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天内两入襄阳(襄阳+樊城)、两入荆州(江陵+沙市),以致回顾两座城市时,记忆都有些混淆。<br>当年曹军倍道兼行,从襄阳长驱直入江陵,精锐虎豹骑更是一日一夜疾驰300里追上刘备。我同样疲于奔命,只因对荆州仰慕已久。<br><br>荆州为古九州之一。《尚书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州因水而生、因山(荆山)而名。<br>根据传说和史载,楚国与“荆”关系密切,而且周封楚的国号即为“荆”。<br>枝城到城陵矶的这一段长江亦称荆江,估计也是由于荆州之故。<br> 诸葛亮称荆州是“用武之国”——<br>就攻势而言,荆州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利尽南海、北胁宛洛,楚人依之而势强。<br>就守势而言,荆州东据浔阳、西塞三峡、南连五岭、北带汉川,刘表因之成为曹操心头之患。<br><br>今日的荆州城即古代的江陵城,其“陵”之意为“近处无高山,所有皆陵阜”。<br>此荆州城也是六朝古都,其中最强最久者当然是楚国,荆州城北就是战国时期的楚郢纪南城。除楚国外,以荆州城作为国都的其余五朝包括:东晋安帝(二年)、南齐和帝(二年)、南梁元帝(三年)、西魏所立后梁(三十三年)、隋末梁国(三年)。历史上共出现34位帝王。<br><br>楚人自称祝融、颛顼之后,早期与商王作战,学者认为其先祖从新郑、杞县一带南迁进入江汉平原,商末立国并支持周文王,首领鬻熊被尊为“文王之师”。初期的楚国弱小落后,周视之为蛮夷,遂逐渐交恶。<br>中原不承认其为国,以州代国名称呼。“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br>为抵御“蠢尔楚荆”,周天子封了一堆“汉阳诸姬”作为前哨阵地。<br>前704年“中原正统后裔”楚开始称王,即楚武王。楚文王时将汉阳诸姬全部吞并,网上戏称“宰鸡专业户”。<br><br>花无百日红。放眼春秋,楚国一直与晋国为敌,国力消耗巨大。晋国资助吴国掣肘后,楚国两面受敌,处境愈发艰难。<br>楚国王权与王族始终存在矛盾。王权强盛时,对王族出任的令尹、司马可以生杀予夺;王权不振,形同独立王国的王族又可以反杀国君,这种“传统”的目的在于维持国君强悍。<br>春秋史上著名暴君、楚国首位衰落型国主灵王就是弑兄(一说是其侄)自立,肆虐无道,对外到处拉仇恨,引起动荡,最后被迫自缢。其后的楚怀王即位不久就宠幸费无极,导致伍子胥亡吴,后又有囊瓦失德、白公胜作乱,越发衰败,结果便是吴军破郢,楚王逃往随国,都城夷为平地,平王被掘墓鞭尸,楚国只好另外择地建都。<br>纪南城考古未发现春秋早期遗迹。有一派观点认为,伍子胥攻下的楚郢是在宜城以南的楚皇城,此后楚国被迫南迁国都到纪南城,维持200余年。<br>另一种观点认为早期楚郢在季家湖,距离纪南城不远,可以视为始终在荆州城区域内,楚国在此延续411年。<br>当地文博称,春秋时楚文王迁都荆州郢城,显然是接受后一种观点。<br>无论如何,楚国七次迁都,这里无疑处于最长、最盛时期。<br><br>我对楚国早期消灭诸姬、袭扰中原的行径较为反感。而到了“一鸣惊人”楚庄王时,楚国已经跻身“文明国家”,开始讲“礼”,赢得老牌大国的交口称赞。孔子也表示“轻千乘之国(陈国)而重一言之信,贤哉”。<br>不再是猫戏老鼠不讲武德、击败宋襄公的那个蛮夷。<br>由于春秋末期几乎被吴国腰斩,战国初期吴起变法又没成功——文明化后不能像商鞅那样子雷厉风行——楚国在战国时期只有没落的份儿。<br> 前278年白起拔郢,始置江陵县。这个“拔”字让我望而生畏,可见当时破坏之惨烈。<br>估计郢都原有20万人,毁后不仅城市没有遗存,而且秦汉两代也几乎无人居住。