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沂山记游》作者浮萍/摄影浮萍</b></font></h1> <h1> 七十二岁,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其上,身飘飘天地间。 2024年10月27日七点左右,我登上了沂山玉皇顶。在中华大地的名山谱系里,沂山,虽没有泰山、华山、庐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等囊括天下奇景之名气,却自成一家,以其千崖万壑的峻峭,以其层峦叠嶂的秀逸,以其海拔1032米的高度,巍峨屹立在齐鲁大地。</h1> <h1> 二十六日晚我们下榻于景区内的“沂山研学中心”。在领队晓丹的努力下(景区开放时间是上午八点半,正常需乘观光车或索道上山)翌日晨五点三十分,我们乘坐自己的车子,在盘山路上向着玉皇顶方向缓慢地行驶着。渐渐地,天蒙蒙亮了起来,那升腾着飘浮着的白茫茫的烟雾,笼罩着参差嵯峨的群峰,填满了迷离深邃的谷壑,也模糊了我们从车窗向外眺望的视野。渐渐地,千山初醒,朝云出岫。身边的远山,也踏着我们向上前行的节拍,起起伏伏。时而昂起头来,在青青苍苍中,如仙娥般翩然起舞。</h1> <h1> 沂山,旧称东泰山,又名东小泰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位于山东临朐县城南五十公里处。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周围有峰二十九座,幢盖纵横。山中万松凝寒,千流沸漾。沂、沐、汶等四河均源出于此,蜿蜓回荡于群峰间。大峰磅礴,小峰秀丽,姿态万千。自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之说。</h1> <h1>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的车因山路崎岖不得已停在了半山腰(原计划开到玉皇顶观光车停车处)无奈,只得弃车沿步云栈道向上攀登。因没有标志,不知此为何处,也不知距山顶还有多远。负杖登峰,云霄烟路,连岭叠嶂。时而仰望崎岖山路无穷尽,时而俯瞰绵亘翠微峦岫低。游踪所至,目有所触,心有所动,神有所思,着实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感染。</h1> <h1> 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一步步,我继续向上攀登着。走累了,随便找个路边的石台就地而坐,全当做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看着山色,听听松涛。手绘彩笔,为可望不可及的远山淡妆浓抹;举起相机,为飘浮汇聚的云朵断长补短。这入画的感觉,真得好美,好美。</h1> <h1> 越过立着玉皇顶景区导览图木牌的曲廊,高耸的玉皇阁展现出它巍峨的身影。终于,我登上了玉皇顶,立于“探海石”前的“望海亭”。望海亭原名望海台。因此处凸出如台,下临悬崖,面向东方,可眺望东海,观赏日出。后人在此筑石庵,再后改庵为亭。“鸡鸣夜起,登亭东望。遥见东海,云水皆赤,倏忽异彩,日轮荡漾,若浮若沉,稍之奋涌而起,光彩夺目”。遗憾的是,我们未能看到这日出的壮观,却也收获了极顶的风光。</h1> <h1> 攀上沂山的最高处,象艺术家欣赏自己的杰作那样,我深情地环视着四周。举目远眺,时浓时淡的云雾在山腰间缠绕着,一会翻卷跌落,一会奔涌升腾。一片缭乱的云山,厮缠在一起。浓云重得象山,远山又淡的象云。是山是云,分辨不清。眼前玉皇阁的楼台,不远处翘首而立的电视塔,偶尔也在云雾中遁去自己的身影。</h1> <h1><p> 玉皇阁是1994年在原“泰山祠”旧址上所建,东西长约十一米,南北宽八米,总高十五米多,造型美观,是沂山标志性的仿古建筑。层甍反宇、攒尖翘角,巧构出飞形动势;黄瓦朱柱、彩绘藻井,交辉出金碧斑斓。</p><div> 立于沂山极顶,倚石浮云看东海,脚下是峰峦攒簇,头上乃天际孤云。心悠悠以其上,身飘飘天地间。<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里,没有满山游人的争景与喧哗,是那样的惬意;沿途,没有挤在比肩叠迹人海里的烦恼,是那样的悠然。感谢领队晓丹,为之争取了一个“空山我独往”的机会。</span></div></h1> <h1> 九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位于沂山东麓九龙口处的东镇庙。古庙背倚凤凰岭,面临汶河,河的对面是笔架山,环境清幽,宏伟壮观。始建于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 102年)汉武帝亲临沂山祭祀时。据说最初是在主峰玉皇顶上,名曰“泰山祠”,隋朝迁至半山腰的法云寺旁,改名“东镇沂山神庙”,宋初建隆三年( 962年)迁于现址。