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山西河南部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p> <p class="ql-block">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p> <p class="ql-block">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使今天的人们有多样的选择。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发展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必需。现在的人们人人手里一部手机,成为一个生活的百科全书,电影院都很少去了,电视都很少看了,还不要说进戏院了。</p> <p class="ql-block">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是中国梆子戏的鼻祖。流传了几百年。今天的戏迷大部分都是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都很少了。这就是今天秦腔发展的最大难题。</p> <p class="ql-block"> 当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他看了秦腔后亲自提匾“古调单弹”,对古老的戏曲给予了肯定和赞扬。</p> <p class="ql-block"> 秦腔艺术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尽管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与昆曲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然而由于地方性太强和地域局限,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流传。其他地方的人是听不懂的。有人开玩笑说,“要想学秦腔,先要学会陕西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今天人们说起来中国的四大剧种,京剧,越剧,豫剧和黄梅戏。就是没有提秦腔。</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弘扬秦腔艺术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中小学校抓起,才能更好的振兴秦腔艺术。</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国的戏曲都存在这个问题。举步维艰。要传承,要弘扬,要发展。就要守正创新。就要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 怎样守正创新?怎样能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中国的戏曲,接受传统文化。要把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作为每一个戏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p> <p class="ql-block"> 要守正,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戏曲的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虚心学习前辈的丰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戏曲工作,才能演好每一个角色。还要将传统戏曲的精髓学好练精,掌握扎实地基本功,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生,旦,净,丑,不管学习那个行当绝活,都要下功夫好好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演员。不仅要演好角色,还要吃透剧情,了解全部剧情的历史背景,只有懂得戏的故事情节,把自己融入进去,成为剧中的一员,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演好自己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创新?今天的各种传统戏曲都是以古装戏为主,年轻人不懂得这段历史,更难以接受这样的戏曲艺术。“样板戏”虽然是现代戏,但是有些唱腔年轻人很少接触。只有引导他们,用新的形式来组织,如:开展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组织戏曲艺术训练,寓教于乐,提高他们对戏曲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要在题材上下功夫,创作一些适合今天生活方式的戏曲,这样就能吸引年轻人来了解戏曲,接受戏曲,爱好戏曲。</p><p class="ql-block">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播间进行戏曲宣传,吸引更多地戏迷粉丝。</p> <p class="ql-block">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秦腔也是这样,应该继承,应该弘扬,应该传承,更应该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将她发展下去,这才是今天文化自信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戏曲的“生”角</p> <p class="ql-block">戏曲的“旦”角</p> <p class="ql-block">戏曲的“净”角</p> <p class="ql-block">戏曲的“丑”角</p> <p class="ql-block">古老秦腔 古调独弹 </p><p class="ql-block">继承弘扬 与时俱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