<br>秦对楚采取了不同于其余诸侯国的高压歧视政策。生活严谨讲求纪律的西北人看不惯楚人崇尚歌舞和洒脱不羁,视为“淫逸”,严禁楚人聚众饮酒、祭祀旧神祗。甚至把楚地方言说成是“毒言”,派驻官员都视为自己被贬,对下则施行苛政。<br>秦末楚地反抗最烈,报复最凶,自有缘由。<br><br>因为历代楚王陵墓被捣毁,青铜器被掠走,今日虽然有熊家冢大墓车马坑开放,但我兴趣不大,觉得缺乏重器。<br>荆州城西北的熊家冢是已知的周代最大规模楚王墓地,今年清明宣布:芈姓、熊姓“王族”可以免费,荆楚十八姓(屈姓等)“贵族”可以半价。<br>这创意有点意思。<br>直到今年9月5日,熊家冢终于献宝,首次展出34件套珍贵文物(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其中21.45厘米的谷纹玉璧被赋予“熊家冢和氏璧”的美称。<br><br>我到荆州城,只能看看纪南城遗址——更没得可看,但离城近,免费。<br>城池占地16平方公里,相当五个颐和园大小,大于同期的咸阳城。城垣周长15.5公里,外有40—80米宽的护城河。史书记载城内车水马龙,行人交织,“朝衣新而暮衣弊”——早上穿新衣上街,挤来挤去下午就成了旧裳。<br>谐音“挤烂城”更形象地展示了其繁荣程度。<br>被秦军攻陷后,这里彻底化为废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再次发现。<br>城池位于长江之北十余公里,以避免洪涝;又处在纪山之南十公里,故得其名。今日公路从故都“南门”东边百余米穿入,又斜向穿过东城墙。<br>现场看不出城垣,只有那块郭沫若题字的国保碑,成为大家打卡地。我对公交车司机说在纪南城下车,他也知道那块碑。<br>国保碑还有一块,据说立于保存更好的北城墙遗址上。<br> 我曾步行深入北地的战国赵王城、渤海上京城遗址,而在这里面对河道交织的南方地貌很有些不适应。攻略没仔细做,也没安排足够时间,只从国保碑位置向里走了二百米,见到一个坡度很小的土台,上去四周看看,就算逛了城。<br>而这个土台就是纪南城最明显的遗迹古烽火台。根据专家说法,高出周边8米、长宽各20米、顶面积100平米。<br><br>确实是进城了,因为这里的城墙向外突出一段,将烽火台包在其内,其本意是将凤凰山整体划入城内。该城有八座城门,凸出部设置的城门我推测是南部正门,距离王宫较近。<br><br>站在烽火台顶部,四周除了植被和零星房屋,无甚可观。所谓的凤凰山简直连土丘都算不上。<br><br>以前听说这片地区禁止深耕,地下可能埋藏了太多宝藏。周边的2000多座古墓,发掘的仅仅十余座而已。望山、天星观、九连墩。。。。。。我们常在博物馆精美文物的介绍上看到这些地名。<br>荆州城因为坐拥大量楚国文物,被列入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br><br>西楚在荆州设临江国,都江陵,西汉初封临江王于此。西汉时期,这里是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br> 荆州支撑起小说三国演义的重头戏。全书120回,提到荆州的就有72回。<br>汉末荆州在罗贯中书中称荆襄九郡,实为六郡(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今天的荆州城和襄阳都属于南郡。<br>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两个发生在荆州。<br>不过要注意,三国虽有荆州却无荆州城,正如山东省没有“山东城”一样,书中的荆州城即指江陵。<br><br>刘表临死时,孙权夺江夏郡大部。<br>刘表死后,曹操进兵得到荆州北部,刘备仅占据江夏的夏口。<br>赤壁大战后,所谓“三分天下”实为“三分荆州”。