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p> 心理健康的标准 <p class="ql-block">01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p> <p class="ql-block">0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 幼儿常见心理健康识别 <p class="ql-block">咬指甲、吮手指 </p><p class="ql-block">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导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 </p><p class="ql-block"> 形成原因:孩子爱咬东西,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情绪等,根源可能是被关注不够、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遭到指责训斥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成为激发性刺激因素。</p> 口吃 <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幼儿期的孩子词汇量增长和丰富的最快,3岁的孩子词汇量可以达到1000个左右,到6岁时会达到3000个左右,口语表达能力也到了关键期,这个时候是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但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口吃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遗传、模仿、突然刺激,成人要求过急,孩子发音或吐字不准时,成人急于矫正而经常打断孩子说话,心里产生压力,一说话就紧张,害怕说错。</p> 孤独症 <p class="ql-block">具体表现:语言发育迟缓,没有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对集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但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也有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表现。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p> 鸵鸟行为 <p class="ql-block"> 鸵鸟行为表现:胆小、犹豫、遇到困难就躲避等退缩行为。 </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先天适应能力差,不愿接触人,勉强适应时很难而缓慢,不爱活动;后天抚育不当,过分溺爱、照顾,孩子难以适应时就会采取逃避方式;遭遇重大心理创伤或精神刺激后产生退缩逃避行为。</p> 多动症 <p class="ql-block">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体表现:活动多、小动作多、注意力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冲动、做事不分场合、不计后果、学习困难等。 </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在注意力形成的婴幼儿时期,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由于年龄原因孩子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的要求与孩子的能力之间差异太大都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p> 攻击行为 <p class="ql-block">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东西等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欲望得不到满足;模仿(电视、父母、其他小朋友)。</p> 假期幼儿常见心理变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日作息时间不规律</p> <p class="ql-block">放假期间,休闲玩耍是少不了的,但一定要有节制,否则非但不会受到休息的效果,并且不利于身心健康。假期脱离了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孩子容易作息混乱,晚睡晚起,不规律的作息对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睡眠不足也容易引发情绪的躁动。</p> <p class="ql-block">教育建议:</p><p class="ql-block">1.家长需要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求孩子;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尽力做好;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订每天的计划,督促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安排饮食,并开展适度的锻炼。</p><p class="ql-block">2.鼓励自我服务</p><p class="ql-block">教育名家魏书生老师说过:“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就是让孩子承担起家庭责任”。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进行自我服务。比如:叠衣服、晾衣物、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做美食等,对孩子的努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动作技能,还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出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电子产品使用过度</p> <p class="ql-block">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通常会带来以下5种心理危害。</p> <p class="ql-block">1.影响脑部发育</p><p class="ql-block">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若孩子过早或过多地看电子屏幕,那些快速变动的屏幕图像,会对孩子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注意力缺乏、认知力延迟、学习能力下降、变得更冲动以及缺乏自制能力。</p><p class="ql-block">2.情绪问题</p><p class="ql-block">当孩子看屏幕的时间,远远多于跟真实生活中的人的互动,他们的大脑中跟语言和情绪有关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也会受到影响;加之孩子所玩的一些游戏可能会有暴力画面,抑或他们在跟人在线合作中带来的挫败感,都会给导致他们的烦躁情绪。</p><p class="ql-block">3.电子产品上瘾</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沉迷科技产品,疏于照顾孩子,这就变相让孩子也沉迷于电子产品,慢慢上瘾,久而久之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p> <p class="ql-block">教育建议:</p><p class="ql-block">1.帮助孩子找到其他方式享受快乐如果孩子除了盯着手机屏幕什么都不做时,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立即责怪和训斥孩子,而是把绘本、画板、玩具等放在孩子身边提前准备好,让孩子自己选择。</p><p class="ql-block">2.让孩子多运动儿童每天应至少有一小时的适度运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出去散散步、打打球、逛逛公园,或去当地游乐场、动物园玩玩,让锻炼成为一种家庭活动。</p><p class="ql-block">3.做一个少玩手机的榜样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以父母为榜样。作为家长必须带头做到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绪变化大</p> <p class="ql-block">1.哭</p><p class="ql-block">批评哭,没人陪玩哭,不小心被碰到哭,没有得到喜欢的玩具哭,不给电视看哭,玩游戏输了也要哭......