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的一九七二年三月十日,我踏入了沈阳市財会学校的大门,成为文大以后的第一批中专生,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工农兵”学员。</p><p class="ql-block">沈阳市财会学校,位于沈阳北陵附近,毗邻辽宁中医学院,文革前是专为社会培养财务人员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次恢复招生,设有工业会计,商业会计,财政,金融,粮食等五个专业,目的是为沈阳市的工商企业,財政,金融,粮食等部门培训急需的财会,财政、银行管理,以及粮食部门的检化验和加工技术人员。实用和应急性都很强。有点代培的性质,学制二年,毕业后将分往沈阳市各大工厂,商场,财政,金融部门和粮食企业的粮库及加工厂。</p><p class="ql-block">校长王克章,原来就是我下乡的姚千公社的知青办主任,这次入校,和他也有很大关係(見敝作《钻井队长、二十八 》。</p><p class="ql-block">本次共招收六百名学员,绝大多数是沈阳市六八届的下乡青年,分成十二个班。粮食专业设两个班,粮食化验和粮食加工,在克章校长的关照下,我被分到粮食加工班。</p> <p class="ql-block">粮食专业的教师,来自市内各粮食企业的生产技术,检化验部门,他们大多是文大前,在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在基层工作了一段时间,已经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的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李希荣老师,就是沈阳市第一粮库的检验科长兼化验室主任。</p><p class="ql-block">基础课的老师则是由市教育局从市内各中学选派的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粮加班一共50名学员,下乡前的学龄从初一到高三,都是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没有完全毕业,我是唯一文大前的高中毕业生,所以,被任命为学习委员。</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已26周岁,在班里,甚至在全校,都是年令最大的学生,比年纪最小的同学,甚至要大上五六岁。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和班長高士涛同座。</p><p class="ql-block">大约是工科专业的缘固,女同学较少,班里只有十几名女生,这和财会班的男女比例,形成了反差。</p> <p class="ql-block">粮食加工班(以后就简称“粮加班”了)的专业课有制粉,制米,机械制图,通风除尘四门;基础课有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此外,每周还有两节体育课。</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专业课教材只有三本,制米,制粉和通风除尘。还都是油印的,主要摘编于文大前省粮食学校的相关教材,看出是建校后草草编制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整个学校只有一栋大楼,分成四层(中间是五层),一楼二楼是教学楼,三楼是男生宿舍,我住302室,宿舍都是上下铺,一个屋住十二名同学。四楼是女生宿舍。地下还有一层,是活动室,有几副乒乓球案子。</p><p class="ql-block">食堂在楼外,师生都在一起吃饭,那时,国家的经济还较困难,学生的伙食费每月12元。此外还有3元钱的洗漱用品费,加到一起,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5元。</p><p class="ql-block">但是这些对我都不是问题,因为我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走上一条崭新的科技报国之路!所以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决定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刻苦认真地学到有用的技术和本领,走上社会去报效国家,报效人民,报答那些在我成长道路上,帮助、支持和期待我的领导,同志,朋友和亲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附,<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fvgeon"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钻井队长、二十八 人生转折</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年的沈阳市财会学校大楼(中间部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