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之约的美篇

蓝色之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济南朱家峪景区位于山东济南,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朱家峪景区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等建筑物,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从进村的第一道门——礼门开始,便是保留至今的明代始建的古道。山石铺就的古道中央,嵌有两溜大块青石,形似铁路,村民们形象地称其为“双轨”古道。“双轨”不为好看,而有其独特的用途。早年村里就规定,走路必须靠右行,两股道自然也分成了上下行,这与今天的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古道的尽头便是连接各家各户的小径,为了防滑,斜坡上的道心用的是沙石而不是青石。有趣的是,在村的中央,还有两座清康熙年间修建的青石拱桥,上下皆可行人走车马,大雨时,桥下亦可行洪。桥身青石垒砌,不用灰浆,虽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依然坚固如初。有专家说这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看得出这小小的山村从始建之初就经过高人指点,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原名文昌阁,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上建阁楼,下筑阁洞,造型古雅、宏伟而壮观。楼洞一体,全用大青方石筑成,历尽沧桑,坚不可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闯关东文化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峪,位于南麻东南4.5公里处,太平顶之阴,马连山西麓。234人,6个姓氏,朱姓为主。耕地244亩,山滩2000亩,属山岭地带。经营农业林果。产花椒。据《朱氏家谱》载:“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先祖讳民坤,由沂州兰山县朱家屯迁至。”以姓氏地貌取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里,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在他们眼里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自然、地理等科学。</b></p> <p class="ql-block">进士故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里,自然环境幽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由于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开明人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子学堂,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古老的朱家峪村,在章丘率先提倡女子教育,难能可贵,反响巨大。清末至今,全村教师120余人,从建国至2003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达150余人。</b></p> <p class="ql-block">古村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朱家峪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立交桥位于古村老槐树西下侧,共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米。东桥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百余年。东西两座立交古桥,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b></p> <p class="ql-block">朱开山旧宅</p> <p class="ql-block">李精一故居</p> <p class="ql-block">坛桥七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朱家峪历史悠久,古风神韵,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据专家考证出土陶器,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该村自明代以来,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仍较完整的保存着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筑,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b></p> <p class="ql-block">粗布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村内有一座朱氏家祠,则体现了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光绪年间,1893年,朱家朱凤皋考取了五品举人,因此立这个旗杆座,自古以来这个建筑就叫旗杆座,这是做官的一种标志。再看上面那个七星图,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朱熹,他也是儒家学派正宗继承人,他下生的时候,脸上右脸部有七个黑点,像天上的那个北斗星,这是朱氏家族文运图腾,以此激励朱氏后人要刻苦读书,以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b></p> <p class="ql-block">朱氏家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位于旧村北首东侧,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墙碑载“历时既近周甲祠屋剥蚀……”复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荷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朱氏家祠共分里外两院,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机勃发。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后人聚祠堂内祭祖,“入堂思敬,肃然致衰”,“非敢谓光前裕后,实不忘报本追远”以此激励后人,不断进取,再创辉煌。 现已饲门紧锁,里面同步的一人.据村民介绍,现在他们也是无法进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胡山道教历史悠久,据考,道教历史上山东除泰山、崂山,胡山并列其后。自唐代时胡山顶峰上就有庙宇,远近百姓都有前来上香祈愿的。庙宇曾由僧侣和道士交替主持,自清康熙后,一直为全真教龙门宗主持,胡山是山东宗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女子学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民国廿一年(1932)本村教育先师朱连拔(字麟书)积极操办,大力支持开明人士朱连弟等人,创办女子学堂(官屋为教室),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 现在已成为小商店,为游人服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字编辑: 蓝色之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风光摄影: 蓝色之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