历次拓其基址,增其殿堂。2010年重修时,依照历史资料的记载,恢复了元朝至治二年(1322年)的规模。</h1> <h1> 在远古时代,自然山水是神祗的化身,日月山川都是神。到唐尧、虞舜、夏、商、周代,九州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均为天地神祗之所在。新年开岁,帝王便“望视山川,遍于群神”,巡视四方,登五岳、祭五帝,这种礼仪制度,相沿而到秦皇汉武,都曾登泰山,行封禅,祭祀天地神祗。与泰山毗邻的沂山东镇庙便应运而生,成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朝拜、祭祀沂山的第一站。据说至汉武帝始,先后有十朝十六位皇帝到此封禅、祭祀。</h1> <h1> 过金水桥,入古庙,另是一番风光。东、中、西三进院落,崇台列阶,气宇轩昂,翼然秀立;亭榭错落,青烟缭绕,银杏飘香。殿堂内匾额高悬,楹联满目;廊壁中石碑琳琅,摹刻精湛。紫铜炉里,一根根一柱柱黄黄的线香,燃烧着闪烁着红红的香火,虽照不亮四周却不泯灭自我。馥郁的青烟袅袅而上,旋绕集聚,缓缓下燃的速度始终是固定的,红红盈盈,诚真执著,是成长也是消失,默默地调动着生命深处的音符乐章……</h1> <h1> 我依次经过分布在中轴线上的护法殿、古祭台、东安王殿、寝殿、文昌殿、财神殿、钟楼、鼓楼等主体建筑,进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东进院落的药王殿、紫薇宫、斋房道舍等,以及西进院落的净风轩、放生池、文化陈列馆等,大多都在修葺之中,无法入内。那高高脚手架上忙碌着的身影,映着远山,正绘制着东镇庙更美的明天。寺院的后花园亦别具一格,以放生池为中心,六角亭俏然于绿波之间,曲桥相连,竹石点缀,空灵中蕴含着华严的意境。</h1> <h1> 放慢了匆匆地脚步,我徜徉在碑林之中,一幢幢石碑,仔细欣赏着。这些石碑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形状也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种岁月沧桑的颜色,如一方方晶莹的玉,闪着亮幽幽的光,展示着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独特的美术价值。东镇碑林现有碑额 145幢,主要存放于东西内外碑廊中。除四御碑外,排放次序以时代先后摆放。年代最久的为金承安五年(1200年),最晚的为1940年,时间跨度七百多年之久。</h1> <h1> 我流连在东西内外的碑廊之中,这里的石碑,荟萃历代名家之手笔,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各臻其妙。大体分为三种:一是皇帝到沂山祭祀或下诏所立碑,被称作御碑;二是皇帝责成大臣来祭祀时立下的碑;三是文人墨客赞美沂山留下的碑。碑林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是一块御碑,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三年来沂山所立的“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碑”。碑高近七米,宽两米,重达十九吨。康熙皇帝来沂山祭祀时御笔所题的“灵气所钟碑”及乾隆皇帝的“大东陪岳碑”等,都在维修中。</h1> <h1> 领队晓丹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加速了返回的步伐。沂山的景点很多,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自东向西依次为:以东镇碑林、庙宇为主的东镇庙景区,以飞瀑流泉、古亭石刻为主的百丈崖瀑布景区,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树为主的法云寺景区,以极顶览胜、天然景观为主的玉皇顶景区,以古庙神刹、奇峰怪石为主的歪头崮景区。法云寺暂停开放,百丈崖需由法云寺处全程徒步下山,狮子崮几乎无路可登,歪頭崮三面陡如斧削,僅有一面可沿狹窄弯曲的石階攀緣而上。我们取其精华,在有限的时间里,游览了玉皇顶与东镇庙,享受着“空山我独行”的惬意,足矣。</h1> <h1><font color="#ed2308">作者:浮萍(2024.11.24)<br></font><font color="#ed2308">摄影:浮萍<br></font><font color="#ed2308">拍摄地点:山东沂山<br></font><font color="#ed2308">拍摄时间:2024.10.27</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