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答谢香港青松观</p><p class="ql-block"> (七律)</p><p class="ql-block">青松养志道心坚,</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会蜀川。</p><p class="ql-block">资助兴文功德大,</p><p class="ql-block">扶持办会美名传。</p><p class="ql-block">五湖雅士言黄老,</p><p class="ql-block">四海高才探妙玄。</p><p class="ql-block">今日重开新境界,</p><p class="ql-block">群英共聚话蹄筌。</p> <p class="ql-block">附记</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十年前的那场盛会,仿佛还在昨日。那时,香港青松观鼎力支持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举办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学者,共同探讨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香港青松观再次伸出援手,支持同一主题会议的举办。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与坚守,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的蜀川之会,仿佛一颗种子,播撒在文化的沃土里。香港青松观那份对道家文化的虔诚与热爱,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那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海内外学者对道家思想的共同探索。</p><p class="ql-block"> 而今,三十年后的冬天,香港青松观再度携手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重启这一文化盛事。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在这份坚持与传承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看到了信念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我表达本所全体师生对香港青松观最真挚的谢意。诗中的每一句,都承载着我对这段深厚情谊的感慨与铭记。“青松养志道心坚”,赞颂青松观那份始终如一的坚守与信念;“三十年前会蜀川”,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时光与经历;“资助兴文功德大,扶持办会美名传”,则是对青松观无私奉献精神的颂扬;“五湖骓士言黄老,四海高才探妙玄”,描绘了学术交流的盛况与氛围;而“今日重开新境界,群英共聚话蹄筌”,则寄寓了对未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期待与新愿景。</p><p class="ql-block"> 愿每一次的相聚都能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愿每一次的交流都能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探寻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石居士写于祥宇宾馆,岁次甲辰小雪后之一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赠送字画时所配发言PPT文本。开幕式主持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裴教授,左一;右一:香港青松观总秘书周和来先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毕业的资深校友、广西大学张明学赠送香港青松观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会议剪影视频)</p> <p class="ql-block">(从传承到创新:30年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新开拓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五位专家进行专题总结。主持人:香港道教学院李永明先生,总结人:刘固盛、郭武、罗争鸣、尹志华四位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