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尔干——魂牵梦绕的萨拉热窝

金文

<p class="ql-block">离开莫斯塔尔前往萨拉热窝,一路上白雪皑皑、树挂摇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心情舒畅感觉。</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地带,它不仅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多元文化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对了解世界史的人来说,萨拉热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发地,但对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却是记忆中魂牵梦绕的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来源于一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反映的是二战时期,萨拉热窝人民在虚构的游击队领导者瓦尔特带领下,保卫萨拉热窝的故事,电影的结尾说:谁是瓦尔特?他就是萨拉热窝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战火波及全球,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战争起因复杂,涉及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民族主义、殖民地争夺以及军备竞赛等多方面因素,其导火索却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引发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全面冲突。一战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摧毁了欧洲的旧秩序,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催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造成了约2000万人死亡,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战争也加速了科技和军事发展的步伐,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萨拉热窝隧道博物馆,也被称为“希望隧道”,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一座重要历史纪念地。这条隧道在1992年至1995年的波黑战争期间建造的,当时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军队围困,<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通中断</span>物资短缺。隧道由波斯尼亚军队和当地民众挖掘,连接萨拉热窝市区和外界,用作运送物资、食品、药品和武器,为数千名居民提供了生命线。隧道全长约800米,宽约1米,高约1.5米,部分路段还铺设了铁轨,以便运输物资和帮助人员穿行。如今,隧道的一部分保留为博物馆,展示了战争时期的照片、物品和视频。这里门票挺贵,也不在行程里,所以没有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上面上的弹孔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走进萨拉热窝,内战的痕迹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市政厅是萨拉热窝市区的地标性建筑,位于米利亚茨卡河畔,是波黑最具象征性的历史建筑之一,建设于1891年至1896年期间,原为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市政府和法院办公楼,展示了摩尔复兴风格的建筑特点,以其色彩丰富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闻名。</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设计灵感来自伊斯兰建筑元素,与巴尔干地区的传统风格相结合,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几何图案,而内部则拥有华丽的彩色玻璃、拱门和装饰性的圆柱。在波黑战争期间,市政厅被炮火击中并起火,珍贵的国家档案和大量书籍被烧毁。后经多年的修复,在2014年重新开放,成为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沿着米利亚茨卡河一路向前,饱览萨拉热窝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拉丁桥是萨拉热窝的一座历史性桥梁,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就是在这里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p> <p class="ql-block">拉丁桥原建于16世纪,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一座石桥,后来经历了几次重建和修复。今天,桥梁仍然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桥头转角的墙面上贴着一些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的照片,地面上还有专门印制的枪手脚印和1914字样,做为一战爆发的纪念地,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条街道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要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电影里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电影里的街道、教堂、清真寺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街道上,还有一处东西分界线,左边(西边)是克族生活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侧(东边)是穆族生活区,这</span>样的种族分界线堪称世界独有。</p> <p class="ql-block">克族信仰天主教,各种建筑形态以西方建筑形式为主。</p> <p class="ql-block">穆族信仰伊斯兰教,各种建筑形态以穆斯林建筑形式为主。</p> <p class="ql-block">瑟比例喷泉是萨拉热窝老城区巴什察尔希亚的标志性地标,也被称为“萨拉热窝喷泉”,始建于1753年,是一座奥斯曼风格的木制圆顶喷泉亭,瑟比例的名称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供水点或公共水源。相传喝了瑟比例喷泉的水,就会再度回到萨拉热窝,具有象征“回归”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喷泉周围是这里主要的商业和旅游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位具有绅士风度的老人,默默地站立在自己的店铺门口,充满希望地期待着顾客的光临,可是他等来的却只有眼前的匆匆过客……不是因为店铺里的银质穆斯林器皿不好,而是因为真正需要它们的人太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