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实的往事; 镌刻于心的父母大爱! 修正稿(二)父母亲的历程

宏圖, 不加微、不私聊,望谅解!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父母那一代革命军人的品质与情怀 ……</p><p class="ql-block"> 更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榜样与传承 ……</p> <p class="ql-block">  锲子:回忆录的缘起。</p><p class="ql-block"> 昨夜,海风轻轻挽起海浪;薄云曼妙相伴着弦月,浪花儿轻轻涌动;就像父母亲的爱涓涓细流永无休止……</p><p class="ql-block"> 高悬在海面上,朗朗的月儿静静在守护;似乎在对我们诉说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心挂此文,辗转难寐;任思绪潮涌:父母之恩高于云天,父母之情深于浩玅无际辽阔的海洋;而我却苦于拙笔不及万一……</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真是以难以阻挡不可想象的速度飞驰着,父亲溘然而逝;离开了我们,潇然仙去……。</p><p class="ql-block"> 将近三十年了,那一天送走了父亲;我们兄弟姐妹围坐在陷入深深哀痛的母亲身边,都希望能给妈妈减轻些哀忧伤痛;想说些宽慰的话语。然而同样处于悲痛中的我们却真找不出任何语言来减轻妈妈哪怕一丝一毫的痛苦;都只有静静的、静静的沉默着……妈妈也静静的、静静的细细地看着我们每一个人,时间像被沉重的哀痛凝固了;良久良久妈妈含泪而无语地双手捧着家里所能找到的爸爸全部遗墨;凝重的交给我,我双手抖抖的接过这些重重的文稿、心中沉重的剧痛使我说不出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这份手稿共有四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爸爸六十年代用毛笔,以工整的楷体、采取律詩形式记下的回忆录~《我的自传》。文革中爸爸担心乱中丢失,事先整理出一些重要的文字资料;托军内的战友代为保管,才免于劫难。</p><p class="ql-block"> (二)、爸爸从六十年代中期文革浩劫伊始、内乱突直至八十年代末期,用钢笔以豪放的钢笔字体记录的近二十几年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三)、文革中由所谓群众组织的造反派整理的两大本黑材料,那也仅仅是整个黑材料中很少的一部分;他们经多次抄家所得的,以及从爸爸的会议讲话纪要稿、日记、以及更多报刊发表过的摘抄的文字资料,加以断章曲解,故意歪曲文章涵义凑集而成。</p><p class="ql-block"> (四)爸爸用毛笔记述着许多年政治工作中对许多问题的反思与研究。</p><p class="ql-block"> (五)爸爸七十至八十年代的诗稿和讲话稿,及部分报刊杂志投稿的底稿…</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默默无语的妈妈那由于悲伤而黯然失色的双眸,心里感知着妈妈重托的份量;知道伤痛中的她一定希望我为爸爸做些什么;也相信我一定会,也一定能为爸爸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那时及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和妈妈都很久、很久、一直处于处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我封存了这些文稿;不忍,也害怕触动它……而后繁忙的工作,杂多的日常事务也使我无暇、无心绪完成妈妈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四年 八月九日,在我心里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最亲爱的妈妈却由于突发脑出血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抢救未果而悄然离去了……意外的打击撕碎了我的心,巨大的悲伤狠狠的撞击着我;懊悔与自责的深渊就像张着血淋淋的大嘴不断地吞噬着我,很久、很久都真是难以自拔……直至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仍旧是撕拆着的很痛、很痛……</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自己也已迈入随心所欲而绝不逾矩的年龄,习惯使然、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使勤于读书勤于独立思考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疏忽的重要习惯。平时除了完成工作中写不完的东西,仍喜欢忙里偷闲随心随笔写下所思所感的只言片语。冥冥之中在天堂的父母亲充满怜爱的双眸,一如旧时般含笑俯瞰着我们兄弟姐妹;我甚至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呼吸,感觉到他们暖暖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每每我在梦中依旧都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他们,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欢喜、时而忧伤;动笔写下父母亲 的欲望日益强烈… 自父亲离去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了,我开始一点点细细回思自己儿时至中年往昔的岁月;以及追忆滴滴点点的生活细事,所有片段串起珍珠般的记忆长链~记载着浸透父母之爱的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父母亲一生的品格和风范……</p><p class="ql-block"> 今年三、月间,春寒依然料峭;感冒中的我在病卧中不禁想起了妈妈……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裹在孤裘冷被中,掣肘动笔写下了这篇回忆录的第一行字……我终于从冥思苦想中开始着手书写镌刻于心的真实的故事;一只笔很难写尽父母亲一生对我们深深满满的爱,我用我情、我以我心、海为墨、天为纸、蘸满浓浓的亲情一定要真真细细完成这篇回忆录!为了告慰在天堂的父母亲,也为了留给后人们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真实,是这篇真实故事的灵魂;也是父母亲一生的品德心性的印证。苦苦思索、深深搜寻,为此我一读再读父亲的几份断开了的回忆录;更用心品读所能读到留存他所写过的所有的文章,仅仅就是为了再现最真实的过往;更贴近地聆听感知父母亲的心声!从更高更广阔更精谨的境界上读懂、力求更客观更准确地诠释他们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的人生历程所能体现的的品质、情怀与风范……..</p><p class="ql-block"> 在近一年多的写作进程中所思、所想、早已跳跃出子女与父母的血缘界定!深深感觉到手中的笔越来越沉;所叙述的内容更凝炼,更有一份非常重要的担当与责任敦促着我不断地,不辍笔的写下去……</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我们宽厚、仁慈、挚爱、祥和的爹娘,更是他们那一代真正披肝沥胆、为天下黎民百姓不再受苦、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的革命者,赤诚为人民公仆的心路历程…… </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生淡视功名利禄,在其位勤其事、兢兢业业、恪守本分、执守理想、不改少年参军,十八岁入党宣誓时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弟妹经过全力收集, 能够找到父母亲的历史资料; 哪怕一丝一毫 ,也不敢放弃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第一篇:</span>往昔蹉跎、</p><p class="ql-block"> 苦难的少年岁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父亲,</span>这只是在写爸爸妈妈的人生历<span style="color:rgb(1, 1, 1);">程时的称谓;每到此时便多生了敬畏、更凭空多添了隔世的冷峻; 也总是在此时思念的苦泪不由得涌得满满.... </span>我们的父亲曾经有过三个名字: 金樑、高赏、高尚。父亲1921年6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蔚县一个以剪纸年节城门打铁花;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县城。父亲的老家在大<span style="color:rgb(1, 1, 1);">蔡庄,那儿天蓝蓝、云白白、地黄黄;田土贫瘠,多旱少雨。穷苦的百姓任是怎样的勤劳苦做,也是无奈;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泪水掺和着珍珠般珍贵的雨水一齐濜劤地</span>(ji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浇灌着贫瘠的土地;也依然衣难暖体、食难果腹! 爷爷是个外乡之人,大约是天灾战乱之 年从山西避难流离到此;村里李姓是大户,据说族中有人在京为官;官拜尚书,独领一乡!父亲去世20周时、2009年我们一行三人自驾找到了父亲的家乡,那个小乡村即使是十年前看上去也确实是一个难以掩饰的贫困落后地区;黄土大田,沟沟壑壑。我们沿着黄土扬尘不宽的小路看到坐在村口墙根儿的七老八少们,还依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衫,男男女女依然是老头儿们头上裹着一块不漏白的老旧毛巾:大婶妇人们头上戴着一块早已看不出什么花色的旧围巾!这种景象对我来说依旧朦胧在电影镜头中,心里不由得恓恓惶惶;脑海中便映出心怀理想却又走投无路的年少父亲,万般无奈投笔从戎的孤独身影@ 当地人告诉我们~因为贫穷,那里已成为当今拍电影类似</span>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此类影视剧的专属地;村子仍然保留了残旧不堪的老牌坊和土砖搭建的戏台;整个村子里多是老旧老旧的土坯砖平房,很多依旧是纸糊的窗户;偶见高头大马在自己独院宅基地田中耕作,高高大瓦房在低矮的土房群里极是耀眼。村里还真是看不见楼房~那些两层以上的民宅;这与当时的南方乡村比起来贫富落差巨大!沿着通往村里土土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旧时影像里的村公所,闲聚在那儿的乡亲们得知我是高尚的女儿;便远远喊来我的不出五服的堂嫂。一个高高的个子、抠搂着腰、头上裹着一方老旧的说不上是围巾还是布的老妇人;慌慌悚悚跑了来。在她的引领下来到了如今她的家~当年土改时分给爷爷的院落一个四四方方、空空落落的、可以当打麦场用的的很大很大的院子;也同样不小的坐北朝南的一排房子和坐东朝西的一排厢房很是不错!院中空空如也:房顶上长满了金色的荒草,随风飘曳着;在烈日的俯瞰下俨然一幅典型的俄罗斯乡野油画便映在眼前,别有另样滋味……房中有炕无床,炕上有桌;别无他物!在杂物到顶的最东头最小一间屋子里,还看到爷爷当年量尺裁衣的老木台~岁月久远;我还真看不出那是一张大案子- 多少年前爷爷就是在那儿给七里八村的乡亲们量体裁衣,养家糊口。整个院落六、七十年间没有一丝变化,倒让我领略了极致的沧桑岁月…爷爷当年在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时带着满满的自豪:常常非常高兴的描述着老家的院子,在勤快能干利落的爷爷打理下当年充满了生活气息,会是何等壮观……题外话:此次自驾寻根之行让我知道了解放这么多年还有如此凄凉的地方…@..做为外来户爷爷又是个性格刚正、自尊心极强之人,从不趋炎附势、不取悦更不取媚于人;爷爷是一个很率真很倔强-一个犟犟的人。生活难免遭受不少憋屈,这也是他盼子成龙教子极严的情结所在!所幸他仰仗自己识字能写会算,还有一门村里人少有的手艺~裁缝;因此倒也能在此容身娶妻生子! 。我们的奶奶在父亲六岁时因生叔叔时难产而殁! 父亲年幼失母很是堪怜, 严厉的爷爷无力照顾两个小孩子;无奈望子成龙的他思前想后决定将幼小的长子~六岁的父亲托付给自己的莫逆之交__村庙里一位有德行有道行、有远见的出家人一位好和尚。父亲出生时,盼子成龙的爷爷给他的长子~我们的父亲起名:金樑;金樑这个名字在旧时是无数家中长辈给长子取名首选;因为它寄托着家族的全部期望:或是光宗耀祖、或是顶门立户、或是改换门庭……然而,收徒的当天金樑这个名字立即被师父改掉了;自然做为老朋友的出家人一定喜欢小金樑久矣,赐名为高赏--意为和尚的宝贝! 可以想象爷爷的老友将徒弟视为亲子一样的宝贝,更寄以希望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才的老和尚将会怎样一丝不苟的承诺老友的托付,将六岁多的孩子教养成栋梁之材;差不多十年的时光,他毫不泄怠的对父亲实施精心教育,严格引导。当下被誉为国学之精华由老师父长期全面诠释使其得以受到深刻教化;培养他勤奋好学、仁慈诚实、正派坚毅而宽厚的品性。我猜想我们所知道的《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养正规要》等在十年光景早已烂熟都于心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喜读书、善研究、勤写作笔耕不辍,文章写得极好;当年在军内建树很是不少。 建国之初在广州组织了全军范围内高手云集的国内解放战争史的编纂工作;父亲的文章常常见著于军内和地方国家级的重要刊物。父亲读书的品味也很高,家里藏书不少;记得像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出新作时父亲都会去涵索订;久而久之这些书店主动寄书来,直至文革 家里藏书颇丰;还有不少线装书,全是佳作!父亲极少有闲暇,但在难得的工作之余;在孩子们印象中的爸爸常常是佳卷在手;孜孜不倦!他更希望我们喜欢读书,家里的藏书任孩子们翻看;我记得大约是上小学时看到书架上有清代阮元著的《疇人传》,特别好奇我曾问过父亲疇字读何音、何解.?父亲让我查字典,由此这个字我未学而知并几十年未曾忘记过!正是父亲此举,在上小学前,我已经识字颇多!而父亲的书我也读了很多,可惜十年浩劫的多次抄家很多书籍没再回来;大多遗失,可恨可叹!50年代中期,当年总政几个文工团在部队大院挑选六、七岁的先天条件好的孩子入伍唱歌跳舞;我的从小爱唱歌跳舞、弯腰劈叉样样了得、在家庭周末及年节晚会自编自演带着妹妹们热热闹闹的又唱又跳的大妹妹,就被战选中!可是父母亲都坚决不同意,认为孩子必须在学校全面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可见父亲对孩子们读书多么看重。这对我影响非常深刻~可惜我虽然非常喜欢阅读,但全凭个人兴趣;总是随心所欲,遇到喜欢的书信手拈来反复阅读;杂而不精!这也许与我自小不谙世事、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率性而为,毫无功利之心的天性使然;也是我从小就看淡名利所在!我至今还记得许许多多的往事:入小学升初中无论我进入哪一个学校父母亲都无论'多么忙,父母亲都要亲自送我入学!随父母由中南军区八一幼儿园来到北京,已过了招生时间而且户口还没到;要稍后统一进京;部队征询父亲意见安排在当时最好的寄宿制育英小学。由于刚从南方来北京,饮食不惯;吃不下北方的面食,总想家一年下来瘦了很多。二年级时便离开了人人向往的育英而转到离家很近几个部隊大院合办辦的西翠路子弟小学走读。那一年我考上初中,报到的那天、百忙之中的父亲事先安排好一切;亲手打好行李;并亲自送我去上学 。在学校门口父亲下了车,与刚好在大门口迎接新生的校长 握手互通姓名;由此我得知我们的校长~一个儒雅的中年人其名董冀野!许多往事至今想来,深深感到父亲对孩子读书升学的苦心和期望!</p><p class="ql-block"> 殚精竭虑的师父希望父亲不能只知读书而五体不勤;更重視培养父亲德智体全面发展~做人做事都要好才行!在生活中全面锻炼并不断提高做事的能力,具有吃苦受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精神品质!养成了父亲从小学习刻苦,做事勤奋用心的好习惯 ;父亲很小就干活利落,承担了庙里清爽整洁干净的一应事务。他心地善良,乐于帮助穷苦之人;遵循师父的教诲努力认真做一个德智能兼俱的人! 更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老和尚不负朋友之托将一生的学识在一个孩子能理解并接受的限度,全部精心教给了我们的父亲!; 父亲至此终生學習不輟!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出家人的师父保持了父亲选择信仰的权利; 并没有要求父亲信教,也没有强行灌输宗教信仰方面的知识! </p><p class="ql-block"> /父亲很小就练得一笔非常好的楷书,逢年过节时村里的,甚至周边较近的村子的乡亲到庙里求字的很多啊;父亲有求必应,不仅在庙里写;还出庙为不识字的病弱贫苦乡邻年节送字!乡下极重视过年贴对联!乡亲们都敬重庙里這個少言寡語的少年!(我保存了父亲所留下的全部手稿,以及用毛笔以行楷狂草体写给我的信;彰显书法的水平。对我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老师傅的苦心培育下,十年光景父亲成长为一个饱读诗书、有学识、品行端正的勤奋好学少年!1937年仲春时节父亲未滿16岁时,老和尚对我们的爷爷说:这个孩子已经很不错了,但老衲也再教不了更多的东西-尤其是新学。(那时学校称为洋学堂,所教的知识为新学)劝爷爷供父亲去县城考高中,并非常有信心的预言他一定能考中。爷爷凑够了盘缠,父亲只身去县里考学!几天后揭榜;父亲名列第三名!