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红河州(二)蒙自

Xiao cui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乘坐高铁来到云南高铁红河站,我被候车大厅里的一幅横幅标语吸引住了,横幅上写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红河州民族众多,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枯族11个世居民族。红红的石榴籽象征着民族团结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p> <p class="ql-block">  蒙自市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  红河州政府大楼前,金色奔牛的铜牛雕塑,象征着红土地上自强不息的红河魂,体现着一种牛气蓬勃向上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生动的少数民族画</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出的少数民族头饰</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出的十个少数民族服装和乐器、铜器。</p> <p class="ql-block">与博物馆内的山水画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坝子‌是一个地理名词,主要指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地区。坝子的主要特征包括: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p><p class="ql-block"> 蒙自坝子是红河州最大的坝子,温暖的暖湿气流顺着红河河谷进入蒙自坝,所以蒙自附近水源充足,坝上还有两个湖泊(分别是长桥海和大屯海)。</p> <p class="ql-block">  蒙自市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也是云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蒙自南湖公园是一个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的开放式公园,以南湖为中心,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是蒙自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南湖原名草海,是雨水汇积而成的。明朝时,知府钱邦称带领民众,将湖中淤泥杂草取出,垒成三座小山,分别以神话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为名。后来从城外引来酒鸡泉、法果泉等四泉之水灌入湖中,形成了大小两个湖泊。南湖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湖水清澈见底,堤岸种满了垂柳,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  瀛洲亭,雄伟壮观。是蒙自清代园林建筑佳作之一,入编《我们美术全集——园林建筑卷》。始建于清代,由于战乱,后被毁,几经重修为现在的规模。它是木结构六角3层重檐亭,平顶铺琉璃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檐上挂有风铃,铃声悦耳。</p> <p class="ql-block">  “桥之情”汉白玉雕刻,它矗立在人来人往的长堤路口,这个雕刻反映了过桥米线的由来。向游人讲述着过桥米线的传奇故事,云南过桥米线的传说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传说蒙自城的南湖旧时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天将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便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效仿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美食称之“过桥米线”。经过历代滇味厨师改进创新,“过桥米线”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家喻户晓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蒙自南湖钟楼,位于蒙自市区的南湖公园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南湖钟楼最初建于清朝末年,当时名为“胜利钟楼”,后于1928年重建,并更名为“南湖钟楼”。南湖钟楼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以青石为基,红砖为主,呈十字型,中间有一座四面钟楼。钟楼的四面各有一扇窗子,窗子上镶嵌着玻璃,每当夜幕降临,钟声悠扬,整个城市都能听到。南湖钟楼不仅是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蒙自市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见证了蒙自的历史变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南湖钟楼已成为蒙自市的一处重要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5日,西南联大先锋书店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南湖畔正式落成使用。1938年,西南联大与蒙自相遇,如今,先锋书店用一座回环四合、浮于水面的建筑,联通过往,回望联大。</p> <p class="ql-block">  南湖公园旁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旧址,原为哥胪士洋行和蒙自海关旧址。</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座大学,办学的历史不长,却有着独特的辉煌,这就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建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随着战局恶化,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战争岁月里,联大师生用生命与意志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延续文化命脉、践行知识报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深厚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简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蒙自设立的一个分校,主要包含文学院和法商学院。‌1938年,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西南联大的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迁至蒙自办学,合并为“文法学院”,并在蒙自办学至1939年9月。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学者均在蒙自任教,为当地的文化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只有短短的4个多月,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历史不长,却对滇南小城蒙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蒙自人民热情接纳西南联大师生,为西南联大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钱穆、吴宓等等,一代大师、著名学者都曾在蒙自留下过身影;朱自清写过《蒙自杂记》,陈寅恪的《蒙自南湖》,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蒙自小城。