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漫谈《红楼梦》里的对联 </b></p><p class="ql-block"><b> 莎翁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红楼梦》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其宏大的家族兴衰史、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的情感描绘而著称,更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解读这部文学巨著艺术魅力的一把钥匙。</b></p><p class="ql-block"><b> 《红楼梦》中的典型对联众多,每一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列举几副具有代表性的对联进行说明:</b></p><p class="ql-block"><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b></p><p class="ql-block"><b>出处:太虚幻境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解析:这副对联揭示了“假”、“ 真”、“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世间万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哲理。它提醒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要具备辨别真伪、洞察世事的智慧,不要盲目相信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本质。</b></p><p class="ql-block"><b>“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b></p><p class="ql-block"><b>出处:“智通寺”门联,出自《红楼梦》第二回。</b></p><p class="ql-block"><b>解析:这副对联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悔悟。上联“身后有余忘缩手”指的是人在拥有财富或权势后,往往贪得无厌,不知收敛;下联“眼前无路想回头”则表达了当面临困境、无路可走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及早收手。它警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b></p><p class="ql-block"><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b></p><p class="ql-block"><b>出处:宁府上房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回。</b></p><p class="ql-block"><b>解析:这副对联强调了处世哲学和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意味着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都是学问的来源;下联“人情练达即文章”则指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通晓人情世故,就如同写出了一篇好文章。它告诉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b></p><p class="ql-block"><b>出处:潇湘馆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回。</b></p><p class="ql-block"><b>解析:这副对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潇湘馆内的幽静景致和人物闲适的生活状态。上联“宝鼎茶闲烟尚绿”通过宝鼎中飘出的绿色烟雾,暗示了室内的清幽和茶香的浓郁;下联“幽窗棋罢指犹凉”则通过下棋后手指仍感凉意,表现了室内的凉爽和人物内心的宁静。整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还巧妙地借用了潇湘馆内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氛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些对联不仅是《红楼梦》中的文学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传统文化和文明史的缩影</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五千年文明史的缩影。这些对联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b> 首先,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对联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和韵律之美。它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深远,既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又富含诗意的画面感。这种语言艺术不仅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b></p><p class="ql-block"><b> 其次,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对联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们或揭示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或表达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或抒发对世事人情的感慨。这些对联不仅是对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情节的提炼和概括,更是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维和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精髓和特色,也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髓和智慧。这些对联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珍品。它们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热情。</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作者曹雪芹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艺术才华的展现。这些对联往往寓情于景,借物言志,既是对书中人物性格、命运的隐喻,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文化氛围的反映。它们如同一个个微型的文化景观,让读者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作者的情感波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对联的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艺术特色鲜明,体现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其艺术特色的举例说明:</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 含蓄隐晦,意蕴深远《红楼梦》中的对联往往不直接表达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含蓄隐晦的方式,让读者在品味中领悟深层含义。例如,贾氏宗祠联“肝脑涂地 ,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表面上是对皇恩浩荡的感激,实际上暗含了对封建统治的愤恨和批判。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文字狱”的风险,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b></p><p class="ql-block"><b>2. 修辞丰富,表达生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使对联更加生动形象。如赞黛玉联中的“似娇花”、“如弱柳”,通过比喻展现了黛玉的柔弱之美;又如探春房内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用“烟霞”喻“骨格”闲散,“泉石”喻“生涯”野逸,形象生动,富有诗意。</b></p><p class="ql-block"><b>3. 句式 灵活,变化多端《红楼梦》中的对联在句式上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有的对联采用主谓倒置、动宾倒置等手法,使句子结构新颖独特,如探春房内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将主语置于句末;又如藕香榭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将结果置于句首。这种句式上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对联的韵律美,还使表达更加曲折有致。</b></p><p class="ql-block"><b>4. 哲理深刻,发人深省《红楼梦》中的对联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如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通过揭示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又如智通寺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以贪婪之人的形象描绘,警示世人要知足常乐、及时回头。</b></p><p class="ql-block"><b>5.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曹雪芹在创作对联时,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如黛玉葬花联“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通过“花影”与“鸟声”的描绘,烘托出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孤独无助的境遇。