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近辉 | 惠中人(二)

醒云涉水(何近辉)

<p class="ql-block"> 李香良老师 </p><p class="ql-block"> 傍晚雨后,我和李香良老师在刘家面馆吃完面,走在清冷的满是落叶的街道上。“今年清明节,我想写写老由,写了一半,却再也写不下去,想起和老由交往的一幕幕情景,悲痛万分,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无奈只能搁笔。” 李老师深沉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老由名叫由兴锋,是惠中信息技术老师,三年前得重病走了,李老师和由哥关系极好,我能体会到这种失去挚友的痛楚,也为李老师的真情所动容。</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到大,爷爷对我教育最多,对我的成长影响也最大。爷爷去逝后,父亲让我有时间了就将爷爷生前的画作整理一下,而我每次踏进书房,自然就想起和爷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里便十分难受,什么事也做不了。</p><p class="ql-block"> 爷爷过三周年之际,我想着为爷爷出本画册,才忍着悲痛和父亲将爷爷的作品进行了整理。我为画册写了前言,反复修改后,我又拿着文稿找李老师再改一改。李老师接过文稿,从笔筒里取出了一支红色签字笔,就像批改学生作文一样,我坐在一旁静静等待。十多分钟后,李老师批阅完成。他修改了文中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也修改了不准确的词语,并将不完整的语句添加完整,批改完后又将文稿重新审阅了一遍。“近辉,你看这样行吗?” 李老师微笑着将文稿递到我手上。看着文稿上红色的圈点以及修改添加的文字,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修改后的文稿更加流畅、细腻、充实。“近辉,你的文字质朴、真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爷爷的思念。” 李老师还不忘夸我。</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学校教授初中语文课程,我听过两次他的课。一次是语文组的学科活动,他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惠眼看鄠邑》的专题课程。在课前,他引导学生从身边发掘鄠邑区历史文化素材,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享着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李老师则恰到好处地用精准的语言进行串连与总结。整节课气氛热烈,涉及到鄠邑区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当丰富精彩,受到组内同事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有一批外地的语文教师来惠中交流学习,学校安排李老师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同行上一节公开课。那天我也去听了,李老师教授阿来的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在授课中,李老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框架、思路,以及感悟文中传达出的对丽江历史变迁的见证和对这一方水土的赞美,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个课堂过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后直达主题,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班主任当了19年,他带班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他管班很认真细腻,但并不严苛逼人,对待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也有恒心。班上的“问题学生”他也能及时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表扬鼓励。</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有次买了一袋苹果,除了自己吃之外,还用来奖励学生。班上有个“问题学生”得到李老师奖励后,回到家就把奖励的苹果摆在显眼的位置,一直舍不得吃,直到苹果坏掉。 还有个“问题学生”,李老师给他安排了个班主任助理职务,协助自己管班,让这个学生一步步建立责任感与荣誉感。这个学生上了高中后更加努力上进,考上了心仪的名校。班上有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进步很大,李老师便将自己购买的书籍奖励给学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李老师不但为这些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也让学生有了自信、目标与学习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在班管上,李老师还坚持每周书写200余字的班况学情发到班级群里,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交流。有付出就有回报,李老师也多次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和中考质量奖。</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中文出身,因此,我们也聊聊文学与诗歌,更多时候,我是一个倾听者。比如有次聊到沈从文与汪曾祺,李老师给我分析了两人文学作品的区别。李老师说沈从文的文风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浓郁的湘西地域色彩,野性中见淳朴,瑰丽中有深沉。汪曾祺的文风恬淡、自然却韵味无穷,多以高邮及江南水乡风物作文,诗意气息浓郁。倾听李老师这些言语,我的文学修养也在提升。</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值得我认真学习的还有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炒得一手好菜的李老师是个生活精致的人,这一点从他吃水果上就能感觉得到。有次见他吃猕猴桃,他先用小刀将猕猴桃一分为二,然后拿上半个猕猴桃用勺子一挖,就将果肉全部挖了出来再送到嘴里。我却嫌麻烦,直接将皮抠掉塞进嘴里,弄得满手都是汁液。</p><p class="ql-block"> 和李老师相处久了,我发现我的一些习惯也在慢慢改变。比如在炒菜上,以前只要熟了就行,后来,还追求刀功与色彩搭配。有次旭弟来家里,看着桌子上的土豆丝,惊讶地说道:“我哥的土豆丝居然切细了!”</p><p class="ql-block"> 李香良老师是安康人,长我6岁。