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旅行记(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恩和小镇奇遇)

雨前茶

<p class="ql-block">  恩和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位于额尔古纳河以东大兴安岭以西,原名噶啦湾。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境内边境线长约75公里。于1964年建乡,1994年更名为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曾与室韦镇短暂合并,更名为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随后不久析置室韦镇,恩和又恢复为俄罗斯族民族乡。</p><p class="ql-block"> 《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前,我国外兴安岭一带广大地区就已被俄罗斯蚕食,额尔古纳地区也被渗透,大批俄罗斯人在此生存。同时,很多闯关东的也陆陆续续来到此地,与俄罗斯人相互杂处,久而久之,男男女女,<span style="font-size:18px;">互通款曲,初</span>以为友,继以为婚,结为秦晋,开枝散叶,繁衍不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俄罗斯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额尔古纳湿地拍了晚霞后,赶了三小时夜路,半夜十一点多才到达恩和小镇,入住娜塔莎家的宾馆。</p><p class="ql-block"> 娜塔莎是俄罗斯族,她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鸡炖蘑菇和苏伯汤,热情地招待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 苏伯汤是俄罗斯人的最爱,用土豆牛肉西红柿还有酸菜等等炖制而成,吃来很是爽口。</p> <p class="ql-block">  一觉睡到四点半,外面已然大亮。滴滴答答的声音,说明外面在下雨,透过窗帘往外看,宾馆院子里有三两个游客在活动,他们都穿着夹层冲锋衣。</p><p class="ql-block"> 五点,雨停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宾馆,满天大雾,感觉寒气逼人,才知道气温只有几度。</p><p class="ql-block"> 曚曚昽昽中,小镇上那些木刻楞建筑,若隐若现,有一种缥缈梦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木刻楞是俄罗斯族的典型民居,建筑材料以实木为主,墙身全部由原木叠摞而成。这样的建筑,结实而耐用,冬暖而夏凉,美观又大方,据说能百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闲逛中,来到一所院子门前,一位老人正从家里搬出一辆辆单车,整齐地排在门口,我猜大概是用来出租给游人骑着玩的。</p> <p class="ql-block">  老人见我背着个相机,东瞄瞄,西看看,便和我打招呼“你好!”,我也回一句“你好!”。然后,他就向我介绍开来,说镇子那边有个老头,叫瓦西里,九十多岁了,有一口长长的白胡子,好多人都来给他拍照,连中央电视台的也来拍过。并说你也可以去拍拍那老头。</p><p class="ql-block"> 我说:“是和《列宁在1918》电影里那个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瓦西里一样的吗?”</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是的。瓦西里他爸是中国人,他妈是苏联人。”</p><p class="ql-block"> 我一下便来了兴致,调侃道:“他叫瓦西里,那你就是谢廖沙了吧?”</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不是。我是汉族,广西人,来这里住了六十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惊呆了!</p><p class="ql-block"> “啊!广西人?我也是广西人啊,桂林来的。你老家是广西哪里啊?”</p><p class="ql-block"> “玉林。”</p><p class="ql-block"> “玉林人说白话的,你还能说吗?”</p><p class="ql-block"> “能说一点点。”他问我道:“你会说吗?”</p><p class="ql-block"> “我能听明白一些,也会说一点点。”然后我就用白话说了“你好,吃饭,再会”几个短语。</p><p class="ql-block"> 刹那间,老人的眼睛便有些发红,连说话的声音也有点哽塞了。只听他自言自语道:“我在这里六十多年,见到过广东人,也见到过香港澳门人,今天第一次见到广西人。”我估计,几十年来,到达这里的广西人应该是有的,大概我是第一个向他自报家门的吧,其他的都是擦肩而过,对面相逢不相识罢了!</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在这个遥远的东北边陲,老人见到我这个距他老家尚有千里的“老乡”,已是相当的激动。那一刻,我才切实体会到什么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用蹩脚的散装塑料白话,他用生疏的原装漏气白话,来了一场旷世交谈。</p><p class="ql-block"> 老人告诉我,他姓周,上世纪六十年代,十八岁的时候,因老家缺粮少吃,跑来这里投靠亲友,之后在这里落地生根,结婚成家,生了两儿一女,其中二儿子便娶了那个瓦西里的孙女。</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他原先在这里林场当伐木工,后来退休,每月有两千多块退休金,现在开了家饭店,还养着二十多头奶牛,他说在这儿“弄钱容易,生活也舒畅!”说到这,老人家一脸满足。</p><p class="ql-block"> 他还给我介绍说,恩和仅有二千来口人,俄罗斯族人其实并不多,只是政府要照顾他们,可能也是为了发展旅游,才改成俄罗斯民族乡的。</p><p class="ql-block"> 老人问我一起来的有几个,决意邀请我们到他家的饭店去吃饭,我说已经在宾馆定好了早餐,他才遗憾地做罢。互相在手机里留了电话号码后,我继续遛达,他继续忙活。</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老人又在街上找到我,拿出个小本子,让我把名字地址电话号码都写在上面。他说今年十月,很有可能要回老家看看,向我打听从北京是否可以直航玉林,我告诉他目前只能从北京先飞桂林或者南宁,再转车去玉林。我说,如果你老人家飞桂林再转车回家,只要提前告诉我,你在桂林停留期间,我可以安排。我也告诉他,恩和这么美,可惜早餐后就要离开了,但以后我还会再来的。他欢喜道,下次你来,我包你吃喝,只是家里住不下,但可以给你介绍便宜的地方住。</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当我们正在宾馆里喝着浓浓的牛奶,吃着俄式大列巴的时候,老人家又提了四个大大的面包,说是他家刚出炉的,一定要让我们尝尝他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果真回了一趟老家。只因他是从南宁转的车,我也忙于上班,无缘相会。</p><p class="ql-block"> 一眨眼,十年了,我的心一直在草原,也一直记挂着他,但愿老人家身体还好吧!</p> <p class="ql-block">小镇上的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也是木刻楞</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民居</p> <p class="ql-block">民居</p> <p class="ql-block">河边</p> <p class="ql-block">一串鱼干</p> <p class="ql-block">墙上装饰的鹿头标本</p> <p class="ql-block">机械化扫地车</p> <p class="ql-block">恩和小镇上的扫地车</p> <p class="ql-block">那是五把地地道道的竹扫帚喔</p> <p class="ql-block">正在摆放自行车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老人自述是广西人</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年前来此投靠亲友</p> <p class="ql-block">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p> <p class="ql-block">广西老乡的家</p> <p class="ql-block">老乡送的大面包</p> <p class="ql-block">家家院子里都种的啤酒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