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的南京城墙形状的惊人巧合。</p><p class="ql-block"> “里十三”意思是说南京明城墙的内城一共开有十三座城门,分别是朝阳门、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太平门。是古都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昨天我游玩了“三山门”。</p> <p class="ql-block">三山门(水西门)——是南京城西面最重要的一座城门,紧邻三山门的西水关是内秦淮河出城的水门,因此三山门又称“水西门”。</p><p class="ql-block">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拆除了三山门瓮城和水西门水城门,1958年又拆除了残存的城门和城墙,1959年三山门门券及右侧城墙拆除后,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古亭都被拆除,仅留水西门的地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三山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三山门遗址碑(文)</p><p class="ql-block">三山门俗称水西门,为南京城墙京城之一。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于应天(即南京),大兴土木营造城垣,于南唐、宋、元金陵城水西门旧址,增扩城门为三山门,并与南京其他数座城门首创内瓮城。</p><p class="ql-block">三山门的内瓮城由三瓮四道门券组成,气势规模稍逊聚宝(今中华门)通济二门,冠于其他诸门。</p><p class="ql-block">明清以来,三山门一带商贾云集,四方交易汇聚城门内外。三山桥横跨门外之秦淮河,桥下旅舟商舶络绎奔凑,岸边码头货栈鳞次栉比,三山门商市繁盛一时。百余年来,随着南京市正向北扩展,商贸集散中心亦逐渐推移,然此地崇高之遗风犹存。三山门及瓮城五十年代被拆除。</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九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改造修建立交桥及广场并对三山门及瓮城遗址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并为南京市民提供一处游憩圣地。</p> <p class="ql-block">水西门广场(遗址建的公园)</p><p class="ql-block">水西门广场位于内外秦淮河交汇处,由东、西两部分成。西广场位于当年西水关遗址上方,为南京明城西端的水闸所在地。广场地面由古城砖与青石铺砌,沧桑沉稳,气势恢弘。北部树立着具有六朝风格的华表;南边毗邻金陵名亭﹣﹣赏心亭。广场于闹市中取一方宁静,布景幽雅别致,是一处融游赏与访古、休憩与抒情为一体的文化景区。</p> <p class="ql-block">水西门公园内“华表”</p> <p class="ql-block">赏心亭,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据传,亭中曾悬挂唐代名画《袁安卧雪图》,亭旁传有张丽华墓,宋元以来,为观景赏心、吊古抒怀之胜地,引无数文人墨客登临赋吟,尤以辛弃疾三登赏心亭之词最为著名。历史上,此亭数度遭毁,亦多次重建,是坐镇金陵西南、纵观老城沧桑的一处重要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复建的赏心亭,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依仿宋建筑风格设计,以白墙、红柱、灰瓦为主色调,灰黑色亚光琉璃瓦屋面,鸱尾吻与叠瓦屋脊,檐下斗拱,外墙为白墙加腰串、心柱、地袱等,格子门窗,寻杖栏杆;主楼明三层暗五层,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高度24米,裙楼歇山顶,建筑高度9米。整组建筑高耸挺拔,错落有致,是水西门一带重要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紧邻的外秦淮河与水西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今天,三山门已不存在,雄伟的城墙也不见踪影。在它的遗址上只看到秀丽的公园和休闲的人们,还有那些不忘历史的游人们……。</p><p class="ql-block">在水西门广场留个影,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图 片:刘建华</p><p class="ql-block">文 字:刘建华</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刘建华</p><p class="ql-block">网 络:刘建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明镜菩提》</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欢迎留言、转发!</p><p class="ql-block">(拒绝闲聊、谢绝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