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孔庙和国子监,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2024.11.21.拍摄)

京楚闲人

<p class="ql-block"><b>■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上图)</b></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p><p class="ql-block">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公元14世纪,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曾经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的场所,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2005年3月成立,2008年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1961年3月,国子监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孔庙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孔庙。(上图)</b></p><p class="ql-block">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六月,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p><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孔庙大规模修缮,民国五年(1916年)竣工。至此孔庙形成现有的规模和布局。</p><p class="ql-block">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孔子儒学、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史料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b>●大成门:(上图)</b></p><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庙内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p> <p class="ql-block"><b>●大成门孔子像。(上图)</b></p><p class="ql-block">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孔子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门下弟子三千,杰出者也有七十二。因此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编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春秋》。</p><p class="ql-block">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b>●大成殿。(上图,下同)</b></p><p class="ql-block">皇帝祭孔行礼的正殿。‌大成殿是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大成殿的建筑风格为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中“万世师表”匾额由乾隆皇帝题。</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位,称为“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木牌位。殿内还设有配享的牌位,包括复圣颜子、述圣孔伋、宗圣曾子、亚圣孟子等“四配”,以及闵损、冉雍、端木赐等“十二哲”的塑像。大成殿内的礼器、祭器、乐器均为祭孔大典及平时供奉所用,多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遗物,包括尊、爵、卣以及编钟、编磬等乐器。#</p> <p class="ql-block"><b>●大成殿前的石雕龙堵:(上图)</b></p><p class="ql-block">石雕龙堵石是一些寺院台阶中间镶嵌的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或由几段石头构成,通常都以浮雕的形式来雕刻龙、凤等多种图案。</p><p class="ql-block">龙本身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人们崇拜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b>‌●触奸柏。(上图)</b></p><p class="ql-block">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历史,繁枝盘错,挺拔苍翠。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p> <p class="ql-block"><b>●北京孔庙国学文化景观。(上图,下同)</b></p> <p class="ql-block"><b>‌●张照书韩愈石鼓歌碑:(上图)</b></p><p class="ql-block">清代书家张照草书的韩愈《石鼓歌》碑,碑额“瓌词神笔”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b>■国子监。(上图)‌</b></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又称“太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国子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和敬一亭‌。#</p> <p class="ql-block"><b>●太学门。(上图)</b></p><p class="ql-block"><b>标志着进入学府的正式开始‌。#</b></p> <p class="ql-block"><b>●琉璃牌坊。(上图)</b></p><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北京现存为数不多的琉璃牌坊之一,也是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牌楼。正反两面的横额上均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字。#</p> <p class="ql-block"><b>●辟雍殿。(上图,下同)</b></p><p class="ql-block">辟雍大殿是清代的文物。始建于乾隆年间,是皇帝讲学的殿堂。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p> <p class="ql-block"><b>●辟雍殿“临雍讲学”。(上图,下同)</b></p><p class="ql-block">辟雍殿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登基五十年“临雍讲学”而建的宫殿。殿内正北上方有乾隆亲题的“雅涵於乐”匾额,四周建有围廊,大木构架绘以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井口天花,正面以龙彩绘,无梁无柱,显得宏伟宽敞‌。辟雍殿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栏,构成“辟雍环水”的古代形制‌。#</p> <p class="ql-block"><b>●彝伦堂‌:(上图,下同)</b></p><p class="ql-block">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最初是国子监的藏书楼。明朝永乐年间,彝伦堂进行了翻建并改名为“彝伦堂”。</p><p class="ql-block">“彝伦堂”匾额由清康熙皇帝题写。堂内恭悬着六位皇帝对国子监的六道敕谕,显示了清代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b>‌●乾隆石经‌ :也称为“十三经刻石”。</b></p><p class="ql-block"><b>(上图,下同)</b></p><p class="ql-block">乾隆石经由清代著名书法家蒋衡手书,历时12年完成,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刻石,历时三年完成,共计189座石碑,加上一块御制告成碑,共计190块碑‌。</p><p class="ql-block">乾隆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和《孝经》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共计63万余字。这些石经不仅是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儒家石经,也是中国唯一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其楷书工整美观,精确完美,优于唐代的“开成石经”,成为千秋万世崇文重道之规‌。#</p> <p class="ql-block"><b>●复苏槐。(上图)</b></p><p class="ql-block">复苏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相传为许衡所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时逢乾隆母亲六十寿辰,本已枯死的古槐突然发出新绿,乾隆皇帝题诗赞其祥瑞,并赐名“复苏槐”‌。此外,古槐的枯而复荣也被认为是吉祥之兆,当时的大臣们纷纷赋诗作画以示庆贺‌。#</p> <p class="ql-block"><b>●罗锅槐 。(上图)</b></p><p class="ql-block">“罗锅槐”这棵古槐因其形状像刘墉(人称“刘罗锅”)而得名。相传在辟雍殿竣工时,乾隆皇帝视察时看到了这棵古槐,问群臣这棵树像谁,由于刘墉的背驼,群臣心领神会,笑而不答。乾隆因此下令砍掉这棵树,但刘墉机智地以保留古槐作为忠臣的形象为由,说服了乾隆,使得这棵树得以保留‌。</p><p class="ql-block">“罗锅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据说是由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所植。这棵古槐不仅见证了国子监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国子监的一个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b>‌●井亭:(上图)</b></p><p class="ql-block">井亭‌是国子监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井亭建于明代,采用正方型设计,单檐攒尖顶,灰瓦盝顶,亭下井水原为国子监师生饮用水。在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两井通过暗渠为“辟雍环水”提供水源,至今仍在为环池注水,体现了其持续的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b>●孔庙大成殿和国子监辟雍。(上图)</b></p><p class="ql-block"><b>■参观孔庙和国子监有感:</b></p><p class="ql-block">参观孔庙和国子监,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来到孔庙,迈进那扇古老的大门,就被那种庄严肃穆、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吸引。看着孔子像,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仿佛能听到他智慧的教诲在耳边回荡。庙里那些古老的碑刻和典籍,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在国子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课堂。漫步在那里,仿佛能看到古代学子们勤奋学习的身影,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而那些古老的教室和宿舍,都保留着当时的风貌,让我对古代的教育制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p><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孔庙和国子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当前在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b>●作者在国子监琉璃牌坊前。(上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楚闲人2024.11.21.拍摄</p><p class="ql-block">2024.11.24.编辑制作于望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