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天来,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回顾一生,假如有什么不足或遗憾的话,应当是什么!是金钱,还是名位?是学问,还是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早年间,我读过一本叫做《块肉余生录》的外国名著(作者我记不得了。因为时间长了,外国人的名字又难记)中说的大义:现在年老的我,每当在面对一屋子的一生的著作的时刻,我的心中仍是怅然若失,似乎还缺了些什么!于是,抬眼看到院中正奔跑玩耍的孙儿们,时时撞到我的怀里时,我这才意识到,我一生辛勤劳作的巨额财产和等身著作,总是比不上抚摸着孩子们的脸蛋来得实在些。(但是这段话,是不是出自在这部书中说的呢?我此刻又些怀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这段话里,我们看到,所谓的金钱,名位,学问和荣誉等等这些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无论缺少哪一个,都构不成人生的遗憾之事,尽管它们也是人生存在的某种需求,但缺少这些绝不是人生的缺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人生的缺失,到底是什么呢?艺术。而那个作家孙儿们的纯真脸蛋,就是上帝艺术不事雕琢的完美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这个动物,是世间所有动物中最具趣味性的动物,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能够劳动或工作的,这是高出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显著性标志。但必须明白,工作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通过工作生存的目的应当是怡情悦性,而怡悦性情的展现是通过某些艺术形式来表达的,诸如书法、绘画、篆刻、音乐、诗词、唱歌、跳舞和戏剧等等手段,来舒展释放我们的情志的。这人生的艺术,就是我们大家艺术的人生。艺术,这是永葆人生和修复心灵的自愈医生。照理讲,这是人人所需的。也因为有了这些诸多艺术形式表达心灵的精神快意,所以,反过来也才能使得艺术在人生的长河中,成为永远不落的点点繁星。也正因为人生中有了这些艺术的写意,才使得我们这个单调乏味的,或艰辛烦难的人生,跳出了束缚自我精神的牢笼,而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诉求对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这么讲,人生就是艺术,艺术就是人生。没有艺术的人生,就是一段空白的人生,就是一个无聊的人生,也就是一个留有缺憾的人生。艺术是单调乏味人生的一份调味剂,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帖良药。而一个有缺失的人生,就是一个乏味的人生。孔子说:“无诗则无以言!”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诗意的品格,则连话也讲不好。我现在套用他的语言模式说:“如果一个人不会唱歌,则你与他人的谈情说爱也弄不好!”因此,当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没有经过某种艺术形式的熏陶和陪伴,人生就是一个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不久,我原单位建了一个“老干部退休微信群”,大约四十人左右。从中,我发现得,在不少老同志、老长辈们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艺术天赋上的展示:有书法的,有绘画的,有摄影的,有音乐的等等才艺。这在以前的工作中是不曾或少有发见的。由是,我为他们心生欢喜。这说明,这是由于他们过去有生以来在这方面的叠加沉淀的过程,才有今天退休后的充实生活。这就是没有缺憾和空白的人生,更是余生圆满的填充,这都得益于他们自身平时就注意的艺术滋养。在这里,在此时,过往的工作,再辉煌的业迹,又算得了什么?与此相较,所谓工作的“伟业”,是不是显得苍白无力?而所谓的财富、名位、荣誉等等这些东西,到最后你是带不走的,到老了都是一场空。能滋养你灵魂深处的,唯有这些提升思想境界的艺术和智慧的精神,是可以陪伴你随业流转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我看到过某个哲学书上(书名我也不记得了)说过这么句话,大意是:社会群体若干人等的工作活动,大致可分为这几个层次,一是从事某种机械性作业重复劳动的工作,如工厂工人和乡村农民;二是从事某种技术性劳动或工作的,如技师和工程师;三是从事发明发现的创造性工作的,如科学家和天文学家;四是从事一定范围或区域的管控人员的工作,如各地行政长官和政治家;五是从事某些艺术领域的艺术工作,如书画家和音乐家;六是从事人生宇宙思想探幽发微的哲学和宗教工作者,如哲学家和宗教家。他说,这六种性质的工作,就是从底层到上层、从卑微到高尚、从存境到思境,逐阶而上的不同等级的人生状态。而艺术家从事的工作,高居在第五阶位,第四位当官的和政治家的地位还屈居在它的下边,这说明,艺术生命统摄人生的重要性,是何其的了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你这是不平等的反动思想。”是的,从我们过去的社会教育理念就是这么说的:“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可我得告诉你,那全是处在上位的大佬君子们糊弄人的鬼话,处在社会底层生活线上的人肯定不作如是说。着眼人生,从来就没有这种平等的事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说来,艺术的从事工作,就只能是第五阶位艺术家才有的资格了?往下第四到第一阶位的就无艺术而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也不是。我们承认,艺术是高贵的、雅致的。但艺术从来不就是艺术家的专用品。艺术原本就是来自于普通大众的,因此也是被亿万大众所享用的。每一层次的民众个体,人人都可发挥出自身的艺术天赋,用他们可以表达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艺术,来成就他们一生的和谐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夏天暑假期间,我带着小孙子回盐避暑的四十多天里,每当晚饭后,我的孙子就听李庆丰的评书《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和《七侠五义》。有时,我也跟着听一两段。李庆丰的哪个有板有眼、声色并茂的口才,真是了得!