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情绪乱了心性

马伟

<p class="ql-block">  情绪,人人都会有,时时都会波动,它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符合心理预期的,就会产生喜悦之情;不符合心理预期的,就会升起愤怒之气;反应程度,也因人而异,因事不同。</p><p class="ql-block"> 研究表明,情绪波动大小,有先天的遗传因素,比如,中国人比外国人的情绪波动大,女人比男人的情绪波动大,青年人比中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大......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注重修身养性,有圣贤雅士做榜样,有生活的道德规范,有行为的礼仪标准,修得完美人生,成为君子圣人,是国人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弱者,易怒如火;强者,平静似水;发泄,是本能;控制,才是水平;生活之苦,苦在执着;生活之累,累在贪欲;生活之难,难在放下;生气,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大度;嫉妒,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优秀;悲伤,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坚强;郁闷,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从容......</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某种情绪过‎于强烈、持久或者失调‎,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真正的养生,不是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保健品,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像一面无形的镜子,你哭,它就对着你哭;你笑,它也对着你笑。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就做情绪的舵手,牢牢把握住幸福的航向,不迷茫,不彷徨。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你在意什么,就会被什么所困扰,所折磨,万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世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放下赘余。</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因为咽不下恶气,而被气死的人还真不少:书圣王羲之,才学、家世和名望,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却嫉妒一个同龄人的官运比自己好,愤闷至终;五代十国名将张允,因家产被叛军洗劫一空,而吐血倒地,含恨而亡;北魏孝文帝,一代君王,因皇后与假太监通奸,虽然也赐毒酒毒死了奸夫淫妇,却依旧愤愤不平,忧郁而终。</p><p class="ql-block"> 喜极而泣,乐极生悲。天狂有雨,人狂祸至,过度的欢喜也是悲剧。范进,五十四岁,考中秀才,消息传来,因过度喜悦而精神失常,成了疯子;司马昭,讥笑蜀国皇帝刘禅,乐不思蜀,倒地不起,一命呜呼;还有苏格兰的作家和翻译,托马斯·厄克特,1660年,在听闻查理二世登基之后,高兴过度,大笑而死......</p><p class="ql-block"> 佛说:一念嗔怒,火烧功德林。爱发脾气,爱生闷气,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情绪,就像一个心魔,你不控制它,它就吞噬你。情绪稳定,是一个人的实力与格局,更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不争面子,不争口舌,不争名利,让自己多一点释怀与放下;对别人多一点耐心与包容;生活一定会还你一个静好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也说过:“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给人带去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会伤人,也不会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会不麻烦别人”。所以,就戒掉情绪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轻松了自己,也舒服了他人。</p><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四季中,行走于人世间,保持稳定的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和能力。而唯有稳定的情绪与清醒的理智,才能收获成长,才能享受安然,才能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