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行之六:游永乐宫》(2024.09.14)

国梁

<div> 2024.09.14.下午,我和文京游览了永乐宫。</div><div><br></div><div>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全真派祖庭(与北京白云观和陕西户县重阳宫共为我国道教三大祖庭)。始建于元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1358年竣工,历时111年。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div><div> 永乐宫原建在芮城县城西南20公里黄河之滨的永乐镇。一九五四年,因国家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宫处于淹没区内,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拨款220万元,于1958年至1966年将永乐宫连同墙上壁画,完整地搬迁到距今县城北2.5公里外的古魏城遗址上。<br></div><div> 永乐宫的搬迁是世界建筑史和文物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1961年永乐宫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点。</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乐宫牌坊</b></h3><div> 下车后,远远地望见一座黄褐色的三门石牌坊,上书“永乐宫”三个大字。<br> 望着这座牌坊的三个门洞,联想到,其代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只有进了山门,跳出三界,方才算作 - 出家脱俗、方外之人。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过牌坊,沿着平直的大道,直向永乐宫景区大门</h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乐宫的历史沿革</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公元1223年,丘处机同弟子一起回到燕京太极宫。此后丘处机在国内四处云游,广建丛林,弘扬道法,偶到芮城永乐镇,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也为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居,便向皇帝提出建造永乐宫,蒙古政权派潘德冲、宋德方前来主持修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唐末地方人士在吕洞宾故宅建吕公祠为祀,后易祠为观,于公元1231年毁于大火。正值全真道大兴之时,全真弟子丘处机被尊为元朝国师,得全真教真常真人李志常等所请,元太宗(窝阔台)敕令“升观为宫”,进封真人吕洞宾为“天尊”,并派遣河东南北两路提点、龙门派弟子潘德冲主持兴建“大纯阳万寿宫”。</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曾在公元1240年、公元1244年两次到永乐镇拜祭吕祖的宋德方,之后会同诸道侣筹谋兴建纯阳宫。永乐宫创建的年代正值蒙古崛起,在政治上鼎盛煊赫,教义和艺术逐步成熟完善时修建起来的一座全真道宫观。</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公元1247年间永乐宫创建,是在唐代吕公祠的基础上修建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现</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52年永乐宫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时就引起轰动,震惊学术界。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搬迁发展</b></div> 1956年,三门峡水库建设,永乐宫位于规划淹没区内。鉴于永乐宫在美术史、建筑史、宗教史上的重大价值,为了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决定将其整体搬迁保护。 <br> 195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对其整体搬迁保护。 <br> 1958年8月起,到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周年前夕,成功将千余平米壁画安全剥离,并搬迁到复建新址,从而保证了永乐宫在1960年6月30日前按计划全部搬迁到新址。<br> 1959年2月,山西省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壁画揭取工作交由委员会下设工程股负责,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成立了8个小组开展工作。1961年,宫门和龙虎殿复建完成;1962年,重阳殿、纯阳殿和三清殿木构屋架工程复建完成;1963年,三大殿瓦顶工程完成。 1964年,所有壁画全部加固完毕; 1965年到1966年,不仅完成了壁画的安装,而且对壁画彩画缝隙、残缺部位和裂缝进行了修复;到1966年8月全面完成。<br> 2022年5月,以山西省永乐宫等景观景点为代表,以艺术再创的形式打造一系列古建文化数字藏品。<br> 2023年12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与运城学院联合成立的永乐宫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乐宫 宫门</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景区的大门</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瀛湖</b><br></div> 文瀛湖,是2005年扩建景区时新增的人工湖。