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b>常杰淼与评书《雍正剑侠图》</b><br>收集整理|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h1> <h1><br>常杰淼(约1875年—1929年),男,祖籍为山东省,出生于北平。他是民国时期最为知名的评书大家,同时也是一名武术家。师承天津名宿王致玖,与两位师兄弟张杰鑫、许杰泉被后人誉为“评书三杰”。自编《雍正剑侠图》风行一时,后由其弟子蒋轸庭整理口授,记录成文,连载于《新天津晚报》,后汇集出版单行本。《雍正剑侠图》是评书传统书目,是《三侠剑》的姊妹篇。也可称为“天津剑侠书”之一。<br><br>1900年,“庚子事变”后,由京至津,经朋友许杰泉介绍,在天津拜王致玖为师,说评书于茶馆,名满津门。<br>1921年,自创《雍正剑侠图》一书,在营口演出时,一炮打响,后来返津后受到青睐,并成为红书目。<br>1924年,与师兄张杰鑫同在“三不管”四平台大棚中演出,分别表演《雍正剑侠图》与《三侠剑》。<br>1928年,电台出现后,被约为第一批上电台说评书的传统艺人之一。同年十月份,应报社之约,在《新天津报》与《新天津晚报》开始连载《雍正剑侠图》,最后集印出版。出版后,曾风靡一时,几乎家喻户晓。<br>1929年左右,逝世于天津南马路葫芦罐。<br><br></h1> <h1><br>常杰淼说书时语言简捷明快,动作刚健雄壮,词句基本固定,能最大程度地适合听众的口味。另外,他也能武书文说,引经据典,说的有滋有味;台风老练、大方。收徒徐轸怀、赵轸铎、佟轸方、来轸义、蒋轸庭等。马轸华与兰轸琪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蒋轸庭代师收徒的代拉师弟。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口述本《雍正剑侠十三部》。<br><br>1915年前后,常杰淼先生在天津说袍带、短打书都不挣钱,目睹师兄张杰鑫以独创的《三侠剑》红极一时,决心另辟溪径,在师兄许杰泉协助下,集中武林流传的许多故事,创编新书目《雍正剑侠图》。常杰淼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再传弟子,所以对八卦掌招数以及源流有一定研究。<br><br>书胆人物童林(童海川)就是影射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董海川生于嘉庆年间人,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他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至于为何当太监,历来说法颇多。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开始授徒。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同冶十三年(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评书《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br><br></h1> <h1><br>《雍正剑侠图》叙述的是清康熙晚年的故事,直隶省霸州农家子童林,向武当派剑客学艺后下山,奉师命在武林“五宗十三派八十二门”之外另兴一家武术。在北京他投身于四皇子胤祯府第。在与众多反对派比武对抗过程中,与众多武林上层人物结为至友或金兰之好;有的则结怨日深。仇者夜入皇宫盗宝陷害童林。童林得到胤祯替他上下周旋,限期捉拿盗宝人将功折罪为引线。经过杭州擂台比武,北京亮镖会格斗,大破铁善寺等一系列大柁子,最后,在童林等众侠客协助下,钦差年羹尧带兵征讨四川蓬莱岛,篷菜岛的英王最后失败。上世纪20年代中期《雍正剑侠图》在新创刊的《新天津报》和《新天津晚报》上连载,积累数月即结集成书出版。到1929年常杰淼逝世后,由其弟子蒋轸庭在胞弟蒋轸龚及黄健声协助下,继续编写出了万龙藏风岛和三打聚英山。以常杰淼著,蒋轸庭修,刘子清校正之名义继续刊载,由内容看,远远超出了常杰淼原书的范围,到四十年代累积出书四十册,而全书未完。<br><br>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整理全套馆藏的民国年间常杰淼、蒋轸庭记录本《雍正剑侠图》,一共十三册,定名《雍正剑侠十三部》;近年来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评书名家李鑫荃口传本《雍正剑侠图》其中的两部《剑山蓬莱岛》、《万龙藏风岛》。<br><br></h1> <h1><br>《雍正剑侠图》,与其它评书本子不同的一大特色,就是书中塑造了“童林”这么一个即“土头土脑”而又光彩夺目的大侠形象。起初,童林所到之处,都被人们认为是庄稼汉,待他说出“自己要创立一个门户”时,人们或惊讶、或疑惑、或恼怒……因此生出许多情趣,也惹出不少事端。书中精彩段落有“杭州擂”、“三月三亮镖会”、“夜探蓬莱岛”、“误走一线天”、“三挡英王”、“二老盗宝匣”、“毒洒害群雄”等等。