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米山(随笔 下)

老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米山的路上,出长治入高平地界,望见右侧山坡处,立有一座高大的石像,朋友说那是炎帝像,我们经过的地方有炎帝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平,古称长平。严格的说,长治与高平其实都是炎帝故里。我看到炎帝的雕像,手里捧着一捆成熟的谷穗。手捧谷物,这大概是人们赋予炎帝作为神农氏形象的标配动作吧。其实,我们这个民族向来会把崇拜对象描绘得无所不能,神通广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战,黄帝获胜,两部落融合,后炎黄联手又打败善战的蚩尤,黄帝被推为天子,蚩尤部落归降后迁往黔西南,太行山以西的辽阔区域分给了炎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都只能是传说,即使记载在了一些古书和典籍之中,也是从民间传说中整理出来的,模糊的推断与猜测,没有找到详实的文字史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并不会摇摆我们内心的坚定信仰。就像有人信奉上帝,谁见过上帝长什么样,可是他们依然坚定地相信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米山前,曾在长治市太行东街,东望远远看见老顶山上,伫立着一尊高大的炎帝铜像,金光闪闪。车到山下,沿盘山道上去,几分钟就到了炎帝塑像的脚下。塑像的基座,实际上是一个炎帝文化展览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面介绍了炎帝如何削木为弓,制作了弓箭;如何耕而作陶,发明了陶器;如何遍尝百草,发明了医药;如何治麻为布,制作了衣裳;如何建屋造房,合榭而居;还有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等等。几乎所有农耕文明的功绩,都记在了炎帝一个神的身上,甚至,他还成了中国音乐与医药的鼻祖。其实我们的黄帝也是,有《黄帝内经》为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话,其实也是神化,不神化,人们何以膜拜。先是神化了之后,才可以再造出神话故事来,在人间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馆内中间有一狭窄的铁制步梯,攀上去后推门迈步,就站在了炎帝的手心里。我们的脚下,是炎帝手里的谷物,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此时,我们与那捆谷子,都成了炎帝的怀中之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俯视,整个长治市区尽收眼底。朋友手指城西,那里有一大湖,叫漳泽湖,是由浊漳河汇聚而成,面积是西湖的四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顶山东有潞水,也是远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时,“露”即“潞”,意为先人逐水而居。古文有记,黄帝封炎帝之后参卢于潞,便是西周潞子国的源头。这个潞水,是指浊漳河在潞子国境内流经的一小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有炎帝护佑,与天为党,这里故称上党。上党区域辽阔,长治、高平包括在内。文章开始提到的长平之战,秦国战胜后,将这个富饶的上党,封为上党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次来长治,曾在上党门作短暂停留。而这次,当我从潞酒酒厂出来,再次来到这里,对上党又有了深入的认识。这个“上党门”,是隋代上党郡署(后为潞安府衙)的一个大门,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的上党门门庭,如今,成了古上党的一个标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识潞酒,是在网上观看“戏剧长治”的直播,中间有介绍地方特产的环节。主持人说“上党潞酒,天下少有”时,勾起了我的兴趣。后来与一位长治籍作家朋友聊天,她说有机会你来山西,我陪你喝家乡的潞酒。这次虽然匆匆,我还是决定去看看潞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潞酒源自炎黄时期,本地出土的大量上古祭祀酒类器皿,可以为证。潞酒有文字可查的记载,也有1500多年了。山西,早有“南潞北汾”之说,东坡先生的“上党从来天下脊”一出,世人也开始把潞酒,称作了“中国酒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晋商,特别是潞商遍行天下的脚步,也把上党的酿酒工艺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从最初潞酒的清香,逐渐分化出了浓香、酱香、凤香等等不同的白酒香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走时,得到了一本《潞酒史话》。这本七八百页的书,用大量的文字与实物图片,记载了潞酒几千年的历程。