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注社会热点,祈福人民安康</p><p class="ql-block"> 导语:珠海驾车撞人和宜兴校园杀人恶性事件过去许多天了,也许有人已经淡忘,然却萦绕在我的脑海,似有难以释怀之感,臆想之下,聊作此记。</p> <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11月,也许是一个很不平常的月份,11月11日珠海体育馆发生了一起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11月16日江苏省宜兴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持刀伤人致8人死亡、17人受伤的恶性事件。一周内,发生两起如此恶性案件,43条鲜活的生命嘎然殒落,数十个家庭罹受着父母失去儿女欢乐、儿女失去父母慈爱的丧亲之痛,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揪心的痛啊!</p><p class="ql-block"> 纵观发生的这两起恶性事件,乍看起来,虽然是偶发事件,但不能不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治理与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不说这是社会之觞、教育之觞。</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在社会治理上存在管理盲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了社会工作者制度,推行社区管理网格化,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组织机构,一定程度有效地改进了社会治理。尽管如此,在现有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客观存在诸如形式多于内容、表面文章做得多,对社会各层面深入了解得少、对上应付得多,密切联系群众少、一时一事突击性管理多,日常性常态化管理少等问题。由于社会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基层社会的管理层面(包括社区)对所辖区域的人和事缺乏精细化的了解,对一些矛盾或事故爆发点鲜有掌控,重于事后严肃处理而疏于事前缜密预防,故而无法去预测或应对一些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人和事,以致一些事件的爆发,酿成万分痛心的恶性事件,这岂不是社会之觞?!</p> <p class="ql-block"> 其次,在教育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当今的教育状况,令人诟病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几乎成了学习的工具,在“成绩为王”的诱导下,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从学生到家长,过度关注学校及学生的成绩如何,考了多少清华、北大等名校,这也成为各地考核奖励学校和老师的硬指标,宣传形式上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质上却严重偏离教书育人的初衷,以学习成绩代替了全面发展,在“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方面大多是浅尝辄止,由此必然会培养出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甚至人格不全的学生。二是现有的教育筛选机制出了问题。我们的基础教育现在实行的是初中与高中“两次筛选”制度,即中考“5.5”分流,高考选拔分流。在这种筛选机制下,初中毕业的大部分学生被分流职校、技校等中专(技)学校,美其名曰培养“技术工人”。而这些初中被分流的学生大都十二、十三岁年龄,正处于一个蒙胧的成长时期,接受仅有的初中教育也较为肤浅,加之现有的一些职(技)校良莠不齐、学风低下、管理松驰,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学校和老师获取利益的工具,使本就缺乏良好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他们,很容易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还有许多职业技工学校实行“3+2”取得大专文凭的培养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下又大多是为了混个文凭,究竟能取得什么学业水平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这种初中提前分流的弊端,已经给社会、家庭乃至个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即或是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的情况也存在许多隐忧。人们常说,这些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不需要管教了。但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优越的成长环境,加上家庭保姆式的温暖关爱与督促管理,自律自强等方面尚有差欠。他们到了大学以后,一旦脱离这种环境,一旦没有家庭的监督管理,一旦摆脱了高中阶段疯狂的学习氛围,一些人性弱点势必迅速反弹,诸如通宵达旦地玩手机,学习上松松垮垮等问题便蜂拥而至,加之一些大学校园在所谓“自由开放”的教育氛围下,对学生失之严格的常态化管理,平时不管理,考试不合格则一是罚款,再就是挂科两科以上则不发毕业证。可以想见,日常的学习生活,学校和老师不管不问、不去做教育感化工作,到了毕业时不发毕业证,这对学生是多大的打击?学生何以向家庭交差,怎么去走向社会?如此这般,势必引发矛盾冲突。这些问题难道不是教育之觞?!</p> <p class="ql-block"> 党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偌大一个国家,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教育管理,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去无缝对接、去着力加强、去日臻完善,去综合治理,切实为人民排忧解难,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让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让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业,才有可靠的人才支撑和社会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