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童年篇发小.加贾相云(副本)

宋長生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崔向前 何天德 李万卿</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先生是我们的三观相同好朋友,是"老三届“同学,又住在一个家属院,对他比较了解。</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实在的人,说话办事干净利索。又是个奇文异墨,侠肝义胆之人。2021年出了5本回忆录:《退休生活》《手推小车在路上》《细说回忆路》《信仰的力量》,和现在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童年》,写的是宋教授(社区人的亲切称呼)小时候,放过羊,割过草,捡过柴,拾过粪、捉过鱼……</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温暖和快乐来自童年的经历、听到的故事,还有那些标识童年时代的物品等等。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童年的经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但它们却会隐藏到人的潜意识里,并慢慢渗透到性格之中,内化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比如回忆录《童年》(放羊篇),记述的“放羊故事”、“羔羊跪乳”、“母爱菊花”,都在无形中告诉我们:人要有感恩的心,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帮助他人,享受着长辈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爱意、快乐。所以说童年对于人的一生影响真的非常大!</p><p class="ql-block"> 《童年》(拾粪的故事),写的是宋教授上小学时拾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提起“拾粪”这个词,我们就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全国劳模"时传祥,他是北京市崇文区掏粪工人,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豪言,赢得人们尊敬,获得"全国劳模"称号。他参加全国群英会时,国家主席刘少奇握住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p><p class="ql-block"> 还有雷锋春节拾粪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拾粪”这个词,对于现代人很陌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拾粪曾经是农村大人孩子们的一项经常性的、十分光荣的重要工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产物。</span></p><p class="ql-block"> 《 <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拾粪的故事》一章很精彩。把当年一件维持生计的、很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事情,升华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事实也是如此。宋老师高明之处就是把平常小事写得不平常。如果没有思想境界的高度,是写不出平常小事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 拾粪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懂得农民种地的不易,体验老一辈种地的辛苦,还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增强人们吃苦耐劳的思想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 看过《童年》,心情激荡,掩卷沉思,我们的心灵被敲打着、激励着、润泽着、激荡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童年》中看出,宋教授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勤奋的人,努力的人。</p><p class="ql-block"> 努力的人总能超越梦想,</p><p class="ql-block"> 正能量的人总自带希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童年》中看出,他的学识、性格、气质、品质、风度。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童年》中 看到,他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有自信的人。有自信的人,看上去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却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读《童年》的感言、感想、感怀,感悟,从而激发我们为实现童年的梦想而奋进!</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放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五颜六色的,有趣的事随处可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童年时在乡村有种无言可述的幸福,叫“放羊”,放羊给了我很多快乐!