的出檐、平浅的浮雕花纹,避免了繁缛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传统程式化和含蓄的风格。雕刻布局运用了传统的对称手法,展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和中国建筑与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宝座上雕刻着上下五层佛龛,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每个佛龛内刻有佛像一尊,形态各异,号称千佛。并在最下面一层须弥座刻有梵文、藏文和各种宗教纹饰。须弥座中的五方佛坐骑雕刻,有大日如来狮子座、阿閦佛象座、宝生佛马座、阿弥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迦楼罗金翅鸟王座,表现为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5种动物形象的雕刻。另外,宝座上还刻有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四天王、降龙伏虎罗汉、卷草纹等。宝座南北辟券门,内设过室、塔室、塔内中心柱、佛龛、佛像等。拱门券面上也刻有狮、象、孔雀、金翅鸟王等图像纹饰。南面券门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石额。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塔柱四面各有佛龛一座,龛内原有佛像已不存。在过室的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护栏围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