襄阳、江陵在内的南郡大部分归曹,孙权占江夏,刘备在孙权允许下攻取其余四郡(基本是未得到开发的贫困区),以油口为基地,改名公安,意为“左公(刘备被称为“左将军”)在此安营扎寨”。<br>刘备与周瑜包抄江陵,迫使曹军放弃这座城市,东吴军控制了江陵和夷陵之间区域,将刘备势力阻截在长江以南。<br>周瑜计划入川消灭刘璋割据势力,待四川稳定后北上汉中建立一条防线,再回师进攻襄阳,所谓“规定巴蜀,次取襄阳”。<br>如果设想成真,三国史也就基本上没刘备、孔明什么事了。刘备自然不满,然而无力应对,偏巧这时周瑜病故,宏大计划夭折。<br>此前刘备就拜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半个南郡),孙权拒绝。但为联盟考虑,孙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而在《三国演义》里则戏说成为“赔了夫人又折兵”。<br>倒是周瑜去世后,鲁肃说服孙权,将江陵一带借给了刘备(缺乏周瑜那样能与刘备抗衡的将领是原因之一),吴军主力东调应对曹操的“四越巢湖”。<br><br>所以刘备最盛时曾拥有荆州五郡和夏口。<br>他把住江陵,立刻摆出拒绝吴军入川的架势,随后接受刘璋邀请、抓住时机夺取成都,镇守荆州的关羽也因而被拨走不少兵力。<br>孙权闻听刘备入川,愤怒之下接回妹子,还差点把阿斗当做人质。几年后他讨要长沙、桂阳、零陵不果。就直接发兵夺取(不是演义中说的刘备主动让出)。<br>刘备带兵回援,一度要与孙权兵戎相见,最终由于汉中方向受曹操威胁,孙刘达成协议:江夏、桂阳、长沙三郡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刘备。<br>如果曹操不急于消灭张鲁,大概率可以坐山观虎斗。<br>我奇怪的是,荆州环境险恶,刘备为何仍要让关羽独挡两面威胁?<br>关羽死后,六郡统统归了东吴。<br> 222年夷陵大战正酣,刘备和孙权都不会知道,这年有一位杜预降临人世。<br>223年魏军曾包围江陵,被朱然、潘璋击退(《三国演义》里这两将已被蜀军斩首半年了)。此后魏、吴在234年、243年、250年先后在荆州交锋,小说基本不提,读者也对荆州失去兴趣,都去看诸葛亮如何北伐。<br>此时的荆州南北并立,魏吴分别以宛(南阳)和江陵为州治。<br>三国正式历史从220年到280年,《三国演义》在这段时间提及荆州的部分其实只有三、四年。<br><br>279年,杜预从襄阳出发拿下江陵。他不仅为西晋收复了荆州,也是灭吴的最大功臣,战后被授“当阳县候”(我估计比“汉寿亭候”的爵位高两级),继续为荆襄百姓谋取福利,大家尊称他“杜父”。杜预也是书法名家,与孔明并列武庙祭祀七十二将,是杜甫的先祖。<br><br>荆州城目前的三国景点都与关羽关系密切。光绪年间,荆州府城周边较大的关帝庙曾有六座,南门内这座最大,据说就设在当年关羽府邸,洪武年间(一说万历年间)始建庙,庭院银杏为同期所植。<br>雍正年间官员上奏,认为荆州乃关公镇守重地,应按祖庙地形制加以扩建,增建了先祖堂、钟鼓楼、门外牌楼等。<br>乾隆晚年,荆州遭遇特大洪水。据湖广总督毕沅奏报,洪水决西北门而入,水高一丈数尺。危急时刻只听“空中大震一声”,东门、小北门自动开启,城墙顿塌,生灵得以保全。。。。。。乾隆闻之,下旨修整关帝庙、御赐匾额、神袍等。这次维修后,关帝庙步入全盛期,有趣的是当时其面对的南门城楼也改成五间关帝大殿,独具特色,可惜现在空无一物。<br>1939年2月28日,日机轰炸荆州城,大殿炸毁,银杏树炸掉一半随即枯死。现在看到的荆州关羽祠为1987年在原址重建,一度称关公纪念馆。<div><br>“敢与文宣争一席,纵称武圣费三思”。我看到的关帝庙占地4500平米,有雍正、同治御赐匾额(复制),感觉很小,规制也不高,屋顶采用普通灰筒瓦。<br></div> 三义殿内,三位作开怀状。