</span>更为我的回忆增添了色彩。 </p><p class="ql-block"> 村里沟壑多,草源丰富,我们村上几乎家家都养羊喂猪。</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放羊是一种很有趣的事。调皮的孩子,有时趁大人不注意,就骑老羊当马骑,羊吓得猛一跑,就把小孩掀倒在地,小孩摔得浑身是土,还哈哈大笑。大人看见了,哭笑不得,嘴里骂着淘气鬼,心里却美滋滋的。</span></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跟着爷爷去东沟放羊,我家白色山羊的脖子下边长着两个肉滴溜,很好看。我们到了草多的沟坡,把母羊拴在羊撅(方言)上吃草,让两只羊羔乱跑着吃草,然后和几个放羊的老头们聚在一起聊天。偶尔几只小羊羔跑远了,便指挥跟着玩的孙子孙女去撵。 </p><p class="ql-block"> 接着讲放羊故事的心灵书。</p><p class="ql-block"> 昨日儿童今日翁,</p><p class="ql-block"> 人间岁月快如风。</p><p class="ql-block"> 人老留住童心在,</p><p class="ql-block"> 晚霞夕照别样红。</p><p class="ql-block"> 童年放羊的故事,使我们想起一个成语:羔羊跪乳。</p><p class="ql-block"> 羔羊跪乳是什么含义?是孝教父母的感恩心,是报效祖国的爱国心。</p><p class="ql-block"> 生于50年代的人是非常懂得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父爱重如山,母爱情似海。</p><p class="ql-block"> 天下最累是爹,人间最苦是娘。</p><p class="ql-block"> 父母大多是不善于表达的,可能从来没听过他们嘴里说过“我爱你”,却从小到大用行动偷偷爱了你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不论贫穷或富有,不论疾病或苦难,倾其所有来爱你,包括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为儿女操碎了心。辛苦一生,操劳一生,痛苦不言,委屈不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天底下最大的爱!</p><p class="ql-block"> 成语" 羔羊跪乳"就是对这种父母大爱的最好诠释。 </p><p class="ql-block"> “羔羊跪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p><p class="ql-block"> 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p><p class="ql-block"> 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 </p><p class="ql-block"> 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羔羊跪乳”。</p><p class="ql-block"> 动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理,人难道不会吗?</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曰:人生处世,只有两个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发现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贵人,做什么事情都能顺心。</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童年放羊故事的心灵书。</p><p class="ql-block"> 朋友惠语:</p><p class="ql-block"> 读了宋老师的回忆录《童年》 非常感动、激动、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回忆“放羊故事”、“羔羊跪乳”,都在无形中告诉我们人要有感恩的心,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所以童年对于人的一生影响真的非常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拾粪精神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拾过粪、割过草、放过羊、捡过柴……</p><p class="ql-block"> 拾粪是件光彩的事。雷锋春节拾粪,北京掏大粪工人时传祥(全国劳模)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听大人讲,庄稼一技花,全靠粪当家。可见粪肥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听大人讲,扫帚响,粪堆长。说明人勤地不懒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说的粪肥,主要是农家肥。一是人和动物的粪便,二是人们用树叶及农作物秸秆沤制的绿肥叫沤肥。农村人,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有粪坑,用来积攒生活垃圾,也把杂草、树叶、秸秆等用泥浆压盖,再向粪坑里注水闷泡,让其发酵腐烂分解,以成肥料(方言叫沤粪)。另外在猪圈、羊棚垫上黄土,让猪羊将所排的粪便和黄土掺和在一起,经一定时间的沤制,便成圈肥。所谓的“养猪图攒粪,卖猪圆扯圆”,意思就是说农民养猪是巧攒钱,除了饲料是不赚钱的,但为了攒粪也要养,说明了农村人对攒粪积肥是多么重视。</p><p class="ql-block">(一)、小时候拾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没上小学就开始跟着爷爷拾粪,上小学后就独自一人拾粪。