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天气:晴。昨天游览官鹅沟景区后,赶往九寨沟入住。今天,清晨早起,早餐后集结赶往九寨沟景区,到达景区入口,领队已提前预约持身份证直接进入游览。 小朋友很会玩,尽量留下自己的精彩,很羡慕年轻人。再次重游九寨沟,身边同游的人不同,心境也就大不相同了。上一次已成为过去,心境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了一种记忆,触景生情也是一种美好吧,留存在心中也是一种曾经有过的快乐,应该知足了。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其覆盖的流域面积大约为642.97平方千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四川省辖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成都平原接壤,属于典型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北、西北部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东、东南部与绵阳、德阳和成都相邻,南、西南部与雅安市毗连,西与甘孜州相接,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蚕丛氏立国后,松潘属古蜀国领地,为氐羌民族繁衍地,属于禹贡梁州区域。 1987年,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有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景区;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措尔机寺、营盘山遗址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以藏族和羌族作为自治的主体民族,由藏、羌、汉、回、满、土家、彝、苗、壮、蒙古、侗、朝鲜、布依、纳西等民族组成。 阿坝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着5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祭祀仪式中最为频繁的是祭天神,最隆重的是祭山神(一般在农历、四月、十月,一年1-2次)。 随着七世纪佛教传入,苯教经历了长期与佛教的斗争,至八世纪后期,因王室支持佛教,苯教影响力减弱。之后,苯教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元素,形成了一个与佛教类似的教派。 根据对佛教的影响程度,苯教可分为两类:受佛教影响深远的"白苯波"和较为传统保守的"黑苯波"。苯教学说将世界划分为天、地、地下三层,分别由"赞"(天上神)、"年"(地上神)和"鲁"(地下神,即龙)主宰。 羌族的信仰体系以多神崇拜为核心,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他们尊崇自然界的象征如白石,以及祖先神灵,包括家庭、人类和性别神祇。 他们还信奉火神、地界神、家畜守护神等众多神灵,每个村寨还有独特的地域神,有的被视为保护神,有的被认为是需要驱逐的邪神。羌族还会敬拜民族英雄和有益于民众的人物,如建筑大师、军事指导者、石匠和木匠之神等。 原始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也在当地有所体现,如对羊、猴和龙的敬仰。同时,羌族地区受到道教、佛教(汉传和藏传)、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的影响,其中藏传佛教的影响尤为突出。 龙达是原始苯教崇拜自然祭祀神灵的产物,也是藏传佛教祭祀各种神灵的主要内容之一。“龙达”有纸的和布的两种,上面印有图案和经文。“龙达”使用时,纸做的顺风撒放,布做的用毛绳串连起来,悬挂在桥上或神山、“牙则”等地。现今藏族社会信教者放“龙达”,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龙达”上印有“六字真言”或“八字真经”等密咒,据说表示法力无边。藏族的撒龙达是一种祈祷形式,抛撒的各色“龙达”在空中飞舞,再被风带着飞向远方。因此,人们也称“龙达”为乘风飞腾的骏马,简称“风马”,撒龙达也被叫做放风马。藏族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祈祷安康,表达自己对佛的崇拜和敬仰。 现今藏族社会信教者放“龙达”,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龙达”上印有“六字真言”或“八字真经”等密咒,据说表示法力无边。藏族的撒龙达是一种祈祷形式,抛撒的各色“龙达”在空中飞舞,再被风带着飞向远方。 人们也称“龙达”为乘风飞腾的骏马,简称“风马”,撒龙达也被叫做放风马。藏族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祈祷安康,表达自己对佛的崇拜和敬仰。风马,汉语音译“龙达”,也可以写作隆达,俗称经幡。 