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览市政厅广场、长堤公园和新港运河之后,我们于当时时间二十一点乘坐飞机从哥本哈根飞往北京,并于北京时间八月二十四日十一点五十五分到达北京。但是,我们的北极之行并没有到此结束。十二月五日,我跟着爸爸妈妈再次踏上了前往北极地区的行程。这次北极之行的目的,是为了看到一种既美丽又神秘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极光。</p><p class="ql-block">说到极光,必须先说一下大阳。因为,极光的形成过程与太阳辐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球相比,太阳是一颗非常巨大的星球。这颗星球的半径、体积和质量,分别是地球半径、地球体积和地球质量的一百零七万倍、一百三十万倍和三十三万倍。与其他恒星相比,太阳只是一颗具有中等体积、中等质量和中等亮度的恒星。这颗恒星的形成时间为四十五至五十亿年,目前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主序星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化学元素的主要成分是氢元素和氦元素。第二,能够自发形成氢元素聚变为氦元素的热核反应。第三,热核反应产生的内部压力不会使自身体积产生收缩或膨胀。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主序星是一种已经发育成熟的青壮年恒星。太阳内部从里到外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形成热核反应的区域,即核心区。第二个区域是向外输送能量的区域,即辐射区。第三个区域是产生对流运动的区域,即对流区。太阳表面从下到上可以分为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向外输送光能的圈层,即光球层。第二个圈层是向外输送热能的圈层,即色球层。第三个圈层是对外输送磁能的圈层,即日冕层。从太阳内部来看,太阳辐射来源于核心区,通过辐射区扩散到对流区,又通过对流区扩散到太阳表面。从太阳表面来看,太阳辐射来源于光球层,通过色球层扩散到日冕层,又通过日冕层扩散到太阳系。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外输送能量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由于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都与电磁活动有关,所以太阳辐射的强度往往与太阳磁场的强度成正比。太阳磁场的强度越高,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高。由于太阳黑子的磁场强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磁场强度,所以太阳磁场的强度又往往与太阳黑子的数量成正比。太阳黑子的数量越多,太阳磁场的强度就越高。太阳黑子是指出现在光球层上的、温度低于周围温度的暗斑。太阳黑子的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短则九年,长则十三点六年,平均为十一年。太阳黑子数量最多的年份就是太阳黑子高峰年,又称太阳活动峰年。在太阳黑子高峰年,太阳光斑、太阳耀斑、太阳冕洞和太阳风都会大量增加。太阳光斑是指出现在光球层上的、温度高于周围温度的亮斑。太阳耀斑是指出现在色球层上的、突然爆发并且迅速闪耀的亮斑。太阳冕洞是指出现在日冕层上的、温度低于周围温度、密度小于周围密度的区域。太阳风是指从太阳耀斑和太阳冕洞中抛射出来的、处于等离子体状态的带电粒子流。</p><p class="ql-block">说完太阳,必须再说一下地球。因为,极光的形成过程不仅与太阳辐射具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具有密切联系。地球磁场与太阳磁场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发生磁极对换的时间周期不一样。前者发生磁极对换的时间周期长达几千万年,后者发生磁极对换的时间周期只有十三天。因此,地球磁场是一种稳定磁场,太阳磁场是一种不稳定磁场。稳定磁场是指两个磁极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偶极磁场。不稳定磁场是指两个磁极不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偶极磁场。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会把磁场范围扩展到自身范围之外。太阳磁场在自身范围之外形成太阳风磁场,太阳风磁场呈现扇形结构,扇形边界随着太阳自转不断扫过太阳系。地球磁场在自身范围之外形成地球磁层,地球磁层呈现流线形结构,面对太阳风的地球磁层称为磁头,背对大阳风的地球磁层称为磁尾。在太阳风保持正常水平的情况下,磁头与地心的距离为五至七万公里,磁尾与地心的距离为六百三十七万公里以上。地球磁层的形状不仅受到太阳风的来向的影响,而且受到地球磁场的两个磁极的影响。地球磁场的两个磁极也有南北两极之分,但与地理位置的南北两极并不重合。北磁极位于北纬七十六度一分和西经一百度的交点上,南磁极位于南纬六十五度八分和东经一百三十九度的交点上。前者偏离北极点一千五百四十公里,后者偏离南极点二千七百五十公里。与北磁极和南磁极垂直相交的地球磁层,会在交点附近分别形成两个形似漏斗的巨大磁洞。