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唐代“咏青诗”兴盛之因及其地域文化书写

雪鈺寒梅

<p class="ql-block">  青海,祖国西部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歌咏青海的诗篇,自先秦伊始至今,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唐代既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唐诗的璀璨星河中,“咏青诗”犹如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宿,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包含很多的咏青诗。唐朝诗人们用饱蘸激情的笔墨,或歌咏着青海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或钩沉与青海有关的风云变幻的历史足迹,为青海树立起一座座艺术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青海地区作为边疆要地,生活着多个民族大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独特的异域风情。对于中原地区的文人来说,边地的神秘和独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这条唐代以来连接中原及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文成公主入藏所走的唐蕃(bo平声)古道——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唐代诗人李贺的《塞下曲》中就有“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的诗句,说明青海在唐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青海道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相连,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考古发现表明,青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出土的西亚钱币和珍贵文物便证明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青海地区的民族构成极其复杂,有汉、吐谷(yu仄音)浑、吐蕃、苏毗、白兰、党项及其多弥等多个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些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也成为唐代诗苑中一道特殊而亮丽的人文风景线——这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如宝石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还有与中原迥异的民俗文化。这些元素无时无刻在激发着更多诗人们的好奇和创作欲望,他们求知若渴,用诗歌来捕捉和展现这里别样的美,将边地风情以及民族特色介绍给更多的人们,从而使得“咏青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p><p class="ql-block">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般的自然美景,“清泉石上流”不仅营造出清幽的意境,而且还为后世文学审美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体系的发展。可以说,唐代“咏青诗”中对青海地区自然景观的书写可谓淋漓尽致。诗人们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青海湖那“水色连天远,波声震地长”的浩渺。湛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洒落在人间的一块巨大宝石。不仅如此,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脉,“群山万壑赴青海,气势磅礴天地间”,山脉的雄伟壮观,也如同巨人般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不难看出,诗人们对“咏青诗”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青海地区的壮美,更融入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  所以,唐代“咏青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互补的结果,并且这些诗歌中对地域文化的书写,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本期会讲活动,就让我们跟随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海龙教授,带我们走进唐代“咏青诗”的兴盛时代,并以其形成之因来分析其所在地域的文化书写。</p> <p class="ql-block">  首先,马老师借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美学论述为核心‌。他认为“境界”是诗词鉴赏的基准,‌五代、‌北宋的词曲最为优秀,因为它们不仅表达了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而且还将诗词以及《诗经》本体“境”的概念提升到美学的本质论高度,强调“有境界则自有高格”。所以,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还吸收了西方哲学思想,特别是‌叔本华的美学理论。因此,马老师以王国维美学形式划分,将自然美和‌社会美,以及‌艺术美体现出“咏青诗”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化转型起到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其次,马老师以“咏青诗”及其发展史概述、唐代”咏青诗”的兴盛及其原因、唐诗中的青海地域文化书写,以及“咏青诗”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分别阐释“咏青诗”的古代与现代思想相碰撞所结合的现实文学价值。讲解中,马老师依照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将“咏青诗”的发展一一阐释。</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时期:先秦两汉 萌芽期</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 发展期</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时期:唐代 兴盛期</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时期:宋元沉寂期</p><p class="ql-block"> 第五个时期:明清复兴期</p><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五个时期,马老师追溯《诗经·商颂·殷武》来分析判断这是迄今最早咏及青海地区的诗歌,反映了商王朝与西羌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马老师还借咏青来抒情,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表达了游子思乡、离人愁绪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能够找到情感共鸣;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到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出唐代咏青诗既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马老师还指出,唐代咏青诗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如“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和对儒家文化的尊崇,还体现出这些诗歌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传统文化精神格局,既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为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而做铺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因此,不难理解,从文学教育角度来看,唐代咏青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典范意义,其严谨的格律、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等,也为后人学习诗歌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品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要表达的壮志豪情,对人们也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进取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致力于河湟古代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马海龙教授本期活动除了为我们阐述唐代“咏青诗”的发源、历史、兴盛、复兴之外,还为我们以学术论展开一系列学术思辨——从地域文化题材的拓展与深化到边塞题材的拓展与深化,从自然景物描写题材的拓展与深化到抒情方式的丰富与深化,以及意象运用的拓展与创新,唐代“咏青诗”的兴盛对后世文学的结构和布局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结构更加严谨完整</p><p class="ql-block"> 唐代“咏青诗”中不少作品结构严谨,如王维的《青溪》,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层次分明地描绘了青溪的不同景色,使诗歌结构完整,逻辑连贯。后世文学受此启发,在结构组织上更加注重完整性,如《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线索,贯穿全书,故事线索清晰,层次井然。</p><p class="ql-block"> 二、起承转合更加自然流畅</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咏青诗”中,马老师在起承转合方面运用娴熟,将多位诗词名家的作品,首联点明时间背景,颔联承接描写河畔景色,颈联转折,从自然景色过渡到人文情感,尾联升华主题。由此,也体现出后世文学也将延续继承和发展这种手法,促使“咏青诗”空间布局更加开阔。</p><p class="ql-block"> 因为唐代“咏青诗”对青海等边疆地区的描写,拓展了文学的空间视野,打破了以往文学多集中于中原地区的局限。所以,后世文学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布局,如元代耶律楚材的边塞诗,对西域的大漠、雪山等自然景观及当地的风俗文化等进行描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p><p class="ql-block"> 三、情感布局更加细腻深入</p><p class="ql-block"> 唐代“咏青诗”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情感表达细腻,如杜甫的一些咏物诗,借物抒情,情感真挚深沉。因而后世文学在情感布局上也更加注重细腻深入,如李清照的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布局,展现出诗词曲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p><p class="ql-block"> 诸如此类,在学术研究方面,马老师以大量古典文学、诗词为鉴,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节奏舒缓、意境清幽的学习讲座。讲座阐述中,既有如岑参边塞诗那种节奏明快、气势磅礴的作品,也有后世文学在叙事节奏上的灵活多样性,如明清小说,根据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灵活调整叙事节奏,使这场学术讲座更富有深切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结合“咏青诗”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马老师从他本人作品《唐代咏青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地域文化书写》中,为我们总结唐代咏青诗中书写青海多民族关系的诗词,不仅反映出了多民族政权在青海的战和关系,也补充与佐证了历史记载中“咏青诗”具有的现实诗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马老师的论文《唐代“咏青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地域文化书写》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深入的原因剖析、全面的文化书写,以及空白的填补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意味深远的学习讲座,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p> <p class="ql-block">  壮美河山涌诗情,悠悠诗情越千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里,有众多描写青海的名家名篇。来自各个朝代的诗人,在笔墨间将青海的秀美风光跃然纸上,或记录历史浮沉间的风云变幻,或描绘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或抒发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唐诗中的青海,不只有荒凉、寂寥,更多的还有恢宏大气、雄伟磅礴的自然风景。</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p><p class="ql-block">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p><p class="ql-block">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本文由个人读书笔记所构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