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手植桧 孔庙里的老树新芽枯木逢春

盖碗茶

<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除了庄严肃穆、气势雄伟的古建筑之外,还有近千株百年、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span>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古树群中,“先师手植桧”是最著名的一株古树。它位于孔庙大成门内,据说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当年亲手所栽下的柏树,树龄至今约有24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孔子当年同时种了三株圆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另两株柏树早已彻底枯死,只有这一株几经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得以复生。</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看见的“先师手植桧”,树高近20米,粗可合抱,树冠如盖,挺拔高耸,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它是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时候,从枯萎了的老柏树的树桩上复生长出,枯树新芽而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的。</p> <p class="ql-block">  在古柏的旁边,耸立着关西才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万历年进士、山东监察御史杨光训,于“万历庚子季夏”书写的</span>“先师手植桧”五字碑刻。让人感到好奇的是碑上的“植”字多写了一竖,原来这是暗喻这棵柏树几经荣枯,老树发芽,是重新生长出来的树木‌。</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孔子亲手栽下的这株古柏,经历了多次的枯荣‌。根据历史记载: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孔子手植柏树枯死;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柏树复生;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桧树再次枯死;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桧树再生;金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桧树毁于兵火;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三氏学教授张须将原东庑废墟上发出的柏树苗移栽于此地,成为第四代手植桧;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孔庙着火,柏树被烧死,仅存树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树再次着火,烧毁树身,仅存约半米高的树桩;清雍正(公元1732年)‌树桩再次发新枝,长成了现今的大\柏树;“文革”初期‌树桩被锯掉,现石栏内保留有第四代树的树根‌。</p><p class="ql-block"> 和孔庙内其它众多古树木相比,历经290余年风雨长成的这株古柏显得并不粗大,但它在众多的古树中,却拥有至高无尚的荣光。人们把它一次次的枯荣,与孔氏家族兴衰联系在一起,不仅仅代表了自然生命,也象征着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延续,象征着孔子学说精神不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