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的回忆,一张照片忆邮局

保定老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保定老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文中插图:选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从网络上,看到如上这张保定市南大街老邮局的照片,关于邮局这是个统称,在我的过往经历和认知中,它叫过邮电局也叫过邮政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这个南大街邮局,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位于过去的南大街(现在的莲池南大街)与环城南路(现在的天威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它是在1951年南城门及相连的东西两边城墙拆除后,才建成的。再深说一下它的外部两侧,它的东边有一个门,这是邮局员工进出后院的大门,它的北边不远是“南大街小学”的分校,它只是个有几间房做教室的院子,这学校的正校区在这邮局向西看那条环城南路(现在的天威路)的路北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是久远的1954年,这一年我十五岁,刚从外地回到老家保定,那时我家就住南城二中西边的大安市胡同里,离这个邮局不远,因此常来这里办理寄信或取汇款接打长途电话等,一些与它的业务有关联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的印象中,一进这邮局面向西南方向的大门,只见里面屋内不太深的弧形空间里,中间是一个面向大门的弧形柜台,这柜台外面是营业厅,里面放的是桌子和坐在桌前的办事人员,柜台向后靠墙摆放有一些办公的橱柜,再向里望去,隔着后墙的窗户上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屋后的院子和住房,后墙有一扇门可通往后院,在圆弧形柜台一端大厅东头外,有两个门口对着大厅内的小隔间,分别有可开关的门扇,用来人们在打电话时关闭起来,以起到隔音的作用,这是用来接、打市内或长途电话的地方。而在柜台北边门厅处的柜台外,有遮栏与门厅隔开,里面可以通向柜台里面,它是用以存放收存来的和将要发放交出的邮寄包裹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个时代由于不少人还是文盲,他们是不会自己写信的,为此应运而生的在这邮局门口,经常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这门前过道边上,放着一张桌子和凳子,桌上放看笔墨砚台书写文具什么的,另外还有信纸信封外加一块镇纸用来压在信纸上,以防刮风把信纸刮跑,另外用毛笔在信纸上写字时,可用它压住信纸一边以方便写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时只见他坐在长条桌后,头戴那老式的瓜皮帽身穿长衫,鼻樑上架起一付老式的水晶老花眼镜,闲来时他会抽着那老式的旱烟,等待着有人来光顾他找他写信,可那时我真的会经常看见有人找他写信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的印象中,这个邮局由于它的服务范围大,那时在保定市,从城中的裕华路向南的南半城,包括城外广大的郊区在内,只有这么一个邮局,因此这里的邮电营业每天都是很忙的,那时它的业务比起现在见到的邮局来,那可以说是种类更多,业务更是忙碌无比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那时人们的书信往来比现在要多的多的,除了寄平信要到这邮局的柜台上,买那人民币八分钱一张的邮票贴在即将发出的信封上,然后再将信投入到邮筒里,这是最普遍又普通的业务,还有寄掛号信、寄“保价信”、收寄汇款和包裹,更有拍发电报和接打电话的通讯业务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鉴于现已消失了的一些邮政业务,根据我的回忆,在这里分别介绍给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那时谁家里有个急事要想通知远方的人们,只能是求助于拍发电报和打长途电话了。这拍发电报分普通电报和加急电报两种,这都是以所拍电报内容的字数多少来收取电报费用的,拍发加急电报时因为要优先发出电报、优先将电报送达到收报人手里,所以费用要相对的高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除了拍发电报,如果对方有电话机的话,也可以打电话通报消息,这打电话分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两种,这收费都是按通话时间以分钟计价的,当然这长途电话的话费肯定是要高于市里电话的了,关于这长途电话也是要分类的,一种是对方有电话机这就省事了,你可以去邮局即时拨打不在本地的对方电话,待接通后会即时计时並且是按分钟计费的。在这里要说的是那时街头道边的公用电话亭是少之又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一种情况是对方没有电话机,那就得打一种叫“传呼电话”才行,所谓的“传呼”,就是邮局这边根据你提供的收听电话人的地址,选择对方一个离他最近的邮局,再让对方邮局派专人根据通话人事先提供的地址找到听电话的人,告诉他到当地的这个邮局,来接听你的长途电话,其间双方是要相互约好通话时间,然后你们才能顺利地通上话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关于“保价信”,现在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它的,根据邮政规定,我们都懂得平常寄平信是不许私自夹带现金钞票和一些重要的票证文书的,可有时收信人所处的地方离邮局很远,这样用汇票汇款的方式显然是不方便的,有了这“保价信”的业务后,就大大地方便了收信的人了,关于保价信,这是一种用全国邮局统一形式印制成的在牛皮纸印上红字的信封,里面可以装入一定数额的人民币现钞和其它贵重的纸质品,当然这也是有一定的金额限制的,邮费是按所寄现钞金额和文件数量、路途远近来收取的,收信人在收到此信时,要当着邮递员的面,打开信封並当面核对所寄现钞金额正确或名单所列各项,待确认无误后,再在发信人的回执上签名确认才可,当然这项寄“保价信”的业务应该也是在柜台上,与办事员当面进行办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显示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邮局使用的“保价信函(即俗称的保价信)”的正、背两面的照片,供你参阅。时至今日,这信封已是老古董了,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仅此一个信封标价就要到了120元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想过去再看今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几乎人人都有了自已的手机,它大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沟通,这把过去到邮局拍电报和打电话的麻烦事省去了,还连去邮局汇款这一项业务也因为手机有收付款功能而被彻底地省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我把这些回忆,作为一个这段历史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供广大读者参阅,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我国邮电历史过程中的仓海一粟,在这里我原原本本地把它真实的还原式地记述下来,然后在此文中再奉献给大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末说一下这个南大街邮局的现状,它在多年前因为在扩展门前两边的马路时被拆除,随后又迁至对面西北角的马路边上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我所知它也是保定市在解放后建立最早的邮局之一,那时除了北唐家胡同和西大街第一楼对面的老邮局(见以下老照片所示),还有火車站邮电支局,再往下说就数这南大街邮电支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曾经位于西大街“稻香村点心铺”西边、“第一楼”对面路北的那座现在已消失多年的西大街老邮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写于2024年11月2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