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青春在磨砺奋斗中出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亦可</div> 细数时光,人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过了四十个春秋,步入不惑之年。<br> 天真活泼,该是青春少年时应有的样子;而忧郁寡言,伴随着我度过那些曾经苦涩的少年。三层高的教学楼,还有街上邮政大楼,就是当年十二三岁的我所见到过的最高最漂亮的楼房。当时小学为五年学制,四、五年级要到乡中心小学寄读, 每周上课五天半,两年间都是固定在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学习。课外时总喜欢一个人临窗远望,思索一些对未来的想法。对此,旁人是毫无法知晓的。<br> 记得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去电影院看电影,而我总是借故不去。不是我不爱看电影,特别是对于九十年代那个时期的人来说,我只是为了“一块钱”!没错!一块钱,在那个时候已足够支付一名小学生从周一至周五的午晚两餐的菜金了。而大米都是从自家里带来用铝制饭盒洗净装好后,统一拿到饭堂让学校工友用锅炉蒸气蒸熟的。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求每位内宿生上交400斤干柴火或折算成40元柴火费缴给学校饭堂。那时家里兄妹五人,仅靠父母亲在家务农维持生计,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当同学们集合去看电影时,而我却只能躲在教室的黑暗角落里,身子不时瑟瑟发抖,生怕被老师同学们发现。等人家都走光了,才轻轻地挪动双脚,悄悄地走到楼道走廊的尽头,一个人静静地望着远方。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成熟,两年时光里,我一直遵从着父辈的教诲,一心思放在学业上,因此获奖不少。后来,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乡第三初级中学,学校就在小学邻近不远的地方。这所学校创办于1983年,一直是县乡两级的重点初级中学,好多家长为此挤破脑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到里面就读。上初中后,一切依旧如初,而我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要通过努力读书,争取跳出农门,走上父辈为我指引既定的人生道路。<br> 心中有梦想,学习有动力,家人在鼓励,一切看似自然而然。在初二春季学期结束后,暑假里学校统一组织补课,提前学习了初三的课程。在那个年代为了升学率,各个学校都有这样的额外安排,学生与家长非常支持。起初我一直是按时到校参加,后来有一天不知为啥,整个人心烦意乱,不想读书的念头打心底里萌发,当天晚自习后便独自一人连夜徒步回家了。那时应该是在1995年7月、8月间吧,因供电总不正常,所以路灯也不亮,正值黑夜中没有月光,几乎看不清路,我仅凭着脑海印象摸黑前行,只想早点到家中。六七里泥路面被风干日晒,变成厚厚的一层浮尘土,可掩没整只脚掌。<br> 之前,曾看过《聊斋》86版电视剧,又常听老人说有关鬼的故事,一路上总是充满恐惧。希望遇见有行人,又担心遇上坏人。不相信这世上有鬼,又害怕真的有“鬼怪出没”。当路过一处曾埋有意外死亡之人的山坳时,内心不停地在自我打气“不怕!不怕!不怕!你是男子汉!”。还好,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见到什么“鬼怪”。当踏进家门时,才发现背后一身冷汗,湿透了衣衫。 第二天早起,当父母亲发现我人在家时,很惊讶!只问了为什么回来了,我只简单答道:不想读书了。母亲有点迷信,便问了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如“是不是在学校看到什么不祥东西?撞邪了?”等等,我无心回答她。<br> 现今,已忘了当时在家待多久,应该有一周时间吧。见到我未返校,班主任即我四叔便派来了平时与我关系较好的两位同学,直奔我家找人。说来也巧,那一天我正跟随着母亲去山区田里插秧,还带上了满满一铝锅的白粥以填肚充饥,计划呆上一整天,直至天黑或完工了才回家。那时认为要是从山里往家里赶,吃个午饭再返回田里干活,这样把时间都浪费在赶路上了,不划算。<br> 当同学俩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我和母亲都被惊到了。因为从家里到山里耕田处,足足有好几里山路。当年一无电话,二来行人稀少,他们是如何找到的?不管怎样,我和母亲都很感动,都知道他俩是来劝我返校的,说是老师和同学们都想念我了,都盼着我能尽早回校继续读书。话说回来,我那时也算是年级学生中的“尖子生”之一。见面时彼此谈聊上几句后,我便到小溪里冲洗脚上的淤泥,便跟随着他们赶回家返校了。现在回想起这事,假如当初我仍执意不返校,一心只想到社会浪荡,我如今的人生轨迹,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返校后,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我的突然离校这事,并没有过问、热议或投来异样眼光,还是像以前那样,包容我接纳我。在之后一年的学习时光里,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师生同学间其乐融融。中考时,我们这届学生考出了当时为南宁地区同类乡村学校中的总成绩和升学率及部分学科均获得第一名,甚至比城里的大部分中学还要好,学校因此一举名声大噪。<br> 作为最后一届的中专中师定向招录生,当时填报志愿为四川省轻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专三年学习生活,始终保持着初中时那种努力奋劲。中专毕业后,随即应征入伍,两年服役期满返乡时,自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一时很迷茫,有些不知所措。当时正值县域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县里水泥厂、供销社等部门纷纷改组或解散,你到劳动人事部门咨询,等到的只有一句:你先回去等待通知吧!让我这些在当初入学前说有所谓的包分配的学生来说,一毕业离校即是失业。还好,到了第二年便有了参加公开招考招聘基层工作者的机会。<br> 当初,为了顺从父辈的意愿,抱着试试的心态去报名参加了公开招考,没想到一路斩将过关,成为了一名基层乡镇工作者。对于农村子弟欲想通过读书学习这条路子,才能跳出“农门”这一愿望的父辈们来说,是十分的高兴!用外人的话说是,家族里有个能吃公家饭的国家干部啦!不过,一些真正有本事有才干的人,特别是当时同龄人,对这份月薪才五百余元的工作岗位,根本就不屑一顾。那时,他们在沿海一带务工月收入比这高出了许多。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当时能有机会参加公考遴选,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为此,我还能祈求政府给什么呢?那时只有中专文化且为退伍士兵,应试入职能一举成功的为数不多。这说明老天在眷顾着我,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br> 入职前,心里也如一些局外人所认为的那样:政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办公室后喝喝茶、看看一下报纸、阅处一下文件,偶尔下村走走看看、吃吃喝喝,混混乎乎过日子等这般清闲无事,每月还能固定领取不菲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实则不然,农村税费改革前,为征收“三提五统”(公粮)费用而走村入户,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磨破了几回嘴皮子?