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末一早,舒三调发来微信说,玉屏县城共有17家箫笛厂,年总产值超过千万元,其中最大的那家是我们新晃黄雷人开办的,产值占玉屏箫笛行业的半壁江山,年销箫笛2万余只,老板名叫舒厚槐,邀请我们今天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周末的天气乍暖还寒,天空中似乎还飘零些许若有若无的雨丝,凝神聚听,却是西风轻拂双颊,不经意间,额头上又有落絮轻沾。</p> <p class="ql-block"> 玉屏箫分为平箫、洞箫、竹埙箫三种,取材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生长的小水竹。这种水竹节长短均匀,壁厚薄适宜,质地坚实,遂因此而得其名。其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70多道工艺,它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也是高雅的工艺品,其制作历史悠久,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玉屏竹韵箫笛乐器有限公司,舒总带着我们从贮竹库房参观起,先后参观制坯、校正、钻孔、调音、缠丝、雕刻、成品等车间。从车间的这头走到那头,不断传来调音师们那悠扬的箫声。我不由得感叹:这才是天底下最有品位的打工人。</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距离玉屏县城有30多华里路,小时候常跟随父母去玉屏县城赶场,听前辈们讲过解放前竹坪马鞍坡杨永坤(新晃县龙溪口板刻画大师杨长根的祖父)专为玉屏箫笛厂提供成品,在我们那一带很有名气。还听说过玉屏箫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平溪卫(今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去镇远游玩,途中结识了一位云游道人,两人结伴玩了镇远又回到玉屏游玩,道人还住在了郑家。没想到第二天,道人病倒了,郑氏夫妇端汤送药,关怀备至。道人病好后,为表谢意,从玉屏的飞凤山里砍来几根小水竹,制成箫笛,并把制作技艺传给了郑家,从此,郑家人以制作箫笛为业。</p> <p class="ql-block"> 话说那个道人带着玉屏箫笛到处云游,有一日来到北京,住在紫禁城边的一个道观里,一到晚上就对月吹箫。有一天夜晚,万历皇帝在御花园里散步,听到这优雅的箫声,不由得地驻足品味,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次日晚上,万历皇帝又来散步听箫,但没有听到,急命太监打探回报。原来,那箫声正是那个云游的道人吹奏,那道人是从贵州玉屏来的,一早已不知向。万历皇帝下令让太监去玉屏寻找,一定要找到那个吹箫的道人。</p> <p class="ql-block"> 钦差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玉屏,未寻见道人,却发现玉屏有家正在制作箫笛,音质浑厚,音色圆润,声音奇绝,钦差便带着玉屏箫笛回京复命。此后,万历皇帝天天都能听着宫廷乐师用玉屏箫笛演奏的音乐,玉屏箫笛也被钦定为贡品,从此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是舒厚槐的直播时间,他坐在直播间里,身子对着手机屏幕,右手拿着刻刀,左手拿着长箫,一会儿修正音孔,一会儿调试音调,一会儿解答网友的疑问,一会儿介绍使用方法。他在直播间里忙碌着,我们坐在一旁静静地享受洞箫的悠扬。一曲曲悠扬的天籁之音,竟让我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滋味,这箫声能勾起人们离别愁绪,能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意,能勾起孤旅伤感之情。愰然间,我思索着诗词中那些带“箫”字的句子。</p> <p class="ql-block"> “四面楚歌起,垓下箫声诀”这是思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怀旧;“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这是留恋;“一岸江风送柳笛,两园春雨带箫笙”这是得意;“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这是回味。“从此胡笳柳笛声,不带箫音过玉门”这是洒脱豁达;“不知如血残阳里,谁家箫声泣秋风”这是清越悲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是无言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我悄悄地退出舒总的直播间,去陈列室参观那些五彩斑澜的箫,去触摸那些温婉如玉的笛。悠悠丝管,千年赓续,余音不绝,是人的造化还是物的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