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无尽的悲伤与思念之中,父亲己经离开我们七年多了,又是一个农历的八月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一百周年,于历史不过一瞬,于个人则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虽然,世间能够走完这样一段路程的人凤毛麟角,但是无论走了其中多远,这个时日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值得纪念的。常常看到那些伟人或知名人士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国家或一些重要组织和团体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歌颂或缅怀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我们的父亲是个凡人,自然不会有什么组织和团体记得他,但作为子女,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记得,而且也有一个纪念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亲人们的思念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苍对父亲是厚爱的,不仅给了他九十三周岁的高寿,在百年生辰之日也是天清气爽,让聚集在父母墓前的亲人感受到一种安宁清明的氛围。而在我们告别之时,天上飘起了细雨,象是在表达彼此之间的那份深深的牵挂与依依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凝望父亲慈祥的遗容,他生前那些点点滴滴又连成了一片清晰的记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一生艰难坎坷、勤勉努力、与世无争,平凡而朴实,真诚而宽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童年是苦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4年,南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国民革命方兴未艾,农民运动正如火如荼。9月,北方的吴佩孚与张作霖开启了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得不可开交。随后,南方的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北伐军一路向北,所向披靡。就在这样的战乱之时,父亲降生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罗集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困之家,那是农历的八月二十八日。父亲的降生给已有三子一女的祖父母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因为没有土地,一大家人全靠祖父帮人轧花为生,祖母则每日在家纺线和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长到八九岁还上不起学,因为食不果腹而骨瘦如柴,整日里无精打采,常常呆坐一旁看祖母纺花。“幺(ya)儿,你不晓到外头玩去吗,成天像(qiang)个死斑鸠”,父亲时常会给我们讲这一段往事,说“妈那样说我,她不知道我一点力气都没有,哪能到处去跑”,说时脸上总带着心酸的苦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父亲九岁多的时候,命运的给了他转机,一位族叔让他过继做儿子,以起到“引弟”的作用。说起来这应该是件凄惨的故事,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祖父母怎会忍心把养了差不多十年的儿子送人!好在族祖是走村串户的小货郞,家境要比祖父母这边好了许多,父亲过继之后,不用再为温饱而发愁,对小孩子来讲,没有什么比能吃饱更重要的了。说来也怪,随着父亲的过继,一直没有添生的族祖接二连三地给他添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可以说是人丁兴旺。父亲从自家的幺儿变成了新家的长子,最重要的,是父亲终于背着书包上学了。虽然父亲也要干很多家务,听说寒冬腊月甚至大雪天里还穿着单裤上山砍柴,但毕竟能吃饱能上学,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父亲的人生。所以父亲对新家和养父母都很认同和感激,对几个弟妹也担起了大哥的责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青少年是发奋努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来之不易,父亲对学习的机会格外珍惜;因为起步较晚,父亲在学业上付出了更多努力。终于,在十七岁的时候父亲考入了县立龙泉中学,那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学府,源头可以追索至南宋大儒陆九渊先生,甚至更早春秋之时的先哲老莱子。但是父亲入学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龙泉中学也如当时的西南联大一般,被迫迁移到远离县城的北部山区。在那颠沛流离的艰难环境中,父亲与他的那些同学们报着知识救国的理念发奋读书,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业。随后,父亲又与好友结伴远赴省城武汉,开启了勤工求学之路。