那时候放学后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不是割草喂羊,就是拾龚兑茅缸。</p><p class="ql-block"> 说句实在话,童时拾粪的经历,使我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比如冬天拾粪,冰天雪地,寒风彻骨,天还没亮,就被家长催撵出门拾粪。心里虽然有点抱恨,却培养出“勤劳”的习惯,使我受益终身。 </p><p class="ql-block"> 一勤天下无难事,</p><p class="ql-block"> 一懒世间万事休。 </p><p class="ql-block"> 拾粪,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拾粪曾经是农村大人孩子们的一项经常性的、十分光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那时,商店里卖的拾粪工具齐全,有箩头、粪筐、粪铲(粪叉,粪箕)……这也是时代的印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span>种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春天粪满缸,秋天谷满仓”;“庄稼要长好,粪肥离不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说明一个道理,只有把地弄肥了,才能多打粮。</span>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深深懂得这些农谚所含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拾粪讲究拾得早不如拾得巧的窍门。</p><p class="ql-block"> “砍柴要趁早,拾粪要凑巧。”拾粪这事没准头,要把握好时机。早不得晚不得。太早,猪牛羊鸡狗还没起圈,满村转悠,也不见得能拾到一两泡;太晚,早被他人拾得精光。</p><p class="ql-block"> 一般是在天刚蒙蒙亮,听到鸡叫二遍,村子里就有了动静。此时的我打个哈欠,揉揉惺忪的眼皮子,起身,急匆匆穿好衣服,抹黑从墙旮旯抄起拾粪工具,借着月色开门,朝村口走去。</p><p class="ql-block"> 拾粪的神情非常专注,就像是昨天丢了个钱包,今天起大早来找寻似的,每当见到一堆粪便,那高兴劲儿绝不亚于乞丐发现了金元宝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粪便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景观”。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有过拾粪的经历,因为拾粪也与放羊、割草、捡柴、剜菜一样,是最常见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通过拾粪,不仅能让孩子们懂得农民种地的不易,体验老一辈种地的辛苦,还能让其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拾粪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拾粪是优秀的品质,是优良的作风,是光荣的传统,拾粪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拾粪,一直拾到老。上小学拾粪,上中学拾粪,上师范拾粪,当教师拾粪,到县委工作时拾粪,现在拾粪养花,欢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说这些话,你可能不相信,下面举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我家迎来两件喜事:一件是我师范毕业,当上了公办教师;第二件是我家3口人分得的4亩多责任田,打小麦2400多斤,600斤/人,是过去生产队时的10倍。可以说,三年来责任田里没上过化肥,全是我和老婆靠拾粪,获得庄稼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提起分地,那真叫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当时分地用抓阄儿(捏蛋儿)的方法,我老婆王秀云捏蛋儿是“一号”。结果两块地都分到最不好的地方,特点是都分到栽有一排桐树的地方,因为桐树严重影响庄稼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刘备他爹——老背(备)。有的群众说风凉话:看长生家多会捏蛋儿,捏了“一号”!</p><p class="ql-block"> 先说北地,北地只有一排桐树,偏偏叫我家碰上,谁叫我家捏的是一号呢!</p><p class="ql-block"> 我老婆回家嘟嚷:咱们大半辈子行好,做善事,做好人,咋这么倒霉呢!真是黄鼠狼尿到门槛上——臊气门!</p><p class="ql-block"> 我说,人在做,天在看。积德无须人见,行善自有天知。</p><p class="ql-block"> 古人言:善心善言善行,种何因得何果,人善人欺,因果不欺。</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土地需调整,北地要修一条水渠,正好需占用我家的地,就把我家的地又分到原生产队里的菜园地里。</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说明菜园地肥沃,地里不上粪也会大丰收。这真是,跌跟头捡金条——碰上好运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东地,栽一排树的水渠是斜地,应分1、2亩,地西头是4楼,到东头就斜到30多楼,足有2亩多地。再说地东头有个高土堆,种不成庄稼,经平整后,追上茅粪,就变成一块肥地。</p><p class="ql-block"> 我家分的地,紧挨着白砦村的水渠斜坡上长满了草,种不了庄稼,就种蓖麻子,还能换油吃,一斤蓖麻子换2两油和2元。