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式样的鸿德堂

开诚布公

<p class="ql-block">  位于多伦路59号的鸿德堂,一反西方教堂常用的哥特式、罗马式或拜占庭式风格,创造性地使用中国古代宫殿的式样,堪称教堂中国化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鸿德堂建于1925~1928年,当时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结日益高涨,所以在教堂建筑上也提倡本土化,因此鸿德堂采用这种斗拱飞檐的建筑设计。</p> <p class="ql-block">  这其实就像鸿德堂所纪念的费启鸿先生一样,虽然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取了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名字。</p> <p class="ql-block">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无数上海市民只能躲入租界或教堂。鸿德堂当时的牧师名叫蒋时叙,他没有对同胞的苦难视而不见,而是毅然开放了教堂的大门,并给难民们分发了许多粮食。</p> <p class="ql-block">  怎料日军不久后竞悍然冲进鸿德堂,将蒋牧师一家四口残忍杀害了,同样未能幸免于难的还有10名无辜信众。这不仅是鸿恩堂的灾难,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痕。</p> <p class="ql-block">  1958年,鸿德堂成了虹口区进行联合礼拜的场所之一,然而在六、七十年代之后,礼拜又被迫中止,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更是沦为了舞厅和小商铺,原本的教堂装饰早已被破坏殆尽。</p> <p class="ql-block">  2004年,鸿恩堂又重新被教会买下,并在装修改造后,于2005年的圣诞节再次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4日</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