今年已经是工作的第25个年头了,他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上,为画乡的教育事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11、18、于醒云楼</p> <p class="ql-block"> 曹文俊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和曹文俊老师相处时间并不长,我来惠中后没有几年曹老师就退休了。但是,我却想写写曹老师。</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是数学老师,还当过年级组长。我刚到惠中时,曹老师年龄大了,已经不带课了,也不当年级组长了,只在德育处做事。</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个子不高,身体微胖,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和走路都缓缓地,做事也不急不躁。</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在德育处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学校的卫生与纪律,同时再办办黑板报。曹老师办的黑板报其实是一块移动的黑板,一进学校大门便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有时找我写个标语、通知什么的。我还清楚地记得,曹老师第一次找我写标语的情景。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曹老师拿着一张窄长的黄纸到办公室找我。我接过纸一看,上面已经用铅笔打好了方框,每个方框中间还有相等的间距。</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您打格子干什么,以后您拿纸过来,我直接就给您写了,不就几个字嘛,这么麻烦干什么。” 我直接说道。</p><p class="ql-block"> “小何,我当然相信你的水平,但是我觉得在一张纸上,先把每个字的大小尺寸计算好后再打上方框留出间距,这样一来,出错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写出来的字大小匀称,既工整也好看。如果随便写,万一心急写错了,或写出的字大小不一,既耽搁时间又浪费了纸张,岂不可惜。” 听曹老师这么一说,我觉得很有道理。</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那会儿,我们写标语、通知时,纸一裁,稍微折一下就写开了,只要写完能用就成,如果写错了,大不了再写一遍。但是那天,曹老师却给我上了一课,他让我知道了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严谨认真细致对待。我发现,不仅仅是曹老师,惠中的老师们都非常认真敬业,做事严谨细致,惠中一直有这种传统与精神,大家称之为“惠中精神”。</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让我肃然起敬的还有他办的黑板报。曹老师每隔一两周就会办一期黑板报,每期都有一个主题。我到惠中后,曹老师有时也找我给板报上画点插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上中学时,经常和同学承担本班或年级的黑板报。我们一般是标题和插图用彩色粉笔,正文用白色粉笔,这样显得整体简洁。</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办的黑板报却很少用白色粉笔,不论标题或正文几乎都用彩色粉笔。标题多用黄色或红色,正文多用绿色或蓝色,文中重要的话语他也会用红色或黄色书写,这样和标题还有呼应关系,曹老师办的黑板报色彩丰富,工整细致,看着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当时学校车棚边也有几块黑板,学校也会让我写上黑体字标语或办上板报。如果是办板报,我也学着曹老师那样,果然比我们以前的黑板报要美观得多。</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也练点书法,我那时案头摆着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唐伯虎的《落花诗册》,曹老师也喜欢他们的字,有空了就到我办公室临写一番。曹老师字迹工整,点画沉着,曾经也给学校写过高考的喜报。</p><p class="ql-block"> 我也找曹老师帮过忙。惠中举办运动会,学校让我在木板上画两张体育类宣传画,在开幕式上由学生抬着走方阵。我一看板子,三米多长的木板。直接画肯定不行,上面必须先裱上一层道林纸,然后把内容再画上。我找曹老师帮我一起裱纸。我先调好浆糊,用刷子把浆糊刷在木板上,然后我让曹老师用手提着纸的两端,我则将另外两端粘在板子上,然后用刷子慢慢地把纸刷在板子上,我刷一点,我就让曹老师把抬起的纸往低放一点,直到最终将纸都刷在木板上。我和曹老师配合得很融洽,时间并不长,我们就将道林纸粘满在两个木板上。</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把这么大的纸粘贴在木板上,我非常担心纸干了之后不平展或崩裂开,第二天一上班,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去看,结果纸在板子上平平展展,一点都没有崩裂开。接下来我也非常顺利地将两张宣传板画完了。</p><p class="ql-block"> 我还没和曹老师处够呢,他就退休了。退休后,曹老师来学校找过我一回。那是在春节前的某一天,曹老师来学校说能不能给他画两幅三尺竖幅的花鸟画,他自己再写上对联送给亲戚。“当然可以!我今天忙完了就给您画。” 我画了一幅紫藤萝和一幅杜鹃花,曹老师看后非常高兴,不住地道谢。</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退休后,晚上经常出来散步,我也遇到过几次。这几年却没有见过,按时间推算,曹老师也快80岁了,不知道现在还好吗?</p><p class="ql-block"> 11、20、于醒云楼</p> <p class="ql-block"> 韩军鹏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刚来惠中时被分在了初二年级,和韩军鹏老师的爱人翁晓云老师在一个年级,通过翁老师,很快认识了韩老师。</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身型挺拔高挑,面容俊朗帅气,衣着得体整洁。韩老师的爱人翁老师是英语老师,她优雅漂亮,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非常有亲和力。这两口子只要一同走在大街上,颜值绝对爆表,回头率最少百分之二百。</p><p class="ql-block"> 我和韩老师是在阅卷过程中逐渐加深了解的。惠中还是厂矿学校的时侯,每次考完试,学校都会放上一天或半天假,以方便老师们阅卷。我们体音美老师也会分担一些阅卷任务,我经常和韩老师搭档阅地理,每次都合作愉快,从无差错。</p><p class="ql-block"> 阅完试卷,韩老师就开车带我出去转转,一路上给我讲他家里的一些情况。韩老师老家在农村,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来惠中工作。之后,他和一同来的翁老师情投意合喜结连理。惠中是个完全中学,初中高中都有,韩老师先教初中,后教高中。</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开车带我,或去太平峪,或去高冠峪,有时也去他舅舅家的杏园。我还记得当时情景,我们到了他舅舅所在的村子却并不进村,韩老师直接将车开到杏园,带我进园摘杏,感觉跟自己家的一样。