一味地依靠哭来解决问题。除了哭,孩子始终不会或不愿意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2.愤怒</p><p class="ql-block">面对孩子的愤怒,家长往往会发很大的脾气,试图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因此消除,反而可能成为更严重的消极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孩子的不良性格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p> <p class="ql-block">教育建议:</p><p class="ql-block">1.情绪发泄法</p><p class="ql-block">让孩子用力捶打充气娃娃(不倒翁)、枕头或长毛绒制品,一边打一边把心中的不满或委屈说出来。让孩子用发泄法排解怒气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明白这种方法只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使用,只能打枕头、不倒翁等物体,不能踢桌子、椅子,更不能打人,避免宝宝把此种方法扩大化,产生攻击行为。</p> <p class="ql-block">2.绘画排解法 </p><p class="ql-block">绘本是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您可以画完一副简单的画,然后擦掉一部分,让孩子把擦掉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完整,然后和孩子一起讲出来,不仅可以排解情绪,也暗示着任何被破坏的失误都可以重新恢复生机。</p> <p class="ql-block">3.情绪表达法</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你好像有点不高兴,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你生气是因为什么?”让孩子学会合理认知和掌握恰当的应对策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p> 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p class="ql-block">1.不要急切地纠正孩子——避免孩子的自尊受损</p><p class="ql-block">看见孩子犯错总想立即予以纠正,如果再遇到一位对错误非常敏感的家长,那么孩子容易生活在不断地被纠正、被指责的环境里。这样的孩子容易受挫,长期的挫败感影响对自我的积极认知,也阻碍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2.过度关注孩子——避免孩子的自我为中心</p><p class="ql-block">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更不是每位家庭成员都必须重视的第一对象,家长应减少“因过分关注孩子从而忽视发展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现象,更应避免因此带来的争执。 </p> <p class="ql-block">3.不要过度赞赏孩子——避免孩子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p> <p class="ql-block">4.不要对孩子某些方面太严苛——避免孩子心理滋生胆怯、自卑、逃避、反抗、说谎、残暴</p><p class="ql-block">要求严格,甚至暴力,是孩子心理产生胆怯、自卑、逃避、反抗、说谎、残暴心理的温床。家长应将对孩子要求、标准转变成对孩子某些阶段成长发展的目标,并结合孩子的现状、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加以修正。多鼓励孩子感受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5.不要恐吓、贿赂孩子也不要和孩子讲条件——避免孩子躲过权利与义务</p><p class="ql-block">家长应避免让孩子达到某些自己所期待的的行为贿赂孩子或者和孩子讲条件,贿赂和条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看不清自己身上的权利与义务,越来越不懂得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恐吓孩子只会让家长丢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让自己越来越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让孩子从自己所处的现状出发,从自己遇到的麻烦、痛苦出发,从自己带给别人的麻烦、痛苦出发,去体会和落实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自己该拥有的权利,自己需要尽到的义务。</p> <p class="ql-block">6.不要将孩子视为问题——避免培养出问题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问题的是孩子。家长应该带领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鼓励孩子尝试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有没有更多更多的方法来面对问题比问题有多复杂,问题最终解决的效果更重要。</p> 儿童心理健康绘本推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做最勇敢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害怕,还要勇往直前,即便开始的那一步最困难,也要鼓起勇气。能让一个害怕的人勇往直前,便是你的心中有爱,有爱便无惧了。害怕的小兔子心中正因为藏着友谊之爱,才最终让自己学会了勇敢。</p><p class="ql-block">外面的世界,虽然是未知的,但是只有走出去,才能打开看世界的眼睛,最终它会打开你内心世界的大门。不管旁人如何看你,哪怕有流言蜚语,孩子,这一辈子,你只需要做勇敢的自己,拿出你的勇气过好你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见,发脾气大王》</p><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故事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先发脾气,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好情绪管理,借助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你爱发脾气,就让你当发脾气大王。但是当发脾气大王真的好吗?真的是如自己想像中这么快乐吗?事实上不是的,当了发脾气大王,会让你失去了很多。</p><p class="ql-block">不光你收获不了快乐,还让你失去了你的好朋友,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看完这个故事,没有小孩子再愿意当发脾气大王的。从而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学会有效控制情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不知道我是谁》</p><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每个人都有一段认识自己兼认识世界的过程。在其中会迷失,也会有明朗。有一种方式就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从而认清自己。对于父母而言,教育中最大的责任就来自这种寻找,帮助孩子排除困惑,寻找自己,认识自己,看清长处,并鼓励孩子发挥长处。</p> <p class="ql-block">幼儿心理健康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等方式,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让每一位幼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融发理念: 快乐体验、快乐学习、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融发特色: 在习惯养成中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融发目标: 打造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儿童乐园。</p><p class="ql-block">融发共同愿景: 自然和谐的家园。</p><p class="ql-block">融发使命: 携手家长共同缔造幸福家庭。</p><p class="ql-block">融发价值观: 尊重、信任、合作、担当、创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