全书场面宏大,故事情节起伏迭宕,环环相扣,堪称书坛一部力作。<br><br>当年常杰淼曾在天津“三不管”与师兄张杰鑫的《三侠剑》对台演出,传为佳话。常杰淼习武嗜酒,性格豪爽,结交绿林豪杰。书中有大量比较真实的武术、江湖绿林道描写;常还惯于引经据典,夹叙夹评,又熟悉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能够“武书文说”,把剑侠图说成学问书。“剑侠图”是因为常曾在书中提到“康熙六十一年武英殿御览群侠图”而得名。后应报社之约,由常口述,别人记录,连载于《新天津报》与《新天津晚报》,1928年-1943年集印出版41册。1929年常去世后,弟子蒋轸庭根据师父生前的留下的书道子和自己的研究,续编此书。这也是当时所有评书的特点——没有结局,“攒底”的时候一定要留“扣子”,就是常见的“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因此又引来“剑山蓬莱岛”、“万龙藏风岛”、“攻打聚英山”等热闹场面,更多高深莫测的剑侠悉数亮相,篇幅翻了数倍。民国年间这部书红透书坛,家喻户晓,由天津到北京再传播到东北,很多评书艺人纷纷改说此书,发展出来的版本分支众多,情节内容不尽相同。名家有天津的常杰淼先生、蒋轸庭先生、于枢海先生、张枢润先生、顾存德先生、姜存瑞先生,北京的李鑫荃先生等。李鑫荃先生的这部书是前套《雍正剑侠图》,是和蒋轸庭先生学会的。其情节至“张方改昭”、“雍正登基”结书,亦有评书艺人接此继续,雍正继位,追杀童林,吕四娘刺雍正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之后,该书列为“坏书”禁说,传承和发展基本停止。<br><br></h1> <h1><br>常杰淼原来的《雍正剑侠图》并不太长,上世纪一十年代后期刚开始在天津演出时,当时并未引起听众注意。1921年开外穴去营口演出,《雍正剑侠图》受到当地听众热烈欢迎。返回天津后,《雍正剑侠图》开始得到观众青睬。到1924年,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与张杰鑫的《三侠剑》同在三不管四平台大栅中对台演出,晚间汽灯高悬,听众拥挤,共有听众达数百人之多。后来上茶楼演出,得到高水平观众赏识,《雍正剑侠图》成为雅俗共赏的书目。<br><br>上世纪20年代起,演出《雍正剑侠图》的评书艺人多如过江之鲫,其它唱西河大书的也有说《雍正剑侠图》的艺人。评书演员说该书目著称者在蒋轸庭之外还有赵轸铎、顾存德、姜存瑞、姚存礼等等。上世纪20年代末,天津初设电台时,常杰淼即被聘在电台播音。30年代前后赵轸铎、蒋轸庭长时期在电台连播。40年代除蒋轸庭仍有时在电台播音外,顾存德也成为在电台演述该书目的演员之一。蒋轸庭先生,是天津评书的代表人物,也是解放前说《雍正剑侠图》最为出名的一员大将。他是天津人,生于1903年,1927年左右拜常杰淼先生为师,与常先生关系情同父子。1929年常先生逝世前,将《雍正剑侠图》的“册子”及为《新天津报》撰写而尚未发表的稿件,全部遗留给蒋轸庭,由其继续撰写。后来由蒋先生口述,黄健声、其弟蒋轸龚等执笔书写,仍以常先生的名义发表,并赡养师母。蒋轸庭演出口齿流利,语汇丰富,演述犹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他收徒有张枢润、罗枢平、李枢勋、李枢信、聂枢林、秦枢宝、曹枢林等。上世纪四十年代蒋轸庭先生代拉马轸华、兰轸琪为师弟。蒋先生在天津非常有人缘,搁哪哪火。由于他是茶坊出身,他的杂学儿特多,社会知识丰富,他的《剑侠图》研究得也地道,他的武打是说招,但是你听不习惯听不了他,他的口音就是天津口,语速也快,不过天津的观众都听习惯了,也非常受欢迎。有时候他翻头,观众听过的故事也爱听,特别吸引人。他砸个包袱儿也响极了。比如二位老侠客正打得难解难分,打南边一声“弥——陀佛”,来了个和尚,给和尚一开脸,这有个惊人笔,之后翻倒插笔,这一倒插笔一翻能翻好几天,太能说了。<br><br></h1> <h1><br>后来这部书也受到批评,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演出的人就少了,1958年后更是没有人敢再说了。1980年前后,传统书恢复上演,还有于枢海先生、张枢润先生说过《雍正剑侠图》。于枢海先生能说到青杆一点降太平,外插辽东冰台擂。80年代于枢海先生演出此书时场场爆满,先生的评书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现在网上有于枢海先生《剑侠图》片段《五鞭会蟠龙》传世。现在于枢海先生的两位公子于海宽先生和于海龙先生(二人均师承蒋轸庭先生的大弟子张枢润先生)和于枢海先生的弟子张化有先生是能演说《雍正剑侠图》为数不多的评书演员之一,也是常杰淼先生的嫡传门人,此派传承按“致、杰、轸、枢、鸣、绪、津、城”字排列,于海宽、于海龙、张化有三位先生是评书界“鸣”字辈传人,所说的《雍正剑侠图》是常杰淼先生的传本,真正的评书门道活。<br><br><br></h1><h3>2024年11月24日定稿于天津</h3><br>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感谢阅读、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