此时日本鬼子进犯华北平原,时局动荡; 整个华北平原早已安放不下一张静平静的课桌 !学校开学无期,父亲求学无望 ;苦苦等待的父亲,盘缠,获得已将耗尽:回乡更无出路!</p><p class="ql-block"> 走投无路之时耳闻目睹县城过往的几支不同的打鬼子的军队,听到当地人议论最多是那支不打不骂人,舍命打鬼子的仁义军;老百姓的子弟兵,人称叫红军(这一段话取之父亲自传)! 经过思索父亲决定抛弃一切,瞒着固守: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旧观念的爷爷;毅然决然离家参加红军上前线打日本鬼子!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其间多次传闻父亲阵亡;心痛的爷爷带着乡亲们多次远走战场寻找遗骸而不得!懵懂少年成这张戴着厚厚棉帽年轻的父亲的照片,就是我们兄弟姐妹在经历十年浩劫后 所能保存下来的父亲参军后最早的一张照片! 父亲在战争中经历战火硝烟的生死考验,百炼成钢;从懵懂少年成長为身经百战从不后退、勇敢无畏、浴火重生坚强的革命军人!爸爸不忘师父的教养之恩,送给自己具有更深涵义的第三个名字~高尚!</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努力在践行着善待至亲战友,贫苦乡亲!爸爸战争年代的警卫员解放后在大连警备区成为少校的肖培连叔叔(昵称小不点)五、六十年代常来我们北京的家;一大家人欢欢乐乐的,讲些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对我们讲过的打仗故事;记忆尤深!还有些警卫员解放后回到家乡,三年困难时期处境艰难;挨饿受冻,最远的由内蒙找到我家。爸爸老家吃光树皮难以生存的乡亲们也有几次找到家里,他们大多都是赶在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家时;来时吃饱,走时 妈妈总是大包小包的还把平时千方百计节省下来的粮票和钱给了他们。有时家里阿姨看不下去会劝阻一下,妈妈只是说:我们的日子总比人家容易些!妈妈那时已经受到被打成右派的二舅的牵连,降职到科技大学小学校当校长并兼管幼儿园;常常从自己口中抠出接济那些负担太重的员工,以致条件不差的妈妈严重浮肿;还瞒着家里人。文革前的每一天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在我们眼里父母给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好日子!他们忙忙碌碌,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候家里会开周末晚会,爸爸妈妈的战友们有时也来凑热闹;有一年从广东湛江来的李维涵叔叔一家其中有个叫小穗的女孩。每每这时妹妹们跳舞唱歌,我会在大人们的鼓励催促下,不好意思地即兴朗诵随心所欲的自称小《詩》;以致日后那些叔叔阿姨见了就叫我小才女,常常让我脸红!我五十多岁时把妈妈接到东方太阳城,妈妈亲如姐妹的老朋友们来玩时,还向我的朋友介绍还说我是才女;事过境迁,真让我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苍天作证,众目共睹: 父亲母亲清正廉洁的秉性一生不变~忠诚敬业、不欺下瞒上、不拉帮扯派;宦海沉浮、几遭贬谪、处逆境受尽屈辱而不改初衷,遭受到恶魔严酷打击绝不低头;绝不牵连任何上下级!台上台下、人前人后都一个样,从不装腔作势、绝无谎言巧语;保持一个政治工作者的本份。清廉终生、不是自己名分的钱财绝不粘染分毫!绝不攀附权贵,以势压人!在解放后多次的政治运动中,都绝对没有运用手中的权利整任何人;直至始终!宁屈自己,善待他人! 他们的好,人所共知,有目共睹!文革中看到坏人对父亲进行人身伤害,干部群众义愤填膺、群起保护;其中有个叫郭书良的普通干部竟拍案而起振得手腕骨折~在文革中鲜见啊! 其实父亲母亲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都多次受到嘉奖,但他们绝不居功自傲! 妈妈当年在土改工作队工作时,受到还乡团的袭击~颈部.、脸部、手背部都受过刀伤并留下伤痕; 被定为三级残废军人!父母亲在浩劫前后都遭受过很重的傷害和極不公正的待遇,遭受过无人性的摧残、身心俱焚!</p> <p class="ql-block">  订正:</p><p class="ql-block"> 第一行倒数第七个字: “ 附近”应该 是更正为:父亲 。</p><p class="ql-block"> 第六行第三个字 : “既”应该更正为 :“最” 。</p> <p class="ql-block">  三. 华北晋察冀抗日岁月,</p><p class="ql-block"> 朦胧少年血染沙场的成长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华北抗击日寇的战场上,16岁的父亲求学无门、走投无路之时;恰逢老红军方国华部在河北蔚县扩红招兵,父亲接受了红军的抗日宣传参加了红军。从此投入艰苦卓绝、浴血杀敌的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1939年初,父亲和他的革命引路人方国华等三人的留影;当时父亲是方国华的通讯员。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时期</p> <p class="ql-block"> 1939 年8月一9月,入党仅过了一个月;父亲就转正为正式中共党员, 方国华、张保国二人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p> <p>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时和战友在一起,右一为父亲的好友叶昌渠。</p> <p>……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战场,倥偬之中,父亲与战友合影留念;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瞬间……</p><p><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60年代 为组织部门留下的遗墨、手迹__</p><p class="ql-block"> 东北战场的履历。</p> <p class="ql-block">  四 辽沈战役,父亲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毛泽东运筹帷幄,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父亲所在的部队由河北组编出一部分向山海关挺进,进入东北战场。</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8月3日的吉林白城。据照片抬头的题字,得知是为了纪念辽吉军区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而拍摄的;前排正中者是父亲!那时我正孕育在母腹中,也许新一场恶战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直至文革浩劫时,父母亲从来不会对孩子们谈及自己战争经历以及历任的官职地位;我们也从来不懂得去问,去和别的小朋友《显佩》。遠離世態炎涼的熏染;讓我們保持了孩提時代童心與純真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同时也拥有了孩提时代所感知的真正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许多许多往事,也还就是母亲晚年与我在北京生活时更喜欢回顾旧事(其实就是老年痴呆的前兆,然而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她的老朋友们来看她、大家的话题也都离不开战争年代與往昔时光;然而聊天最多的内容是父亲的故事...我做为晚辈是一个安静的听客,从她们交谈的内容中,我才稍稍略知做为子女从不为我们所知晓的父母亲在革命征程中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东北战场母亲的追求者不乏其人。但在妈妈心中父亲是位了不起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忠诚无畏、正直无邪、作风正派、忘我无私、宽厚仁慈;心怀大度。更让人不能忘怀的是~难能可贵的是父亲一介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作战异常勇敢 ;枪林弹雨、冲锋在前、出生入死、而绝不后退。在华北战场時,一個十六岁的少年八年時光已是九死一生,早已经受了与日本鬼子無數次拼刺刀血刃杀敌肉搏拼命的残酷考验。这一切都让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心上。父亲虽然在多年浴血拼杀的战争中生活,但他具有良好的个人教养,以及血洗不掉炮弹刀枪剑戟刮刺不掉的浓浓的书卷气都深深吸引妈妈。他们同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学子、同是十六岁参加革命、又一同并肩在东北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奋战;迸发出青春痴纯爱的火焰,结成了革命的终生伴侣。</p><p class="ql-block"> 拍这张照片时,父亲已是四野最年轻的旅政委;在部队同级战友中是最年轻、 实际具有文化水平在当时也算非常之高了,在大家眼中心服口服、前程不可限量。父亲入伍时虽是一介书生,但入伍后在革命部队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经受了战争的残酷考验;打起仗来舍生忘死、勇敢无畏!!情怀与风范~正直不阿、有风骨而无媚骨、祥和豁达、屈己待人,品格与名同。多次九死一生冲锋陷阵杀敌,忘我抢救战友生命;多次立功受到嘉奖被评为战斗英雄!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在东北战场上成长很快。又由于有文化、正直敢言、为人坦荡;与许多战友结下一生一世的浓于血的情谊,荣也罢辱也罢不离不弃,即使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几十年失去音信而情谊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 东北战场是父母亲一生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非常可惜的是这在我们每一个子女的记忆中都是一个盲点。父母在时,我们不懂得追问父母亲以往的履历和心路历程…他们忙于工作,假日也要料理家里的事宜;稍有点时间还带着我们去公园玩儿,让我们总是快快乐乐的。他很少谈及战争年代,和自己的事情。也许是父亲的童年时代过于艰难,他不希望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蒙上一丝阴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这是当年部队出山海关奔赴东北战场时父亲拍下来的老照片,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父親還有一張八十年代中後期特地專程來此旧地重游,并留影纪念,以懷念戰爭年代的歲月……</h3><h3> 2008年盛夏时节,我们在黄金海岸度假时专程去了三海关;新的城楼在一路沿街现代高层建筑环绕中早已失去了当年雄伟古城楼的风韵…</h3> <p>  最初进入东北时的父亲</p> <p> 父亲在东北战争的足迹。</p><p>这几个月我无数次的细细读着父亲在东北的履历,隐隐的感到父亲在东北不到五年的时光;就被调动一次一年左右,战争年代的残酷我早已从历史的教科书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各种书刊中尽知。</p><p> 左边的手迹资料是东北民主联军保一旅三团组建时前后一段时期人员配备名单,时任三团文书的高文府前辈亲笔记录,并悉心精细保存下来将近八十年的宝贵资料。因为我在美篇上第一次看到高文府老前辈之子高进写的缅怀前辈的文章,在其中感觉到了我父亲在东北的脉络与足迹。高进老弟认真热情的立刻找出来了这份万分珍贵的史料,并把我带进了子弟群。</p><p> 史料中台头390团就是保一旅三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时整编为四十四军390团。</p> <p>我在最初下笔写回忆录时对父母亲在东北战场的细节一无所知………</p> <p class="ql-block">四野朋友在美篇上看到我回忆录后,彼此发出的信息;主动热情的为我寻找线索 并把我的有关线索提供给研究四野军史的朋友们 他们之间再彼此沟通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高兄是 四野四十四軍子弟群的朋友高进,他的父亲当时是保一旅三团的干部;当时记录了1945年建团时的干部组织名单!半个多世纪精心保存了最珍贵的原始资料;并据实写了不少关于保一旅的战争回忆录;弘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最初我在美篇上发表了自己写的回忆录 ,同时也看到了朋友高进发表的其父高老前辈的文章;其中好多场战斗的地名是我妈妈晚年在北京时与老朋友相聚回顾以往时,提到的最多的地方 。由此 我猜测我父亲可能和高进的父亲当年在同一支部队里 ,很快我们在美篇上就取得了联系 。高进朋友非常热心 立刻 找出了他父亲的手迹,完全证实了我的猜测 ;进一步他又把我推荐给了研究44军军史的学者快步、郭学工等朋友!</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 搜索资料 提供了准确 翔实的史料;我相信 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 我肯定能较好地完成对妈妈的承诺 ……</p> <p class="ql-block">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很多很多朋友的帮助,为我提供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父母亲在辽沈战役期间的历史踪迹和线索!</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四十四军子弟群的朋友们在互相询问了解情况之后,我理出来一个大致的脉络__父亲在东北辽沈战役时期的足迹 ……</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对话语音转换的文字 ,由于长期超负荷讲课 ;我把声带奉献给了我的讲台生涯。声带缺损、咬字不清,转换的失误在所难免;致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高文府老前辈,1945年原四野四十四军保一旅三团(390团)的干部留下了大量的、最可宝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我那时根本不知道 保一旅 、七纵和辽吉军区以及整编后的44军之间的渊源和彼此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又认真的、 仔细的帮我梳理出一条清晰明確的脉络!使我的写作进展顺利了很多很多 !</p> <p class="ql-block">  在朋友提供的线索中,</p><p class="ql-block"> 不断修改补充。</p> <p class="ql-block">  他们认真的继续帮我寻找父亲离开保一旅三团、保一旅卫生处以后调去了哪里?七纵亦或軍部…… 后来得知倍被父亲抗日战争时期 在华北平原的老领导袁昇平调到辽吉軍区组织部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朋友高兴 给我提供的 他父亲写了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前后,父亲被调到保一旅卫生处任政委;为期一年。</p><p class="ql-block"> 左边的文字是研究四野军史的学者提供的史料,这段文中的他即是保一旅的缔造者——牺牲在攻打四平战役中的英雄马仁兴。</p><p class="ql-block"> 当时保一旅卫生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都存在一些问题,很难完成战地救护的的任务—— 即:抢运救治每一个战地伤员,也不丢下任何一个受伤的俘虏;使部队战斗力受到损失。</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保一旅三团政治处副主任任上调到保一旅卫生处的。</p> <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的第一个岗位:保一旅三团。 这里是四野四十四军子弟高进朋友的父亲高文府前辈,七十多年前 亲笔 记录的四野 四十四军前身 东北民主联军 保一旅 三团 组织 机构的名册 ……精准地证实父亲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8月随晋察冀一分区干部大队有张家口出发,出关挺近东北战场。于10月抵达沈阳立刻被分派到东北民主联军保一旅三团政治处任副主任 。 </p><p class="ql-block"> 对帮助我寻找父亲在东北足迹的事业的朋友们 和研究军史的学者们表示深挚的感谢 !缅怀前辈!</p> <p>四十四军创始人马仁兴烈士传记的作者郭学工先生在书中的一页。</p><p> 证实父亲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保一旅创立时各团的组织构架中时任三团政治处副主任………</p> <p>父亲刚刚被调入保一旅卫生处时</p> <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前后,父亲从保一旅卫生处又被被调到辽吉军区组织部:担任过不同的职务,为期一年。</p><p class="ql-block"> 左边的文字是四野军史研究者在回答我的疑惑时,经语音转换文字时的记录;多有译误。