</p><p class="ql-block"> 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为蒙自撒下了科学、知识的种子,对蒙自的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在战争岁月里,联大师生用生命与意志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延续文化命脉、践行知识报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深厚的一笔。从1938年至1946年,办学8年,培养学生8000余名,毕业生2000余名,却是大师云集之地,联大学子人才辈出,成为国家的栋梁。</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草坝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碧色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是滇越铁路的重要站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历史上这里是交通要道,法国人建的米轨铁路和中国人自己建的第一条民营寸轨铁路在这里交汇,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绕道越南在这里下火车。</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法国通过中法战争获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滇越铁路于1903年开始修建,1909年通车至碧色寨,1910年全线通车。</p> <p class="ql-block">  轨距为1米(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又称“米轨铁路”。滇越铁路是昆明至越南海防的米轨铁路,全长约859公里,其中中国段(昆河铁路)约465公里,越南段约394公里。‌</p> <p class="ql-block">  米轨滇越铁路与寸轨个碧石铁路在蒙自碧色寨交汇换装,让米轨、寸轨、北回归线在碧色寨编织成一个钢的结。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各设车站,使碧色寨这个山村拥有两座火车站,成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景区里有个滇越铁路博物馆,这里展出了许多历史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还因其独特的法式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如《芳华》、《无问西东》等。这些作品让碧色寨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2017 年电影《芳华》,在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  目前每天有一两趟货运列车经过碧色寨站‌。这些列车通常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经过,我们很幸运,见到了一趟货运列车经过。</p> <p class="ql-block">  蒙自是过桥米钱发源地,到这里必须要吃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  在蒙自天竺路的一家酒店住了几天,天竺路上过桥米线的小吃店不少,发现这家火烧房子过桥米线店人气最旺,二十四小时营业,除了旅游者,本地人也是这里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  过桥米线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先将米线煮熟备用,再将各种配料如肉片、鱼片、蔬菜等一一烫熟。最关键的是那一碗滚烫的高汤,它不仅要保持足够的热度,还要具备鲜美的味道。当所有的配料和高汤都准备好后,将它们一一倒入装有米线的碗中,顿时,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美食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米线自己任加,有很多品种的小菜和调料可以随意取。</p> <p class="ql-block">  这家众缘聚酒店的米线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天竺路有个很大的农贸市场,各类农产品品种繁多,每天早上人头涌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在蒙自天竺路附近,看到有两家惠民15元自助餐厅,到开饭时间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吃饭,菜式品种花样很多。</p> <p class="ql-block">  尼苏小镇距蒙自市区6公里,是2013年红河州和蒙自市政府以“宜居红河・美丽家园”为主题,依托大屯海和长桥海的自然景观,突出彝族尼苏支系的民族风情,打造集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这里定期举办尼苏花灯、舞龙、舞狮、祭龙、火把节等民俗节目,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我们去的时间是旅游淡季,有些遗憾没有体验到。小镇旁边就是大屯海。</p> <p class="ql-block">  大屯海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湖,以前,身居大山中的云南人很少有人见过大海,所以都把大一点的湖泊称为海。大屯海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个旧市和蒙自市境,东与长桥海毗邻,西距个旧市大屯镇约1.5公里,故名大屯海。这是一个由蒙自断陷盆地内地表水向洼处汇集而成的湖,为古湖残迹。该湖为断陷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属岩溶湖泊地貌,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喜山运动,是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湖泊。大屯海除灌溉耕地外,还承担着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p> <p class="ql-block">  大屯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普通的湖泊,而是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有鱼儿肥美,海菜生长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海岸线起伏,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里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观赏和生活的美好体验。</p> <p class="ql-block">  有几辆从东北开来的房车,在蒙自尼苏小镇安营扎寨,他们打算过了冬天再回东北。他们爱上了蒙自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蒙自的马路很宽畅,乘坐公交车走一圈,感受蒙自这座滇南的美丽城市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蒙自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蒙自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品偿独特的美食,还能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景点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