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物之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河南巩义,河洛康家的声名家喻户晓,“去河南巩义,不去康百万庄园如同没去巩义。”果真如此吗?我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态,从郑州驱车70公里直奔位于巩义康店镇庄园路上的康百万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上,司机小伙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康百万”名字的来龙去脉,康百万庄园的庞大豪华以及河洛康家的财大气粗,让我知道它是著名的全国三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墨林庄园)之一,又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为“中原三大官宅”,并在脑海里逐步形成了一个类似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个体概念和宛若山西乔家大院一般的恢宏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多小时后,我的遐想被司机小伙打断,“到了”,他告诉我。“不会吧”,我说。因为路边分明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牌楼和令人瞩目的建筑。小伙笑着用手一指说,你走下坡就看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点茫然地下了车,看到不远处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黑底白字醒目地刻着:“康百万庄园”。视线越过石碑,看到前方低洼处有一个高大的门楼,很多人正三三两两朝着门楼走去,想必那一定是“康百万庄园”的入口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门楼边,只见庄园城门一大二小,端庄稳重,深红色的大门上镶有金色门钉七七四十九颗,十分醒目;抬头仰望,“康百万庄园”的巨幅牌匾高高悬挂,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仪;入口两侧有连贯的主墙相依,如同古代城堡一般,让人尚未进门就感觉气势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大门不多远,眼前出现一片空地,类似花园,很大却并未草木葳蕤,可能是深秋的缘故吧,感到稍稍有一丁点儿凄凉,这使我想起了魏•曹丕《燕歌行》中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四下张望,想寻找一条便捷的游览路径,但见有好多条道伸向前方,弯弯曲曲宛如迷宫,真不知走哪条好。正一筹莫展,却听到一个悦耳的女声在说:“康百万庄园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闻声转头,见是一导游在为旅游团队讲解,我灵机一动,便加入了这支队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导游介绍,康家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风水上叫作“金龟探水”。我不懂风水,但在地图上看,庄园的所有建筑布局似乎都是驮在一块巨型的龟背上,而龟头正好伸向河流,此谓“金龟探水”倒是煞有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百万庄园的规模很大,据说有乔家大院15个那么大!整个庄园占地240余亩,建筑面积高达64300平方米。不说全盛时期的建筑,仅保存至今的就有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和73孔窑洞,共571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康氏家族前后有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里居住生活,时间长达400多年,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因此这里的建筑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各种独特风格的建筑达十九种之多。其中,有住宅、客栈、作坊、学馆、祠堂、 寨堡、花园、亭台等,既有古朴典雅的明代楼院,又有精致细腻的清代住宅,且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是中原颇具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庄园里游览,简直是一种穿越,我感觉周身都被明清时期那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所笼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庄园的小径上,不仅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还能看到那些岁月曾经的辉煌,它让我沉醉,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百万庄园的特色之处枚不胜数。其一就是无处不见的对联和牌匾,据说总共有110幅(块)。这些对联牌匾是康家修身齐家的名片,是上代家族对子孙后代的告诫和箴言,当然也镌刻着康家的历史和荣耀,彰显着康家的显贵与尊荣。欣赏那些沉淀着历史痕迹的对联和牌匾,我仿佛看到了康家几十代人艰难卓绝的奋斗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些牌匾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留余”匾,这是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这一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其上书“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短短七十四个字,表现了康家万事留有余地,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世子孙谋福祉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留余”匾下,我驻足沉思良久,“留余”匾字数不多,却智慧深刻,它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处世哲学。留有余地,是不将聪明用尽,敬畏自然造化;是不独占财富禄位,心系朝廷百姓;是不独享荣华富贵,惠济子孙后代。这种于百年前提倡的精神在当今亦意义非凡,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我们常追求极致,却易失平衡。而“留余”提醒我们,做事不可太满。为自己留余,能避免过度消耗;为他人留余,可促进和谐;为子孙留余,则是传承美德与福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细细想来,这短短74个字多么精辟,多么富有哲理,真不愧为人生的座右铭。能看到这块中华名匾,我感到有幸,匾中的字字句句,更让我振聋发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二,康百万庄园是一处建筑艺术的典范,尤其是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庄园主宅区有一对门枕石,它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第一层一反常态地雕刻了一双憨态可掬、温顺可爱的卧狮,而非威风凛凛、怒目圆睁;第二层雕刻了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四面分别为“尊老爱幼”、“妯娌和睦”、“拜师求读”和“宾客宴饮”,传统的父子爱、妯娌亲、师生情和朋友情在这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三层雕刻了一组传统图案,“凤凰牡丹”寓意荣华富贵,“麒麟送子”寓意吉祥如意,“金鸡报晓”寓意官上加官等,整组枕石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因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张雕工十分精细的金丝楠木顶子床,其雕刻采用了透雕、镂空等工艺,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整张床含有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图案80余种,如“状元及第”、“喜鹊闹梅”、“麒麟送子”、“蝙蝠献寿”等等,各种形象无不栩栩如生。据说这张床由十个能工巧匠耗费五年时间打造而成,是康百万庄园里最贵重的三珍藏之一,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康百万庄园又是一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的场所,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为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康百万庄园保存的众多文物中有一座贞节牌坊,坐落于栈房区前面,这是一百年前康家第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壁为纪念祖母王氏特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牌坊的精湛在于石墩、石柱、石匾等部位均精雕细琢了《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和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十分惟妙惟肖。可惜由于靠近河堤,部分陷于地下,令人扼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子双碑楼也是庄园里保存完好的古迹之一,这是众乡邻为康氏家族的康应魁、康道顺父子树立的纪念碑,感谢他们在清咸丰初年当地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慷慨救灾,开仓放粮,救助灾民的义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座碑楼分别建于咸丰二年和咸丰十年,屹立距今已有近一百八十年之久,这不仅是康氏家族的功德碑,更让我从中看到了康家人的慈悲和善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百万庄园内有故事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如“叶氏井”的来历、“拜月桌”的故事、“藏宝洞”的秘密等等。每一处都让我兴趣盎然,乐此不彼,可惜时间太短,半天不足以将康百万庄园悉数看尽,但即便如此,我也已经收获满满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接近尾声时,我问导游:“为什么叫他康百万?而不叫千万、万万呢?”导游笑着答复我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巩义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共四百多年。这其中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康百万”。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次年经巩县(今巩义市)回銮北京。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慈禧与光绪到巩义之后,在康家修建的“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临走时,康家的当家人康鸿猷又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愈加名扬天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哦,原来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康百万庄园”的大门,我不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参观这个庄园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它留给我什么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需赘言,我的兴趣不在“康百万”的财富,而是在于支撑它四百多年兴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处世治家理念——“留余”,它让我获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留余”理念启发我,首先要懂知足。要学会知足常乐,只有时刻清醒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平衡。其次要养成谦逊的品德。要牢记凡事不可做尽,给他人和自己留有余地,在学会退让和包容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再次要有敬畏之心。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保持敬畏,并正视自身的渺小与有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大概就是我参观“康百万庄园”最大的收获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谨向摄影师表示诚挚的谢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