其中第五行从第七个字开始后的十个字应更正为:还证明你爸爸的工作能力很强。第八行第二个字开始应更正为:因为陶铸和邓华(当时组建辽吉军区的最高的领导)从(山海关)关内出发时任务非常紧迫来不及带主要干部,就跟了八、九个人来。在洛阳接到电报立即出发,到了河北涉县;然后挺进东北,一路艰难险阻。 在辽吉军区陶铸是父亲的领导,并在战争中结下了跨上下级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这些我们一直都不知道,直到文革结束后;父亲的身体非常不好,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疆寒冷的气候 , 但父亲义不容辞的地方还在拼命全力以赴的完完成自治区交给他的每一项工作 ! 妈妈不忍看着父亲的生命一点一点的被消蚀……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辽吉军区组织部 。</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间父亲在这儿工作。</p><p class="ql-block"> 证明人: 袁昇平</p> <p class="ql-block">  左边依然是四野军史研究者在回答我的疑惑时语音转换的文字,依然需要更正。</p><p class="ql-block"> 大意是炮兵部队的各级领导层都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 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层次与领导能力强的干部。这样,我的父亲就被选任了调去了炮纵三团。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軍军;炮三团在四野炮纵就有了二师三团的编制,宋承志是我父亲那段历史的证明人。</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至1950年10月。这两年,父亲一直在炮兵部队参加了彻底解放东北、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后,挺进天津直逼北平;平津战役胜利后、挥师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一系列恶战大战。</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父亲离开了战斗部队;被调到刚刚成立武汉中南军区中南军政大学,从此开了始军事院校的教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  左边的文字也是研究四野军史的学者,解答我的疑惑时经语音转换的文字;也需要更正。</p><p class="ql-block"> 第一行头五个字掉辽吉军区,现在从他(即我的父亲)的阅历(履历)看没有什么说的;就是袁昇平把他给调走的。</p><p class="ql-block"> 第四行第八个字起应更正为:至于他(我的父亲)怎么从辽吉军区调到东北民主联军炮纵三团政治处主任,就还要再查细节了解了。</p><p class="ql-block"> 炮二师是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整编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炮兵纵队才有了炮二师三团(重型炮装备)。</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语音转换为文字的,更正如下:他(即我的父亲)当时从辽吉军区调到炮三团政治处可能还是两个因素:第一种情况就是辽吉军区在东北民主联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整编为第四十四军,袁昇平的工作有了变动;提升了。原设置的部门也有了调整。</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情况炮兵部队的组建一直是林彪等军内高层极其重视的,没有炮兵、彻底解放就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仗越打越大,越打越艰难;炮兵部队就是在边打边长壮大的,挑选干部也非常重要、也非常严格认真。我的父亲就是在这样局势下进入炮兵部队的………</p> <p class="ql-block">  妈妈在北京和我生活在一起时 ;常常回忆起和父亲在东北的时光 ,其中的一些细节;由于父母的相继故去, 也无从考察和确认。 我把它写在了这里 留待知情人 一一指正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城里南礼士路的家`离二炮机关非常近 ,我和妈妈散步时 妈妈常常要特意到那里去看一看 ;我能明显的看到 妈妈对那里非常的关注 ,眼神里流露出亲戚和温暖的表情 。如果我不是后来翻到爸爸的手稿 有他的履历 ,最初 我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爸爸在四'野炮兵刚刚组建 就调到了那里的经历 !</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们从几个残存的影集中取下了经浩劫残存的父母亲在战争年代的照片,由于父母亲的离去 照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人物 都有无从知道 :但是我知道 老照片一定会说话 !把他们放在这里 是为了缅怀前辈们 也是为了也许有一天 会有 与照片中的人物 相关的人 来说明 这些照片的当时的意境和往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1948年7月~1950年10月间在四野炮兵纵队炮二师三团工作的证明人: 宋承志。</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去年七、八月间才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美篇上寻找辽沈战役四野炮兵部队的情况时,看到了这条信息!</p><p class="ql-block"> 它確定了父亲在炮三团工作的事实,……我心底稍微安心一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 战友情臻,伴侣心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东北战场上相识、相知、共同并肩勇敢战斗的两个革命者, 结合于东北战争时期的父母亲;也许这就是他们当时的结婚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孑然不同的两个年轻军人却又有那么多的共同点: 同为投笔从戎的学子、同是于16岁先后参军报国、同样的心性、共同的理想、同样的纯正与读书的情怀使他们在战争中结下相互理解,彼此欣赏的情谊。以至他们走到一起,由相遇、相知、相恋,为共和国的诞生而并肩枪林弹雨里炮火硝烟舍生忘死的奋勇作战;直至结合成为终守白头的伴侣!他们有共同信仰、共同的事业、在战场上有他们共同抛洒的热血;在数年的极为残酷的东北战争中肝胆相照、生死与共,以年轻的生命和坚强的意志同样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战争考验。他们也因此也有了许多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相知深刻的,结下了一生情谊的共同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他们终生相守,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也无论人生道路平坦还是坎坷崎岖,荣华富贵还是贫困屈辱;始终不弃不离、形影相随 .共同承受政治运动的残酷打击与人生考验,互相支持鼓励、彼此慰籍。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探亲回家,前几次爸爸还被集中关押在“”牛棚”里;妈妈带着我去看爸爸,事前尽最大努力准备好爸爸喜欢的食品,食品上的商标多是“”胜利与光荣”,还特地想尽办法弄到大中华的香烟。(因为父亲常常写作也喜欢靠烟来提神,而大中华是他以往最喜欢吸的烟;尽管有些贵但对身体的有害成分少,所以妈妈就坚持这么做。这些都深深隐含妈妈对爸爸的深情、在落难中无言的鼓励与坚定的支持,不让说亲人之间说话、就让东西代替心意。这绝不是现代婚礼上的那段关于疾病与否,贫穷与否的当众作秀的誓言告白所能比拟的;每当我看到朋友们步入婚礼的一对对新人无奈的应景做戏,总觉得那么苍白,那么牵强,一点也不让人感动只是好笑而已。而每每回忆父母亲于危难之中的无数往事,这些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的细节;他们之间淡定交流无语的眼神总能对使我对父母亲生出深深的敬意;总会被他们之间的故事深深打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最初看到的這張照片年轻的父母合影,也正是我準備動手寫這篇回憶錄前一個月;弟弟妹妹妹們各自發來保存在他們手裏的照片: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也是父母合影照片其中最重要的一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我十七歲時,父母親被組織部調離北京前往八千里之遥的烏魯木齊;為解我和妹妹思念父母之苦痛,也給我們各自留下一些家庭照片 。可惜文革中我們外出串聯時,学校几乎被山下的貪婪的鄉民洗掠一空;我的小箱子也没了下落……我們的家更是遭受數次受強盜似的洗劫,幾乎所有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消失殆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照片上的爸爸媽媽年輕冷峻,少了平時的秀美與柔情;這應該是嚴酷的戰爭留給他們的烙印……但他们坚强自信,既有面对眼前恶战的冷静与担当,更有对未来胜利的美好憧憬。</span></p> <p>  妈妈心中的英雄~爸爸,一生所心系的伴侣。</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心里常常这么想……</p><p class="ql-block"><br></p> <h3>  这是1947年(爸爸在照片背面写的)妈妈在白城子辽吉军区所在地教战士文化,此时,我已孕育在母腹中!谁能想到一个出身富裕之家、養尊處優的二小姐(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这养称呼我的妈妈)一身戎裝,素面朝天;能以吃苦为乐,大战在即、凑空部队依然组织大家学习文化。这是我军必胜的信念使然,为解放全中国后建设新中国做好准备;军人努力学习不做文盲!</h3><h3> 我们年轻的妈妈从一个襁褓中就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不谙世事险恶的娇生惯养的小女孩,在革命軍隊大熔爐、在数年血雨腥风、炮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激战中经受着极其残酷战争的考验;在战争中一步一步锻炼成长為以解放全中国为己任、不畏艰险上战场杀敌人的勇敢的坚强的革命軍人!这其中该是经受了多少磨砺与修炼…</h3> <p class="ql-block">  何达文叔叔是父亲一生的朋友,从东北民主联军保一旅三团组建起相识、并肩作战;到父亲调到旅卫生处的1946年8月,历经将近二十年后,1964年夏天父亲调离北京至新疆乌鲁木齐工作;才终于与老战友重逢相聚!1969年4月7日,父亲在青岛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何叔叔从遥远的新疆专门致唁电慰问。</p> <p class="ql-block">  这是所有能够证明父母亲的战争年代战斗达的物证只有这一个奖章!其他的这份各种全部都被抄家走毁掉了!</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唯一的物证为是前些天才从别的地方找到的,我的父亲从来不在乎荣华富贵;升官进爵……</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为他骄傲;然而又禁不住的又心痛……</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六、和平时期历经艰难磨砺&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艰难过后回眸与希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革结束时,父亲经受过长期战争考验及和平时期长期无我的勤劳工作;再加上文革的摧残,每况愈下的身体已是很差,经中组部安排在乌鲁木齐直接去青岛疗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爸爸妈妈漫步在青岛八大关的武胜关八号疗养院的樱花林荫小路中的合影;那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父母亲看着盛开的樱花……期望着未来国家与天下苍生不再有动荡不安、能够安居乐业、不再遭受苦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那是一个春阳暖熙熙的笑看大地、和风丽日,鲜花怒放的日子;人们从创痛中刚刚得以修复,满怀希望和信心的开始重整新的生活。我由于父母亲的鼓励与支持,步入高等学府的神圣殿堂(我用这样的字眼儿,是为了表达这是多么来之不易!)迎来新的求知生涯…一个曾经身陷泥濘带着孩子的母亲,能够于绝望中劫难后又历经过五关斩六将的拼搏;一路披荆斩棘的最终得以领着孩子踏入高等学府……当时不咎是倍受学校、系里、班级关注的事情,加之入学后学校对全体新生进行摸底考试; 成绩揭晓后为即将成立的数学快班和英语快班各选拔了几十人。我是全校唯一一个同时进入两个快班的女新生,(同时在那两个快班的男同学到有不少、有几个当今也在不同的部门成了干才;甚至还有当今国家高层领导人物如学者型的刘鹤。)还一时真成了大家瞩目的新闻人物……我深深感激我的父母亲 ,也感激在四年的大学历程中不断的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我读大学的时侯,女儿在北京八中读初中;爱人工作单位很远只能周末回家,他平时完全不顾家。我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咬紧牙关;始终坚持,一点都不敢懈怠。绝不能因为自己读书 而丝毫贻误了宝宝的学习和打乱了宝宝的生活~我在心中无数次的默默告诫自己,除了自己学习、还要辅导宝宝的学习;照料她的一日三餐及生活中一切事无巨细、繁琐而必不可少的事情。好长一段时间,紧张忙碌、不断操劳、完全短缺的睡眠、每天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以马不停蹄的奔跑速度完成了难以想象大学生涯。其中的磨砺是当下年轻母亲很难想象、并且是很难咬牙坚持下来的, 四年的时间不算短、但是虽苦犹甜;历经磨难始见金,一切都以预想的结果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我最为感激的永远是我们的父母亲!!在我每一个人生交叉路口的至关重要的时刻;我时而迷惘、时而犹豫、常常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都是最仁慈最宽和包容的父母亲在精神给予我温暖、不断给予支持和激励;指导我使我踏越一个又一个'障碍;克服一个又一个阻力,坚持学习以不辜负爹娘。在经济上、在那些难熬的岁月里,父母亲永远都是对远在八千里之外的女儿的处境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从来等不到我开口;都是雪中送炭。无微不至的生活上什么事情都为我想到了;使我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经济压力的安排我和女儿的生活! 在那些难熬的岁月里,弟弟妹妹们也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我极大的温暖和帮助。弟弟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常常来看望我们母女,也帮我这个低能的姐姐做了很多事;连换灯泡这样的事都替我做了。妹妹们离得远也常常鼓励,冬天给我寄厚衣物、棉靴等;大妹妹知道我笨,我女儿小时候身上穿的漂亮的毛衣都是她一针一针一针编织起来的。小妹十几岁远在新疆新源当兵,看到部队有卖漂亮丝巾也立刻给宝宝买了来。北京的妹妹在物资匮乏供应很紧张时居然买两个你想象不到有多漂亮穿着精美少数民族服装的大娃娃,我女儿抱不动;常常揪着大娃娃的长辫子拖着玩。女儿宝宝无论是在久居新疆还是在江西短暂旅居都受到全家人悉心照料和极大的呵护;这一切对那些漠视温暖、淡漠亲情、眼里只有孔方兄,重物质甚于重精神,鸡飞狗斗的家庭来说是绝对不能理解的!!一言难尽父母之恩,亦难寸表手足之情;感念大恩不及回报,亲情受恩有大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想来青少年时代不懂父母亲苦心,时而有抵触:尤其是文革中大串联最让父母担心,不知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像树上的叶子会飘落何方。后来妈妈说她最不放心的是我,(爸爸妈妈向妹妹们问起大串联中我的情况,得知我和外校的男同学一起串联;感觉不像我平时的作为,非常不放心。)~不大不小、单纯幼稚、极易轻信。没有一丁点社会阅历,既不懂世事厉害;绝对没有识人知事的智慧 ;担心我跟错了人,迷失了人生正确光明的航向。为此妈妈到北京开会时,会议结束后便马不停蹄一路沿着我们串联的路线(由于对文革失望及反感,我的串联路线非常明晰~出生地吉林白城,回家看看爸妈兄弟姐妹~新疆乌鲁木齐;南下寻访故地~武汉广州。余则一概不去。)一路苦追,最远追到武汉;然而就在妈妈到武汉的前几个小时,我们离开武汉前往广州。当赶到武汉的妈妈得知又没能相见,心慌的腿都软了;伤心失望而归。