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据嘉庆丁卯纂修《梁山县志》记载:"县南五十里纪胜,云时有神光现,见之多获喜事,故名多喜山,陈希夷(陈抟)曾居此丹炉石枕"。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64]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或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学者。</p><p class="ql-block">陈抟早年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济世之志。唐长兴年间(930年-933年),陈抟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因后周世宗好黄白术,于显德三年(956年)召至宫中,问飞升黄白之术,擢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因至京师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于民,重赏三军”而得太宗宠信。端拱二年(989年)七月,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享年一百一十八岁。</p><p class="ql-block">陈抟在思想上融儒、释、道三教学说于易学之中,创立了“先天易学”。他鄙弃隋唐道流之丹鼎符箓之术,不事黄白飞升,而以服食辟谷、玄默修养为主。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描绘宇宙生成及六十四卦。他的学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作有《易龙图序》《贯空篇》《阴真君还丹歌注》《正易心法·注》等。</p><p class="ql-block">别名: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清虚处士</p><p class="ql-block">字:图南,号:扶摇子</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晚唐、五代、北宋</p><p class="ql-block">民族族群:汉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老的石阶上,我和几位朋友踏上了这条通往千年药寨的古道。石阶两旁长满了高高的药草,它们沿着台阶向上生长,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每一步都仿佛在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着陈抟炼丹这神秘地方。</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各种药草。小径两旁的药草和野花随风摇荡,仿佛在诉说 千年药寨的流殇。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我不禁放慢了脚步,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天籁声响,呼吸着每一寸土地传递的古老芬芳。</p><p class="ql-block"> 前行百步,小路变得更加蜿蜒曲折。两旁弥漫着药草的芳香,偶尔还能看到几朵小花点缀其间,格外丽靓。这条小路似乎没有尽头,它引领我们深入药寨,探寻那些隐藏在自然之中的秘方。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仿佛每一次抬脚都能发现新的药方。</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旁。溪水潺潺,流过石头,发出悦耳的声响。溪水从石缝中涌出,汇成一股细流,滋润着周围的土地。我蹲下身来,捧起一抔清水,透心清凉。相传,这里的水质极佳,是药王们炼制药材的重要水源。每一滴水中,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力量。让我感受到千年前陈抟炼丹时的那份宁静与智商。</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块巨大的石板映入眼帘。石板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青草从缝隙中探出头来,仿佛在问,你们是想探究药寨之秘方?这块石板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过往。我站在石板前,闭上眼睛,想象着千年前的景象,心中坚定了我对千年药寨的不懈深访。</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一条蜿蜒的小径旁。小径两旁开满了黄色的花朵,它们在绿色植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这些花朵仿佛在指引着我们前行方向,带我们走向药寨深处的秘密。我沿着小径缓缓行走,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来到了药寨的核心区域。石阶两旁的药草丛更加茂密,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地方。我站在石阶上,仰望着前方的古老药房,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这里曾经是陈抟炼丹的地方,每一处都充满了神秘与传奇。我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这份古老的力量,仿佛能听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脚步声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这次踏访千年药寨之古道,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的美靓,深吸了药草的芬芳,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份量。每一步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敬意、热爱与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