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闻茅台镇大名,一直想去一直没机会去。2024年7月,终于达成所愿。</p> <p class="ql-block"> 车一进入茅台镇,就闻到空气中满是酒糟味。</p> <p class="ql-block"> 再一看集镇的容貌,感觉又脏又乱。房屋灰不溜湫,道路拥挤不堪还上上下下、七拐八拐,尤其是各方向的车辆抢争通行权的架势让人汗然。这种现象是我偶遇还是常态?希望是偶发状态,算是茅台镇送给我的见面礼吧。</p> <p class="ql-block"> 入住酒厂旗下的酒店,自然要去酒厂看看。酒厂以为来了一批客户,以饱满的热情接待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厂区就在镇上,但茅台镇是个窝在峡谷中的一洼地,空间实在有限。多年来的酿酒名气让这里的酒厂密集,厂区不得不向能够利用的坡地上发展。</p> <p class="ql-block"> 所以,放眼向四周望去,视线所及皆是房屋,不是酿酒的厂房就是储酒的罐子和卖酒的铺面。赤水河在峡谷穿行,峡谷边仅有的一些平地大多被政府用于建广场和公园。</p> <p class="ql-block"> 1915广场、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渡口、红军桥等都建在赤水河两岸,毕竟历史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 安定的政治环境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一共有多少个酒厂,年产量是多少?官方一直语焉不详。</p> <p class="ql-block"> 但那些规模或大或小、厂房有新有旧的建筑,以及热辣辣的空气中夹杂着某些微生物菌种的味道,给所有外来人一种很刺激的直观感受。嚯哦,叫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的酒厂也是建在山坡上,似乎离彩虹桥很远。</p> <p class="ql-block"> 技术高超的师傅在那些曲里拐弯的斜坡道上将车子开出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流畅,也让坐车的我们紧抓着扶手还惊出一身冷汗。路窄就罢了,还弯来弯去。弯来弯去也罢了,还一会儿急上坡一会儿急下坡。那急的程度基本上算是180度大掉头。</p> <p class="ql-block"> 师傅是熟能生巧,可我们一车来自于苏北大平原的人哪经历过这样的路况,人人都急煞了。</p> <p class="ql-block"> 师傅显摆技术,让我们这一干人等心惊肉跳,算是茅台镇送我们的又一份见面礼吧。</p> <p class="ql-block"> 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被人领着参观,拌料间、制曲间、发酵蒸馏、窖藏罐装以及成品出库,对茅台镇酱香酒的传统酿造工艺12987算是有了个初步印象。</p> <p class="ql-block"> 这些开场前戏以及被请坐到品酒桌前,厂家的真正意图才开始展露。那些瓶瓶罐罐上贴着的1-7轮次酒标签和瓶内色泽不一的液体,才是即将上场的主角。酒体都是纯净的,酒珠也是丰富的,香气也是扑鼻的。嗫一小口,辣酸甜还是什么,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不懂酒但也装模做样地喝了几个小样,无法分辨出好赖。</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友人中不乏有品鉴高手,咂过味后的丰富表情耐人寻味。但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不会轻易出手。于是,酒厂在我们的晚餐用酒上继续加码发力。博弈双方的暗中较量,结果如何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的夜景不错。在赤水河畔走一走,灯红酒绿,人声鼎沸。红军桥、1915广场上摩肩接踵,人影绰绰,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和渡口则是一片寂静。</p> <p class="ql-block"> 酱酒圣地因一口“四方井”开启了白酒酿造之路。“筑土台,立灯杆,开荒破草”,从此“茅台”两个字定格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自西汉起,堆砌粮食发酵成了酒。直到清末民初,贵州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运各地,酒业才由马帮捎带着兴盛起来。</p> <p class="ql-block"> 如今,酿酒、卖酒是小镇的主旋律。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是客观现实。</p> <p class="ql-block"> 茅台酒、茅台镇酒的文字游戏在这个行业尽情发挥。于是越了解越糊涂,索性放下不管,爱谁谁。</p> <p class="ql-block"> 二、晴隆县</p> <p class="ql-block"> 离开酒乡前往晴隆,正遇上彝族火把节的开幕。</p> <p class="ql-block"> 阿妹戚托小镇热闹非凡,彩门高拱、彩旗飘飘、气球高升在空中,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因为投宿在这里,被热闹的浪潮所挟裹,不由自主地燥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晴隆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原先叫安南。安南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政府将此地改名为晴隆。</p> <p class="ql-block"> 阿妹戚托小镇,国家全面发展大战略之下政府行为的具体体现。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将原先在山洼中的极贫困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体搬迁、易地安置形成的扶贫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 打造出的全新的特色旅游小镇,既是旅游景区也是居民生活场所,旨在通过旅游活动,保留住传统的民族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地方百姓致富。</p> <p class="ql-block"> 阿妹戚托小镇在规划设计之初,依山形地势,顺从道法自然的思路,将民族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建筑布局中。台阶式建筑陈列,“金门”、“铜门”广场,“牛头”、“虎头”布图,展陈出彝族、苗族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加了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逢布依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阿妹戚托小镇都会举办盛大的节庆活动,包括篝火晚会、长桌宴、水上节目表演和少数民族特色服装巡演等。</p> <p class="ql-block"> “阿妹戚托”是彝族的一种原生态舞蹈,意为“姑娘出嫁舞”。</p> <p class="ql-block"> 在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斩获大奖而闻名,被誉为“东方踢踏舞”。</p> <p class="ql-block"> 小镇在建成之际,也顺理成章地改名为“阿妹戚托小镇”。</p> <p class="ql-block"> 晴隆境内除了阿妹戚托小镇,还有“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晴隆二十四道拐”。</p> <p class="ql-block"> 晴隆二十四道拐,一条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山坡上的公路,随着山势拐了24道弯,是险峻公路建成史上的杰出典范,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这条自然的弯道,始建于1927年,是江苏阜宁籍工程师邹岳生领队测设,于1936年9月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 这条总长4公里直线长度只有350米的公路,在垂直高差约250米、60度斜坡上以S弯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24道弯。</p> <p class="ql-block"> 设计精巧的这条历史弯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影响力,见证了中美军民在历史上曾有过深切的交流和合作,更是为我国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远观这条路,如巨龙游走在葱茏林木间,神龙见首不见尾。</p> <p class="ql-block"> 坐上观光车行走在弯道上,每一处弯道都有不同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那些抗战遗迹和纪念碑墙,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牢记历史,不辱使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际友谊合作是24道拐给予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这条抗战生命线,曾因美军随行记者的一张老照片闻名全球。直到2002年,才在滇缅抗战史专家的探访下找到确切位置。</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晴隆县为打赢脱贫攻坚,也为了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献礼,筹拍了电视剧《二十四道拐》。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2974名晴隆民众手持火把,举行了重走英雄路活动,推动旅游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 茅台与晴隆,对我来说都是初次光顾。见识肤浅,望有识之士多提宝贵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