道家称蓬莱、瀛洲、方壶为三仙山,故取名“文瀛湖”。占地11亩,整体呈一个横着的葫芦造型,暗喻吕祖(吕洞宾)云游四海、悬壶济世之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望仙桥(登瀛桥)</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过望仙桥(登瀛桥)是古魏城南城墙遗址</h3><div> 古魏国都城,是周成王给魏国封地的遗址。古魏国曾延续了500多年,后被晋国所灭。古魏城南城墙在地面仍然可见。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古魏城遗址,位于芮城县北2.5公里处,平面略呈方形,周长4500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导览</b></h1><div>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有:宫门、文瀛湖、山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div><div> 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假山、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div><div> 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牌坊及后园的聚仙园,吕祖坟。</div><div> 整个建筑布局显明,主次有序。<br><div> </div><div> 我们重点游览了中轴线上的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div></div><div> 将分两部分介绍之。即:</div><div> <b>【一】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br></b></div><div><b> 【二】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b><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b></h1><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门 - 无极之门(龙虎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无极殿(三清殿)- 纯阳殿 - 重阳殿</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门</b></h1><div> 山门为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增补,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b>山门</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 正中一间称为正门,正门上的大匾早已遗失,现在所悬的横匾上写“永乐宫”三字,是1963年,时任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著名书法家郑林所书。<br> 两稍间开旁门,旁门为砖匾,东为“众妙之门”,西为“道义之门”,分别出自《周易》、《道德经》。<b><br></b></div><div style=";"><br></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宫门到无极门之间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几声鸟鸣掠过,有种空谷幽兰的清冽,亦或是世外仙山的清寂。</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极之门(龙虎殿)</b></h3><div> 无极门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因该殿的东、西稍间原有青龙、白虎塑像,也称作龙虎殿。<br> 龙虎殿(无极门),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六椽,黑瓦红墙,单檐庑殿顶,屋顶以板瓦叠脊,遵照唐宋沿袭的古制,并大胆采用了倒推山的手法,其结构手法简洁利落,富于创造性。<br> 屋脊两端各安高达2米的鸱吻一只,怒目蜷尾,雄猛威仪,造型奔放,是琉璃鸱吻中的精品。<b><br></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极之门(龙虎殿)</b><br></div> 门内正中高悬“無極之门”榜书匾额,四个遒劲的大字,为元代书法家、参知政事廷枢密副使商挺所书,是难得的书法作品。<br> 不到殿前拍摄,是拍不到“無極之门”的匾额的(如上图),因“無極之门”匾额是被“隐悬”于门内的大梁正上。<div> 殿内梁枋仰首可见,不用顶棚,建筑学上称这种做法叫“彻上明造”,梁架的四角各有一根不着地的小柱子,俗称“悬梁吊柱”,屋檐下面有许多小木块堆起来的“斗拱”。其中一根待别长,而且是斜放在上面,后尾托在檩子底下,这是支撑出檐的构件,称为“真昂”,是元代和元代以前建筑上常见的式样。<br></div><div> 匾上还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九月重阳日建,少府监梓匠(木工)翼城县朱宝并男朱玉造”的题字,证明这座大殿的建筑时代,而且是由当时官府的木工负贵设计建造的。<br></div> 台基四角都安着一块“角石”,上面雕刻着各种姿态的大小狮子,各个神态自若,是元代建筑上常见的装饰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元代建宫碑: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b></h3><div> 该碑是一块厥功记事碑。