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东与葫市镇接壤;南与两河口乡相连;西与复兴镇共界;北与旺隆镇相邻,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是赤水河边山崖上的一座小镇,东西走向,南面靠山,北临赤水河,有两座镇门,东侧为东华门,西侧为太平门。</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古镇东赤水河岸上一条古代盐道经过丙安河上的双龙桥,通到丙安古镇的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惠及乡邻</p> <p class="ql-block">“惠及乡邻”摩岩石刻位于丙安乡丙安村正安组柑子湾,民国时期所刻,面积约2.4米。材质为青石凿刻于一块离地面高4米的大岩石上。碑高2.4米、宽1米。碑体正中竖直刻有“惠及乡邻”四个行书大字,字体宽0.45米、长0.55米,是民国十一年(1912年)保绅商士庶为了彰显王禹绘为乡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双龙八墩桥”,亦叫"九孔十八块桥”。最初修建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后保存下来。桥长32米,宽1.66米,曾是仁岸古盐道上最大的石桥,也是清朝至1959年四川进出遵义的官商大道。桥墩上,有两条雕工精湛的石龙,一雌一雄。还有三条镇水兽蚣蝮,已毁于文革破四旧。雄龙口中有舌,雌龙口中无舌,通体龙鳞和云花。最为奇特的是雌龙有耳不通,雄龙则两耳中空,对右小耳孔吹气,左大耳孔就会发出“呜呜”声响方圆1里可闻。</p>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整个主建筑群都是建造在河滩的岩石上,因此也被称为大石头上的一座城 ,<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可以说是千根柱子支撑的古镇,</span>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巧妙利用山势、涵洞,凿岩立柱,就地取材而建,充满一种力量的美。因其造型独特,有悬崖上的袖珍之说,河排商铺都是利用木料撑、挑、架来固定悬空在外的吊脚楼,形式岌岌可危,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建于悬崖峭壁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固若金汤和雄伟奇险的特点,是观日出和赤水河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p><p class="ql-block"> 一轮朝阳正好照进城门,一河赤水也尽收眼底,朝向正东方的东华门是观日出和赤水河的好地方。建于20余米高悬崖峭壁上的东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固若金汤和雄伟奇险。</p><p class="ql-block"> 伴着涛涛赤水河,东华门见证了战争杀戳和纤夫的辛酸。南宋袁世盟平蛮,明朝李化龙平播,石达开部属犯境,民国时川黔军阀争斗等,均在丙安留下了血的记忆。据说,夜深人静之时,可以听见东华门外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响声,如千军万马在攻城,如守城兵勇在呐喊。</p> <p class="ql-block">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部、委批准丙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已成为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p><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的太平门座落于古镇的西面,也称下寨门。寨门里面是一条狭窄笔直的古街,透过寨门可以看到流向远处高山的赤水河。</p> <p class="ql-block">带娃经商</p> <p class="ql-block">丙安红军渡口纪念碑,碑文: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北渡赤水河。至此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序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