这蓖麻子种子是我上师范学校时,韦庆华同学(后任市政协副主席)给我的。现在回忆起来就泪目……</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喝酒穿皮袄——里外发烧(比喻走运,突然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时,爱说风凉话的人又说了同样一句话,看人家多会捏蛋儿,捏了“一号”!</p><p class="ql-block"> 前后同样是一句话,口气不一样,前头说的是骚气话,后头说的是羡慕话。</p><p class="ql-block"> 这一句话的背后,却隐藏着拾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天刚黑,我就挑着茅罐,手拿茅勺,头戴破草帽(怕碰见熟人),去村南邻的砖窑厂门前公厕里掏粪。进罢男厕进女厕,进女厕时咳嗽几声……</p><p class="ql-block"> 又拉着架子车到学校,在校长宋春和的帮助下,把平时捡的粪拉回来……</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把村东的二亩多地的玉子,全部上追一遍肥,三年里没买一斤化肥。</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学雷锋,见行动;时传祥是榜样,拾粪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见笑了,怎能和他们相比?但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 架子车的神话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运输工具主要是小车和架子车,有关人员说,架子车在当时就是一个神话。过去我家穷,买不起架子车,我到32岁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才买了一辆架子车,架子车下盘是许昌产的“骆驼牌”胶轱辘。</span></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1980年署假,双喜临门,扬眉吐气!一喜是,我考上了荥阳师范学校,每月生活费18元,民师补助费13.8元。二喜是又迎来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4口人按3口人分地4亩半(我没分地),来年打小麦2400斤,人均800斤,和生产队时人均80斤咋比呢,是过去的10倍呀!能天天吃上白馍了! </p><p class="ql-block"> 1980年分地,头一年打小麦2400斤,以后逐年是2700斤、3000多斤。当然麦秸也获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婆王秀云商量,坚决卖麦秸买一辆架子车。</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麦秸拉到荥阳市造纸厂(土桥沟),卖了88元,买了一辆架子车。</p><p class="ql-block"> 请看卖麦秸的动人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和爱人,每人拉一辆架子车,我拉的是借本村苏书文哥的拉脚架子车。</p><p class="ql-block"> 儿子宋晖展(9岁)爬在我拉的卖麦秸架子车顶上,</p><p class="ql-block"> 女儿宋晖齐(4岁)爬在她妈拉的卖麦秸架子车顶上。</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卖麦秸还拉着两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主要是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去卖麦秸,离家远,不知道啥时候会回家,把孩子放到家里不放心,去卖麦秸就带着两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一天拉三趟,一趟往返20里,路过河王大坝,经过荥阳火车站,穿过省建材厂,到达造纸厂门口,排队过磅,除皮开票,领钱回家,心里乐开花。</p><p class="ql-block"> 卖麦秸买了一辆架子车,全家人高兴地像得到一块宝贝,尤其是老婆高兴地像喝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以后干农活,架子车成了家中宝贝。夏天去东地割麦,下午5点下地,架子车上装着镰刀、磨刀石、衣服、被子、草帽、热水瓶……</p><p class="ql-block"> 架子车上还拉着两个孩子,晚上他们就睡在架子车上,我和爱人割麦到半夜,才拉着架子车回家休息。</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起个早,我和爱人王秀云拉架子车去东地拉麦子…… </p><p class="ql-block"> 后来盖新房子,架子车是个大功臣,拉土填坑、拉砖头、拉预制板、拉水泥、拉面沙……</p><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通过恩师吕凤楼(时任县教育局领导),调到荥阳县委工作,架子车也随着全家进县城生活,架子车又发挥了神奇的作用:用架子车拉游戏机,开了个门店。春节前又用架子车支起木板写春联,挣钱买了两套商品房。</p><p class="ql-block"> 请看门店上贴的春联:</p><p class="ql-block"> 招财进宝</p><p class="ql-block"> 游戏游艺手灵巧,</p><p class="ql-block"> 电子电脑脑开窍。 </p><p class="ql-block"> 这辆架子车,一直陪伴着我们一家人,她像个大功臣!更像传家宝。</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架子车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变化大,</p><p class="ql-block"> 农民心里乐开花。