本来,父亲的志向是经商,他是穷怕了,想学点赚钱的本事。但他以高分为湖北高级商业学校录取时,却发现他根本拿不出那笔较高的学费。无奈之下,只好改考免收学费的国立武汉体育师范学校,并顺利入学。不过这一次,命运并没有太眷顾父亲,在学校他除了专注学业,还要每月为筹集生活费而发愁。在苦苦支撑一年多后,他终于不得不放弃学业而投笔从戎,本以为可以为自己搏得新韵生机,却不知人生之路一度拐向了歧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学子到军人,父亲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反差。最初,他投奔的部队是国军炮兵,那时抗战甫胜,父亲像当时众多热血青年一样,抱着精忠报国的理念意图在战斗中建功立业。但现实实在是太残酷,入伍没过多久,父亲就作为炮灰被战争的机器卷入了国共对垒的战场,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幸运的是,父亲所在的队伍很快就败了,父亲也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可惜,父亲并没有把握这一次机会,作为一介书生,他已经对战争感到了恐惧和厌倦,对前途感到一片迷茫。于是,在解放军的队伍中没待多久他就不辞而别,辗转千里,历经艰辛地回到了故乡。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动给自己后半生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好在回乡后他推辞了族人让他出任伪职的要求,而是选择做了一名私塾先生,不然,他的人生将会万劫不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初夏,家乡的解放带来了父亲的新生,从那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极为勤勉地开启了新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的盐池区委书记看中了年轻朴实而有文化的父亲,让他相跟着参加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和支前等工作中。一年多后父亲受组织派遣到栗溪区白泥河参加清匪反霸斗争,任务顺利完成返回盐池后,区里决定新建仙居乡跑马小学,区委书记亲自批示:该同志(指父亲)可任校长之职。一纸任命又一次扭转了父亲的人生轨迹,也让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从那时起,父亲全身心投入到了荆门的教育事业之中,一干就是三十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跑马是当时荆门东北角一个三县交界的边远管理区,那时新生的红色政权财力薄弱而又百废待兴,能够下决心于这么一个偏远小地方建一所公办学校实属不易。所以跑马小学的兴建可谓白手起家,十分艰难。好在当时的仙居乡政府非常支持,专门派了位副乡长来协助父亲建设学校。他们想尽苦法,先是找到几间破旧民,发动村民简单修缮后充作校舍,再东拼西凑从老乡们家里找来坏损的桌椅板凳,修修补补后供学生使用。父亲九十岁那年我曾陪他重返当年的跑马小学,在早已废弃的校舍前,一位八十多的老人闻迅赶来,正是当年的那位副乡长。老友相见分外激动,他紧紧拉着父亲的手动情地说:张校长,当年我们好不容易呀,把老乡家的破门板都拿来了,搁在几块土砖上就作了课桌,锯几个树墩当板凳用,但是大家都好齐心好开心啊。建校之初,教职员工只有几个人,父亲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还是后勤主任和勤杂工,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那时父亲新婚不久,母亲在二十多公里外的罗集,可是父亲很少回家。偶尔回去也是等傍晚放学后才离校,全凭一双脚步行往返,等到清晨上课前他已经出现在学校,一点都不曾耽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工作出色,父亲先后转任过几所小学校长,1956年又调任新设立的后港中学(县立三中)总务主任。那是一个更大的平台,父亲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校兴建与管理之中。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他一个没有什么职权的中学总务主任,要为学校弄回大量建设物资,只能低三下四到处磕头作揖,拜菩萨托关系求人情,不知疲倦地为学校跑计划跑物资跑运输。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父亲很多时候都是亲力亲为,认真较真。从基建放线到工程监理和检查验收,包括校园绿化植树,等等,他几乎全程参与,尽力做到节约、快速和保证质量。作为管钱管物的总务主任,父亲洁身自好,不管经手多少钱财物资,从不贪占一丝一毫。父亲的勤勉谦和、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和廉洁自律为他贏得了极好的声誉。曾有当时县教育局领导说,老张是全县最好的总务主任之一。也因为这点,从后港中学开始,父亲一直以总务主任的身份先后参加了团林高中、荆门师范以及荆门大学的创建工作,直到从荆门大学退休,父亲把毕身心血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老年生活是充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是忙惯了,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没有清闲下来,用母亲的话说,好像离了他地球都不转了一样。也是,那时荆门已经升格为地级市,各项事业都处在一个上升起,到处都缺人手。