【玛尼堆】九寨沟景区十字路口、路旁、湖边和村寨的出入口处一堆堆刻着佛像和佛教经文的石头,就是“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 玛尼堆是信徒常用于祈福的,大都刻有八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等,藏语称“朵帮”。 “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父帮”和“镇邪朵帮”。 “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目卜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枪支刀矛;“镇邪朵帮”大都设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等处,石堆规模较小,形状呈圆锥形,没有阶梯,右堆内藏有镇邪咒文,台的石堆内也藏有枪支刀矛。 【桑烟】 “桑”是藏语的译音,本义为“净”。桑烟又称熏香。桑烟的发源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沿袭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煨桑是藏族原始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层文化形态催化下形成的祈愿礼俗。桑烟是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桑烟的地方是神山、神坛、神塔等。 转经有很多形式,水转经,风转经和手转经。转经筒有大有小,小的为手持转经筒,供信徒们在任何场所不停地摇转,大的固定在寺院的转经道上。转经筒里藏有许多经卷,虔诚的信徒们一边走,一边用手将不同规格的经轮转动一遍,人们认为每转动一遍经轮,就等于念诵了经轮中的经文一百遍,其功德也随之成倍增长。 在九寨沟老虎海还有一种“水转经”,它是在湍急的河流上建立的转经筒,利用流水使经筒日夜不停地转动。,经筒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水转经”的筒车可以日夜不停地提水灌溉,构思巧妙,是农业文明时代遗留至今的一道美妙风景。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信众还可以围绕一座寺院、一座佛塔、一座佛殿、一座神山等向右转一圈或几圈,甚至成百上千圈,这也是一种转经。在藏区转经活动简便易行,人人能够做到,且被认为是功绩无量的修行方式,因此成为藏传佛教中普及面最广的一种特别的礼仪,在藏族社会中久兴不衰。 藏传佛教中塔分为灵塔和佛塔两种。灵塔供奉在寺院里,用金或铜铸成,是活佛塔葬的一种形式。佛塔则建在寺院和各村寨人口较少的地方。塔的原色必须是白色。塔的命名,由塔内的经文和法器类别、塔身造型、装饰特点来决定。如果是塔群,则按主体佛塔内经文的内容及名称合并命名,九寨沟树正寨的“九宝莲花菩提塔”就是合并命名的。 佛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佛塔的雏形来源于印度,据史料记载,古代印度王公贵族去世之后皆入土安葬,用土、石建成半圆的拱形墓。佛教高僧圆寂之后,这种拱形墓建得更加高大壮观,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佛塔。 另一种说法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并得到了神秘的“舍利子”,信徒们便虔诚地建造了高大、雄伟的塔形墓以供奉“佛舍利”。后来,这种安葬佛教高僧骨灰的方法一直延用于各地佛教寺院,于是佛塔越来越多,越建越高,成为佛教寺院的圣地。 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九寨沟内有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扎如沟四个景点,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化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其水景规模巨,景型多,数量众,形态美,表局精和环境佳。 千百年来,九寨沟隐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人类的活动显得微不足道。该区藏民几乎与世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农牧生活。由于山高路远,九寨沟一向鲜为人知。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 九寨沟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千米,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千米。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 九寨沟的藏族同胞信仰苯教。公元前二世纪,西藏的苯教传到了九寨沟所在的阿坝地区,与当时原始的巫教结合。 