体积高大,形制古朴典雅,元中统三年九月(公元1262年)所立,翰文学士王颚撰文,大司农姚枢书并篆额。碑通高5.65米,宽1.4米,厚0.495米。额高1.048米,龟趺螭首 。碑文为楷书,记载着永乐宫创建历史背景、吕祖生平,承载历史,诉说沧桑,为永乐宫最为重要的碑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代记事碑:重修万寿宫无极殿碑铭</b></h3><div>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所立,杨毓英撰文,杨茂珍篆额,赵珣书。冠高1.65米。身高3.41米,坐高1米,通高6.06米,宽1.55米,厚0.6米。龟趺螭首 ,其龟缩头,与常见龟趺大异。此碑形制与清碑不同,与元代建宫碑制相同,是元代旧碑磨回后重刊而成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向三清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极殿(三清殿)</b></h1><div> 三清殿原名“无极殿”,殿中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故称三清殿,此殿为元代木构,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矗立在高大的台基上,巍峨壮丽,冠于全宫。</div><div> 外观雄浑壮丽,殿顶镶以黄绿蓝三彩琉璃构件,组成五条绚丽斑斓的屋脊。正脊两端有高达3米的两只鸱吻,孔雀蓝色的琉璃,全身为一巨龙,盘绕曲折,姿态绮丽,雄浑壮观。脊身有宝珠、龙、凤及牡丹、莲、菊等浮雕花饰。垂脊有精美的狮子、海马、押鱼等传统蹲兽。四角安琉璃雕刻的力士,神态威猛。正脊下前坡用蓝色琉璃瓦组成了3个菱形图案,上下辉映,金碧辉煌。<br></div><div> “無極之殿”匾额也是元参知政事副枢密使商挺的手笔。</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极殿(三清殿)侧面</b></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极殿(三清殿) 背面</b></h3><div> 正面五间和后面正中一间安隔扇门,每间四扇,菱花式样是在十字方格内加入万字,图案疏朗大方。这座殿和永乐宫内其他四座建筑物都是只设门,不开窗,可能是为了增加壁画所画的墙面。是这里的建筑特点。<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殿</b></h1>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br>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祖居芮城县永乐镇,是唐末著名道学家、医学家、养生学家、内丹祖师。吕氏四代皆为唐朝名臣。吕洞宾一生遍游各地,悬壶济世、教化度人,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被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庙宇遍及南北各地,民间有关吕洞宾的故事流传极为广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殿 后身</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b></h1><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重阳殿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总体形式与前面的纯阳殿相似,只是长、宽、高各方面的尺寸都小一些。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六椽,单檐歇山顶,彻上露明造,殿前有与大殿台基等高的砖甬道与纯阳殿相连。其梁架结构简洁,处理手法灵活,建筑构件保留元代遗物较多,对研究宋元古建筑价值颇大。<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重阳殿,又称“袭明殿”。又因殿内供奉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和郝大通)七真人,故又称“七真殿”<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b>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牌坊</b></h3><div> 清代石牌坊,原在三门峡水库淹没区的永乐镇的南礼教村。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为旌表孝子李天仁所立。李天仁为礼教村人,附贡生。其子腾蛟曾官直隶遵化州知州,大学士纪晓岚为其科举座师。腾蛟死后,纪晓岚为其写墓志。石坊四柱三楼,其栏额所雕之《八仙庆寿图》及石柱前后的六具游戏狮子,玲珑剔透,极为精美可爱,其他的人物故事、动物、花草、琴棋书画等古玩纹饰,设计雕造均极精致大雅,堪称佳作。1959年随同永乐宫迁建至此。</div><div> </div><div> 我和文京,参观游览了三大殿后,即由此向东出东门了。</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清殿壁画《朝元图</b>》<b>- 纯阳殿壁画 - 重阳殿壁画</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br>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三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为引人的一章。