摘着吃着,就见他舅舅、舅妈也来到园里,见到我们,立刻取出袋子为我们摘更多的杏并让带回去与家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在工作上是个团结同事、不怕吃苦的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校领导让他和同组的邢雅卓老师和孙颖妮老师共同带领学生在校园的地面上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在明远楼前的广场上,一个画在行政楼和初中楼中间的地面上。</p><p class="ql-block"> 由于面积很大,因此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三位老师分别在他们所带的班级挑选了一些热爱地理并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学生,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来画地图。于是,在那段时日里,大家都能看到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韩军鹏、邢雅卓、孙颖妮三位老师带领着学生热火朝天地画着中国地图。定轮廓,分区域,抠细节,火红的晚霞映衬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中国地图上的每一条线都凝聚着师生们的汗水与付出。在二三百平方米的地面上勾画出祖国的幅源辽阔,山河壮丽。中国地图绘制完成后,当师生们站在明远楼四楼天台上看向地面时,一幅巨大而又精细的中国地图完美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都激动不已,都为圆满完成这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倍感高兴。</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在工作上也是一个眼里有活、肯为他人着想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在学校每周有两次社团活动,初中一次,高中一次。韩老师做过我高中社团的辅助老师。他从不缺席,每次都从活动开始直到活动结束。我给学生作山水画示范时,他也在认真倾听。学生练习时,他也会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画的山石、树木进行分析,令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我在给学生辅导时,韩老师也会将社团活动记录单认真填好,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因为有韩老师认真辅助,再加上学生努力上进,我们 “山水清音” 社团被学校评为校级优秀社团之一,社团也涌现出了屠雨彤、张诗琪、陈奕妙,仝雨轩、雷雨杰等许多非常优秀的学员。</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西边有一片地,学校给每个班都分了一小块,让班主任带领学生种上蔬菜或瓜果。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参与一些生产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韩老师带领学生种地和教学一样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塞责。韩老师把地分成不同的区域,种上辣椒、西红柿、黄瓜、南瓜等蔬菜。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除草,浇水、施肥,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他们班的地里果实累累,蔬菜溢翠,一派生机勃勃之状,他也经常将地里的瓜、菜与学生、同事分享。</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在工作上还是一个敬业奉献、好学上进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和韩老师也在一个办公室待过。他不论是教学还是班管都极为认真。我多次见他没有晚自习的时候却依然坐在办公室里备课或者查阅资料。有一次,晚上九点多了,我从他身边经过,看到他正在修改课件,于是问道:“韩老师,快忙完了吧?” 韩老师说: “小何,还得一会儿,这周的课有个知识点,我还想用更好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p><p class="ql-block"> 有次他在看书间隙,我过去和他聊天。“我刚在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书里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可以丰富我的课堂教学。” 他总是如此好学,时时不忘充电。我也见他多次和学生谈心,或者在办公室里,或者在教室外。每次都是语重心长地或劝导或鼓励或赞扬,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在想:学生有这样的班主任真好!</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在高考中一直名列前茅。他本人多次获得高考质量奖,他也是市级教学能手。</p><p class="ql-block"> 下午,年级搞活动,我和翁老师分在了一组。“我正在写韩老师,写好了就先发给你。” 我向翁老师说道。</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夸赞翁老师。韩老师说翁老师非常能干,两人结婚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家的面貌,日子也越来越好。韩老师还夸赞翁老师书教得好,班也带得好,在为人处事上也比他做得好。在我看来,韩老师和翁老师性格虽有不同,但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都是非常认真、诚恳、努力的人,也都是人品极好的人。</p><p class="ql-block"> 11、22、于醒云楼</p> <p class="ql-block">何近辉简介</p><p class="ql-block"> 西安市鄠邑区人。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2004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艺术系美术学专业。毕业至今,任西安惠安中学美术教师。</p><p class="ql-block"> 工作以来,多次获教学评优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同时获“西安市课改先进个人”称号,“西安市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教学之余,潜心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擅山水、花鸟,亦偶作人物。国画作品在各级展览中多次入展、获奖。百余幅(篇)国画、诗文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与画》、《教师报》、《诗词报》等专业刊物和作品集。</p>