公元6世纪,苯教在这一地区大为盛行;7世纪,藏传佛教传入,与苯教发生冲突,因为苯教在这一地区的信众众多,基础坚实,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发展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九寨沟的宗教民俗至今都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等。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嫫热烈相恋,他们爱上了九寨沟山高林密,鸟兽和谐,决定留在这里。 不料被潜入这里的恶魔蛇魔扎发现,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风云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个碎片,变成了散布沟内的一百多个海子(藏胞将高山湖泊叫做海子)。 达戈虽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双方从沟内打到沟口,仍不能杀死恶魔,这时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的山崖挡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窝将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 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更因为一百多个宝镜碎片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丽无比。山神达戈和色嫫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了神奇九寨的保护神。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景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 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箭竹海瀑布】位于漳扎镇九寨沟风景区,海拔2618米,瀑高7米,宽150米。 箭竹海的水流进森林,林中有崩塌作用形成的堤坝,流水被堤坝分割成许多束,并顺着堤坝下跌,形成了箭竹海瀑布。箭竹海瀑布的跨度很大,落差较小,为弧行瀑布。 在这里,碧蓝的海子、洁白的瀑布、飞舞的花絮构成了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蓝白相间的奇景。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沟内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区四周峰簇峥嵘,雪峰高耸,108 个翡翠碧玉般的湖泊分布在青山环抱的“Y”字形山沟内,另有17个瀑布群、11段激流、5处钙化滩流相串相连,形成了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 水是九寨沟风景的灵魂。九寨沟的水,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来自四周高山上的积雪;地下水是地层渗出的水。在九寨沟的众多湖泊中,泉眼日夜不停地往外渗水,成为湖泊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寨沟的诞生和成长总是伴随着灾难和阵痛。4 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浅海,大量古生物世代繁衍生息;大约6500万年前,噩梦降临,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下,形成了九寨沟的雏形。 260 万年前,冰期来临,山峰平缓的外壳被冰川剥蚀后,山峰开始变得陡峭;距今70万年前,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冰期卷土重来,高原被划出了一道道高深宽阔的U 形谷。 23万年前,在地震和重力作用下,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这些灾害最终造就了今天的九寨沟。 地质运动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九寨沟的美来自于自然灾难的“创造”,一场地震不可能“毁灭”它的美,相反,2017年地震发生后,九寨沟便诞生了一个新的景观——双龙海瀑布。 这个瀑布顺着阶梯层层喷溅而出,底部就是之前的“火花海”,由于地震,“火花海”不再是曾经的小湖泊,而是成为了一整片海。在瀑布的山体中间,还长着各种绿色的植被,与瀑布形成交映,宛如一幅写实的山水画。 火花海海拔2211米、长294米、宽232米、深16米、库容45万立方米,因阳光斜射湖面波光粼粼,似火花闪烁而得名。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使火花海出水口堤坝崩塌,形成长40米、宽12米、深15米的决口,湖泊景观消失,发育裂缝100余条,裂缝最长50米、宽1米、深6.9米。 