由于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处于磁性冻结状态,所以当太阳风到达地球磁层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带电粒子都会从磁头滑向磁尾,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带电粒子会趁着地球磁层出现扰动的机会,沿着两个磁洞穿越地球磁层到达北磁极和南磁极的上空,与构成地球大气的各种分子和原子发生碰撞,这些分子和原子在遭到碰撞之后不仅会被激发或电离,而且会通过激发或电离过程释放能量形成极光。由于地球大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氮元素和氧元素,所以极光的色彩也主要来源于包含这两种元素的分子和原子。氧分子和氧原子形成的极光呈现绿色和红色,氮分子和氮原子形成的极光呈现紫色、蓝色和深红色。极光的光谱范围为三千一百至六千七百埃,其中最常见的谱线就是五千五百七十七埃的氧原子绿线,称为极光绿线。极光的最低处距离地面不到一百公里,最亮处距离地面一百一十公里,最高处距离地面三百公里或一千公里以上。</p><p class="ql-block">由于极光是在北磁极和南磁极上空形成的,所以极光又有北极光和南极光之别。北极光是指在北磁极上空形成的极光。南极光是指在南磁极上空形成的极光。由于北磁极和南磁极分别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所以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又称极光区。极光区是指距离北纬六十度以北地区和南纬六十度以南地区。离开极光区当然也能看到极光,但是肯定不如极光区看到那么清楚。不过,即使来到极光区,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极光。因为,地球自转有一个二十三度二十六分的倾角,这个倾角等于太阳黄道和地球赤道的交角即黄赤交角。太阳黄道是指与地球轨道面保持一致的太阳轨道面。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时候,这个自转倾角会使两极地区交替出现极昼和极夜。由于极光亮度低于日光,所以极昼来临的时候就会看不到极光,只有在极夜来临的时候才能看到极光。不过,即使在极夜之中,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最美丽的极光。因为,极光的强弱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太阳风的强弱又取决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只有在太阳黑子高峰年,才能看到最美丽的极光。二零一六年是最近一次太阳黑子高峰年的最后一年。过了这一年,就只能在十一年之后才能看到最美丽的极光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爸爸妈妈才决定带我再次踏上前往北极地区的行程。</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报名参加了一个从香港出发的极光旅游团,所以我们必须先从天津赶到香港。我们上午从天津乘坐飞机出发,中午到达了香港。到达香港之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在迪士尼乐园里玩了整整一个下午。我去过美国的迪士尼,也去过法国的迪士尼,还去过日本的迪士尼,香港的迪士尼更是来过好多次了。但是,不管哪里的迪士尼,不管来过多少次,我总是能够找到许多好玩的地方,我总是能够玩的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六日,吃过早饭之后,我就开始在宾馆里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前往机场吃午饭。吃完午饭之后,爸爸妈妈在机场里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在那里继续做作业。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坐在旁边的一个外国阿姨突然用中国话对爸爸说:又是做作业!你们中国人怎么总是没完没了地让自己的孩子做作业?连等飞机的时间都不放过!爸爸向她笑了一下,没有对她说话。只是在我耳边小声说:不要受影响!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心里明白,向爸爸点了点头。这次出来旅游之前,爸爸妈妈曾经专门去找我的班主任,为我请了一周事假。现在,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已经过了一大半,很快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请了一周事假,就等于少上了一周课。为了把少上的课程补上,我在旅游期间就必须抓紧时间做作业。如果不是这样,回到学校之后,我就会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了,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也拿不到好成绩了。即使没有爸爸妈妈的督促,我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做完作业之后,爸爸妈妈又带我在机场吃晚饭。吃完晚饭之后,我们办理了登记手续,来到登机口等候登机。在登机口,我们遇到了旅游团的领队兼导游梁叔叔和其他游客。我们这个旅游团共有二十人,其中包括一名领队和十九名游客。除了领队,其他人都是中国人。梁叔叔祖籍也是中国人,因为从小在芬兰长大,所以现在是芬兰人。不过,这个芬兰人一点儿都不像外国人,怎么看都像一个中国人。</p><p class="ql-block">十二月七日,我们于北京时间零点四十五分乘坐飞机离开香港。