<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三清殿壁画 《朝元图》</b></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9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8位主神。围绕身高三米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采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壁画完成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壁画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集唐宋壁画艺术之大成,是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到巅峰的杰作,迄今为止所知的中国古代最大人物画,也是十三、十四世纪世界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我们在殿外套上鞋套,进入三清殿内漆黑一片(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下两个殿也是如此)。进殿后好一会儿,眼睛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图片借用网络下载)<br></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清殿壁画 《朝元图》位置示意</b><br></h3><div> 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率领诸神,来朝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也就是原来分散的诸神,全都集合起来朝拜高主神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壁西侧是白虎君</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壁</b><br></div> 西壁堪称是整个《朝元图》中精彩的部分。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西王母端坐椅中,凤冠品服,仪态端庄典雅,表情温柔亲和。在她面前有一身着蓝袍的长者,据说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他头微低,脸微侧,双手持笏,似有要事启奏西王母。在太乙真人的身后有两位天神作交谈状,似乎真人所禀奏之事正是他们也关心的事。这一组人物相互呼应,特别是对太乙真人的心理传神的描绘,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眉宇间显现出焦虑、心事重重的长者形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壁西部 </b></h3><div> 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b><br></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扇面墙背面、西面、</b></div> 西面是玄元十子(部分)和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br> 背面是三十二天地君(部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扇面墙东面、背面</b></div> 东面是南极长生大帝和玄元十子(部分)<div> 背面是三十二天地君(部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壁东部</b></h3><div> 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壁</b></h3><div> 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壁东侧是青龙君</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南极长生大帝(南极大帝)</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东极大帝)</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中宫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大帝)</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勾陈大帝)</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太上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帝)</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后土皇地祗</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东华木公)</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大主像-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金母)</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纯阳殿壁画</b></h1> 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9年)生于芮城永乐镇东北的招贤里竹水墟。吕洞宾出身宦门,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64岁方考中进士。