对我来说,这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厚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书中,读到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的诗:“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犹闻昔在军兴日,一马人间费十牛。”黄庭坚叮嘱顾子敦,你要去上党做官,上党的潞酒很好,天冷时可以多饮一些,同时你也别忘了,多关注关注底层百姓的疾苦。知道你昔日带兵打仗,英勇无比,可在地方上为百姓服务,则是另外一回事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官做好了,如同参佛讲经,也可普度天下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站在米山村北望,不远处就是大粮山,这里的大与大夫的大同音。朋友为我另外选定了两座探访的寺院,一处是离大粮山不远的定林寺,一处是陈区镇内的开化寺。高平市内仅国保级单位就有二十多处,你根本看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啊,我来到了古上党,曾经在古上党的土地上走过,也就行了。对普通人来说,快乐与行走,远比思考更重要。寺院里的佛祖,端坐在那里思考了千百年,我们只需要默默的凝望与注目,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多一分释然,获一份宁静,也许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开化寺,我更喜欢它最初的寺名——清凉若兰。只有这么诗意的名字,才更符合诗人与音乐家大愚禅师的气质。他二十岁皈依空门,深通佛理,精通音律和诗歌。大愚禅师是潞城人,在清凉若兰做主持期间,创作了一篇《上心王状奏六贼表》的文章,得到了皇帝赏赐,寺院便逐渐兴盛起来,随之更名为开化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化寺群山环绕,林木苍翠,楼阁高峻,翼角飞虹,山水泉岗,交相辉映。一千多年前的开化寺,一定是一处更加幽深而静谧的所在吧。寺院内,五代石塔和宋金元明清的建筑,与大雄宝殿内的北宋寺观彩绘壁画,均为国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解员讲着壁画里一个又一个佛家经典故事,我当时听得津津有味,可现在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看来,人要得到开化,是需要真正静下心来,潜心入境的。而我,注定是一个凡夫俗子,怕一生都不得开化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定林寺是高平境内最大的寺院。朋友的母亲对我讲,一定要去接点寺内的泉水喝,饮泉水可治病,灵验得很。在寺里见“止涓”“问津”二泉,却只有“止涓”有水滴出,我用水杯接了小半杯。旧时,涓涓有声,清澈甘美,终年不涸,故称“定林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家从小在这里长大,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大山,对这里的一切无比的熟悉,且又深信不疑。她还神采飞扬地跟我聊起,定林寺门楼里那精美的莲花藻井,那倒着开放的永远的木刻莲花。我想,那大概是她此生中最美的记忆吧,亦如她那如花朵般鲜艳的少女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粮山上有一道观,曰玄云观,历朝历代都有过重建重修。我们看到的这座,是近年新建的,道观门前立有赵国大将廉颇的塑像。当地有一传说,秦赵两国决战长平,廉颇在此山驻兵囤粮,演绎了“以沙代粮,积米成山”的故事,大粮山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米山大食堂吃饭时,当地文化学者牛秋枝先生讲,米山村所在地,在商代是王室同族商盖的封地,即古盖国。周灭商后,又成了周太史辛甲的封国。春秋初期,赤狄族的一个部落首领翟辰米从长治南下,灭了辛甲,建立辰米国,又称米子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半开玩笑地问先生,咱这里有米山,还有面山吗?先生把夹起的面食“里圪抓”放到碟子里,接着说,这里不光有面山,还有一个“香油河”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真武大帝在大粮山设道场,天降瑞雪后,山上白雪皑皑,数月不化。人们把大粮山上的雪挑下来,灌溉小麦,麦子碾成的面粉白似瑞雪。从此,每逢下雪,人们就说大粮山下面了。大粮山也叫面山,由此而来。而“香油河”,则是当年赵匡胤北伐统一北汉时,在当地留下的一个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山面山香油河”,寄托着人们渴望和平,过上平顺安稳富足生活的朴素愿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的来到,本身就是一场意外。在这个意外的生命过程里,发生什么样的意外,都不会感到意外才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意外的发生。生命,迟早都会消亡。只愿,我们可以用文字,定格那些生命的光泽。透过那一丝丝光亮,寻找活下去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米山时,暮色降临,我开始寻找回家的高速口。车在高速上行驶着,而我的心却还在米山,在开化寺,在定林寺,在铁佛寺。相信,我们的出口,不止在佛那里,还可以在别处找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