飞机在灯火通明的维多利亚湾上空转了一个圈子之后,就抬起机头飞入了漆黑的夜空之中,带着我们向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飞去。在飞行了十个小时四十分钟之后,我们于当地时间五点四十五分到达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之后,我们于当地时间十点十五分乘坐飞机飞往芬兰北部城市伊瓦洛。在飞行了两个小时三十分钟之后,我们于当地时间十二点四十五分到达了芬兰北部城市伊瓦洛。</p><p class="ql-block">芬兰位于北纬六十至七十度之间,南北长一千一百五十七公里,东西宽五百四十二为公里,总面积三十三万八千一百四十五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百分之十,共有大小湖泊六万多个,又称千湖之国。它既是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又是一个波罗的海国家,北部国土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与瑞典和挪威接壤,南部国土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三分之一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二百至七百米,中部冰碛丘陵海拔二百至三百米,南部沿海平原海拔五十米以下,森林面积二千三百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六十九,森林类型以针阔叶树混交林为主,造林树种以赤松、云杉和白桦为主,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四百至六百毫米。伊瓦洛位于北纬六十八度八十四分,地处曼塞耳基亚丘陵中部,距离赫尔辛基约一千二百公里。曼塞耳基亚丘陵位于哈尔蒂亚峰东南部,哈尔蒂亚峰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支脉,海拔一千三百二十八米,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相同。</p><p class="ql-block">此时北极地区正值极夜,虽然我们是在中午到达伊瓦洛的,但是一下飞机就感觉夜色已经降临,时间好像已到傍晚。看到这种情况,我才知道了极夜与夜晚的区别。极夜并不是真正的夜晚。真正的夜晚是黑夜,极夜却是白夜。极夜的天空不是黑色的天空,而是灰白色的天空。这种天空就像傍晚的天空一样,可以把阳光从地平线的下面折射到地平线的上面。由于这种折射过程是通过大气层进行的,大气层在折射阳光的同时又会对阳光进行吸收和散射,阳光在经过吸收和散射之后不仅亮度降低了,而且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线也被混在一起了,所以就变成一种灰白色的光线。其实,这样的阳光不仅可以在傍晚看到,在云雾弥漫的白天也可以看到,两者的产生原因都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到达伊瓦洛之后,梁叔叔就带领我们参观了萨米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展览内容是介绍萨米人的历史,另一部分展览内容是介绍伊瓦洛的自然环境。萨米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又称拉普兰人,主要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等四个国家的北极地区,挪威约四万人,瑞典约两万人,芬兰约六千五百人,俄罗斯约两千人,总人口约六万八千五百人,常用语言为萨米语,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萨米人的民族服饰很有特色,用麻布手工制成,搭配蓝红黄三种鲜艳色彩,上衣为深蓝和天蓝色,领口、前襟、肩部、袖口和下摆处有金黄和大红两色相间的花边,男人们喜欢在腰部佩戴漂亮的芬兰刀,脚蹬足尖翘起的鹿皮靴,妇女们喜欢戴镶有花边的红色遮耳帽,最具有特色的帽子是四角帽。萨米人以饲养和放牧驯鹿为主,驯鹿是萨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萨米语中描写驯鹿的词汇有四百多个。考古学家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萨米人居住的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这些人类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不仅留下了火烧的石块、折断的箭矢和古老的岩画,而且留下了具有萨米文化特征的石棉陶器和捕兽陷阱。作为一个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游牧民族,萨米人曾经在自己居住的各个国家中遭受过严重的歧视和虐待。现在,这些国家不仅已经改变了对待萨米人的政策,而且正在积极帮助萨米人融入现代生活。萨米人的长相十分奇特,看起来有些像中国人。基因分析表明:萨米人具有四个不同的基因来源。</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基因来源为萨米人与欧洲人种和中东人种共享的绿色基因片断,第二个基因来源为萨米人与中亚人种和南亚人种共享的蓝色基因片断,第三个基因来源为萨米人与东亚人种和北亚人种共享的橙色基因片断,第四个基因来源为萨米人与美洲人种共享的紫色基因片断。在这四个基因来源中,第一个基因来源比例最高,后三个基因来源比例相同。因此,萨米人一个来源于许多古代人种的现代人种,这些古代人种很可能包括来自中国的匈奴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