&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我唯一的一次最不听父母的告诫,还就真是铸就了难以挽回人生大错;使我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陷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潭……并由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步入了错误的人生选择所遭际的荆棘之地。此后的很多年都在阴影与冷漠中以泪洗面,在痛苦中蹉跎;不堪回首!自己酿酒就的苦酒只能自己饮尽,无言无望的痛就是对我忤逆父母亲最大的报应……从那时起我开始知道天高地厚,也真正开始初知世事险恶、人心叵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大学读书期间, 我的同班同学,每天中午帮打饭(我每天中午骑车去八中接女儿一起用午餐);天凉时就把饭菜放在暖气上热着。我生病时回青岛养病为时一个月,所有课程的笔记也都是同学(张霞、康凤娟、段苏华等同学)帮我整理复写后完整的交给了我;一节课都不少,使我很快补上了课赶上去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如今同学们大多天各一方;经过各自的努力都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微信成了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沟通情感、互通信息重要联络方式;谢谢我由缘而识的老同学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今天看到父母亲的这张照片,岁月沧桑、世事蹉跎、和平时期他们经历了数次起落不定的宦海沉浮,人生荣辱的痛苦磨砺;这一切真是已深深地刻在了他们脸上;极大的改变了他们面容……但他们依然不变初衷,兢兢业业为国家工作。在我们子女的心里母亲永远仁慈、大度、秀美如初,父亲永远是那个为追求正义,坚守信仰的无所畏惧革命军人!我们如今都已能从父母亲脸上那纵横交织的条条刻痕读懂爹娘脸上那些为国家、为我们每一個子女操透了心的每一条刻痕所饱含的全部内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當年在青島武勝關八號療養的一年時光,父母親的身體得到較好修復;也真正體驗到遠離京城的之好:遠離宦海喧囂之擾;棄去了雜糗之事的侵染,是父母一生少有的安享清怡、自在的日子……也就是在那時,父親決定不再返回京城。一年以後父親的身體得到了全面的修復,同時上級的調令終於到了_確認了父親留在青島工作。父親又開始投入了百廢待興的繁忙之中…… </p> <p> 不忘历史,缅怀前辈;</p><p> 传承正气,精忠永垂;</p><p> 艰苦卓绝,永不后退;</p><p> 英雄不朽,挥洒热泪;</p><p> 军魂永铸,功著表碑;</p><p> 品质情怀,刻入心扉;</p><p> 军威永镇,为国安危。</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七.因言致祸, 宦海沉浮。</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四十年父亲的工作历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从1949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父亲和平时期大体的工作经历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1.&nbsp;&nbsp;&nbsp;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随部队向平津转移;参加平津战役。以大军压境之势,取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2.&nbsp;&nbsp;&nbsp;随军南下,留在在中南军区武汉汉口高级步校教官;创建立一套新了的教学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3.&nbsp;&nbsp;&nbsp;1950~1955年期间,父亲赴广州参加军内撰写国内解放战争史;历史大约两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4.&nbsp;&nbsp;&nbsp;&nbsp;1955年初,被总政调往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工教授会”工作,任研究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5.&nbsp;&nbsp;&nbsp;&nbsp;1958~1959年(大约在此期间)被总政抽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工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间我的二舅郭镇被打成右派,而郭镇在和平解放沈阳是有功的。他利用在沈阳旧政府土地局工作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将国民党军队的城防图送到了地好友当时我方地下党特工科长的手中;是实现了和平解放沈阳的重要基础。而且二舅倾向共产党,不能不说也是受父母亲的影响。沈阳和平解放后,二舅还写过一本书:“从地狱到天堂”~郭镇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舅被打成右派后,觉得非常冤枉。党号召大鸣大放,请党外人士提意见;不提都不行,提了结果就被打成右派。因此向上申述,结果押解回想务农。二舅不服而又万般无奈,历经艰难到了北京;希望父亲能帮忙将申述书递上去。父亲知道二舅被打成右派,又看了他的申述信;非常有看法。本身父亲就是一个非常正直、心怀坦荡、嫉恶如仇的革命军人,是个赤诚的君子;解放后又心无旁骛的全身心投入到军队培养人才教学事业。在复杂的政治运动面前还有浓浓的书生气。军内当时正值反右倾,父亲不仅转发给上级部门二舅的申诉信;再进内的会议上还发了言;认为我党不该卸磨杀驴(这是父亲的原话)不应该如此对待过去为党不畏艰险有过功劳的朋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很快父亲在军博立刻就被停止职反省,大会小会的不听停批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我记得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已经不住校了。原来爸爸每天都有车送回家,可是都两个星期了;爸爸都没有回来。问妈妈说爸爸工作忙。我们小时候非常幼稚,想爸爸怎么办;我们姐妹三个决定谁也不告诉,自己去看爸爸。我们去过知道通往军博的方向和路线:4从政治学院大门出来一直往东,往东就能看到爸爸了。那时候家里条件很好,大院小孩子根本用不着花钱;也都不懂得钱,更没有自己买过东西。因为不能让妈妈知道,妈妈知道爸爸工作忙、一定不会带我们去;更不会让我们自己去,她一定不会放心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但我们很想念爸爸,不管怎样都非得去。不能坐车,我们就走着去;红军粮万里长征的故事我们很小就知道了,认为坐车那么快就到了的地方根本就不远。星期天一大早我们三姐妹悄悄的出发了,也没带水、也没带食物、只是平常家里阿姨放在每人个孩子兜兜里一块手绢。</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走了很长很长时间,手绢湿了干、干了湿;不知道休息了多少次、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脚上也磨起了大泡。三姐妹终于</p><p class="ql-block">走到了军博大楼对面的大楼,站岗的战士过去见过妈妈带我们去过。所以一个电话就有人领我们进去,见到爸爸都没哭,还说我们也走了长征路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那次只是觉得爸爸瘦了,爸爸带我们三个去了军博大楼后面到小河里划船;在食堂吃了晚餐……至于吃的什么全然一点都没记住只觉得非常香。吃完饭没一会儿,爸爸不知道给什么人打了电话;一会儿就有人把我们送回家。码妈妈正着着急,看有人送我们回来;好像妈妈也认识,但他们仅仅只是相互看了看妈妈什么也没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事后也没责怪我们,只是让阿姨敦促着我们洗澡换衣服;三妹穿的布鞋都开口。趁帮我们洗澡换衣服时妈妈仔细问我们和爸爸在一起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才想起爸爸在我的兜里放了小纸条。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当我们都干干净净站在妈妈面前的时候,说以后不许自己出大院;无论有什么事情都要和妈妈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次“长征事件”没多久,总政的结论下来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意是:高尙同志出身贫寒、历史清白、战争年代勇敢无畏,和平时期忠诚与于我军的教育事业,为人正派,无结党营私行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属于认识问题。有待学习提高。保留党籍保留军籍,降级使用。以观后效(那时爸爸妈妈也不可能和我们孩子们说这些事情,都是母亲晚年提及的。妈妈说本来授军衔时由于爸爸在同僚中年纪小不少,又没经过长征;再有功劳再有文化也要让一让。定的明显低了低:中校)爸爸心里有看法但不争辩不生气。仍然努力工作1959年军内本来是要晋级的爸爸若果没有这件事可能晋升两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军博事件没多久,据说还是收受到了爱护和保护;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很快爸爸离开政治学院,离开了北京;开始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nbsp;&nbsp;1959~1961年父亲由总政发配至内蒙锡林郭勒白银库伦总政军马场工作,详情后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7.&nbsp;&nbsp;&nbsp;1962~1964年。父亲结束了军马场工作,仍调回政治学院;但不是做为教官而是作为学员。三年学习期满,总政还是想留下父亲在军内。但以父亲的秉性,早已厌烦了机关里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的工作环境。父亲思之很久决绝的打报告申请转业一切从头开始。谁劝都不听,很多人都说父亲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8. 1964~1965年7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东进,亦或西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要离开北京那一段时光孩子们依然是什么都觉察不到。那时我是高一住校每周六回家,只见战士在家里帮着装箱钉箱;一个个很大的用厚木头钉成的大箱子,每个箱子上都有父亲用毛笔草写的布条地址是:安达。家里真有些乱,问妈妈、妈妈不说什么,只是不停的收拾东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两个星期后再回到家里,箱子还是那些大木箱;亦或多了几个。但我一看布条上面的地址换了,我草草一看,顺口念着:鸟兽木奇。妈妈听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已经好久没听到过妈妈出声的大笑。顿时意识到是我献丑了。爸爸的字太草酷了,我再仔细的一看不由得也愣住了;布条上赫然是:乌鲁木齐四个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原来事情的变化是这样的:一开始父亲转业要求去最需要的地方那是大家都不知道国家要在东北开发大油田;后来才知道是大庆(要向国庆献礼)地点就在在黑龙江安达县,至少有十万以上转业官兵要投身到那儿最艰苦的地方开拓石油基地。爸爸心情很振奋终于可以好好为国家干一项事业,而不坠入争名夺利,是是非非的狭隘无聊的低级庸俗阴暗的泥潭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国家各行各业也都有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谁都知道部队的干部大多经过战争考验、觉悟高、素养好。在这个关键时期,哪个行业都在伸手向国家要管理人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可是爸爸具体转业到哪里,原定东进参加石油大会战的方案;眨眼之间就起了变化。据说主管地质系统的何长工也伸手向部队要转业干部;使地质事业也能抓住发展的契机,何长工向中央提出要求优先挑选了200个左右能任厅局级的转业干部,爸爸是其中的一个。起初地质部委任父亲去地质学院人任党委副书记,但征求父亲意见时;爸爸表示不想留在北京,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当时新疆地质局缺个局级干部,他就选了那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单纯正直的人,认为哪里需要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才是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一点都不是虚话,他们就是那样的人。考虑到妈妈在北京的工作的还要有人接手;考虑孩子们的学校安排都不能忽视,新疆又催的急;爸爸就答应部里自己先去,一年后等一切都办好了就举家西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由此东进,亦或西行就这样定下来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驸记:1966年10月间,我们大串联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来越快;乌鲁木齐看望了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后,和家里说明了我一定要去武汉看看和我们家一起生活多年的刘阿姨,然后去广州、看看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从新疆出来,在宝鸡下车转上去往成都重庆的列车。在那里追寻千年古人足迹—诗篇万古传的李、杜和草堂。探访名山大川~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天下秀的峨眉山、天下幽的青城山、以大佛知名俯瞰三江的乐山、不一而足。万古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了解了李冰父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重庆发往武汉的客轮上,我遇到了同校妹妹的同班同学廖诗华、同届的高二2班的高宜秦;在甲板上一边等候欣赏过三峡的胜境、一边谈起学校,同学们的事情。从中知道了高宜秦的父亲去了大庆,在那里做副总指挥,我未能出言而内心不胜唏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虽是一段几乎忘却了往事,但五十多年后能历历在目、纤毫未忘;也分外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9.&nbsp;&nbsp;&nbsp;&nbsp;&nbsp;1965~1979年父亲在新疆地质局任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6…1976年十年浩劫期间,遭受冲击与迫害被迫;被迫停止工作…j</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9年春天中央举办省地市三级干部学习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6~1978年由新疆自治区组织部组建八一钢铁厂联合工作组,由军队和地方共同组成父亲任组长进行恢复生产的全面整顿工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nbsp;&nbsp;1978~1979年。 青岛疗养院</p><p class="ql-block">疗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1979~1986年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任所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9年4月7日突发心脏病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张照片是弟弟妹妹提供的。</p><p class="ql-block">应该是父亲在文革刚刚结束,即被</p><p class="ql-block">新疆组织部借调;由党、政、军三方共同组成整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一钢铁厂的党政军联合工作队,这大概就是当时工作队的合影。</p> <h3>  第二篇、我心中的女神</h3><h3> ~妈妈的往事</h3><h3> 一个美丽女孩、坚强的革命军人、尽职敬业的干部、忠贞不渝的妻子、仁慈智慧的母亲、可亲可敬的同事和益友、母亲一生多重角色集于一身,妈妈的成长历程</h3><h3> 一、母親的身世和她的青少年時代。