吕洞宾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道教始祖钟离汉,经钟开导,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出没隐秘,不知所终。<br> 纯阳殿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壁画幅高3.5米,面积为203平方米,分作上下两栏,幅与幅间用山石云树连接,每一事件既单独成章,而又能通过景色相互衔接。从总体看,全画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描绘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种种神灵事迹,大多为荒诞无稽的传说故事。 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不少的画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宋元时代的社会风貌,如生活习俗、建筑形态,农夫、乞丐等各色人物,却画得真实具体,成为了解宋元社会的形象材料,从而使宗教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曲折地反映现实的作用,这在道教壁画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构想。 <div> 壁画由禽昌(襄汾)朱好古弟子所绘,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壁画内容为研究中国宋、元社会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纯阳殿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位置示意</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钟离权度吕洞宾(钟吕谈道)图》</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扇面墙后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66米,宽4.48米,面积16.4平方米,是纯阳殿壁画的精华所在。此图又名《钟吕论道图》,描绘的是:吕洞宾于暮春游沣水之上,遇隐士钟离权授内丹秘旨、天遁剑法,于是谢绝尘缘,结茅庐山。</div> 画中两人对坐在深山大石之上,身后有枯藤缠绕的苍松,老干纵横的古柏,远处瀑布飞流直下,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点缀出暮春的景象。<br> 画中的钟离权,坦胸露腹,足着芒鞋,长髯飘动,肤色紫赤,倾身向前,淳朴可亲地注视着吕洞宾,侃侃而谈,渴望得到吕洞宾的回答。他左手伸出两指来,很自然地放在左腿上,好像为吕洞宾指明了两条路,一或继续求取功名,一或随自己入道。他的右手放在身旁大石上,以支撑身体,说明两人谈话时间已久。<br> 而画中的吕洞宾,儒生打扮,拱手稳坐,虔诚静听着老师的教诲,他目光凝聚,俯首沉思,表情平和,似乎波澜不惊,正符合了道家的身份气度。左手大拇指伸出轻轻捻动右衣袖口,这一细微的小动作衬托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矛盾心情。<br> 这幅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刻画了两个真实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钟离权悟道之后的精神升华,以及吕洞宾崇道路上的艰难神秘。画家将他们不同的情绪形于笔墨,刻画入微,栩栩如生,跃然壁上。<br> 其线描继承了宋代的传统,衣纹用笔一波三折大龙纹描,钉头鼠尾描,下笔奔放,墨色淋漓,构图完整,布局严谨,设色古朴典雅明快,是永乐宫人物画最为成功的一幅代表作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仙过海图》</b></h3><div> 北壁门楣上方“八仙图”分为两组,从左至右依次为:钟离权、吕洞宾、铁拐李、蓝采和、徐神翁、曹国舅、韩湘子、</div> 张果老,<div> (八仙中,早为徐神翁,后为何仙姑,直到明代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始最后确定下来。)<br> 吕洞宾无疑是八仙中的核心人物,因为八仙们的特点——长生、亲民、神迹,以及游戏人间的特质在吕洞宾身上都有体现。其中钟离权又与吕洞宾有师徒关系。</div><div> 八仙聚集出现在永乐宫壁画中,应是神仙思想与长生观念的反映。吕洞宾是串联八仙的重要线索,与杂剧、小说中八仙故事相互影响。<br></div><div> 纯阳殿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而《钟离权度吕洞宾(钟吕谈道)图》和《八仙过海图》恰似是首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1、瑞应永乐》</b>(东壁上排右一)</div><div> 《瑞应永乐》描绘吕洞宾降生时的神异故事。画面有两重院落,中心部位表现吕洞宾降生后于盆中洗浴,周围五彩缤纷,天空一对白鹤翱翔于祥云间;门外行人仰天惊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11 度何仙姑 》</b>(东壁上排右六)</h3><div> 纯阳殿壁画主要是运用了青绿山水来表现山体的变化,其青绿山水的技法以及画面的效果在全国的寺观壁画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东壁《度何仙姑 》图中可以感受到画师运用斧劈皴之后敷以不同的头青和三绿等颜色,画面中画师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平铺,而是画家根据山石的结构来表现山体的明暗变化,在整体中有的厚重、有的轻盈,有的地方不着一笔颜色,从而使得画面层次分明而富于变化。