<br> 荆州博物馆里的东汉推磨铜人、西晋陶俑。估计三国时的服饰与之相似。<br> 城南“关公义园”那座曾经存在的关羽巨像更是让游客叹为观止。该像为韩美林设计,高58米,用铜1200余吨。“全球体量最大”已拆除,投资的15亿元又如何收回? 东晋时由于陶侃的功劳,荆州治所最后落户江陵,终于不再变动,江陵城也开始被称为荆州城(北魏后来又在南阳设立北荆州)。此地镇守将领拥兵自重,往往建立霸业,成为东南朝廷的掘墓者。<br>桓玄自行称帝,挟持晋安帝司马德宗逃奔江陵,晋安帝成为在荆州地区落户的第一位皇帝(楚王没有皇帝一说),桓玄死后晋安帝复位,数日后又被桓玄部下所俘,九个月后才脱离险境。<br>此帝先天痴呆,“口不能言”。刘裕要借禅让登基,根据谶语将其勒毙。<br>南齐萧宝融奉太后命在江陵称帝(齐和帝),不久被迫禅让萧衍(梁武帝),建立梁朝。<br><br>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饿死台城后,其子萧绎(梁元帝)即位于江陵,群臣建议返回旧都,萧绎以健康战乱凋残而“江陵气盛”,不肯东行。<br>554年,萧绎给西魏国主宇文泰写信,要求重新划定疆界且言辞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九月命令柱国、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襄阳都督萧詧(萧绎侄子,其兄弟为萧绎所杀)出兵复仇,与北军会合。<br><br>由于梁军主力在东部来不及驰援,叛者打开西门,萧绎退守金城(内城),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遂在东阁竹殿焚历代图书典籍、名书画十四万卷,事后仅抢救出数千卷。“江陵焚书”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之一。<br>萧绎出降,不久被萧詧以土袋闷死。<br><br>宇文泰立萧詧为梁主,以三百里地予之,命住江陵东城并留兵监守。萧詧原在襄阳统辖的地盘,则全部归了西魏。<br>萧詧在江陵称帝,其领土范围仅限于周边数县。而城内原住十余万“阖城老幼被虏入关”,沦为奴隶。<br>565年北周代西魏,北周武帝即位后下诏,北上的江陵奴婢在65岁时可以恢复自由——也可以理解为任其自生自灭,因为那时已经无力谋生。<br>572年,江陵奴婢号称被全部赦免,但要主人同意,身份不过由奴隶转为贱民而已。<br>《颜氏家训》就是这场惨祸经历者流传给后人的回顾与反思。<br> 西梁国历三代,为隋所灭。隋文帝称江陵为“国之南门”,委派心腹管理。<br>武则天入宫前曾在荆州停留七年。<br>711年唐代设立四大都督府,荆州位列其一,治所仍为江陵,领十州三十九县。安史之乱后,江陵地位进一步提升,称南都。<br><br>五代十国时建立南平国,历五代,963年被北宋以借道行军为名占领。<br><br>唐宋的荆州经济繁荣与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南宋时江陵是四川、京湖两个战区的总后备基地,安排重兵把守。辛弃疾于1177年知江陵府,他的“满江红”中提及“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是指何人?<br>元军攻下襄阳,尚有半个荆州苟延,但江陵守将高达是李曾伯的爱将,也受贾似道排挤,很快献城降元。<br>元代的江陵县治改在沙市,明初又迁回江陵。<br><br>南北朝之后,江陵没有爆发惨烈战事。该城重要性不减,但知名度持续下降,直到明代中期出了个大明权相张居正,下篇介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