</h3><h3> 我们的母亲出生于1928年12月28日在辽宁省法库县新城堡(pu),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哥大嫂在沈阳读书 。</h3><h3> 媽媽孩提時代就非常聪明,格外漂亮可愛、单纯幼稚、开朗活泼,幼年直至青少年时代都无忧无虑的,还有点任性;时而还会有些调皮。外公外婆家是当地声望很高的乡绅,乡下有无数良田宝地;县城里有很多店铺(第一个糖果店,第一个钱庄子,第一澡堂子,第一家百货店,第一个布店都是老郭家的)是个方圆十里、口碑非常好的首善之家! 姥爷和大姥姥共同创业有成,然而成家多年却无子女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姥姥人很精明干练为人心地仁慈宅厚。万般无奈下,她便劝姥爷娶个如夫人;并亲自张罗,千挑万选都未中!有一年姥爷去邻近内蒙古东部地区冾谈收购毛皮毛绒生意,偶然与老友相遇;得知姥爷人将至中年尚膝下无子,便立刻热心张罗。不久经过老友的帮忙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姥姥~一个美丽清雅、安安静静、非常年轻的蒙古族姑娘,姥爷一眼相中;便带回来了家。从此大姥姥帮助姥爷打理生意~相夫主外,我们的姥姥主内相夫教子;两人互敬互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至此人丁兴旺事业更发达;发展成为大家庭。</h3><h3> 姥姥在娘家原姓王,嫁给姥爷改姓为郭;人称郭王氏。外婆育有六男两女,妈妈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大舅一出生名义上就是大姥姥的儿子。姥爷、大姥姥、姥姥、和全家上上下下都格外珍惜这个聰明美丽的女孩,他们对母亲无比的疼爱……</h3><h3> 妈妈血液中有二分之一的蒙古族血统,我们子女则有四分之一…也许正是这四分之一的蒙古族性格特质,在滚烫的血液中顽强的发挥作用;也影响和造就了妈妈的生命历程,也在不同环境形成我们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h3><h3><font color="#39b54a"> 2014年我和老伴自驾专程沿着母亲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脉络去了沈阳和法库,在法库县城的吉祥寺;还真就有老人记得我的从未谋面的姥爷。经过攀谈,知道姥爷人称郭大善人。最早创业初期靠收集马尾被人称为戏称为《郭马尾(读音:已儿)》,年轻的姥爷一点也不气不恼;靠信用、长期勤奋努力、和智慧创业有了后来的大家业。姥爷为了感谢老天的眷顾,逢五就在吉祥寺设大棚施粥,无论雪雨风霜几十年从不间断!对家里的长工伙计们都很非常厚道,非常好!东北土改初期严重扩大化,对地主富农不分良莠残酷打击,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我的姥爷在所难免。当时分田抄家抢分浮财,长工伙计都舍命护着姥爷不让打人!!姥爷从此积郁成疾,没有多久就故去了!!! 而此!时他的女儿女婿正在前线舍生忘死,为新中国的解放而浴血奋战!!!</font></h3><h3> 母亲很小就在沈阳读书,大约是在女高读书时不到十六歲;此时正值民族危机、国家前途未卜的关键时刻,她视万贯家财、金银珠宝如粪土;抛弃学业,與父親一樣投筆從戎;瞒着爹娘参军上战场! 要知道我的大舅二舅都是大学毕业,唯一的姨姨也是沈阳护士学校毕业。妈妈从小就聪明,如果不辍学参军毫无疑问日后一定会有在大學深造;成為學養至深的知識人才!(媽媽在晚年時偶爾會提起這個話題)!。小小年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义无反顾的离家出走;参军上前线一心报国! 。這讓一家人分外擔憂和心痛;不知征程有多少艰险,不知人生歷程中有有多少險惡越是!!!媽媽可是懷著艰难险阻越要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離開了充滿温暖幸福的家……</h3><h3> 当年孩提时代,及至豆蔻年华;做為少女的母親,大哥二哥都在大學讀書~富家子很新派;据媽媽晚年憶及老姥爺家舊事時,說假期兩個哥哥回家帶她出去遊玩拍照是最值得回憶的事。家裏還有彎脖大喇叭的留聲機,可以聽到很多新歌;媽媽喜歡唱歌,喜歡接受新事物。她晚年在北京時,已經患有中度阿尔斯海默症。我帶她參加小區音樂沙龍活動,當大家齊唱:五月的鮮花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這兩首歌時,媽媽非常興奮,放開歌喉,和大家一起唱。那聲音非常好聽,情感丰富唱的很美;使身旁的我不禁呆住了……媽媽也喜歡照相,在北京期間只要我帶她出去玩;給她拍照,媽媽都會快樂的像個孩子似的。我想媽媽的童年和少女時代已經擁有無數張照片可以见证着她无忧无虑、美好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幸福快乐生活…與父親共同生活幾十年,父親也給母親拍過很多很多……可是历经土改,數次异地迁徙、大規模的搬家、文革的多次抄家、父母所有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丟失、毀損不少,尤其是十年浩劫數次抄家,所珍藏保存的圖片文字資料被洗劫一空。父亲喜欢摄影,还自己洗照片;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直至文革前:家里照片实在是很多很多。那些除了来得及装入相册的,其它的都放在几个大纸盒里! 然而在十年浩劫中对父母的多次扫荡中家里的重要照片~能够讲述父母亲战争生涯和和平时期的父亲母亲生活脉络的重要物证都所存无几! 这里收集的仅仅是我们兄弟姐妹过去各自保存的能留下来的凑在一起可怜的一点点啊!</h3><h3> 母亲少年时是那时女孩子中少有美丽~白皙娇柔的肤质、大大澄净明亮的眼睛、秀美挺翘的鼻子、婉约柔柔的双唇,清正优雅的气质、大方端厚的待人风度; 是那种日后能够成为女神的小女孩儿!!!妈妈 是姥爷姥姥的掌上明珠,是亲友们都喜欢的宝贝!尽管战争年代的摧残、岁月的磨砺、文革超常的折磨打击、以及为我们子女操碎了心,无奈的喜怒哀乐的沁蚀;但妈妈直至晚年依然美丽清正,依然善良大度如故!</h3><h3> 妈妈素养很高,参军时只有中学的文化程度,但解放后她在哪里工作都得心应手,都能胜任愉快!大约是50年代,军队的女干部一大批转业到地方;妈妈顾全大局,脱下了军装!随父亲调来北京后一直在对文化素养要求很高的上层建筑领域工作,一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妈妈的干练,睿智的把各种复杂的事情都处理的非常得当!我小学一年级在育英住校,每个周六妈妈总是先接我去她上班的地方;一路之隔的马路对面。天文馆的叔叔阿姨会安排我观看那儿的节目~浩渺的宇宙故事、亘久不变的太阳、星星和月亮!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我能感觉到妈妈和他们既是同事又是真诚的好朋友!她热情,公正,待人友善、诚恳;做事尽职尽责,胜任愉快!后来成立了中国科技大学,妈妈就调到那里上班;最早就在化学系做行政政工工作。系里的老师们大都很喜欢她;把她当作大姐姐一样的朋友!反右时她也尽自己所能保护了一些年轻教师幸免于当右派的灭顶之灾!反右后期,由于我的二舅~一个在和平解放沈阳时有很大贡献的有功之臣,他在东北解放前夕利用在国民党政府土地局工作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弄到国民党军队的城防图,送给身为中共地下敌工科长的朋友)使得和平解放沈阳成为现实。二舅当年曾写过一本书;《从地狱到天堂》郭镇著)。在反右期间,听了党的话,向党尽了肺腑之逆耳忠言。结果可想而知;又一次人生大颠覆--从天堂坠落跌入地狱!发配回原籍劳动改造,然而却因祸得福;当地的老乡保护了他们,使得我的不屈倔强的二舅得以几十年不放弃上访和寻找当年中共敌工科长的坎坷崎岖之旅。(在此过程中经历了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凄惨境遇~屡遭打击,屡受磨难而不弃不离地坚持到底;最后是文革结束后大约快八十年代在陕西省政府找到尚在的人证,二舅生前应为山东省政协委员;他一生故事超常,容当后叙。) 父亲感到党的如此做法卸磨杀驴 ,实在不公;直率的屡屡替舅舅上书仗义执言! 而后在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又一次次为民请命,结果秋后算账降级贬官;发配至边远地区。所幸父亲从小受过和尚严格教诲与训练,参军后在战争年代舍身忘死;九死一生;对无数次历经生死考验的父亲,这点挫折根本打击不了他;还记得小时候听父亲说过解甲归田的话,当时不懂;待细问,老人家只是笑笑而已。解放后一直努力工作,在中年南军区由于工作出色而调来北京。几十年克尽职守,历史清白 、为人正派、刚正不阿;从不拉帮扯派;所以几经审查结论是个人认识问题,分外开恩没有开除军籍党籍,只是发配相当于流放至到内蒙锡林郭勒白银库伦(那时爸爸不在家,孩子们想念父亲;总是在妈妈的授意下由我执笔 给爸爸写信,因此地址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总政军马场当场长;没有划归到敌我矛盾已算是万分幸运了!妈妈当然也不能幸免,从化学系一下调到科技大学小学校当校长兼管幼儿园全面工作。据说也是院党委保护了她,才幸免于更大的打击……</h3><h3> 家里遭受如此大的变化,我们孩子们浑然不知!但妈妈也非常痛苦;最初看不开也想不通,身上就揣着瓶剧毒氢化钾。她最终还是放不下我们这些孩子、放不下我们的爸爸!!!据妈妈好友赵格媛阿姨晚年时告诉我: 自爱、自尊的母亲受不了這樣不公正的對待 曾有过弃世的念头!那时她已调离化学系,但几个年轻教师;</h3><h3><br></h3><h3><br></h3><h3><br></h3><h3>l仍然抽时间轮流守护着她!那么长时间妈妈咬紧牙关,从没在我们面前漏出一点不幸!一个人在北京,边工作边养育我们! 在科大小学,妈妈依然保持着她的工作风格:待人友善公正、认真履职、克尽职守,因此又为小学和幼儿园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爱戴的领导和朋友啊! 在妈妈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人品好坏之别。对过去帮助过家里,对在家里工作过的警卫员和阿姨们都视为家人平等相待;几十年了家里的阿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更换。我记忆中的第一个阿姨~刘阿姨是我们家一到武汉后就在我家,后来一直跟我们到北京。六十年代初不得已离开北京,回到湖边武汉。</h3><h3> 宦海沉浮、世态炎凉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父母亲处处小心呵护着,不让苦难的尘埃泯灭孩子们快乐的心灵……家里家外孩子们依旧天真烂漫。此后生活动荡不安,父亲脱下军装转入地方;据说还美名是因为地方各部局均设立政治部,父亲转业被称作支援充实地方的政治工作。父亲1964年被组织部调到新疆,妈妈带着我们留在北京; 一年多以后举家西迁!(那时已经被办了转学手续的我,行期将至时;秘书说乌鲁木齐第八中学只有俄语,父亲让暂时停办;一定要问问孩子的意见。当父母亲告诉我时~我哭了;既不舍得离开爸爸妈妈,又舍不得放弃喜欢的英语~那时高中的我曾经先是外语课代表,后是语文课代表,很喜欢这两门课啊!父母亲思前想后替孩子做了选择,还担心留下一个人太孤单;让我自己在同校的两个妹妹们选一个,大妹妹一直出了名的顽皮;我留下了懂事的老三。当火车汽笛长鸣载着我们的亲人启动时;那一刻我后悔了……父母亲的好友们紧紧抱住撕心裂肺大哭不已的姐妹俩,我们挣脱开拼命的追赶着离去的火车……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想也一定深深刻在爸爸妈妈的心里……) </h3><h3> 妈妈在几十年的生涯中面一直尽量保持着乐观向上、开朗大气的风格,直到晚年尽管患有中度阿尔斯海默症,她仍保持了她特有气质与风格!</h3><h3> 我是多么悔懊恼恨自己年纪小时少不更事,天真的以为天下的妈妈都这么好,妈妈就是永远陪伴我们的,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女神啊!即使长大了也依然觉得这一切必然的,一切都是很好的…从来没想到要去感知到父母的喜怒哀乐,大人的苦楚!从来也没想过好好了解大人的经历,询问我们的根~家庭历史和生活故事!现在想来我才真正的反省自己,做为女儿我真是失败啊!一直都是父母大爱无止境的从精神上从经济上不断地支持我,帮助我;为我做了所能做的一切!我为父母亲又做了什么…这做长女的真是简单无知,真是愚蠢自私啊!!</h3> <p class="ql-block">  东北战场上诞生的第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浴战火硝烟、天上飞机炸、地上炮隆隆、风卷鹅毛般的大雪,鹅毛大雪夹裹着枪林弹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那一天是1948年的2月1 日,若不是恰逢恶战、应该是人们过小年的好日子;就是那一天,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刻;一缕曙光透过窗棱领,母亲生下了我;也差点失去了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那时在东北战场出生的孩子多由部队统一托付给老乡,母亲则返回部队;当然我们娘俩呢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大约是在1949年夏天,四野辽沈战役取得胜利进关;在北戴河东山休整准备南下。有了精力,部队将打仗期间托付给老乡的孩子们陆陆续续找了回来!妈妈抱着失而复得的我,在海边洗澡!这也是去年~2017年,我动意写家庭故事时第一次由兄弟姐妹凑集的照片中看到的!我看到了年轻单纯的妈妈第一次眼泪涌流到脸颊……是对即将到来的南下战争是否还要舍弃孩子的忧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未陈封的思念,从未忘缺的思忆;刺痛入骨的就是遗憾!在我们子女成长历程的每一步妈妈都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兼挑工作与家庭的双重重担,集尽智慧与所能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空间…在物质匮乏的三年困难时期妈妈,在父母亲都受到不公的伤害时;也不仅仅保证不降低我们衣食住行的物质条件,更要保证家庭的温暖与和谐。让我们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有家的、有父母大爱的幸福&nbsp;&nbsp;;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现在想来,对父母当时是何等的艰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记忆的长长隧道中有几段特别的往事片段一下冲击着我……&nbsp;&nbsp;&nbsp;&nbsp;&nbsp;儿时我们,少不更事;甜甜地、无忧无虑地尽享着父母无所不至满满浓浓的深深的爱!青年时代,有了做红色革命接班人的理想与追求~努力读书,好好学习!为国家为人类,真的是唯独没有想到要报孝爹娘!可是我們的父母親我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孩子有说过要我们报达赡养,养儿防老的之类的任何一个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面对浩劫的突变,面对父母的遭难;我们痛苦,我们愤怒;我们思索,我们迷茫..…沉沦颓废,还是毁灭死亡……到底还是植根于心耳濡目染父母的教养警醒了我们!尤其是我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女孩儿从小到大,不知让妈妈操了多少心。对现实生活一无所知,毫无社会阅历、单纯之至、傻傻的迷失了人生的航道!是身处逆境的爸爸妈妈不断鼓励与支持,才使得由于迷惘、单纯、无知,不慎深深陷入泥泞而不能自拔20岁的我;不放弃理想,不自暴自弃!超脱羁拌,努力工作;好好学习!由此我们才能真正泥泞中磨砺成长!</p> <p>  妈妈媽無論靣對人生歷程中的怎樣變故,都始終保持了外柔內刚的仁慈天性:追求美好的情趣與品質。她極為干净利落,眾所周知。即使在那个年代,房间里桌面,台面都会铺上洁白镂空繡花的台布! 媽媽喜欢养花,喜欢小猫,(即使在最困難的三年天災人禍時期,妈妈寧可自己挨饿;少吃點,也絕不会遺棄那隻可爱小花貓。為此由於遭到不理解的很多人的非议,但是那時我雖然已經感受到了飢餓的冷峻;但是同时我爷深深地理解了母親心中的仁慈,依然爱猫如故;在物质如此匮乏生活的艰难的年代,精神情趣依然浓浓的!这些也深深刻在我的心里。以至我独立生活后,无论工作有多忙;宽裕不宽裕,也总是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也有浓浓的韵味!</p><p> 家里一只老猫20岁了,仍然喜欢得不得了!</p> <h3>  二. 母亲仁慈包容的爱</h3><h3> 可爱的妈妈,和平年代,弟弟妹妹们相继孕育在母腹在中,使得秀美的母亲不断发福!她笑迎每个小生命的到来!痛爱所有的孩子!我们兄弟姐妹,出生地(除了弟弟和最小的小妹是出生在武汉)各不相同我的一个妹妹急病需输血,结果小生命身体中有三分之一的血液源自妈妈!我们兄弟姐妹呱呱坠地到成人,性格、爱好、习惯、经历各不相同;甚至过了而立、不惑之年在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在人生历程的每一次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前行时父母亲都会在关键的时刻伸出双臂扶助前行…也许是不忍看到我们一蹶不振、迷失方向,不忍看到我们遭受苦难。他们心痛儿女在亲友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每一个子女几十各自都努力工作,生活得也都挺好的;如今最小的妹妹也已过了耳顺之年……</h3><h3> 我们感念父母亲无上的大爱深恩,是我们在磕磕绊绊的成长历程中最终见到云开雾散,迎着阳光与美好完成各自的人生使命……</h3> <h3>這張照片大約攝於三年困難時期。