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摄影/封面设计:李兴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刊头设计:沈月敏 题头摄影:</font>励福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海上艺影》是初出茅庐、充满生机的摄影微信群创办的微刊。它不仅是我们宣传报道那些老摄影家的摄路影程及优秀作品的展台;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展示自己丰硕成果的平台;更是广大摄友以摄交友、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分享快乐的舞台。我们期盼《海上艺影》在老摄影家和广大摄友们的鼎力支持、热情呵护下,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编者的话</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比尔盖茨谈微软》 ▲《电影艺术家赵丹》 ▲《岁月》 ▲《慈母手中线》 ▲《沪剧回娘家》 ▲臧志成老师<br><br> 臧志成,主任记者,1959年开始从事专业摄影工作。1962年开始在《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作品,并长期活跃在纪实摄影领域 ,诸多摄影作品曾在全国和国际影展展出。上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文汇报社曾联合举办“臧志成科技新闻摄影研讨会”,经历事迹收录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出版的《科技年鉴》。臧老师还出版了《臧志成摄影作品选集》,在海内外摄影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br><br> 2004年,臧老师在文汇报社退休后,热心于群众摄影工作,被授予“(全国)科技协会优秀组织者”,“上海市科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新贡献奖”、“老有所学新成就奖”。<br><br> 以上精选五幅臧老师作品,与摄友们分享。 <div><br></div> 《嘻秋》 刘文龙【西部摄影】 李楌《夏言》【西部摄影】 ▲张忠民《金色的霞浦》【海上艺影】 ▲徐敖齐《二分之一》【海上艺影】 ▲《一幅老照片故事》<div><br><div> 一幅老照片,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虽然记录的是历史,但留存的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记忆!</div> 1967年的五一劳动节我闲来无事,就拿着父亲从旧货摊上淘来的一台木制三吋照相机(经过改装可以用120胶卷拍6x9底片)带上一个木制三脚架,先后拍摄了《人民广场》、《大世界》、《外滩》、《中百公司》和《国际饭店》等夜景照片。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用电灯泡串联而成的夜景和用霓虹灯组成的标语口号,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印记,也体现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美的追求!<br> 2017年随着大世界的重新亮灯,我从老照片的相应角度再拍《大世界》。新老《外滩》和《大世界》的对比,让人们联想翩翩,如今历经百年不变的是老建筑物的外貌,变化的却是新颖节能的LED泛光灯替代了白炽灯泡,让申城夜景变得更加壮美多彩,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br> 陈章庆 摄影并文</div> ▲宋孔慰老师近照<br><br> 宋孔慰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br>上海市黄浦区摄影家协会会员<br>上海市普陀区摄影家协会会员<br>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风光摄影分会会员<br>2010年退休,2013年春开始在黄浦区老年大学提高班学习摄影,2014年开始在老西门退大跟瞿敏老师学习3年,任班长。同时在黄浦区老年大学跟随王钰老师学习PS二个学期,2016年黄浦区老年大学跟随唐明皓老师学习PS三个学期。2017年参加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上海摄影函授分院28期 、29期学习。2020年加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br>摄影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多年的拍摄经历告诉我,拍摄的画面不仅要画美,还要有故事、有创新。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就必须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在日积月累的拍摄、阅读、观察、思考和总结下,把自己瞬间捕捉到的赏心悦目画面永久地保存下来,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活品位,享受快乐,把美好带到未来。<br><br> 以下精选三幅摄影作品,与摄友们交流分享。<br> ▲《中国元素》 ▲《飞人》 ▲《游戏》 ▲《南太湖之夜》摄于浙江省湖州市月亮湾旅游区<div><br><div>臧志成 摄影/ 配诗<br><br>水上明月光斑斓,</div><div>嫦娥戏舞五彩带<br>微风细寒跨彩桥,</div><div>太湖夜深景更美</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家庭》</div>谭建国 摄影/杨 玫 配诗<div><br>沙滩上的悠闲<br>就是脱掉鞋子<br>让它们在浪声中漂泊<br>沙滩上的安静<br>就是席地而坐<br>任调皮的海风<br>成为爱情的一撇一捺<br>此刻<br>最甜蜜的字眼<br>写在爱人的眉宇间<br>最温柔的字眼<br>在爱狗的眼睛里荡漾<br></div> ▲玲玲 - 视角《映像刘三姐》 ▲雅仕《黄梅戏·春香传》 ▲卢雯《京剧人物》 ▲徐敖齐 婺剧《浩气春秋》 ▲徐龙德 黄梅戏《天仙配》 ▲顾巍《马灯寻途》 ▲龚冠华《教堂》 ▲陈国定《拉风琴的老人》 ▲陈春山《自恋》 ▲陈定良《望向前方》 ▲楼万林《参观窑博物馆》 ▲波林飛《民国风》 ▲丁正民《孟加拉掠影》 ▲夫音《潇洒舞蹈的藏族汉子》 ▲黄国强《马术》 ▲张如祥《小顽皮》 ▲刘成国《相亲相爱》 ▲毛之涛《进博掠影》 ▲拓荒者《采柿人》 ▲王雪华《探访者》 ▲徐龙德《僧侣的天堂》 ▲姚坚《不可错过》 ▲章祖炜《街头巷尾》 ▲陆连发《上班族》 ▲段明强《一个人的午餐》 ▲吕瑛《归来》 ▲冉华《叼羊比赛》 ▲沈明华《老年生活》 ▲适雨《反差》 ▲沈建明《等待》 ▲杜莉萍《雨中行》 ▲童宝兴《劳作》 ▲张忠林《丑角》 ▲方伟《人像》 ▲蔡解民《遮瑕模特》 ▲高荣华《快乐》 ▲钱泽民《老道》 ▲老顽童《思念》 ▲楼徐峰《小桃 》 ▲啊 民《分享快乐》 ▲孙勇刚《阿坝美女》 ▲杨自炜《青花瓷旗袍》 ▲阿昌《柬埔寨儿童》 ▲谭钰新《甜甜的微笑》 ▲励福华《渔港日出》 ▲汤更生《直入云霄》 ▲侯福樑《渔村之夜》 ▲翰墨《秋》 ▲翟亚青《晚霞》 ▲黄伟助《秋色宜人》 ▲云中河《黄山》 ▲刘同兰《拍摄蓝湖》 ▲吴克金《穿越秋色时空》 ▲祥海《垂钓》 ▲俞宝铭《篁岭故事》 ▲陈祖民《清澈》 ▲周平《看店黑猫》 ▲郑建新《金秋红藤》 ▲郑钟方《西式建筑》 ▲阿 芳《光影》 ▲孙海宝《大红灯笼高高挂》 ▲励福华《尼亚加拉大瀑布》 ▲(三月三)《日落长江口》 ▲王之成《江中小舟》 ▲于光明《捕捞》 ▲张英《俯瞰民居》 ▲朱峰《沐浴晨光》 ▲子小《晨曦》 ▲陈金鑫《静安寺商圈一隅》 ▲鈡泓《斗》 ▲朱琪琳《火烈鸟》 ▲王仲华《绿翅短脚鹎》 ▲罗西干《树枝小憩》 ▲赵四九《吮菊》 ▲蜻蜓《繁华似锦灯光秀》 ▲黄瑞华《菊》 ▲和风细雨《夕阳下的地肤草》 ▲冰凌水《荷塘一隅》 <h1><font color="#ff8a00">本期执行编辑:张忠民</font></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本刊为旬刊,每月5号、15号、25号发布新刊</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