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老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那是“三反、五反”运动期间。地点在原上海爱托亚路,今天叫延安东路。这是著名的沪光大戏院门前橱窗。从照片上可以感受到“三反、五反”运动的巨大声势。由于沪光大戏院1956年才公私合营改称沪光电影院,因此,当时的沪光大戏院尚属私营工商性质。但群众被发动起来可不会顾及老板的脸色和颜面。原本应该登载电影海报的橱窗却被声色俱厉的标语口号替代。而运动的主导权,看来已经被照片上名为“沪光小组”的机构所掌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沪光大戏院于1939年春节期间建成营业。首映影片为《木兰从军》,开业即满座,体现了上海作为远东发达城市的商业活力。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的首映也在此地。戏院有一个英文名字—Astor。在上海,也算和大光明戏院、国泰大戏院、兰心大戏院齐名。1996年,因为延安东路高架桥建设,这座半个世纪前建成的老建筑被拆除,从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镜头和快门为我们凝固了七十多年前沪光大戏院门前的历史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戏院门头上、橱窗里震人心魄的标语口号,仿佛宣告了影院作为一个娱乐载体的终结,也昭示着一个运动此起彼伏的缺乏温情的时代的开启。而镜头前偶然走过的来历不明的行人,恰好反衬出历史的卷轴上个体的渺小。经过七十多年,照片隐藏在看似明朗的影像后巨大的人文信息,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