爸爸妈妈都瘦了非常多……可是爸爸媽媽盡自己最大能力让我们孩子们免于挨冻受饿,安然地度过了难以想象的三年困难时期;同时屈己待人,竭尽全力幫助了不少人度過了那個難捱的餓死了無數人的年代……我们的父母收入不低,但一生两袖清风;那些年家里从来都是不断的接济困难的乡亲和朋友……</h3> <h3>  三.有妈妈在,就有温馨可爱的家</h3><h3> 家里永远都是干净整洁,还充满了温暖与情趣;洁白绣花的桌布、墙上挂着爸爸狂草的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的条幅。妈妈喜欢养花和养小花猫,四间屋子里都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各摆上一盆不同的鲜花!(我们大院里里有一个很大的花房,一两个花工打理的非常好非常漂亮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香气袭人!) 稍有闲暇,妈妈会安怡的在桌旁观花或静读好书……我们的家啊,温馨而美好!</h3><h3> 有妈妈在,无论我们走的多远多累,家永远是孩子们心里宁静温馨的暖窝……在这个家里,父亲定期书写的新詩词条幅和母亲养的不同的花儿伴着我们长大,;我们也由此从儿时就记忆了很多佳句,知晓不少花开花谢的花期……这个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一住就是十年……</h3> <h3><font color="#010101">  母亲在读书!60年代末摄于政治学院家中,我们知道尽管母亲当年参军时在部队里算是文化水儿不低,也很爱学习。但是工作的重负、多子女事无巨细都得操心, 即使有阿姨的帮助料理家务;妈妈也很难有时间,也很难能坐下来静心读书。这是一个难的闲暇,妈妈可能对现实中、</font>尤其是<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断开展的政治运动感到迷惑;质疑而不得其解……想静下心来读读书……照片中的妈妈依然美丽,依然追求理想中的美好世界……</span></h3> <p class="ql-block">  一、南下前的分别留念</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妈妈在南下前后和战友分别时的合影!经过东北辽沈战役考验,年轻的女军人!面对即将到来未来的战争,她们没有畏惧、没有疑虑;只有满怀信心,纯真的面对军队交给她们的一切!!!前左脸儿圆圆的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单纯、美丽.、对即将到来的一切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每次面对这张照片,我心里总是升起一阵遗憾的情思~不能写下照片中妈妈的两位战友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媽媽隨父親由中南軍區武漢市調來北京的第一個工作單位中国科学院科協時,與要好的同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那時科協在動物園西側,於天文館一條馬路之隔。我上一年級是在育英小學住校,每個周六的午間媽媽會把我接到那兒;待下午下班時乘班車回家。那也是我記憶中的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 中午一定是要睡好午覺,然後有年輕的叔叔阿姨帶我去天文館看裏面的各種各樣的星空展覽和節目。在室內仰望蒼穹、星羅棋佈、神秘浩渺、讓小小的我目不暇接,生出無限的想象……看多了,倦了;迷迷糊糊中似乎我與宇宙融為一體,飄飄灑灑,舞在其中;想來與當今的科幻并无二致。每當我回憶起此情此景,常常又常常問自己---長大为什么沒有從事於此相關的職業……這段生活一定給我留下了重要的影響,當年常常給孩子講故事,許多故事都是一邊哄孩子睡覺一邊邊想邊講,編出來的。沒有想象力是做不到的。以致孩子八個多月時,我只身帶她去江西上饒探望那里的親人時;夏日的晚上,一家老老小小和院子鄰居的小孩圍坐在廣場乘涼。平時話不多的我講起故事來,一時間大家鴉雀無聲靜靜入迷的聽;我細細娓娓道來,愜意的很。後來有一次為了小妹当兵的事,我硬著頭皮帶她去了父親老上級的家;伯伯阿姨特別好。他家的小孫女大概七八歲,很是聰明纏著我要聽故事;一個接一個……</p> <p class="ql-block">這是五十年代末媽媽調離中国科学院時與朋友的合影,可惜那时小,少不更事;不懂得要記住阿姨們的姓名,中間的阿姨是我小學同班好友劉光的媽媽。</p><p class="ql-block"> 劉光是個性情醇厚、開朗、溫和的女孩兒,高高的個子;兩條齐腰的、在那个年代就算很長很衣的辮子了,未語先笑:学习勤奋。但是無論她怎樣努力,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她的父母也是東北戰場過來的。媽媽說可能她出生時被炮火嚇到了傷了腦子。小學畢業没有多久家裏就送她去部隊當兵,算是因禍得福……文革初期家裏還沒受到衝擊時来北京开会,曾與老朋友相聚見到了了劉光;她那時已經是個營連級幹部了,一身戎裝;颯爽英姿,媽媽很是喜歡並感慨不已。看看當時停課鬧革命的懵懂的我們,心裏無限擔憂……</p> <p class="ql-block">  妈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剑建时:,就从中国科学院科协调到了离家一条乌路之隔的这所大学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时的工作证!</p> <p class="ql-block">  .妈妈在地方工作时期最早的同事。</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中期稍后,妈妈和同事摄于中国科学院科普协会;我记得隔条马路离天文馆不远!小学一年级在育英读书时,妈妈常在周星期六中午就把我接到她那,下班时一起乘班车回家!因此记不清有多少个周六下午是在天文馆里看星系、做宇宙梦度过的度过的!很遗憾,后来所学竟与天文无缘……</p><p class="ql-block"> 妈妈那时非常忙,但神清气爽,心情舒畅,那是一个好年月!照片太小,已不清与妈妈合影阿姨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二.50年代末,妈妈和</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技大的同事们 </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伊始;妈妈作为首批工作人员被调入这个离家只要过条马路就能上班的地方!记得最初就在化学系做行政工作_妈妈为人正直,性格开朗,做事公正,克尽职守,绝无苟且之行,深受系里教师们的爱戴!</p><p class="ql-block">她们也常来家里玩,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很喜欢她们;也常在周末去校园玩!此照片正是摄于那段时间..... 妈妈,应该是李秀媛阿姨;化学系最年轻的来自东北工业大学的教师,郭绍毅(义)叔叔和我。那时我虽然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学生,可是对科技大学的校园格外情臻!政治学院尽管是部队的文官学院,但终是多了些武味!只要妈妈在那儿,作好作业的我,还是喜欢和她们在一起! )) 大家都开心的大笑。。。。。。那时母亲因为被打成右派的二舅已经受到过隔离审查,但问心无愧的妈妈相信组织,相信党。依然保持乐观开朗的天性;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并没有因此颓丧,情绪也没有丝毫低落! 赤子之心,在父母那一代战争年代经受了血雨腥风考验的老布尔思克心中滚烫滚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丨</p>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50年代 中末期化学系部分员工的合影!中间左4是母亲!那时大学里的政治环境还算宽松,年轻的女老师们快乐开心,心无旁鹜!似乎母亲和几个稍长些同事感到山雨欲来风满喽之肃杀!</font></h3> <p class="ql-block">  四. 老友情深,一世情缘</p><p class="ql-block"> ~妈妈与赵格媛阿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妈妈一生的挚友中,我接触最多的,也是最喜欢并亲近应该是照片中与妈妈合影赵格媛阿姨。</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末期、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工作间期,妈妈和赵格媛阿姨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直延续到妈妈的晚年。患难也好、顺利也罢;始终同甘共苦,携手并肩在布满荆棘人生道路上结成了深深的一生一世姐妹情缘……</p><p class="ql-block"> 赵阿姨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据说是大连最好的理工科院校;做为学校的高材生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她性情谦和醇厚、为人正派直爽、做人做事大度但绝不失原则;作为教师,尽职敬业(对我日后为人师真的具有较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时正值妈妈遭受批判打击时,赵阿姨不惧怕受牵连;时不时的就住在我们家陪伴妈妈。我看到她即使在我们家也是常常备课到深夜。),课也讲得很棒。也可能加之又都是东北人,妈妈与她感情很好;非常合得来。两人之间交心很深,无话不谈;赵阿姨事业有成 但个人婚姻大事就耽搁了下来,28、9岁尚未成家。妈妈就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一定要让知心的朋友有个真诚的伴侣;有个幸福的家。大约是在五十年代末期,有情人终成眷属;赵阿姨的终身大事得到完美的解决;这件事在当时真是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个老战友王扶林(也许字有误,是我记忆不准确,在中南海周总理办公室任主任)当月下老人,红线相牵;将赵阿姨和曾文叔叔牵到了一起。在中南海为他们办了热闹的革命化婚礼,成为中南海里第一樁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典范。(曾文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我们小时候语文书中曾经有一篇文章~毛主席帮助警卫战士学文化~一文中被提及;由此而被很多人知晓。)这段往事的详情是妈妈年近八十时在北京生活时,赵阿姨曾叔叔前来探望欢聚时聊及过去时;我在一旁静听方得尽悉。赵阿姨因早年受寒,招至脉管炎发作,;行走困难,妈妈想尽办法多方咨询治疗,最后弄到当时及难找到的新疆高寒雪山雪莲花。严重时赵阿姨行走都困难,曾叔叔非常忙、难得回家;更难以照顾家人。所以妈妈留她住在与科大一条马路之隔的我们家里,家里条件好一些;家里的阿姨也很好,能帮忙照顾我小时候周六回家,常常见到赵阿姨在我家熬服汤药内服外泡治病;坚持了最终得以治愈。有时候她课多非常忙住在学校,妈妈还让我给她送熬好的汤药以免中断治疗造成终身不癒;我非常喜欢赵阿姨,也乐此不彼。</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亲宦海沉浮的生涯中,赵阿姨曾叔叔是几十年与我们一家都是患难与共的挚友;在中国科技大学时,妈妈初受政治重创的一段时期;赵阿姨担心意外日夜守护着妈妈(那时父亲远在锡林郭勒,两三年间、赵阿姨晚上就陪住在我家。)。家里搬到青岛后,赵阿姨也多次前往相聚。此情此景记忆尤新,历历在目……几十年之间还有更多不为我们子女所知感天动地的往事不能一一很遗憾不能一一叙述及……</p> <p class="ql-block">  四、 岁月留痕, 情谊永存</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大军南下前后,多少战友相继领命奔赴不同的战场;一次次的别离,一次次的留恋不舍;这就是那个时期妈妈和好友分别的留念使得情景。</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向往自由、平等、人人有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的权利的时代;而有志的热血青年满换怀着这样的理想与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她们中很多的人生在豪门,却视金银财宝如粪土;勇敢地投身与解放劳苦大从的事业中!而今物欲沆泄,人性泯灭却是云云众生趋之若鹜;为此不惜害人害过国毁党。难怪如今我们头顶的天不蓝、想喝的水不清、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成为豢养七匹狼,九只恶虎的长此下去国将不国,国人警醒……</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弟弟帶著小妹妹在家裏:自駕遊,繞著細細的走廊在四間不大房間中穿梭;開開心心,怡然自樂。那是個安居樂業的好年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天涯海角相隔,</p><p class="ql-block"> 戰友情义无限。</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以后,不能前来的分别在各地工作的老战友纷纷发来唁电或来函表示慰问;事后整理时真是一大袋。有的还在日后有了时间与自由之身,纵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来青岛看望妈妈。在武汉军区工作的老战友郝永斌叔叔和谢超阿姨是父母亲在东北战争年代的生死之交,又一同南下;一直在武汉军区工作,他们来看望妈妈最多。他们一起回忆起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在一起的种种往事,彼此安慰开导;使得妈妈感到深深的慰籍与浓浓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我鲜明地记得我六岁多时,在六十多年前的一个节假日,郝叔叔和谢超阿姨在中南军区的喜结连理、举行婚礼时非常简朴然而却喜庆热闹的场面;那种真诚感人的氛围远非眼下动辄豪车,五星酒店、豪宴、权贵齐聚、豪餐、的婚礼所能比拟的……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大点的孩子随着贺喜的朋友们;(那时不叫圈。)参加婚礼。满屋子的大人清一色的身着绿军装, 孩子们都被大人们打扮的漂漂亮亮;蝴蝶结、红脸蛋、漂亮的布拉吉,使得婚礼的喜庆气氛格外浓烈…妹妹们还捧着妈妈事先准备好的美丽的鲜花,蹦蹦跳跳的献给新郎与新娘。所有的人都赞一对新人郎才女貌,大人喝着茶磕着花生瓜子交谈着;孩子们则嘴里喊含着喜糖甜甜甜甜甜的……几十年来妈妈和谢超阿姨感情一直格外好,即使远隔山山水水也割不断胜姐妹的浓浓战友情;她们成为一生一世的挚友。我们搬来北京后书信不断,若来京开会也必来家看看、聚一聚;很是开心!无论后来的宦海沉浮把父母亲冲向何方;也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不离不弃、她们的情谊从来都不曾褪过颜色……</p><p class="ql-block"> 1955年 ,爸爸妈妈调离武汉来北京时亲如一家的老刘阿姨也跟着来了。由于工作太忙,我们家爸爸妈妈都不管家里的事;都是刘阿姨说了算。阿姨说你们爸爸妈妈两人工资很是不少就放在抽屉里,家里大小柜子没有一个抽屉是要锁的,都由阿姨随时取用。孩子们比听父母亲的话还更听阿姨的话,刘阿姨的事情样样做得好, 干净利落;湖北人嘛,也厉害。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她非常负责任;管我们也非常严格;连我的最调皮不过的大妹妹多少也惧她几分。可是我们全家还都喜欢她,离不开她……家里永远干干净净,窗明几净;我们周六从幼儿园从学校回家就餐前,第清仓捡漏专柜撤回尾单短袖t恤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671596981130就是在刘阿姨的督促下必须认真洗手;餐桌上永远都是可口的饭菜。我小时候喜欢漂亮的小石头和彩色玻璃片,因此外面的花罩衣上的两个小兜兜每个星期回家时差不多总是破的漏了洞洞;然而每个星期一早晨刘阿姨总会神奇的将换了漂亮的兜兜的罩衣放在枕旁……</p><p class="ql-block"> 刘阿姨在北京和我们一起过了好几年,好像是三年困难时期北京限制供应大米;部队也一样毫不例外。刘阿姨是地道的湖北人,烧的一手好菜; 但就是吃不惯北方的很多东西 尤其是食堂的馒头、包子、饼啊什么的;那时她一下瘦了不少。后来妈妈看出她想回湖北老家,但又担心乡下更苦;她在我们家十几年了回去娘家,也不放心!后来就和郝叔叔和谢超阿姨商量,让刘阿姨去他们家做事 ;那边因为都是老熟人一说就通了,刘阿姨也很高兴;在武汉郝叔叔家一做又是很多个年头;一直到晚年。她的儿子也被郝叔叔送去参了军,后来恢复军衔制后,据说是大校还是更高的就记不清楚了。郝叔叔谢阿姨两个小时候极为淘气的小男孩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1966年将近10月底大串联的时侯,我从乌鲁木齐出来直接启程回到了武汉;并且于第一时间去了郝叔叔家。刘阿姨一见到我就立刻紧紧抱着我,老人家激动的流出来了眼泪;稍后就上上下下不停打量、嘘寒问暖;精心做了一桌子好菜 还记得我小时候不爱吃肉爱吃鱼。那个年代人与人、战友之间情真真、意切切,毫无牵强与虚伪;毫无利益利用价值的掂量;相处轻松、贴心绝不作假 , 纯正真诚是他们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是这样的人,他们的老朋友也是这样的为人:真挚、坦诚、热情、无私!