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子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被传承,是因为它的灵魂是:真、善、美,</span></p><p class="ql-block"><b>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子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长期讨论的三个命题之中,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天人关系问题从来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司马迁说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书,董仲舒答汉武帝策问时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孔子多言“人事”,而少言“天命”,然而孔子并非不讲“天命”。我们知道,他不仅说过“唯天为大”,而且还认为“天命”与“圣人之言”是一致的,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最早提出完整意义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孟子,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又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这表明他把“天”和“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人合一”的观念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把“人道”看成僵化的东西,而且认为“天道”也是很活泼生动的,生生不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之所以应发展,人们的道德之所以应提高,是因为其应适“天道”的发展,此可谓同步的发展观念。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虽是客体,“人道”要符合“天道”,但“人”是天地之心,它要为天地立心,天地如无“天”则无生意、无理性、无道德,此可谓之为道德的人本观念。这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真实内涵---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行”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因为认识论问题如果不与道德修养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而流传下来,因此,认识论问题往往与伦理道德是同一问题,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在社会生活中不仅应“知”(认识),而且应“行”(实践,身体力行)。古代贤哲把“知”和“行”能否统一看作是关系到做人的根本态度问题。从孔子起就把“言行一致”视为道德上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荀子强调“行”为“知”的目的,同时也承认“知”对“行”的指导作用,因此他说:“······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圣人也。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大学》讲三纲领八条目,也是说的行知的统一过程。朱熹特别强调“知行常相须”、“知与行功夫,须着并进”,其理由是:“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之所以重行,是因为他把“行”与“知”的问题从根本上视为道德修养问题,所以:他说:“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情景合一”是一个美学问题,王国维认为一切诗词等文艺创作以“情景合一”为上品。但这一“情景合一”的美学观点,并非创始于王国维。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真正独立成为学问,成为较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在钟嵘的《诗品序》中反映得较为清楚,他在批评四言、五言之后强调:“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这种“穷情 写物”的思想即“情景合一”。到明朝,前后子多言“情景合一”,明清之际的大戏曲家李渔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王夫子《姜斋诗话》中说得更为明白:“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生情,情中生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景一合,自得妙语”。也许这“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正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基本命题,因此,对“美”的看法也应当由此命题上去寻求,去寻求“尽善尽美”的艺术,让“尽善尽美”的艺术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上看,可以说“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知行合一”是要求人们即要知“天道”、“人道”,又要行“天道”、“人道”,而“人道”本于“天道”,所以知且行“天道”即可。“情景合一”是要求人们以其思想感情和艺术创作,再现天地造化之工,所以也是“天人合一”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真、善、美的问题上追求三个“合一”,实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实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善、美的境界,达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善美的境界的人就是“圣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11月25日(甲辰年小雪后的小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