</p><p class="ql-block"> 有钱买辆架子车,</p><p class="ql-block"> 勤劳双手造神话!</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中有了这样的大衣柜,家庭环境条件就是相当不错了,宽大的对称设计衣柜,现在看过去真是老土,当时可以说是最时尚的衣柜了。</p><p class="ql-block"> ————题记 </p><p class="ql-block"> 架子车曾经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玉米、棉花、花生;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砖头;耍手艺的木匠,把扎(做的意思,方言)好的漂亮的大衣柜拉到城市卖……</p><p class="ql-block"> 这在当时,其实就是个神话。比如卖麦秸买架子车的故事,蕴涵着党的富民政策,大快人心,给农民带来了新生活。 </p><p class="ql-block"> 一是一个3口人家庭,收小麦2400斤,人均800斤。和生产队时分400斤,人均100斤相比较,是过去的8倍呀。 </p><p class="ql-block"> 二是农民生活提高了,吃上白馍了,这又是一个神话。小麦丰收了,麦秸卖钱买架子车了,农民又有钱了。 </p><p class="ql-block"> 三是,同样是一双手,同样是拾粪,同样是原来的地,现在是粮食逐年增产,农民不但吃上白馍,还能搞一些家庭副业,挣钱养家护口。 </p><p class="ql-block"> 比如木匠,做一些漂亮的家具、大衣柜等,拉到城市卖钱,农民也有钱盖新楼房了。 </p><p class="ql-block"> 农民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就是架子车的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是三十岁才开始学木匠做大衣柜的。学木匠有一句谚语,木匠好学,斜眼难凿。</p><p class="ql-block"> 从买工具要工具做小板凳开始学木匠,斧子凿子锯子刨子等工具一应俱全。学艺拜师互相切磋,从一无所知到心得应手,先后做了床头柜酒柜高低柜包箱床等等,其间受伤不断,当看到一件件成品摆放在家中,成就感悠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说个笑话,扎大衣柜的不算是标准木匠,你会扎各种样式的漂亮的大衣柜,就是不会扎一个小板登。哈哈哈! </p><p class="ql-block"> 当时,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人的家中,有了这样的大衣柜,说明家庭条件相当不错了。宽大的对称设计大衣柜,现在看有点土,当时可说是最时尚的大衣柜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外地买桐树,拉回来解成一公分厚的薄板,晒干做成大衣柜,拉到郑州卖了,大约120元/个,运气好了还能再卖几斤粮票。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附近几个村:孙砦、寨河、军张、丁楼等村里的木匠,做大衣柜 去郑州卖,成为一种时尚。先 把大衣柜装到架子车上绑结实,再把架子车绑到自行车上,骑到郑州把大衣柜卖掉…… </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去郑州市卖大衣柜。因为没有卖过大衣柜,心里没底,就请本村宋书勤老师帮忙。我们半夜就起身拉着架子车往郑州去卖大衣柜。 </p><p class="ql-block"> 当时道路是土公路,不能骑,我们只好推着自行车,拉着架子车,顺着我们村东头的荥广公路,经过河王水库溢洪道,穿过火车站,爬上通站路与郑上路交叉口的斜坡,就上了郑上路(郑州至上街)。 </p><p class="ql-block"> 一到郑上公路,心里高兴,我们就可以骑上自行车拉住架子车,快速往郑州市去。当时郑上路也是土公路,骑着自行车拉住架子车行走,公路也是坑坑洼洼,行走艰难缓慢…… </p><p class="ql-block"> 不好!当我们走到郑州市郊区西流湖时,突然自行车胎烂了,我们只好又推着车走到河南医学院门口往北拐,沿着去金水路方向,找个集市卖大衣柜。 </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已亮了, 我和宋书勤拉着架子车继续前行,不一会儿来到大石桥附近,一条繁华的街道映入眼帘。啊!这才是郑州城区中心,大石桥附近金水路旁集市。只见街道上车如游龙,人流如织。大大小小的车辆穿梭往来,但车辆还是以自行车为多。行人熙来攘往,络绎不绝。城里人就是洋气,男人们上穿印着文字图案的文化衫或花格子衬衫,下着休闲西裤;女人们花枝招展,裙裾飞扬,唇上抹着鲜艳的口红。街道两旁的建筑鳞次栉比,路旁一幢幢高楼林立。整条街道大多是店铺,店铺外牌匾、灯箱、广告画五花八门,吸人眼球;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的店家为了招揽顾客,在门口摆放着花树。 </p><p class="ql-block"> 我们拉着架子车经过这条街时,速度不由得慢了下来,因为第一次进城卖大衣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这条繁荣街道的感觉,它的繁华热闹,时尚活力。街道上零星地点缀着几个摊位,都是做点心的,有面条、馄饨、水饺、油条等。这些诱人的面点,有的我从没吃过,甚至有的从没见过,我很想尝尝,可惜没有钱,大衣柜没卖,心里着急…… </p><p class="ql-block"> 这时有一个工人模样的,走了过来,看到我们拉的大衣柜,很高兴地说,这漂亮的大衣柜卖多少钱? </p><p class="ql-block"> 我也高兴地说,你问他吧!我用手指着宋书勤老师………… </p><p class="ql-block"> 经过讨价还价,价钱谈妥,另多加15斤粮票。