由是,使我想起了,在我小时候,有一阵子,邻居们在一天的劳作之余的晚饭后,就来到我家听我的堂叔公说书,那一本《十把穿金扇》小说(这本古书,连同另外几个善本,直到去年,我才从老家的书房里,抽出来交给了我的儿媳收藏),当中有唱词和说词,交相间插,我那叔公说书的抑扬顿挫的语调,百转回还的唱腔,叫人听了真的是荡气回肠,余音绕梁。这,说书的文化,不是艺术是什么?民间这样的高手多的是。这就如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华彦君一样,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却是品位极高的艺术,是哪样的荡人魂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里,每当在收种农耕季节时,是用牛力来辅助耕作或犁田的。我村里有一个用牛的长辈,一旦开始耕田的时候,只见他甩动鞭子,高举头顶,在老牛的屁股上,“叭,叭”两声着响后,随着他口中“嚼!嚼!”两字吆喝后,就发出了我们农家人称为的“打号子”唱声,这个所谓的号子,其实就悠然自得的歌唱,有如陕北的高亢的民歌风味,其既悠扬,又深沉,为的是催逼老牛拉着哪逆行负重的犁耙,使劲地一圈一圈的往前走,则他也随着老牛一圈一圈的不停地“打号子”。正当哪时哪刻,凡是经过他身边出工路过的村民们,都自觉不自觉的驻足停下,侧耳倾听一会儿他哪一段动人的号子声:哪真的是一曲歌,是一首诗,是一篇章;当歌词随着号子声一起吐出时,那真的是委婉动听——那一份情,那一份悲,那一份乐,那一份苦,当中的酸甜苦辣,好像说的是自己,又好像说的是老牛:其词,其韵,其调,字字千钧,激荡砸胸,沁透心肺。对此情景,那时我朦胧不解,直觉好奇,即使到现在,我也真的是描绘不出来。不过,从哪时停留在田边的男男女女村民们的专注情景来看,你就知道,又好像说的是在场的大家,于是他们默默静闻,他们留恋往返,他们不愿离去,甚至当中,有些男女,还抛下了一鞠泪水,衣袖掩面,暗自抽泣着……!你看,这就是民间的,那个所谓的“号子”声的感染力量。我认为,其实它也是个艺术形式,只是没有被人发现、采集、提炼而已!否则,收集起来,是绝不逊色于《诗经》,而成为时代的一部《歌经》的。而且我也认为,他们的艺术表达本质,没有学府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差别,更没有所谓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差别在哪里。只要能够润泽民心的,才是艺术的共通的本质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是之故,艺术的因子和艺术的素养,人人秉持,也人人富有。你能说,这些民间人们的说唱艺术,他们个个懂得理论上的简谱音符吗?懂得宫商角徵羽的五声发音吗?我想没有。但他们表达的旋律和节奏,就是本然的释放,是出自本心本性的流露,根本不存在一点点今天的功利主义上的妄想,所以,他们所歌咏和叹息的纯朴之声,不是天簌之音却更胜于天赖之音,个个是天生的艺术家,与官方的艺术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你认为非有差别不可,那差别就在于你一生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你为求得生存的工作过程中,这些本具的艺术细胞有没有忘怀,有没有在大把的闲时去“斋戒”和“行持”之,而不是在酒足饭饱后去猜拳行令,吆五喝六,从而使得自身本具的艺术素养丧尽殆绝!这才是一个人一生中到最后是否缺失的关键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嗳!这次,我在我们刚建不久的“老干部退休群里”,竟然发现不少六七十岁,乃至八九十岁的老同志、老长者,他们对书法、绘画、摄影、唱歌和音乐等等诸多的艺术形式,是那样的极端钟情,乐此不疲。我客居的南京仙林湖公园里,也是这样,每当早晚活动的时候,吹拉弹唱的老年朋友们,比比皆是,真所谓“藏龙卧虎”也!这确实是个难能可贵的幸事哩!圆满无缺的人生,就应如是这样的,这还要到什么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寻他个千百度”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了艺术的表达,就能给这辛苦的人生加上一点润滑剂,把自己心中想说而又说不出的痛苦或快乐,通过某种艺术形式手段表达出来,渲泄出来,从而使自己的心意得以舒畅、释怀,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于是全部。由这艺术的渲泄,对体悟人生和艺术弘扬达到了双重的高扬和回唱效果,洗刷掉了过去工作中的污垢和尘染,重新得到了心的和畅与洁净——与别人和解的同时,也与自己和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说,当一幅书法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从他哪流动的线条走向中,得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或快乐的律动;在互动欣赏、交流和意识弥补之下,使得作品更加完美,艺术表达更加流畅,共鸣之时,赏析者与创作者,双双得益,各各神飞!这种愉情悦性的享受,这那里能是坐在办公室里死板着脸颊的工职人员们所能奢望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我真心的希望,凡是在家闲居的人,不要没事时就到棋牌室里浪度光阴,或者一日三餐后,闲着没事无所适从地看着自家的墙面痴痴发呆,如此的墙壁上,即使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看不出个名堂来。故尔,只要稍有一点特长,就应拿起笔来,操起琴来,重拾少年时的爱好,或重新“做庄”学习,去挥毫泼墨,抚琴弹奏,尽情的比划出一幅字、一幅画,或一曲歌,不管比划的作品或音符,到位不到位,精准不精准,只要是能够舒发出自己的知、情、意的,就是最好的作品。当有了一定的艺术感染感知力后,你走出去了,看到春夏秋冬的花开花谢和云卷云舒时,你就能够感悟到这人世间的美好,并感悟到这世间的一切造化,原来她们也皆是你的艺术创作,从而达到我物一体和物我两忘的境地。如此,到了垂暮之年的曲终人散之时,就能使得我们这个如梦如幻的人生,圆一场好梦。这,岂不快哉!岂不美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我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提供给大家,因为这个问题与我们的艺术人生,或人生的趣味(我不说“人生的意义”这个词,因为“意义”太过空泛,“趣味”当下实在),有着甚深的内在联系。这个问题便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时代的我们与过去历代的先人们比,谁更痛苦?谁更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须答案,只需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树 感于2024年11月2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