又如沁芳亭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通过“堤”、“柳”、“花”、“香”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总之,《红楼梦》中的对联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含蓄隐晦、修辞丰富、句式灵活、哲理深刻以及情景交融等方面。这些特色不仅使对联本身成为了独立的艺术作品,更为《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增添了无限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对联与人物命运的交织</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不仅仅是独立的艺术品,更是与书中人物命运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联,我们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如林黛玉的居所“潇湘馆”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既体现了她清冷孤傲的性格,也预示了她最终凄凉的结局。这些对联与人物命运的交织,使得小说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b></p><p class="ql-block"><b> 以下是对《红楼梦》中几副经典对联与人物命运交织的探讨:</b></p><p class="ql-block"><b>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b></p><p class="ql-block"><b>对联解析:这副对联出现在小说开篇,寓意深刻,揭示了真假难辨、有无相生的哲理。在小说中,许多人物和事件都体现了这种真假交织、虚实难分的复杂性。</b></p><p class="ql-block"><b>人物命运交织:贾宝玉: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真假、有无的困惑与追求。他既渴望真实的情感与自由,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走上了出家的道路,体现了对“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深刻领悟。</b></p><p class="ql-block"><b>甄士隐:作为小说的开篇人物,他的命运也体现了这副对联的寓意。他原本家境殷实,后因女儿被拐、家道中落而遁入空门,这一转变正是对“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生动诠释。</b></p><p class="ql-block"><b>2、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b></p><p class="ql-block"><b>对联解析:这副对联描绘了贪得无厌最终导致走投无路的悲惨下场。人物命运交织:王熙凤:她是小说中典型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代表人物。她聪明能干,但贪婪成性,利用职权大肆敛财,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锒铛入狱的下场。这副对联正是对她一生贪婪无度的深刻讽刺。贾雨村:他初入官场时还算清廉,但随着职位的升迁,逐渐变得贪赃枉法。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已经“眼前无路想回头”,为时已晚。</b></p><p class="ql-block"><b>3、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b></p><p class="ql-block"><b>。对联解析:这副对联以物喻人,分别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或薛宝钗)的命运。宝玉如美玉在柜中待价而沽,渴望被理解和赏识;而黛玉或宝钗则如金钗在奁中静待时机,期待一飞冲天。</b></p><p class="ql-block"><b>人物命运交织:</b></p><p class="ql-block"><b>贾宝玉: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精神自由和情感共鸣,但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接纳。这副对联中的“求善价”正是他内心渴望被认可的写照。</b></p><p class="ql-block"><b>林黛玉与薛宝钗:林黛玉才情出众但命运多舛,最终泪尽而逝;薛宝钗则以其沉稳内敛的性格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这副对联中的“待时飞”既是对宝钗命运的隐喻,也是对黛玉悲剧命运的某种补偿。</b></p><p class="ql-block"><b>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解析:这副对联强调了世事人情的重要性,认为掌握世事人情的规律就是学问和文章的来源。</b></p><p class="ql-block"><b>人物命运交织:</b></p><p class="ql-block"><b>刘姥姥:她虽然出身贫寒、地位卑微,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情练达在贾府中赢得了尊重和帮助。她的经历正是对这副对联的最好注解。</b></p><p class="ql-block"><b>贾宝玉等贵族子弟:相比之下,贾宝玉等贵族子弟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缺乏世事人情的历练和洞察力。他们的命运往往因为缺乏这种历练而显得脆弱和无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对联与人物命运的交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理思考。这些对联不仅具有文学美,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通过对这些对联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红楼梦》对联对后世的影响及对人生的现实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借鉴。</b></p><p class="ql-block"><b> 许多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其启发,将其中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挥。这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b></p><p class="ql-block"><b> 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影响</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如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贪欲与知足的对比等。这些思想内容通过对联这一载体得以广泛传播,对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联中的许多警句和格言,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和人际交往等领域。</b></p><p class="ql-block"><b> 书法艺术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书法艺术的佳作。许多书法家在书写这些对联时,都会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情感,使其成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学习书法的范本,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对联对人生的现实意义警示与教育作用</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通过揭示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对人们具有深刻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例如,“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就警示人们要知足常乐、及时回头,不要因贪婪而陷入困境。这些对联中的警句和格言,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b></p><p class="ql-block"><b> 启发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激发了人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些对联中的哲理和思想内容,可以引发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审视,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目标。</b></p><p class="ql-block"><b> 情感共鸣与心灵慰藉</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还通过描绘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慰藉。这些对联中的诗句和词句,可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和美好!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结语</b></p><p class="ql-block"><b>《红楼梦》中的对联艺术,是曹雪芹匠心独运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寻、去品味。在解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对联之美,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让我们一同梦回红楼,解语对联之艺术,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b></p><p class="ql-block"><b> 2024.8.1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