经反复论证,科研人员以震损钙化、落石、糯米灰浆等生态材料,修复了坝体、裂缝,防治了次生灾害,恢复了湖泊景观。 箭竹海海拔2629米。长1184米、宽144—268米、深5—10米,面积15.1万平方米,有水容积93万立方米。地下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水位年变化小,冬季不结冰。湖畔箭竹吐翠,风平浪静时,湖水倒影迷人。 箭竹海瀑布海拔2618米,瀑高7米,宽150米。箭竹海的水流进森林,林中有崩塌作用形成的堤坝,流水被堤坝分割成许多束,并顺着堤坝下跌,形成了箭竹海瀑布。<br> 箭竹海瀑布的跨度很大,落差较小,为弧行瀑布。在这里,碧蓝的海子、洁白的瀑布、飞舞的花絮构成了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蓝白相间的奇景。<br> 我们都知道,水是九寨沟的灵魂,没有水,九寨沟便没有生命,但是据观测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寨沟景区湖泊的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 水循环示意图 九寨沟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降水减少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九寨沟的大气降水呈逐年减少趋势,而“罪魁祸首”是夏季风。 夏季风来自广阔无垠的洋面,它就像一台巨大的水泵,把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海洋输送到陆地。 长海海拔3101米,总长约4350米,宽300米,深90米,库容4500万立方米。平面呈“S”型,属冰川堰塞湖、淡水湖,是九寨沟海拔最高、湖水最深,面积和库容最大的海子。 无出水口,湖水除直接蒸发外,通过地下裂隙渗漏到五彩池、五花海等下游景点,成为核心景区的调节水库。夏秋雨季不溢堤,冬春旱季干涸,因此当地人称之为装不满,漏不干的“宝葫芦”。 芦苇海海拔2192米,高约15米、宽约10米,位于芦苇海东侧对面石灰岩崖壁上,因岩石自然风化痕迹和植物装饰作用,形成一幅端庄秀丽的少女脸庞,传说是九寨沟的沃洛瑟嫫女神。 盆景滩海拔2190米,长218米、宽98米,水深0.8米,是进入九寨沟的第一个滩流景观。浅滩上,柳、柏、杨、松,杜鹃等植物丛生,缀以花草、石块,树干四周因钙化堆积形成略高于水面的天然盆堤,宛若一组组盆景。 卧龙海海拔2220米,长约253米、宽2255米、水深24米,水底有条乳黄色的钙化堤埂,外形像沉卧在水中的巨龙。湖面平静时,透过清澈的湖水,卧龙似沉睡在水底;微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龙身仿佛在蠕动。风稍强时,湖面波浪起伏,卧龙像被惊醒,摇头摆尾;风强时,湖面瞬间破碎,卧龙刹时腾空而去,无影无踪。 季节海,上季节海是九寨沟内独特的海子,海拔2910米,长680米、宽200米、深3米,属冰川堰塞湖。湖水量会随季节变换,时盈时涸,因此而命名。一年中大部分时段干涸,仅雨季蓄水成湖,其余时段,湖水于涸、湖床上长满青草,郁郁葱葱。 下季节海镶嵌于海拔2627米的山坳里,季节性湖泊,因崩塌、泥石流堆积物阻塞河谷形成。在10月秋季时,雨量充沛,湖水饱满,水色湛蓝。初夏季节,水位渐低,水色转为翠绿。 宝镜岩因地壳表层的差异运动及地震后滑坡影响,岩体断裂抬升而成,最大高差500米。岩面大而平整,可观察出丰富地人和物的形象,因而似宝镜。 老虎海海拔2298米,长310米,宽194米,深23米。深秋季节,彩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斑驳陆离,犹如斑斓的虎纹。深秋季节,湖岸山上层林尽染,姹紫嫣红的林木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犹如老虎身上斑斓的虎纹。 犀牛海海拔2301米的地区,长2000米、宽225米、深17米,是九寨沟第二大湖泊。据说一位病重的得道高僧,骑着犀牛来到此处,喝了湖边的神泉后竟不治而愈,便将爱骑犀牛留在此处,因此而得名。春夏季节,湖水一片翠绿;秋高气爽,满山的秋色倒影于湖中,更胜实景。 双龙海海拔2200米,长290米、宽247米、水深9米,透过晶莹的湖水,可见湖中有两条带状的生物钙化堤埂隐藏于水底,湖堤上部为钙化,下部为冰碛物,宛如两条蛟龙,似动似静。 镜海海拔2367米,长1155米、宽241米、深31米,是九寨沟第三大湖泊,因水面平静如镜而得名。 孔雀河道是从五花海出水口深谷里的一条河道。孔雀河道像是走在一副最浓烈的色彩创造出来的油画里,又犹如孔雀羽一样,将尘世间最美丽的蓝和绿都融合在一起。 天鹅海海拔2905米。为沼泽化湖泊,长720米、宽50—100米、深2—6米,面积4.3万平方米,有水容积20万立方米。常有天鹅在此短暂停留。它与芳草海的下游相连,浅滩上绿草如茵,一道清流在绿茵中蜿蜒流过,滋着这一方水草。 芳草海海拔2910米。沼泽化湖泊,长540米、宽4—20米、深2—4米,面积5万平方米,有水容积1万立方米。主要接受上游溪水和降水补给,湖底有钙化漏斗分布。四时观景,各具情趣,春季绿草如茵,夏日繁花似锦,深秋一抹金黄,冬日洁白晶莹。 熊猫海海拔2574米。