最初,还是市教育局借调他参加平反冤假错案的事,之后就是他自发去关心市直几所学校的基建了。虽然没人要求,但他总是每天骑着自行车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后来,单位的事基本结束,他又受聘担任起所在社区的居民委员,时不时跟着社区的年轻干部跑东家串西家,协调邻里关系,组织公益活动。总之,凡社区的大小事情他都乐哈哈地参与其中,而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基本甩给了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后来,公家的事他实在跑不动了,又爱上了门球和麻将,还很痴迷,几乎每天都会去老干部活动中心与一帮老伙计打打球或麻将。也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准时上下班,直到九十岁了,还能在牌场上看到他的身影。见到的人不时会来上一句:老头子身体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生育了四个儿子,除了老二因病五岁夭折,是父母一生的痛点外。我们三兄弟人生虽然平凡却都过得去,成家后又给老人添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加上大哥收养的女儿,共四个孙辈,虽然让父母花费了很大心血,也给他们带来了含饴弄孙的乐趣。尤其是父亲,工作的时候,对儿子这一辈操心的很少,而到了孙辈,他则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真应了隔代亲的那句老话。到了大哥的孙子出生,父母更是开心不已,体会了四世同堂的快乐。就这点来说,父母都是有福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父亲的情感词典里,共产党、毛主席是摆在最神圣位置的,那是种深入骨髓的朴素情感,伴其一生。从小到大我们时常听他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你们的一切,直到去世之前,他依然这样劳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工作后,加入共产党就成了父亲最大的心愿。起初一切都比较顺利,父亲受到了组织的重视。1954年前后,一线曙光向他展现,那时他三十来岁,是团林中心小学的校长,算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天,党支书告诉他,支部已经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这让他喜出望外。可是,现实却很残酷,父亲并没有等到他期盼已久的结果,在组织的历史审查中他没获得通过。原因是他曾当过国民党士兵,又没在共产党部队坚持下来,在那个时候,这是一个要命的污点,它让父亲背负了几十年的包袱。当时,书记找他谈话,说组织还是相信你的,希望你能经受组织的考验。从那以后,父亲一直在努力自我改造,希望通过拼命工作赢得组织的考验和认可。最初,父亲的付出还有一定效果,组织虽然没有吸纳他入党,但1956年后港中学兴建时,还是重用他,让他担任了总务主任一职。不仅如此,还推选他当上县人大代表,一干就是几届,至于各级的先进工作者奖状几乎年年都是有的。不过随着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来,父亲的厄运也便开始,先是被拉出来一次次地批斗,然后又下放校办农场参加劳动,学校还派出专人满世界开展他历史问题的外调。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也没放弃他心中的理想与追求,他对母亲和我们说,要相信组织,我是问心无愧的。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主动要求我们全家吃忆苦饭,对着毛主席画像做早请示晚汇报,就连吃团年饭的时候也要先向毛主席画像鞠躬后才开席。而这一切他都是发自肺腑,没有丝毫做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历了差不多五年的磨难,1971年在外调人员给出公证结论后,父亲终于被恢复工作。组织还没有忘记他的特长,将他调离后港中学到新建的团林高中继续做总务主任。新单位条件虽然差了许多,但离在县城的家近了不少,关键是父亲十分珍惜重新工作的机会,对新校建设倾注了极大心血,似乎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忘却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不快。随着父亲重新工作,笼罩在家庭之上的阴霾也终于消㪚,全家人精神上都轻松了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团林高中工作不到一年,父亲又调回刚恢复的荆门县综合师范,还是做他的总务主任,那是1959年学校兴办时他曾担任的职务。可惜学校生不逢时,刚上马就遇到三年的天灾人祸而被迫停建。时隔十几年,学校重新恢复已是百废待兴,父亲一到职就忙得不可开交,一门心思放到学校复建中。而且随着工作的恢复,父亲又继续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那是他一生的执念。综合师范在县城,距离我们家不过一公里,可是父亲还像是在外地工作一样,很难在家里看到他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一年,父亲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着,也一次一次向组织表明着心迹,组织则一直在考验他。1978年我参军入伍,父亲鼓励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说我们爷俩竞赛,看谁先入党。