这个工人还说了一句,多余的可笑的话:我给你粮票的事,别让我老婆知道,免生气。 </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他是个怕老婆的——气管炎(严)。我也笑着说:“对!我也是怕老婆的,我们农村人说,怕老婆有饭吃呀!” </p><p class="ql-block"> 说罢,我们仨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p><p class="ql-block"> 简单捷说,总算把大衣柜卖了120元,另外又给15斤粮票。 </p><p class="ql-block"> 再说自行车胎烂了,咋回家呢?我想起我三姑家就在这附近住,我们就找到三姑家。三姑一看见我们,很热情地问这问那,接着忙着给我们做饭吃,又借给我们一辆自行车…… </p><p class="ql-block"> 我们吃过饭,就开始回家。我们骑着自行车,拉着空架子车,心情舒畅,喜气洋洋,高高兴兴,迎着太阳,一路上又说又笑地述说着架子车的神话故事!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架子车的故事,这就是架子车的神话。神话是啥?读者回答。</p> <p class="ql-block"> 同 感</p><p class="ql-block"> ——读宋长生《童年》有感</p><p class="ql-block"> 贾湘云</p><p class="ql-block"> 我和长生同庚,也是荥阳师范同学,很多事情略同。</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那个年代的事,我有同感。 那时,最好的年景,劳动力最多的家庭人均分小麦70斤,常年缺吃。分地一年,人均小麦过千。</p><p class="ql-block"> 我和宋长生同是民师出身,迫于生活,我也做过木工活。</p><p class="ql-block"> 小的做洗脸盆架,能卖15元;一对椅子卖15元;盆架省木料,技术高,费工。椅子费料,技术要求不高。</p><p class="ql-block"> 后来做大衣柜,一个卖100元。那时干的人少,做成在家就不愁卖。</p><p class="ql-block"> 虽说挣俩钱,就是缺吃的。有俩钱就到荥阳老城东街的粮店买粮。</p><p class="ql-block"> 有时星期日到远的地方跟我表哥表弟干一天木工活,在近处不能干,影响不好。</p><p class="ql-block"> 干一天工钱一块五,那时民师一月工资2元。</p><p class="ql-block"> 有时干活也没要钱,反正一天有好生活,有烟吸,户主也尊重你,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享受吧。</p><p class="ql-block"> 偶儿星期六也去,说个谎话,请一上午假,连续干两天。老肯去新密,很远,步行。</p><p class="ql-block"> 没有表,掌握不住时间。天冇明就到了距我家三十多里的新密槐阴寺,一路不见一个人。反正那时也不害怕,连个手灯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槐阴寺时,天还没有亮,就在村头也不知睡多长时间,天才明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虽说缺钱,但是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缺吃的。中午捞面条能吃饱,就是最大的享受了。不是说为吃的没出息,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体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坎坷,艰难岁月。</p><p class="ql-block"> 后来考上荥阳师范,这事大家都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论语》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p><p class="ql-block">智慧悟语</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可以一起学习做人做事,一起经历人生。一起长大的发小朋友,却没有办法和他同走一条道路,不一定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俩人的思想目的不同,便没有办法共同相谋。虽然并不一定反目成仇,但却没有办法讨论计划同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p><p class="ql-block"> 按现代社会来讲,有些朋友可以与之共赴事业,却无法共同创业。而另一些朋友可以共同创业,却无法共同守业。当朋友间所追求的东西差别很大时,很可能在以后的路上会分道扬镳。因为有的人随着生活的环境而变化,这一秒他可能与你推心置腹,下一秒就可能将你出卖。因此,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一旦发现一个朋友的原则思想和你有分歧,使友情破裂,则应远离他,各自追求不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解读</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戏。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但是每个人都会随着坏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他今天是益友,你就维护这段友情,如果他今天对你来说是损友,你就要抱着“只是同流不下流”的态度,尽量规劝他改过向善,如不听你的规劝,那你就果断远离他,斩断这这份友情。</p><p class="ql-block"> 千万记住一句话,能改变自己是神,想改变别人是神经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