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福》的作品赏析和创作体会(上)

华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口福》是我近年来写纪实散文的第一篇,这一篇文章我比较喜欢,也是我比较得意的作品,放在了我的随笔集《眼神》的开头,作为首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散文得来也属偶然。一天,我得知我的小孙女在外面上写作课,就不以为然起来,让那些业余的老师来教我小孙女写作文,会不会给教坏了?还是我自己来教吧!让她看看,你爷爷是怎么写作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有了这篇《口福》,还有一篇《马》。从此不可收拾,一路写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写纪实散文,还是三十年多年前,我在《空军报》社任编辑、记者,当时我刚调到报社,正值报社组织编辑们搞《边疆万里行》的报道,我积极响应,在最冷的“三九”、“四九”天气,去了北方的边疆,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一线,采访空军边防雷达连的官兵,写了七、八篇纪实散文(在最冷的天气,零下40多度,我在我国最北端漠河的边防雷达连采访);在最热的夏天,我去了南疆,采访和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空军一线的官兵。又写了七、八篇,就此搁笔,就再也没有写过像样的纪实散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一个契机,一个冲动,一个灵感,让我就此动起笔来。还算顺手,真的有点“宝刀未老,霜刃犹在”的感觉,就此,我开始动手写起来,居然也有了三、四十篇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写作的缘起,现在回过头来看,也很有意思。我常对我的小孙女说,“你是我的贵人”!没有这位小“贵人”的提点,我浑浑噩噩过日子,也就振奋不起来,也就不会有这些文章的出现!更没有现在所谓的“作品赏析和创作体会”,有话说,万事开头难,而我写这些散文的开始并不难,而且,想起来还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口福》的创作体会和作品赏析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输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两输出重于一斤输入。输出重于输入!我喜欢读书,读得也十分驳杂,在工作之余和业余时间,一年能看一百多本闲书。曾经有一个计划,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读满一千本书,我用电脑里的电子文档,用扫描笔来做读书笔记,一本一本,认真地纪录下来。从2009年开始到2015年底,我用了七年时间读满了这一千本书,有2亿多字!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光是输入,没见得自己有什么长进,光觉得自己肚子里有点“货”了,有时“有话”可以说说,但有什么具体的用处?有什么好处?没有!你没有输出,没有输出的渠道,输出的平台,就是一只“书橱”,一只“书柜”,对社会对别人没有用处!对自己也提高不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写作却是一个很好的输出渠道和办法,把你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发表出来,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就有意义,有作用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且,现在网络发达,有了“美篇”这样一个便捷、友善的平台,可以发表作品,可以测试自己文章的水平,阅读量,可以看到受众是欢迎,还是冷落,是喜闻还是乐见;有没有被“精选”,有什么评论,对你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个激励和校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作,输出,对自己提高思维能力,水平还是很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再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只要你愿意写,或者逼着自己写,把它给写出来,发表出去!就会有人看,有人评论!在社会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或者叫作产生一种“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体会,写作,输出,主要是要克服思想的障碍,不要怕!不要怕丢人,不要怕有人说你膨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唐说,不要怕,不要脸,不着急,他的九字真经还是有点用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输出,提振了一个人的精神,他的面目会焕然一新,精神百倍,有了奔头,有了目标,他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努力的方向,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在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章,记录、反映和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它是有社会的价值的。一篇好的作品,具有真善美的,有精气神的,反映正能量,发表出来,它就不仅是,不再是个人的作品,它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就成了一份社会的财富,文化的财富,体现了一种精神和文明,就不再属于个人的了,成为了一种社会的产品。不管是大与小,它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强调输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输出,是促进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费孝通在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故父给他订了一本《少年》杂志,他很爱看,每期都从头看到底,读了几期后就自发地投起稿来,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寄给《少年》杂志,当他的《秀才先生的恶作剧》在杂志上发表时,他才十四岁。非常激动,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写作,伴随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输出,他说,他很感谢这本杂志,感谢这位发表他作品的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总是说,输出贵于输入;要输出,要动手写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积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生活,写作的素材是靠积累的,就像你有一座仓库一样,你的东西很多,摆放得井然有序,虽然默默封存着,当需要时,你随时随手都可以取出来。我当兵十七年,在连队6年,在师政治部工作5年,在报社6年,特别是在《空军报》的6年,作为军事记者,走南闯北,采访了不少普通的官兵,也有不少名人和功臣;我曾两次采访过地空导弹“英雄营”营长岳振华,“试飞团”团长黄炳清,还有歼八二总设计师顾诵芬,“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等英雄人物,到过祖国的最北疆,也到过最南疆,有不少别人不及的便利条件和宝贵的经历,这都是珍贵的写作素材,只要一个契机,一个灵感的击发,就蹦了出来,似乎“得来”全不费功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作,功夫是在诗外。所以,年轻人趁年轻要多出去跑,走万里路,多接触社会,多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就是多用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朋友问我,这些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为啥还记得那么清楚,那些细节,还如在眼前,描绘得那么真切?那么仔细!我想了想,这就涉及到要用“心”了,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景,一个重要的场合,你要会用“心”,把你的“汗毛”都竖起来,作为一名记者,会紧绷着紧张起来,全身心地投入,用你“心”的摄像机,用你“心”的录音机,用你全部的身与心投入进去,来观察,来辨识,来感悟,来思考,来记录:这,才会产生强烈的深刻的记忆,这,就不怕久长时间的封存,漫长岁月的磨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