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西方世界已经成为被主流医学认可的东方医疗技术,针灸于17世纪时即传入欧洲,并引起了欧洲知识群体的极大兴趣。 17世纪下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医生威廉·瑞恩曾经在日本短期旅居,他于1683年出版了拉丁语著作《论关节炎》一书,其中有瑞恩摹绘的4幅铜人图,以及他对针灸技术的详细记述,这两部分内容于1974年以《论针灸》为题发表于英文期刊。<br><br>这是欧洲第一份详论针灸的文献,其中对针灸理论与技术的记述渗透着瑞恩作为一个深谙欧洲传统与近代医学知识的学者的背景思想,他不仅援用了古希腊医学理论来解读针灸,而且用当时的血液循环理论去印证经络理论。<br><br>《论针灸》是西方世界对东方针灸的初识,也掺入了欧洲医生对中国医学的想像,其影响延续至今。 但瑞恩所谓来自中国的两幅图是其基于中国明代铜人图日本抄绘本的摹画,文字基本上是对两幅铜人图中文字的翻译与解释,因于他对中国医学的陌生,以及日本翻译的有限水准,所以无论是对于图的描摹还是对经络系的解释都与中国医学的原来面貌有了较大的距离。瑞恩抄绘的另外两幅则是来自日本的经穴图。 <h5>司马江汉(1747-1818)绘制的《和汉洋三贤人图》,真实描绘了荷兰医生和中国医生相互交流的情景。</h5><br>瑞恩之前,西方著作中固然有关于针法以及经脉理论的记录,但是瑞恩是详尽地对中国的经穴图以及针灸技法作出描述的第一位欧洲医生,而且,瑞恩的医学背景,令他自然而然地想要深究中国医学的学理,而非止步于记录。<br><br>总体而言,瑞恩对于中医的“循环”理论与针灸技术还是很推崇的,他尽量持持中之论:“我反对中国人对于(中医古典)的傲慢的迷信,同样也反对其它人对他们的急于反驳”,主张用实践检验古典。这里体现了他对中国医学的尊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论针灸》:十七世纪欧洲的针灸著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讲人:张树剑</div> 讲座简介:<br><br>瑞恩的《论针灸》是涂抹上西方传统与近代医学色彩的针灸。<br><br>今天,东方与西方已经共享针灸(acupuncture)这个词语,但是其内涵与意义与原本的中医针灸已大不相同。<br><br>acupuncture早已成一个常用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个词语的发明者,以及把中国针灸理论带到欧洲的那个人——Wilhelmi Ten Rhyne。<br><br>主讲简介:<div><br>张树剑<br><br>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教授、针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剑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等。<br><br>主要研究兴趣在针灸知识史、中医思想史,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div> 瑞恩经穴图1,藏于伦敦维康博物馆 瑞恩经穴图2,藏于伦敦维康博物馆 林起龙重刊铜人明堂图(第三图)摹本,藏于日本森之宫医疗学园 史素铜人图(正人)摹本,藏于日本森之宫医疗学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ufldm33iaWCIWkUiCNrv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端超市•第984期┃《论针灸》:十七世纪欧洲的针灸著作 主讲人:张树剑</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