爸爸妈妈在武汉军区工作的老朋友还有郝永斌叔叔和谢超阿姨、高天、高茂、马玉榜、等,在广东的李维涵叔叔和李英华阿姨;其它哦还有记不得名字的叔叔阿姨,最早离开北京的段六奎和黄雅庄阿姨、吉林白城的寒阿姨。在新疆时因为我在北京读书,未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只记得有李维涵和李英华,肖培连、高放、高天、何达文、熊晃(我和他的女儿一度肝胆相照…)北京也有不少老朋友:王卓、李轩、齐晓峰、齐晓轩,妈妈在中国科技大学时代的朋友:冷燕阿姨和陈峰叔叔刘融阿姨、韩阿姨和王叔叔(现在可能还健在在北京的科大研究生院工作至退休)、爸爸的朋友李润生、郑玉珠叔叔与庞英阿姨、曲绍杰叔叔与刘云萍阿姨、尹佐珍叔叔、韩峰、袁升平伯伯与李涛阿姨……</p><p class="ql-block"> 应该追补提及并深深致激的还有爸爸的老上级陶铸和曾志阿姨,爸爸在东北战争时期以文相交与陶铸伯伯成为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的朋友;后来一同在武汉广州工作过。自1955年调来北京后只有书信往来而未曾谋面。文革结束后1980父亲身体非常不好,还是在陶铸的夫人曾志同志无私真诚的亲自过问、帮助下父母亲才得由中组部出涵调离新疆;从遥远的八千里外回到北京继而在美丽安怡的青岛定居。曾文和赵格媛阿姨、袁尚泰和董玉玲阿姨等,吴玉阶和张阿姨、还有我们小孩子不知道名字的、甚至未曾谋面的父母亲的老战友……</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在这里写下这些名字,是因为父母亲的老战友、老朋友们无论职务高低、无论身居何职、几十年都从不同方面非常真诚的帮助过我们的父母亲及我们兄弟姐妹……如今他们当中有些已经作古,但我们依然怀着深深的敬意、由衷的感激这些长辈… 同时也寄希望美篇,深深的企盼他们极其后人能见到这篇回忆录;更深刻的了解以往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学习前辈的品质与情怀,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中的妈妈和谢超阿姨 当时均已是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清雅的气质与高贵的教养、于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蹙的变幻尽显她们较高的素养和意志品质;丝毫都没有被沧桑的岁月吞噬……</p><p class="ql-block"> 尽管都沉浸思念亲友的哀痛中,但她们依然坚强、精神世界依然美好;情感依旧圣洁... </p><p class="ql-block"> 当年女兵,我心中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  六.父母结缘好战友,</p><p class="ql-block"> 我们兒時的亲密伙伴。</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父母亲的老战友至交的老友——段六奎叔叔和黄雅莊阿姨夫妇于1954年赠送给父母亲的;那时我们家在武汉和广州,段叔叔是先于我们调来北京。这张照片就是那个时期的分别后纪念。真是没多久,不到一年父母亲也相继来到北京工作。</p><p class="ql-block"> 铁定的缘份:來到了北京、都又還是在軍中、又更巧的工作还都是在同一个大院机关、还又是前后楼住着的近邻。他们的女儿段晓村、晓南姐妹当时是我们姐妹最好的小朋友,我们在同一个学校,我们常常在周末或放学作好功课后就赶紧聚在一起玩;能想象到的孩子们的玩法,我们都尽兴了……在两楼之间种长满了各种果树和花草之間;玩著各種能想的出的遊戲……春天在花丛中像蜜蜂蝴蝶一样嬉戏留连,盛夏在果树中闻着果香、在向日葵粗壮的枝杆下在它肥厚的果盘掩映下我们避过了酷暑暴晒;用指甲花各种花,晓村的手特别巧;为我们每一个小姐妹手编的花环戴在头上,美极了!那时女孩子通常爱玩的事情,我们百玩不厌;我们玩过家家,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她做的布娃娃最漂亮了!这样度过了好像不到五年,段叔叔和金阿姨是较早时期;1959年冬天我小学我们都还没小学毕业时就转业支援地方。记得我问过小村,依稀记得好像是刚刚成立的包头钢铁公司做領導;她们姐妹随父母亲调走离开后,我们少了最可爱亲密的小朋友、好玩伴;略带忧伤而落寞了很长时…可是那段安怡快乐童年影像却深深烙在心底深处,可惜没有留下孩子们一起玩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段六奎原新四军,文革前可能到了冶金部。1949年时任解放军八十七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人物志2012段六奎酒钢政治学院备忘录~美篇2016月28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4年,段叔叔和黄阿姨送给爸爸妈妈留念的照片上的题字我感觉十万分珍贵,特翻拍在此。端正清雅的字迹,彰显题字者的文化素养。不知道晓村,晓楠姐妹能否看到这篇回忆录……</p> <p>  第五篇。孩子們的童年時光</p><p> 一、孩子们眼中的广州印象。</p><p> 记忆中儿时的快乐生活,应该是从儿时记忆最早的片段去挖掘,残存在脑海里的广州印象~早期儿时的快乐记忆</p><p> 记忆深处的广州,如今只能凭此一张照片来回味;父亲和我们1954年代摄于广州黄花岗公园。那时四野南下,战争结束后留在在武汉中南军区工作的父亲被抽调去广州组织纂写国内战争史;因而我们姐妹得以在广州度过大约前后不到两年的异地快乐生活。印象中的广州与我们生活的武汉,虽然同处南方可是实在是大不一样留;尽管我们同样上幼儿园,同样生活部队机关大院(后来知道是在广州的东山区);广州浓浓的独特的风情还是在我们姐妹幼小大脑中留下了美好的快乐!礼拜天爸爸会带我们出去游玩,越秀公园、五羊公园、黄花岗公园,边游玩边给我们讲那儿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部队之外人们的生活。记忆最深处的是好奇~好听的广东音乐、尤其是诗竹乐,脚踏着木塔拉板鞋在柏油马路上踢踏踢踏的响着(当地人叫它木屐)也格外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永远学不会的好玩的口音(但可笑的是牢牢记住了鞋子就是孩子),各种水果多极了~甘蔗、香蕉、杨桃、番石榴、菠萝……简直就吃不过来,偏巧我就记住了杨桃~它那奇特成熟金黄的六瓣及浓香酸甜。后来我们随爸爸妈妈来北京时周围的小朋友都不知道世上还有叫杨桃的水果,可我一想起它浓浓的口水顿时使得双颊鼓了起来……也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身穿着背后一排钉扣的香云纱连裤衫、自己穿不上,还要阿姨帮忙…公园人很多,各式各样的鲜花香沁满满;马路两边高大的树上红花常在可惜那时太小不知道叫什么…每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欢欢乐乐的,感到的都是满满的开心快乐!看得出战争的创伤已经被抚平,人们建设国家创造美好生活;尽享和平年代的幸福……这也是我们孩提时代迎来的和平年代,童年时代充满了父母亲给我们浓浓的爱…</p><p> 当时爸爸工作之余带我们去公园玩耍时的留影 应该很多很多……但只剩这一张!</p> <p class="ql-block">  二、在武汉中南军区八一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在 我的最早的童年記憶中,能留下并永存的幼年生活深刻明晰的影像;就是應該始于這個時期。</p><p class="ql-block"> 那個时期蘇聯老大哥是我們最好的良師益友,軍內幾乎一切向蘇聯老大哥看齊;各大军区的八一幼兒園估計都是倣效,效法蘇聯幼兒園的辦法建立的。儘管沒有今天的現代化設備,但在當時國家儘可能将最好物資以最好的方式組建這些幼兒園。作息規律、衛生習慣、科學的、富有营养一日三餐,还有统一的著裝等等。更重要的還有以兒童能接受的內容和方式實行質量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愛國旗、愛國家、爱领袖不但要愛毛主席,也要愛斯大林。 記得53年的一個早晨,當播音器大喇叭嚮起哀樂~向世界發佈斯大林逝世的消息時;許多大班的孩子跟著阿姨們一起痛哭……</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衛生習慣都是在那里培養起來;回到家裏阿姨也堅持著這些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也因此影響了我一生。比如,今年已經七十一歲的我仍然保持了每日一杯奶一個雞蛋半根熟胡萝卜,只不過我把奶挪到睡前喝……</p><p class="ql-block"> 記憶就像是歲月時光的金篩子,孩子的記憶深處的留下來的多事最真實最寶貴的東西……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在我寫這篇回憶錄的整個過程中;謹慎的選擇和詮釋回憶的片段,力求真實、力求原生態 :)!!!</p><p class="ql-block"> 我夢中偶爾會回到兒時:記得進入幼兒園的門廳時,迎面有一架很大的鏡子坐落在那兒;當爸爸妈妈牵着我們的手第一次把我們送進幼兒園的那几一刻,鏡子裏立刻顯現出來;我們會停下腳步細細看看,大人們會不由自主正冠正衣襟……當我長大時讀到爸爸書架上的《養規正要》'這本書時,就明白鏡子深寓的功能絕不是淺顯的照鏡子……正德正品,以致得禮得體。兒時的我們,許多的小朋友爬在鏡子前後嬉戲玩耍,的過來過去時,也時不時照照自己。歲月的烙印時時體現在人生的歷程中,由此也使我無論穿什麼衣服,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一點是在幼兒園和父母親的共同影響教育教育下養成的好習慣。</p><p class="ql-block"> 在武漢中南軍區 八一幼兒園很多好的管理方式值得現在的幼兒園學習。前段時間整理資料時還翻出一本家長聯繫手冊,裏面記載著孩子一週的表現; 提醒家長注意的各種細細密密的事情,彰顯出保育人員的愛孩子的敬業品質與精神……</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就是那個時期爸爸給 我们姐妹和幼儿园里小朋友拍的合影; 可惜早已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們如今在哪裏,也不知道也許什么时候又會有缘相逢…</p> <p> 三、 自娛自樂的快乐生活</p><p> 麗萍帶著妹妹們,在自编、自导、準備演出。小小的她怎麼如此多的智慧,一招一式,服裝道具一應俱全哦……</p> <p class="ql-block">  四、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大约是在50年代末;正直的父亲在组织筹建军博时期因言致祸! 遭宦海沉浮,被远远地贬谪到内蒙锡林郭勒总政军马场!当年同期被贬且同行的有后为地质部部长的塞凤和高瑛阿姨。他们的孩子塞鹰.塞鹏在1961年的那个暑假与妈妈和我们姐妹同乘总政车由北京出发前往内蒙锡林郭勒白银库伦军马场!</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孩子那里懂得去知晓大人的事情,父母亲也从不对孩子言及他们的痛苦、忧虑、不安和难过!使得我们从小到大都单纯,幼稚还有些很任性!现在回忆起来妈妈那段时间心情并不好;但她乐观.大气.识大体!据说当年二舅被打成右派时真会被诛连九族,可是由於媽媽的的純正品質、工作的兢兢業業、同時當時的中國科技大學的院級黨政沒有陷入極左的風潮;还能理智、客觀、冷靜對待媽媽。在院党委保护下媽媽沒有遭受更为严重打击、以致滅頂之災,只是降级到科技大学小学校任校长兼顾幼儿园主任;承担起那儿的全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妈妈忍辱负重、以她的能力全力以赴、殚精揭虑,几年间那儿也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和家长都满意。此期间多次受到表彰;做得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弟弟四岁生日时,</p><p> 与爸爸妈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她唯一的姐姐,我们的大姨 50年代末 在北京的合影 。</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姨早年在沈阳读书 ,考入护士学校;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 。 我的姨夫姓段 ,是革命军人 ;为保家卫国, 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朝鲜……相当长一段时间 我大姨 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 ,大儿子生而双目失明 ;姨夫牺牲后 ,雪上加霜日子过的举目维艰;爸爸和妈妈 没少帮助过他们。大约1973左右 ,大姨的小儿子段玉泉要去新疆看望我的父母 ;途经北京 在我这住了几天,说起往事我才知道 !</p> <p class="ql-block">  我在回忆录的过程中 苦苦近忆忆起我人生最重要的几个阶段:学生时代 、大串连、十年浩劫刼时期、初λ泥泞的抑郁和焦虑、梅开二度_两届高考应试等难忘的时刻 父母亲竭尽全力 、呕心沥血 的鼓励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让我至今 想起来 不觉泪如瀑布 涌漫脸颊……我要想打还老子一样 把这些记忆细节都骑车这里 表示对父母的怀念和仰止……</p> <h3>弟弟火焰和妹妹麗玲50年代,大約是1956年的秋天;攝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行政大樓前 ,那儿当时是大院的人們夏日晚餐後散步遊玩的好去處。孩子們更是在那兒嬉戏玩耍留戀不歸</h3><h3>……</h3> <h3>麗萍和麗莎在跳舞。自選的絲巾手絹當當道具。純純的快樂,盡情的舞蹈;溫馨的歲月,溫暖的家……</h3> <p>  七.血浓于水,手足情深。</p><p> 這張照片應該是五十年代末期的暑假,在沈陽教書(中文)的大舅來北京時拍的。爸爸雖然是個軍人但入骨的濃濃的文人情智使得他與同樣文人情智濃濃的大舅一直相交甚好。媽媽爸爸都喜歡他,感情深厚。</p><p> 爸爸媽媽週末抽暇陪著大舅在北京瀏覽了很多公園和名勝古跡。,這次是带着我和麗莉一起去的;爸爸拍的!筆端至此,往事鐫刻於心。僅僅偎依在媽媽身旁的我們,哪裏會料到幾年以後我倆會與父母會遠隔萬水千山、八千里之瑤……又哪里能料到日後的滄桑世事,百味生活?如此珍貴的瞬間,留下了永恆的思念……</p> <h3>  第一张正式合影。</h3><h3> 我们来北京后第一张在照相馆的正式合影这张照片拍摄于1957年7月28日,火焰弟弟四岁生日;我九岁刚刚带上红领巾,又正值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爸爸妈妈难得的带我们去照相馆拍照。小妹妹六六太小,沒有帶來;留在家里阿姨照看著。</h3><h3> 從小到大,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照片~無論是在家裏、大院內、亦或是在公園裏,平时都是由爸爸妈妈给照相。到了照相館,坐在攝影機下很不习惯照相师傅的擺摆弄弄;平時活波、可愛、調皮勁兒一絲不見,不知去了哪兒……不会作秀!都没有平时的活波可爱了、傻傻的呆住了;那时的孩子遠沒有當今的孩子~甚至一兩歲的娃娃就會擺paoshi,俏作秀! 爸爸妈妈好像与平时也不一样了</h3><h3>……</h3> <h3>  青青原上草,難忘的軍馬場 </h3><h3> 我們1961年曾在那里度過度过了,永远记忆的、快乐的富有意义的暑假。</h3><h3> 这张照片应该是60年代初,正值父亲被贬职;流放一样的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政军马场,一去两年多。妈妈带着我们众多子女留在北京,边忙於工作边照顾家庭。那時,妈妈再忙再累心情在再不好;還要遭受世態炎涼的衝襲,但面对我们不曾流漏过變故所帶來一切不安與痛苦,不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陰影……現在想起來媽媽是一個人承受著生活和精神上的全部壓力,還使得家裏一切如常;井井有條。那是對大多數的女性而言,所不能完全做到的;這種和平時期不該出現的顛沛流離,受冤被貶带来的精神痛苦在某種意義上遠比戰爭年代的艱難險阻更嚴重……</h3><h3> 父亲被贬离家的事情,在我們心裏只是以为父亲一如以往忙於工作;最忙時不能回家,但是看不到父親孩子們心裏總是非常想念的……</h3><h3> 父亲平時幾個月可以回來兩三次,也趂辦事臨時抽暇探望我们;會給我們讲起美丽的大草原、讲起了神奇的蘑菇圈、温柔美丽如廘般的狍子. 成群的牛羊、可爱的军马场的战士、神秘的草原牧民……家里馬上就會熱鬧起來,充满了笑声、欢乐声,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对神奇的、遼闊無際綠的如絲毯大草原的向往……</h3><h3> 父母亲此时已早在心中蕴酿着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果然第二年在我初一年级的暑假,总政的车载着妈妈和我们;还有高瑛阿姨带着塞鹰、塞鹏两兄弟,同行的还有一对三十多岁年轻的军人夫妇。我们由北京出发一路欢歌笑语,几乎就没安静过;经张家口时还下了车;看到了当地人在土路两侧卖东西。大人们买了北京根本买不到鸡蛋和一些小小苹果,她们很兴奋在车上一直说鸡蛋一块钱一个就是太贵了!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能给孩子们吃上鸡蛋(有生有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最后一段旅程轮倒是輪到大人激动不已,谈论不停;孩子们则一小口一小口泯着舔着蛋黄细细品味着来之不易意外的宝贝!</h3><h3> 父亲在军马场工作,工作環境與工作內容、工作對象完全變了;唯獨不變的是父親對待工作一如既往尽职尽责的敬業。