1980年元月,得知我在部队入党的消息,父亲非常高兴,专门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说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党员,还说要向我学习,他要继续努力,争取早一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字里行间的开心与真诚让人心疼,作为儿子,我知道他一生的坚持有多么执着和无奈。好在父亲的坚持终于感动了上帝,在我入党后的第二年,也是父亲将要退休的前二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为此他激动不已,又给我写了一封长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党后的父亲时时把“作为一个党员”挂在嘴上,比好多老共产党员都顶真。改革开放以后,置疑建国前三十年的声音多了起来,但在父亲心里毛主席和共产党始终是无比神圣的,谁要是当着他的面说半句不敬的话他都会急眼,甚至要骂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组织号召交特殊党费,他听说后到处打听特殊党费交到哪里。家里人劝他说,你老了,不要那么认真,他满脸通红地说我老了也是党员,然后自己跑到民政局交了一千块钱才心满意足。2013年我们张罗着给他过九十大寿,他对我说,做寿可以,但你要给我买一幅毛主席标准像回来才行。我不知他要干嘛,但还是专门跑了一趟北京,在高碑店那边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买了两张毛主席像回来。父亲看了高兴的像个孩子,嘱咐我找人专门做了个像框把伟人像装上。生日那天,当他致答谢辞时,只见他首先毕恭毕敬把伟人像放到主席台正中位置,然后对着画像三鞠躬之后才开始讲话,那一刻,他精神抖擞,无比虔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印象中从未见他与谁红过脸,也从未听他讲过他人不是,倒是对给过他帮助的人,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他都牢记于心,时常对我们提起。文革中他吃了不少苦头,却一直保持乐观,对哪些人整过他基本不会提及,但对在外调中给他公正结论的同事,他则反复告诉我们要记得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以后,父亲换了几所学校,职务却一直是总务主任,但从未听他发过半句牢骚说过一点怨言,总是一幅满足一切的样子。退休前,一位领导告诉父亲,组织上已明确他可享受副校长待遇,父亲回来对我们说,有退休工资,要什么待遇不待遇。退休后,曾有几个解放初与父亲共事的老同志主动表示,可以写证明父亲是四九年十月一日前参加革命的,应该享受离休待遇,都被父亲谢绝了。他常说我开开心心多活几年,离休和退休的差距就回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对工作是十分认真和热情,对他人和亲友则是十分率真和热心。十年前,偶与一位老者谈起父亲,他非常感慨地说:你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当年我刚上初中,家庭十分困难,你父亲知道后,主动为我办理助学手续,让我感激不尽。亲戚朋友有求于他,只要能帮的,他都会竭尽全力。他一生不知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不记得,但受过他帮助的人大都记得,即便他去世了,还时常能听到有亲友念叨他的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永远活在爱他的亲友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附件</p><p class="ql-block">纪念张本钧老人诞辰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仪 程</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农历8月28日</p><p class="ql-block"> 公历9月30日上午9时30分</p><p class="ql-block">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张本钧老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虽然老人家已经离开大家七年多了,但音容笑貌及其恩德却一直留在子女和亲友心中。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老人孝子贤孙邀请至亲好友来到老人安寝之地,举行这样一个纪念仪式,寄托哀思,彰颂功德,是儿孙的孝道,也是老人的福报。老人在天之灵一定会倍感欣慰并感谢各位亲人的光临。</p><p class="ql-block"> 纪念仪式现在开始</p><p class="ql-block">一、请大家共同为老人默哀三分钟</p><p class="ql-block">二、请长子致辞</p><p class="ql-block">三、请次子上香</p><p class="ql-block">四、请三子上贡品</p><p class="ql-block">五、请各位至亲向老人拜寿</p><p class="ql-block"> (敬酒敬烟、鞠躬或叩头)</p><p class="ql-block"> 1、同辈</p><p class="ql-block"> 2、子媳辈</p><p class="ql-block"> 3、孙辈</p><p class="ql-block"> 4、重孙辈</p><p class="ql-block">礼成。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