<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16 武昌货墨》</b> (东壁下排右八)</h3><div> 《武昌货墨》表现与榜题多处不符,省略了王某与吕洞宾饮酒、吕洞宾半夜叩门还钱、墨变为金等多个情节,更像是一幅飞升图,表现吕洞宾在黄鹤楼飞升而去。<br> 画师着重描绘了黄鹤楼前分列街道两侧的商铺,右侧商铺门前有摆摊及坐地休息之人,商铺内二人于桌前交谈。内有坛、罐等物。左侧商铺下方画面损毁,仅见一人边顶盘行走边与身后一人交谈,盘中码放有圆形点心。左下侧一人仅剩上半身,下部皆损毁。<br> 黄鹤楼为二层重檐建筑,二层右侧一廊道连接露台,台上侧立三人,右侧一人着白衣,手指半空,后一人着深色衣,左手于胸前竖起食指,身后侍者右腋下夹包站立。吕洞宾未出现在图中,以白衣人的手势提示吕洞宾飞升离去。<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20 遇仙于桥(度孙卖鱼)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壁东段下排右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遇仙于桥(度孙卖鱼)》描绘的故事是:<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楚州有个叫孙卖鱼的人,炎夏时节他在市场上卖鱼。吕祖遇见他,对他说:“你的鱼腐朽了,我可以弄活它。”说着就端来一杯酒往每条腐鱼的口内滴了一点酒,然后又与孙卖鱼交谈,直到傍晚才离去。孙卖鱼再看那些本来已经腐烂的鱼,此时居然全活过来了!孙卖鱼也从此能够通晓古往今来之事,还能为人预测吉凶祸福,每次都非常灵验。后来他进入钵池山中不再出来。</span></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23 游寒山寺</b> (北壁东段上排右三)</h3><div> 帝君游寒山寺,在苏州阊门外五里就歇。一夜风大作,本寺塔铃叮当聒耳,次日不止。早本寺长老待荼,问姓,曰:“姓吕”。坐问,因言一夜风吹铎铃聒恼人。长老戏曰:“尔是吕先生,何不禁其铃休响。”帝君笑,遂吹气禁之,随果不响。僧惊讶仰观,遂隐去。长老方省真吕先生也。后僧取下旧铃换上新铃,至今亦不响。<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23 游寒山寺</b> (北壁东段上排右三)</h3><div> 北壁的壁画画师为了突出故事情节性,通过颜色不同的阶段的变化来展现画面,《游寒山寺》一幅则能看出其用笔的变化多端,图中人物的周围用色比较鲜艳,但又注意不与人物之间的颜色冲突,山石的颜色要比人物的颜色更为暗淡和沉稳。远处的山石则更为暗淡,用笔也比中景的山石更为简练。其近景主要通过水墨来表现山水的结构变化,从而反映出画师能够在整体考虑的基础上,注意画面节奏变化和突出主体<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24 度马庭鸾</b> (北壁东段下排右三)</h3><div> 制置马庭鸾,府门挂牌,设如意斋,接待过往道友。一日道人至,见丰彩非常,坐问先生腪[yùn]素。道指前一狗食之。公曰:“令左右制造”。道人曰:“亲下手”。令人煮以口下带头狗皮包肠肚绳缚置之坐厕,酒肉大醉。求衬与阔绢一段缚狗皮,送在池亭,宿至明不见。马自悔,将缚狗皮送入池中。水面忽如雷一声,其狗宛然背绢出水。展绢绘吕真人像,清神如活。马立祠供养。一年后此日,马宴坐而逝。<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25 救苟婆眼疾</b> (北壁东段上排右四)</h3><div> 单州苟大郎母,患目盲二十余年。大郎誓愿斋道求医救母。一日帝君至,求斋毕云:“我与母治眼。”笑曰:“医者无数,不必先生。”帝君以药一豆大试点,一筯一箸,母勉强点之,我屋后树下少坐。母觉眼清快,忽开目一切皆见。满家欣悦,都向树下拜谢。止见树上刻一吕真人像。就树前建道院,奉侍祖师,接待道友。<br></div><div> 永乐宫三大殿内满铺的壁画皆为道教开宗明义、教化世人的故事,成为宗教文化在世俗社会传播的重要路径。其间的壁画场景更有元代道教宫观与民居空间结合共院之描绘,体现出宗教建筑此时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纯阳殿中榜题为“救苟婆眼疾”的壁画场景,庭院内左侧房屋正中供奉吕洞宾坐像,且在房屋之外置香炉等物于供桌之上,还有一女子躬身作揖,展示道教之行礼;庭院内正房西侧的耳房为道室,西厢房是接待道友的建筑空间,因此民居就具有了“舍+观”的复合空间特征。</div><div> 北壁的壁画是在三面壁画中笔墨和技巧最为成熟和全面的。<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49 题诗天庆</b> (西壁上排右八)</h3><div> 帝君游秦州天庆观,时道流悉赴邻郡醮席,独一小童在。帝君求笔欲书,童辞以观新修,师戒勿污壁。乃曰:但烦贮火殿炉,欲礼三清。既往,见殿后池水清泚,以瓜皮画壁曰:“石池清水是吾心,浸彼桃花倒影沉。一到邽山空阙内,清闲尘累七弦琴。”末题云:“回后养书。”壁绝高,非手所能及。众叹异,始悟回为吕,而后养者,先生反对也。<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3】重阳殿壁画</b></h3><div> 永乐宫重阳殿,以55幅连环壁画展现了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的传奇一生。<br> 王重阳,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br> 王重阳的弟子,世称“全真七子”,为丘处机、谭处端、马钰[yù]、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及刘处玄。<br> 这套“连环画”的具体创作者及创作年代,因为画师们的题记文字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无法知晓。不过在东壁画画面中的石碑上隐约可见 “洪武元年”字样。据此可以判断出,重阳殿壁画(王重阳传记)的绘制与纯阳殿壁画(吕洞宾传记)的完成时间至少相差十多年。<br> 重阳殿壁画的绘画风格与纯阳殿很接近,山石云雾的画法灵活多变,树影山石与云雾相互隐现,俨然成了一幅山水巨制。