总长670米、宽109—237米、均深15.6米,面积10.8平方米,有水容积180万立方米。为冰川堰塞湖,因熊猫在此活动而得名。 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变幅5—7米。丰水期,水满溢出形成高瀑布;枯水期,湖岸露出大片金黄色的钙化沙滩。湖水中群聚嬉戏的嘉陵裸裂尻鱼为一大奇观。 熊猫海瀑布海拔2574米。高65米、宽75米。又名高瀑布。瀑布呈三级跌水,是九寨沟落差最大的瀑布。丰水期上游来水大于渗漏量,湖泊水量充盈,翻堤形成瀑布;枯水季节,瀑布断流,瀑布下形成天然冰雕。 珍珠滩海拔2450米,滩面宽112.3米、长189米,平均坡度20度,相对高差15米,是九寨沟最宽阔的滩面,为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大型钙化堆积台地。阳光下,湍流在凹凸不平的滩面上宣泄而下,溅起无数水珠,宛如粒粒洁白的珍珠,晶莹夺目,故得此名。 珍珠滩瀑布海拔2433米,均高21米,瀑宽270米。由第四纪冰川遗存的冰碛台地,再经钙化作用,使瀑布的坡坎更加高耸坚固,瀑面后凹呈新月型。瀑布跌落谷底,发出震耳欲聋的水声。此处的负氧离子含量极为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原始森林海拔2930米。植被以各种冷杉、云杉为主,树龄几百上千年,林下灌木有忍冬、杜鹃、箭竹、花楸等,苔藓深达数十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000个/平方厘米。在森林蓬松的绿地上长满了地衣,地衣是天然的环境检测员,只要空气中有一点点的有害物质,地衣就无法生存,地衣的出现,说明了九寨沟的空气质量非常纯净。 诺日朗群海由大小20个钙化湖泊组成,发育钙化溶蚀现象。分布海拔2353米—2365米,总面积约0.03628平方千米。其成因类似边石坝、彩池。 诺日朗群海总体上紧密相间分布,连绵四百余米,其大小、形状、深度有所差异;最大的海子长185米,宽45米;最小的海子长仅20米,宽15米;海子水深多在7—20米之间,最深可达23米。 诺日朗瀑布海拔2343米,高24.5米、宽320米,是中国最宽的高山钙化瀑布。滔滔流水自诺日朗群海而来,从瀑顶树丛中倾泻而下,像数条洁白的哈达,水势浩大,声震山谷。 寒冬时节,瀑布成了一幅巨大的冰幔,无数的冰柱悬挂在陡崖之上,成为罕见的冰晶世界,造型各异的冰雕迎光透着幽幽的蓝色魅惑,是九寨沟六绝之一“蓝冰”。 有点像天空之境。 镜海,这里是九寨沟景区景交车的换乘站,队友们在这里解决了午餐。 天空是如此之蓝,感觉有点不真实。 扎依扎嘎神山海拔4528米,矗立在扎如马道的尽头,是当地居民的圣地。据说这座神山是万山之主。农历每月十五日的转山朝拜以及三月十五日麻芝节,都在这里举行。信徒们成群结队,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绕神山转动,祈求神佛赐福。 这里有很多红桦树,在北方很难看到,能够到的树皮都被扒光了。 五彩池海拔3010米,面积为5645平方米,长约100米,宽60米,深6.6米。色彩绚丽,上半部呈碧蓝色,下半部则呈橙红色,左边呈天蓝色,右边则呈橄榄绿色。池中的水是地下水循环供应,春季降水少池子里的水位下落。进入雨季后,水位自然回升。 五彩池,是九寨沟最小的海子,被称为九寨之眼。属九寨沟内长海景区,为层湖叠瀑景观。 五彩池透明度高,透过池水,可见到池底岩面的石纹,五彩池的得名就与这透明的池水和石纹有关,由于池底沉淀物的色差以及池畔植物色彩的不同,湛蓝色的湖面呈现五彩斑斓。五彩池的池水由位于高处的长海经地下补给。 五彩池里生长着水绵、轮藻、小嗾等水生植物群落,以及芦苇、节节草、水灯芯等草苯植物。池中水生植物群落所含的叶绿素有些差异,深浅不同,因此在富含碳酸钙质的湖水里能呈现不同的颜色。 树正瀑布海拔2295米,高11米,宽62米。瀑布呈向前凸起的圆弧状,水流多级跌落。由首尾相接的众多飞瀑组成,堤埂上的灌木,长年经受流水的冲击,形成特殊的植物群落和世间罕见的自然奇观。 树正群海海拔2187—2280米。其地形是在河谷迭加泥石流堆积物基础上,再经钙化沉积,形成大小19个湖泊,顺着沟谷层层迭迭。该处森林、湖泊、小瀑布相错相连,呈现“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人在画中游”的奇特景观。 树正寨是坐落在树正沟内的藏羌村落,村寨后有一座海拔4200米的达戈男神山,面对树正群海。寨内建有九宝莲花菩提塔,它们代表九个藏族村寨团结、祥和、幸福。该处曾建设民族文化村,可以观赏九寨沟藏式的建筑风格、彩绘及藏民的服饰,体验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藏民的衣、食、住、行。 扎如寺海拔2026米,藏语称为“然悟贡巴”,始建于明朝末年,历经2次的翻修,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宗教寺庙,也是苯教信仰者的圣地。 扎如寺苍山环绕,面临宝镜崖,金顶红檐,五色经幡祈祷于风中,展现出浓厚苯教文化氛围。这里每年会举行四次大型宗教活动,其中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举办的“嘛智节”最为盛大。 队友们出景区后,乘坐大巴车赶往今晚的入驻地黄龙,明天将游览黄龙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