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勤、至俭的美篇

至勤、至俭

<p class="ql-block"> 张居正</p><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湖广荆州卫军籍,生于嘉靖四年五月初五日,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授庶吉士,后在徐阶等内阁重臣的引导下,钻研朝章国故。隆庆元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进入内阁。万历元年,在夏言、严嵩、徐阶三任内阁首辅的先后下台后,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扳倒首辅高拱,终于登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二、其改革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在这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整顿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将各种赋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军事上,整饬边防,推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边,任命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巩固了明朝的边防安全。三、其结局:虽千万人,吾往矣纵观华夏五千年,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厉行改革的第三人。前有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而死;现有张居正改革,十年积劳成疾,在他死后仅数日,就被万历清算。</p><p class="ql-block"> 海钢峰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可按照张居正的头脑,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改革会在其死后引来一系列的反扑,尤其是十年改革,他铁面无私,铁腕治国,得罪的权贵不计其数。那为何他就不能圆滑一点,做下一个徐阶?或者下一个高拱?我想,那大概就是他早就已经做好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张居正出身平庸,却少年成名,但在中举之年,身为辽王府护卫的祖父张镇被辽王赐酒,最后竟致醉酒而死,张居正此时第一次感受到权力的重要性。于是,他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的仕途一路向前走。张居正这一路走来,他走的隐忍,走的孤独,走的漫长。那年,他四十八岁,终于走到了权力的顶峰——内阁首辅。当时的他,已经压倒了所有人。他完全可以占据土地、集聚财富、培养党羽、扶植手下,甚至于为所欲为,但是,他没有。他偏要搞一条鞭法,我们不能再随意鱼肉百姓;他偏要丈量土地,我们不能再随意逃避赋税;他偏要搞考成法,我们不能再随意偷懒......为什么?因为他是张居正。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贵贱,都有生存的权利,都该拥有公理和正义。他确信,大明朝可以富国强兵,走向强大,不受别国侵扰。这是他的理想,几十年来,他不曾遗忘过,也未曾改变过。</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个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蛰伏着,左右逢源,亦正亦邪;他不惜尽心讨好两宫皇太后,甚至与宦官勾结为伍;他得罪了曾经的师长、朋友,招致百官辱骂;他十年操劳,积劳成疾,以至于病死在首辅之位......但,那又如何?功我罪我,其惟春秋!这就是张居正,一个真正的张居正。他做到了。在万历前十年,张居正成为了实际上的摄政王,他精心地勾画着王朝的条条框框,小皇帝在他的谆谆教导之下,勤勉聪慧,励精图治;大明朝在他的细心哺育之下,渐入佳境,国泰民安。而在这个时候,他却倒下了。于国家而言,张居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名贯“大明首辅第一人”,他当之无愧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但于私而言,无论是那大刀阔斧般的铁腕改革、对待政敌的冷酷无情,还是直接驳回皇太后的谕旨、代万历写诏告天下的罪己诏,都可以感受到张居正对权力的渴求与掌控。另外,他有正常的欲望,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但即便如此,当我们想到那个位居权力顶峰,仍冒着得罪天下人,坚持改革的张居正,才知道他到底有那么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他是治世里的孤臣,是史书中的良辅,是天下汹汹的浊相,是被抄家的罪臣,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个平凡人。然,世间已无张居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