因山地山林纠纷而引起群体性打架斗殴的调处,一直费心伤神,是苦头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时很难厘清并协商解决好。当时还有一些工作遭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至今仍挥之不去,心有余悸。当时曾有辞职的念想,母亲也说:“要是太辛苦了,我们就回家来,不干了。”而父亲则什么也不说也不表态,我知道他心里一直在考虑些后续事情。 都说乡镇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对接落实着县里七十几个部门业务。在“上面千条线”之下,干部要做一根能穿引线、正直的针,一个无所不能的万金油式容器。从天上到地上,山川河流生态环保;从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嘘寒问暖;天晴时担心有火灾、担心出现旱情闹荒,下雨时担心有洪涝、担心出现自然灾难。其实,我一直也渴望着风调雨顺,敬畏生命健康永远至高无上,情系人民财产安全,时常牵挂于肚。今日提起美丽乡村建设、安全防范教育,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随处可见身影在村屯里走访说教引导。危难时刻总得冲锋在前,从来就容不得有什么顾虑。就今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面一声号令,在大年初一第一时间内便集结到位,整装待派谴,毫无怨言。这一切,只为了践行入职前的服务承诺,初衷从来不改,人在阵地就在。<br> 谈到脱贫攻坚战,说来就话长了。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至今全程参与。其中的一波三折,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个明白的;其中辛酸与汗水,只有同样是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同志才有能切身体味得到。都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不仅仅就困难弱势群体来说,对于我自己,何尝不是一个样?入职近二十年,先后辗转了四五个乡镇,历任民政助理、团委书记、武装部长、统战委员、副乡长等职务,兼职行政村工作队长、乡镇所办分管联系人、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等。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要你是有奋斗之心的人,阳光都会照射温暖到你身上。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自感觉是幸运儿。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后来到乡镇就职,在生活中工作上,总遇到愿意无私帮助、支持、引导我的人,他们或是领导,或是同事、村干部,还有群众。私下里,有些人还称兄道弟,忘年之交。纯粹的儿女情长,亲兄弟般交往,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没有一丝私心杂念!有时邀约几个兄弟喝点小酒,漫漫长谈至凌晨两三点,也不足为奇。接触中,他们更多的是以兄长口吻在教导着我如何走好人生路。一直在勉励着我要保持着谦虚、正直、不做作的为人本色,做回真实的自己就好,任世事变迁,永远不要变。对此,我始终铭记在心,行之如此。</p><p class="ql-block"> 如今,看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大力扶持,以及联系后盾单位和广大帮扶干部的全程参与下,逐一顺利脱贫摘帽了,这让人很欣慰。在感恩于伟大的祖国的同时,也为自己作为基层乡镇干部,最前线扶贫工作者中的一员,亲历亲为,见证农村变美、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而骄傲自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自己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累并快乐幸福着。(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该文参加“我的青春 我的芳华”同主题征文,于2020年05月24日在《红水河文艺在线》平台发表)</p> <p class="ql-block">附:特级教师李春明老师的《让青春在磨砺奋斗中出彩》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读完黄启恒(笔名亦可)的《让青春在磨砺奋斗中出彩》,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贫困少年到基层乡镇干部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青春在磨砺与奋斗中的璀璨光彩。</p><p class="ql-block"> 文章开篇,作者便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通过描绘自己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那些关于一块钱菜金、400斤干柴火的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更凸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叙述中,没有过分渲染自己的困难和挫折,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学习,最终走出农门,成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这种对于生活的坦然接受和积极面对,让我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没有回避其中的艰辛和挑战。无论是走村入户征收费用,还是调处群体性打架斗殴,作者都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种对于工作的敬业和奉献,让我看到了青春在奋斗中的真正意义。</p><p class="ql-block"> 此外,作者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无论是对于困难弱势群体,还是对于作者自己,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对于幸福的独特理解,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奋斗信念。</p><p class="ql-block"> 《让青春在磨砺奋斗中出彩》不仅是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的叙事文章,更是一篇关于青春、奋斗和幸福的哲理文章。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经过磨砺和奋斗,青春才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