這受到全軍馬场的战士员工,以及远近牧民的拥戴和敬重!我们在那儿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独特有意义快乐的暑假!!爸爸还让我们大一些的孩子学骑马和战士一同到草原放牧,我们学会了寻找蘑菇圈;识别有毒和无毒的菌菇,还和战士们乘着马拉的水车到草原中的湖边拉水。美丽的湖中不时跃出好大的鱼儿,孩子们欢呼雀跃……</h3><h3> 爸爸不吃小灶,和战士们一样去大食堂打饭吃;我们去了也一样爸爸说在那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必须官兵一致、军民一心、同甘共苦才能很好发展壮大,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可是那一个多月我们说不完的快乐,吃的香睡的香。更让我们满足了好奇的是还正巧赶上了两、三次周边牧民的婚礼;父母亲受到热情邀请,带着几个战士和孩子们参加婚礼!那是非常热烈,热闹的场面不由得我们也跟着一起欢歌跳舞;新娘新郎盛装双手捧着大碗酒,唱着好听的蒙古歌给客人敬酒……那场面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么久远依然历历在目!使我们很小就见证了部队保持了战争年代形成的军民一家的优良传统……</h3> <p>&nbsp;&nbsp;&nbsp;这是朋友发来的几十年前总政军马场成立的始末,如今恐怕除了当地牧民和尚在的军内老人;再没有谁还记得被封存的往事了。</p><p>&nbsp;&nbsp;&nbsp;&nbsp;可是我们依然珍惜的将它保存在记忆的深处……</p> <p>&nbsp;&nbsp;&nbsp;这是我中学时代的老同学、老朋友,前几天在美篇上看到了我写的回忆录和其它的几篇文章后,发给我的感言;令我感慨万端…</p><p>&nbsp;&nbsp;&nbsp;&nbsp;截取了一小段放到这里,以资籍籍。</p> <p class="ql-block">父亲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介词</p> <p>  我心中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p> <p>  这张照片是1975年我们去新疆乌鲁木齐回家探亲期间,全体在家的亲人在红山照相馆的留影;最小的妹妹在新疆新源部队医院工作,未能回家……</p><p> 尽管如此,这也就是自1965年8月我和三妹留在北京读书;爸爸妈妈带着兄弟姐妹们调离北京前往乌鲁木齐之后家里最全的唯一一张照片了………</p><p> 无数的思念,无垠的感怀………</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几个月后,远在武汉的老战友郝永斌叔叔和谢超阿姨来青岛看望、慰藉我们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老朋友的到来,让处于哀痛中的妈妈感到了温暖和欣慰……</p><p class="ql-block"> 其实此时郝叔叔也是身患重疾多年,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稍好一点儿; 就动身前来……</p><p class="ql-block"> 战友之情一世深,令后辈仰止……</p> <p class="ql-block">  八..&nbsp;&nbsp;父亲的书法与手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这么多年我保存了家里所留下的父亲的手稿,还有父亲七十年代中末期至八十年代末期的率性而就的草体书法。应该说贯穿父亲一生在在难得的闲暇时,父亲个人的爱好从青年时代一直延续下来仍然是:除了自己摄影、洗自己拍的照片、就是大笔挥毫或楷书或狂草,以狂草居多。 这幅字是父亲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青岛写的,就在那时父亲送给我的。那个时期临案书写狂草,摘抄所喜欢的诗句是父亲闲暇时最喜欢最高兴的事情;一有时间就凝神静气写个不停,谁喜欢就送给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那时 我已能读懂他的心境~浩劫幸存之人能够遂心所愿:远离京城、远离尘嚣、远离宦海沉浮功名利禄的是非之地;在青岛这样一个美丽静怡的地方,重焕精气神;再尽忧民忧国之责……这在父亲心里就是最好的选择。在父亲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无论宦海沉浮之舟把他載向何处方~在京城还是在边关;是居高位亦或是处逆流,父亲都始终泰然处之。在任何岗位都始终如一以无愧于18岁入党誓言的初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大学读书的一个暑假,回家时见到经历过种种磨难的父亲仍在忘我地投入百废待兴的繁忙工作中;费寝忘食绝非虚话。女儿心生怜惜,不由得很是发了一通牢骚;没想到立刻受到父亲的批评,这在十几年中是第一次、也是最严厉的一次批评。那一次还语重心长的告诫我在大学读书要懂得在各种流行的思潮中,保持一份冷静独立的思考;与国家共命运。当时我并不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而且心里可真是委屈难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父亲摘抄的诗句风格,我从小所记忆、所见过的几十年来从来都是豪放大气、充满理想与希望、不惧不畏、不屈不挠的坦荡气势!即使处于最凄苦的境地父亲也用以激励自己,多选用这样的词句;磨砺始从剑锋起,梅花香自苦寒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当年鏖战急,弾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勉励自己。我们小孩子也由此记下了风格不同的经典佳句,这些所摘抄的诗句也真实再现了父亲无所畏惧、清正赤诚、大度豪放的的性格、情怀、风范与气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我封存珍藏的父亲的手稿中还有厚厚的一本笔记,里面的全部内容都是父亲专门写下对关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的分析,评论。我从来就不是政治角斗士,从来就厌恶政治斗争和战争;一直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因此很早以前就不理解父亲为什么用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写这些评论。当今天写这篇回忆录、写到父母亲的许多往事,我努力让自己从更高的视角、从更深层次、更全面的了解并理解父亲;渐渐在更深层上读懂我们的父亲。父母亲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他的工作一生与史密切相关:战争年代军内具有他那种学养的人真的并不多,浴血在硝烟炮火中的父亲一直不余遗力的收集、拍摄、保留自己所能保留下来的资料。解放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大都离不开对党史、军史的研究,建国初期在中南军区广州组织国内战争的编篡工作如此、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组建期也是如此、在军内或地方几十年所从事的工作更是如此;为此他这一生不知写过多少文章。我们所知道看到的:他写这些东西真是非常认真严谨,力求客观公正;绝不人云亦云、也绝不趋炎附势、更不为取悦于任何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他是凭着政治工作者的良知、时代使命感与政治责任感在持之以恒,这些都是父亲坚持几十年在繁忙工作中还坚持写作的精神支柱。父亲的文风如其人:资料翔实、论理严谨、笔锋犀利,行文纯正;他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即使多次遭受批判打击贬职罢官也在所不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我十几岁的时候听到过爸爸和挚友们聊及国家大事时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大不了卸甲归田回家种地!!!耕读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天下最值得做的两件事,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像烙印深深刻在父亲的心里。我觉得我们孩子们的单纯都是出自父母的基因的传承,父亲一生不信邪,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躲不开阴谋小人的算计;也不畏惧极端可怖的残酷政治斗争的险恶……正如几千年中国历史中,不乏文字狱、不乏因言致祸;忠良者、思想者总是被奸佞之辈与弄臣告密、陷害、以致摧残......坚贞者也总是在与佞臣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而出类拔萃!但更多的精英良臣磨砺至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在时、我们只是知道平凡的爸爸妈妈最好,从来不曾感知他们的伟大;从来没有从国家,人民,命运的角度认知父母亲..写至此苦悔,巨愧使心在剧痛中颤抖...我们在天堂的爹娘啊,女儿知错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这幅字是父亲给我们子女中的一幅,一直在我的书房里挂了三十多年,其间我搬过四次家&nbsp;&nbsp;、换去了不少墙上挂过字画 ,而父亲的字总是在入住新家的第一时间就挂在了做为书房的墙上从不曾摘下来过!&nbsp;&nbsp;我常常入迷痴痴的,一个人长时间的凝神看了又看:伏案写作时累了一抬头就会看到这幅字,再投笔时格外振奋!高兴时看到它就会更加开心,难过时看到它就像父母亲在开导我……它是我心中的精神所在!在我心里父亲的字坦荡、清正、率真、字字如其人…笔笔划划刻入心…文风、笔锋、恰是父亲的写照:禀性刚强祥和可亲,父亲的音容笑貌跃然其间……</p> <p> 我们感怀父母耳濡目染,以民族精神的天地精华深深的滋润了我们;这些感受点点滴滴刻入我们的心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父母亲的品质与情怀;我们多又有如此教养和影响着我们的子女……</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初知苏东坡清雅高格调的诗词,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藏书柜前流连忘返,日日醒来睡眼惺忪眯着眼睛看墙上挂着父亲手书狂草的唐诗宋词,以及毛主席诗词,渐渐有了自己的读书品味……</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花猫,漂亮、灵俐、乖巧,非常惹人怜爱;我小学一年级时每个星期六回家,它都喵呜喵呜的迎接我。晚上趁人不注意就跳上我的小床上暖暖卷在我的脚下,静静的睡着;从来都不吵人,我就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它。后来听妈妈说是在下班回家路旁花丛中躲藏,妈妈把它抱回了家;从此就成了家里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五十岁的时候,冰天雪地里遇到同样卷缩在铁笼子里的小雪儿;心里一痛,立刻把它揽在了热乎乎的棉外套里;一养二十二年。去年九月二日,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浓浓的情结原在三世之缘……</p><p class="ql-block">天堂里的妈妈让雪儿陪伴我了那么多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谢谢了,我的好妈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没有彩照时代的我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br></p> <p>  今年父亲节,</p><p> 儿女们的缅怀……</p> <p>&nbsp;&nbsp;&nbsp;&nbsp;清明时节最是断肠时,</p><p>&nbsp;&nbsp;&nbsp;&nbsp;疫魔的阻隔使我们</p><p>&nbsp;&nbsp;&nbsp;&nbsp;不能在墓前祭祀双亲;</p><p>&nbsp;&nbsp;&nbsp;&nbsp;却愈加思念在天堂的爹娘……</p><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有了父母亲的鼓励和支持我才有信心、有生活的目标,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刻苦复习剧中得以跨进大学的校门;完成了人生命运的转折……</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大爱至臻的父母,我无以回报;常常让我心痛、惭愧、自悔!只有用生命的精华写下这篇追思父母的回忆录,也仅仅是不及父母恩情的万万分之一……</p> <p>  </p> <p class="ql-block">  我养的栀子花,献给我喜爱花儿的挚爱爹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写作中小憇的我……</p><p class="ql-block"> 2019.10.26蔚蓝海岸中央八公园</p> <p>  岁末年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再忆爹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无尽感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们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谎言欺骗无异于魔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贪婪与偷盗是最大的耻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时候最怕听魔鬼的故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大了方知扮成人的魔鬼</p><p>&nbsp;&nbsp;&nbsp;&nbsp; &nbsp;才是真正最可怕的魔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定会祸国殃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亲一生克己廉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官为民都谨守本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两袖清风、一丝不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们一生堂堂正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嫉恶如仇、绝不低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战争年代对战友舍身相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和平年代的困难时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尽自己 最大的努力善待周济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缘际会的战友、同事和乡亲;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竭尽全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是有大担当的最好的人 !! ! </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全国共同缅怀在抗击疫魔的战斗中———每一个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牺牲在国难之中的人……</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更深深陷入对父母亲无限的怀念和祭拜这……</p><p class="ql-block"> 前一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用尽思念的涌泉,一丝一丝捋着过往的岁月,一点一点更改知错、漏、别字;补充着遗失的点滴,尽最可能的努力,再一次修补了这篇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以此献给我们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nbsp;&nbsp;&nbsp;&nbsp;苦难终将会过去:</p><p>&nbsp;&nbsp;&nbsp;&nbsp;惟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昌盛,</p><p>&nbsp;&nbsp;&nbsp;&nbsp;祖国更加繁荣富强;</p><p>&nbsp;&nbsp;&nbsp;&nbsp;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p><p>&nbsp;&nbsp;&nbsp;&nbsp;独立自主的稳立于</p><p>&nbsp;&nbsp;&nbsp;&nbsp;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