</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壁画-王重阳故事(布局图示)</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壁画-王重阳故事(布局图示)</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殿内四壁壁画,分布在东、西、北三壁及扇面墙背面,每面墙的壁画高度都在3.21米以上,全殿共有壁画158平方米。画传叙述以时间为轴,按逆时针方向,自东而北向西,一共55幅,以“连环画”形式,记述了王重阳从出生到遇仙证道,建活死人墓修行,到成立道会,传道及度化弟子的神奇事迹。<br>绘画内容是以王重阳降生、悟道,弃妻女出家以及后来他如何传道、立会,教化其弟子,直到死后如何埋葬为止。故事中虽然没有说他活了几百岁,但也是像变魔术一样的显示成仙的本领;同时,壁画中比纯阳殿增添了一些地狱场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壁画-王重阳故事 殿内景:东壁(右)、北壁东段(前)</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阳殿壁画-王重阳故事 殿内景:西壁(左)、北壁西段(前)</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1 诞生咸阳 》</b>(东壁上排右一)<br></h3><div> 《诞生咸阳》绘王重阳诞生故事。<br> 画面上方五色光芒照耀,真实反映了婴儿诞生的各种活动,充满生活情趣。画中除了神化的描绘外,还具体描绘了产妇临蓐前后,喜气洋洋中洗婴、备汤浆、贺客临门等世俗情景。<br> 画面中除却屋顶祥光外,又加了送子后驾云归去的女仙一组三人。<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3 传授秘语》</b> (东壁上排右二)<br></h3><div> 《传授密语》描绘了王重阳担任酒监一职的时候,在醴泉集市两次遇仙。仙人书写密语五篇,传道给王重阳。<br> 壁画上段右侧建筑中一道人坐在桌前书写,桌案上有砚台、纸,王重阳双手拢袖揖拜。<br> 壁画下端为院外,门口一个着绿衣的人持扇站立;一个蓝衣戴斗笠的妇人怀抱小儿走向门内;一个黄衣人头顶圆盘,盘中码放包子,右手上举托盘于头顶,左手伸向蓝衣妇人,似在售卖,表现出集市人来人往的热闹。<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5 南时作居》</b> (东壁下数第3排右)<br></h3><div> 《南时作居》描绘王重阳于金大定元年于终南山竹径中遇仙人,受学后,掘地为隧,起封土,在其中修行三年,这就是著名的“活死人墓”。<br> 王重阳在陕西的传道,以在南时村建造“活死人墓”为起点。<br> “活死人墓”的真正建造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我修炼,还有启发他人跟他一样悟道的想法。<br>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的四个角上各种了一株海棠,当别人问起时,他说目的是“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可见王重阳此时已有传道的想法。,。<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9 题壁付图》</b> (东壁上排右五)<br></h3><div> 王重阳画松鹤图在重阳画传中共出现三次。这第一次即是《题壁付图》。<br></div><div> 重阳祖师将游海上,题于终南县资圣宫之殿壁云:“终南重阳子害风王喆,违地肺,别京兆,指蓝田,经华岳,入南京,游海岛,得知友,赴蓬瀛,公礼本师之约耳。”师又自画松鹤仙人之图,与门人史公密收之,为他日参同符契云。<br></div><div> 王重阳“大抵借笔墨游戏,以阐扬教法,导引世人者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41 散神光》</b> (西壁上排右三)<br></h3><div> “大定九年己丑四月终,宁海道友周伯通,邀祖师作金莲堂。忽一夜有光如昼,州人聚观,见师行于庭,而光明随之。祖师自写其神,仍题颂于其上云:‘來自何方?去由何路?一脚不移,回头即悟。’”<br> 壁画表现三个情节:金莲堂二人对坐;重阳散神光,州人惊呼;重阳自写其神。<br> 写真图即指第三部分,在《散神光》的左上,表现“祖师自写其神,仍题颂于其上”,画中人为王重阳,案前有二人正关注画像。<br> 这一榜题中还出现了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名字,周伯通,是王重阳道友而非弟子,因此在金庸小说中就写成了师弟,演绎出无数故事。<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49 会纥石烈 》</b>(西壁上排右七,即上排最左)<br></h3><div> 此幅描绘王重阳离开登州时,太守纥 [hé] 石烈【注:女 真 姓,复姓】于郊外为其践行的情景。<br> 右侧的王重阳头戴青巾,手指向左侧一行人,“三髻道者”马钰拱手随侍,另有一人手持长杖,一人拱手侧立。太守纥石烈身着红色圆领长袍,头戴展翅幞头,拱手行礼。身后侍从或举伞盖,或持杖,或执鞭牵马。<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51 祖师仙逝》</b> (扇面墙背面上排右)<br></h3><div> 此幅位于重阳殿神龛后墙。<br> 1170年,王重阳于金朝南京(汴梁)仙逝。此幅壁画描述了其归化时众弟子哀悼的场景。王重阳枕左臂侧卧,一缕仙魂飘至空中。右侧一弟子跪于床头,另一弟子站立,左侧两弟子均站立。床前置香案,上有香炉、瓶等物,香案下方有一矮几,一弟子下跪,手棒白碗,地上有一盆。屋外台阶下左右各一人跪地向上方行礼,其余三人低头叩首跪拜。<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重阳故事53 会葬祖庭》</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